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吴汝康星”!又一位中国科学家“位列星班”


北京日报|“吴汝康星”!又一位中国科学家“位列星班”
文章图片
为纪念曾复原“北京人”头像的古人类学奠基人吴汝康,不久前,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于2010年8月7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17452号的小行星,已获得批准命名为“吴汝康星”。命名仪式将于8月31日在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举办。。北京日报|“吴汝康星”!又一位中国科学家“位列星班”
从著名科学大家到艺术家、演艺明星,这些年越来越多为人所熟知的名字“位列星班”,成了闪耀星空的小行星。你知道小行星的命名是怎么定的吗?目前又一共有多少小行星得到了命名呢?就此采访人员采访了北京天文馆名誉馆长、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委员朱进。
小行星由谁来命名
朱进介绍,小行星的命名首先需要由发现者提出对这颗小行星的建议命名申请,包括小行星的永久编号和暂定编号,小行星的发现者和发现时间,准备起的名字以及对提名的简要说明。
一旦命名获得批准,这些信息将发布在小行星通报上。“小行星的命名原则上要表达发现者的意志,发现者有比较大的自由空间来给自己发现的小行星命名。”
朱进说,最早的时候,小行星都是用女神的名字来命名的。后来,小行星发现的越来越多,女神的名字不够用了,就开始放宽到使用男神的名字。再后来又逐渐变为更加宽泛的命名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小行星的命名权只有10年有效期,“也就是说,发现者必须在10年之内给他发现的小行星起名字,不然命名权就可能交到其他人手里。”
小行星命名有哪些要求
朱进介绍,目前,对小行星的命名要求是非常开放的,但依旧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首先,发现者提出的命名不能太长,不能超过16个英文字符。第二,提出的命名最好是一个单词。不一定是英文的,但应该在某种语言里能发音。第三,命名不能带有攻击性,不能让某一部分人觉得不舒服。第四,不能和已有的小行星名字,或已有的卫星名字太接近。
此外,涉及政治和军事的事件或者人物,必须在事件过去100年后或者人物去世100年后,才能用于小行星的命名。不能涉及明显的商业性。对于不同类型的特殊小行星,还有各种专门的命名要求。
有多少小行星被命名了
朱进介绍,早期,对每个发现者一次提名多少个小行星并没有限制。然而,随着望远镜巡天技术的不断发展,每个月都有大量小行星被发现,全部经由审议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有人觉得,并不是每颗小行星都需要被命名。
因此,近年来,对于小行星命名有了一个新的规则:对每一个发现者或每一个发现小组来说,每两个月只能提出两颗小行星的命名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发现了大量小行星的大型巡天项目所发现的绝大多数小行星都不可能在10年的有效期内得到发现项目组给出的命名。
【北京日报|“吴汝康星”!又一位中国科学家“位列星班”】截至2020年6月15日,小行星永久编号已经按顺序排到了546077号,其中已经被命名的小行星是22129颗,“也就是说,只有4%的满足命名条件的小行星被命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