房山|200箱蜜蜂大石河畔安家,北京这个矿区“空巢村”走上绿色致富路

“蜂不能闲着 , 蜜总是欠着点儿 , 它才能不停出去采蜜 。 人也一样 , 得有活干 , 有奔头 。 ”25日清晨 , 房山区佛子庄乡山川村村民隗功银戴好遮面的护具 , 小心翼翼地掀开蜂箱的“盖头”开始取蜜 。

房山|200箱蜜蜂大石河畔安家,北京这个矿区“空巢村”走上绿色致富路
文章图片
夏末的大石河畔 , 200个蜂箱整齐地排布在河滩上 , 这些蜂箱和另一处的2000棵核桃树 , 可是山川村的宝贝 , 是这个曾经的低收入村向绿色致富路转型的见证 。
靠煤吃饭的日子空气都刺鼻距离城区70公里的山川村 , 村域范围内95%都是山地 。 “全村在册的耕地仅有20亩 , 没法靠农业吃饭 , 必须另谋他路 。 ”山川村党支部书记刘红卫说 , 上世纪90年代 , 依托毗邻矿区的区位优势 , 几乎家家户户都靠着矿吃饭 , 有的养车运输;有的摆摊修车;有的开店烙饼;最懒的也能扫扫散煤 , “毕竟 , 108国道穿村而过 , 咱守着路挣钱 。 ”
“吃矿”的那些年 , 山川村人日子过得不赖 , 代价却是环境恶化 。 隗功银的记忆里 , 大石河的水是黑色的 , 空气里总有股刺鼻的汽油味 , 就连衣服上也常年落着一层灰 。
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 2005年 , 北京市开始下大力气整顿关闭小煤矿 , 房山区也着手关停区域内煤矿 。 三年时间 , 资源性产业退出了历史舞台 , 清新的空气和干净的河水也慢慢回到了山川村 。
低收入村向绿色生态要出路对隗功银和其余234户村民来说 , 绿水青山回来的同时 , “阵痛”也来了 。 没了煤矿的支撑 , 家庭收入从哪来?“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 , 村子里渐渐只剩下50岁以上的老人 , 最困难的家庭只有退休金一笔收入来源 。 ”刘红卫说 , “空巢化”的山川村 , 变成了佛子庄乡最穷的低收入村 。
2016年 , 在北京建工市政路桥养护集团当段长的赵忠鑫 , 以国企驻村第一书记的身份被派到山川村 。 两年后 , 北京市国资委“一企一村”精准帮扶工作启动 , 他又继续以第一书记身份统筹“一企一村”的帮扶 。
通过调研赵忠鑫发现 , “保证低收入家庭脱低且不返低 , 显然不能只是‘授人以鱼’ , 而得‘授人以渔’ 。 ”赵忠鑫坚信 , 山清水秀的山川村 , 还得依托自然禀赋 , 向绿色要出路、向生态要动力 , 因地制宜地走特色山地种植产业 , 发展林下经济 , 从而实现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
产业帮扶“摘帽”持续增收2018年8月 , 山川村村民代表大会上 , 235户村民全票通过了筹建凤凰山农业休闲园、滚水河农业种植采摘基地、山川水库休闲基地等集体产业的提案 , 开启了山川村脱低增收的“大动作” 。
两年时间 , 凤凰山农业休闲园的基础设施已经完成 , 慢行登山步道也已成型 。 滚水河畔的采摘基地内 , 2000棵核桃树如今已长到半人高 , 待到明年就可以挂果 。
【房山|200箱蜜蜂大石河畔安家,北京这个矿区“空巢村”走上绿色致富路】今年4月 , 养护集团又采购了200箱蜜蜂 , 让它们在大石河畔安了家 , 隗功银和其他几个曾有过养蜂经验的村民 , 经过农技站老师的专业培训 , 以养蜂员的身份正式上岗 。 短短4个月的时间 , 200箱蜜蜂就累计出产蜂蜜近6000斤 。
多措并举的产业帮扶之下 , 2019年底 , 近半人口为低收入户的山川村顺利“摘帽” , 人均收入达到14650元 。 2020年的任务就是巩固脱低成果 , 推动村民持续增收 。
_原题为:200箱蜜蜂大石河畔安家 采摘基地种上2000棵核桃树 矿区“空巢村”走上绿色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