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峥|拼多多暴跌之下:黄峥的精准驾驭力

_原题为 拼多多暴跌之下:黄峥的精准驾驭力
王如晨/文

黄峥|拼多多暴跌之下:黄峥的精准驾驭力
文章图片
标题有些怪 。 好像暴跌属于黄峥驾驭结果 。 其实 , 我们只想借这一节点描述一家公司成长的节奏、面临的挑战 , 以及内在化解能力 。 后者当然与领导力相关 。 “精确驾驭”能反映黄峥与拼多多某些特质 。
上周五 , 拼多多股价暴跌逾13.5% , 有人说“一夜蒸发一个B站” 。 本周一再跌1% 。 周二涨逾4.9% , 明显企稳 。 外界仍在纠结暴跌 。
导致股价波动因素 , 有些属于显而易见 。 比如财报见光死、获利了结 。 4个多月 , 拼多多市值从400亿美元飙到近1200亿美元 。 财报前几天有一波行情 。 获利了结也正常 。
可能有增长放缓与亏损因素 。 Q2 , GMV同比增79% 。 过去12个月 , GMV高达1.2万亿 。 营收122亿 , 同比增67% , 较此前明显放缓 。 用户增长曲线亦如此 。 不过 , 考虑到疫情影响 , 也在情理中 。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亏7720万 , 去年亏4.1亿 。 考虑到研发投入、补贴及广告 , 其实不止收窄 , 随时都可以盈利 。 对比营收与GMV , Q2转化率仍与去年持平 。 拼多多现金流健康 , 现金储备450亿 。

黄峥|拼多多暴跌之下:黄峥的精准驾驭力
文章图片
此外 , 用户体验不减 , 直播等新互动、交易形式活跃 , 转化稳定 , 包裹市占高达25%;供给端 , 新品类与优质品牌尤其高端部分持续背书 , 大幅提升了ARPU 。 同时 , 履约基础设施 , 也开始间接布局 。 还有 , 公司经历了组织变革 。 黄峥将CEO职位交棒陈磊 , 辞任上市公司董事 。 拼多多组织活力持续激发中 。
基本面并没真正变化 , 若仅出于财务 , 暴跌似乎恐慌过度了 。
那么 , 这节点 , 是否就失去了观察意义?
不这么认为 。 真正的忧虑 , 可能还是集中在外界对拼多多增长势能的认知判断上 。
很多人对这家公司既赞誉又惊恐 , 夹杂着各种揶揄 。 仿佛每个人都在五环内 。 它实在太生猛 , 短短3年就IPO , 5年就突破万亿GMV , 活跃买家用户7亿 。 月活6亿多 。 市值一度高达1200亿美元 。
此前 , 我们判断 , 2021年年中 , 拼多多GMV或接近京东 , 用户规模逼近淘宝 。
但我们知道 , 拼多多不可能一直呈现出如此狂野的增长势能 。 它的调整期 , 从“速度与激情”到稳健的结构性增长转换 , 从侧重GMV与用户规模的增长 , 到规模与获利性成长的转换 , 时间点落在何时 , 甚至能否形成转换 , 应该说 , 外界有所忐忑 。
此刻应该是忧虑最为集中的时候 。 一段时间以来 , 几家狂飙突进的公司以悲剧收尾 , 让人担心拼多多是否也会步人后尘 。
外部环境实在不那么乐观 。 疫情只是其一 。 即便没有它 , 整个行业也已处于一波升级浪潮 。 几年来 , 阿里、京东们以及海外巨头构建数字基础设施、适应数字化变革的动向 , 早已鲜明 , 甚至已成为增长的新驱动 。
暴跌可能就是这种焦虑情绪累积到一个高点的信号吧 。
拼多多当然隐含着力量 。 不过因起步晚 , 加上商业模式差异 , 不可能在缺乏规模化基础上 , 完全转换 。 此外 , 它也不太可能完全复制同业路径 。
但是无论如何 , 拼多多都到了回答这一问题的时刻 。
我们确实观察到了许多 。 就从一个细节开始 。
刚才我们提到拼多多7月经历了一场组织架构变革 , 黄峥卸任CEO , 交棒陈磊 , 只担任董事长 。
这一角色变化 , 加上随后公司主体法人变更 , 外界对黄峥角色的变化多有不解 。
财报分析师电话会上 , CEO陈磊披露了缘由 。 他说 , 黄峥卸任CEO计划 , 始于3年前 , 7月变动是在董事会全力支持下做出的决定 。 因为 , 公司几年来一直思考如何创造机会培养下一代领导者 , 让组织年轻 , 充满活力 , 同时又要增强制度化 。
3年前的计划 。 那时 , 拼多多刚创立两年多 。 这说明 , 黄峥创业之初的精益理念 。 不止业务 , 还有文化、组织、创新机制 。 同时如果对公司成长动能没有预期 , 缺乏自信 , 不太可能做出这种计划 。
也恰是3、4年前 。 黄峥开了公号“黄峥” , 一直更新到2017年9月末 。 文章中极少出现“拼多多” , 却几乎将个人履历、性格特质、商业愿景、价值观、发展策略、商业模式做了系统化梳理 。
IPO前 , 黄峥曾强调公司站在巨人肩膀上 , 尤其社交、支付、物流等基础 。 这是一个“创新三角” 。 拼多多是一个巨大风口趋势的产物 。 作为一个拥有AI技术背景、谷歌产品与工程实践、游戏、电商等履历的连续创业者 , 黄峥就是风口最佳实践者 。
IPO前 , 黄峥承诺 , 会效仿巴菲特每年给股东写信 。 3年来 , 他的典雅、洗练、诗意的致股东信 , 已成为观察拼多多年度与中长期战略目标、他本人领导力的文本 。
罗列这些 , 想说明 , 黄峥与拼多多的精准与精益 。

黄峥|拼多多暴跌之下:黄峥的精准驾驭力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不过 , 即便有这种超前思考与设想 , 涉及到执行 , 尤其2020年7月卸任CEO , 着实难以想象 。 年轻一代就算能顶大梁 , 就算黄峥本人拥有绝对投票权 , 不影响拼多多战略方向与独立性 , 它毕竟仍是一家年轻公司 , 且正处于关键的变化时刻 。
由此我们判断 , 黄峥角色变化不为其他 , 应该就是通过抽身 , 走出过多细节 , 强化务虚 , 与陈磊等年轻团队形成一种梯度的组织机制与领导匹配 。 他将更多扮演一个面向未来的“清道夫” , 化解长期挑战 , 探索持续增长 , 消除组织复杂性 , 重建新增长机制 。
或者说 , 黄峥角色变化、拼多多7月组织升级 , 其实就是消除暴跌背后的集体焦虑 。
你来看 , 分析师会议上 , 陈磊说 , Colin(黄峥英文名)目前更多时间做投资 , 支持基础研究 , 而这些领域将成为与拼多多数字农业技术等方面的驱动力 。

黄峥|拼多多暴跌之下:黄峥的精准驾驭力
文章图片
这不是很明显么?
这表述有丰富的内涵 。 你知道 , 拼多多诞生以来 , 侧重的一大品类就是农品 , 今日可以说是整个“新农业”或“数字农业”概念 。 选择这个 , 外界以为是做公益 , 打品牌 , 其实这是一个土壤深厚、壁垒甚高而数字化程度又极低的领域 。 同时它也是一个政策红利丰富的领域 , 属于大国面临的巨大挑战 。
这一垂直领域适合长期深耕 。 一旦模式奏效 , 容易建立竞争壁垒 。 过去多年 , 淘系、京东不遗余力 。 阿里经过多轮整合 , 去年定义数字农业版图 , 今年算是公布了相对系统的策略 。 而那个以“吃”为核心的美团 , 则借自身与王兴个人等力量 , 构建起从食材、冷链到餐桌、家庭的链条 。
拼多多起步晚 , 但就这一板块来说 , 平台定位、品牌形象相对更集中、清晰 。 它的农品GMV也已成规模 。 财报中 , 更是将此确立为未来多年战略 。 拼多多战略副总裁描述未来业务拓展时 , 一半以上内容都落在这块 。
显然 , 在GMV、用户规模、平台影响力达到一定高度后 , 拼多多开始全力冲刺这一数字农业垂直维度 , 打穿整个价值链 。 它已不是品类概念 。
这跟拼多多组织升级、黄峥角色变化与领导力有何关系?
那是因为 , 随着平台壮大 , 增长放缓无可避免 。 而拼多多组织体系已相对复杂 , 面临着效率与创新难题 。 同时竞争加剧 , 数字化成为显学 , 它必须打穿垂直维度建构完整价值链条 , 建立竞争壁垒 。 实现这目标 , 不止考验财力、人力、技术 , 更考验决策、决心、独立性、长期主义 。
因为这个领域短期可能不会带来可观利润 。 以现有资源 , 要维持今日增长势能 , 又要前瞻布局 , 还要兼顾资本市场与投资人利益 , 实在不易 。
而外部环境太多不确定性 。 投资人更重短期数据、确定性的收益 。
说白了 , 拼多多与资本市场之间 , 有短期目标与中长期战略之间的博弈 。
过去一年多 , 拼多多诸多动作 , 包括黄峥角色变化 , 都有围绕这一目标展开的用意 。
比如资本 , IPO后 , 拼多多融到不菲资金 。 IPO后又经历三次融资(增发、可转债券、定增) 。 截至目前有450亿现金储备(包括短期投资等) , 但面对持续高强投入 , 并不充裕 。
不过真正挑战还不是资金、技术、产品等单一环节 , 而是时间、决心以及匹配的组织架构、领导力 。 这是个系统问题 。
我注意一个细节 。 连续三个季度财报中 , 黄峥都强调了年轻人与组织的力量 。 尤其是今年Q1疫情袭来后 , 他对年轻一代团队表达了肯定 , 并强调会有组织升级 , 释放人才力量 , 并落实激励 。
【黄峥|拼多多暴跌之下:黄峥的精准驾驭力】我认为 , 这是黄峥在为7月角色变化铺垫舆论 。 毕竟 , 拼多多是一家上市公司 , 如果没有3年前的设想 , 没有连续三季的验证与烘托 , 没有董事会深入沟通 , 年轻的创始人突然抽身 , 一定会带来震荡 。
陈磊表示 , Colin一直与董事会、管理层紧密合作 , 探索公司未来战略覆盖和组织架构 , 并更多从事投资、支持基础研究 , 而自己负责上市公司内外 。 他说 , 在下一轮增长和发展中 , Colin可与公司有效合作 。
这进一步验证了黄峥抽身、化解拼多多未来挑战、构建新生态的动向 。
这个过程确实充满一种精益 。
当然 , 仅仅直接抽身还不够 , 必须有匹配的整体组织能力与领导力 。 Q1 , 黄峥谈到了团队激励与合伙人制度 。 这应该是他绝对投票权之外的制度设计 。
我们之前已看到一个动向:黄峥持股比例明显下降 。
起初以为是高位减持、套现 。 Wind显示 , 截至Q1末 , 黄峥直接持有拼多多已发行普通股43.3%比重 。 经过捐赠及划转调整后 , 比例降至29.4% , 其拥有的投票权从88.4%降至80.7% 。
比例变化的内容是:黄峥将名下持股中的7%转而改由合伙人持股 , 捐出一部分 。 此外 , 由他代持的一位天使投资人的股份 , 已回到后者本人名下 。
“黄峥一股都没有套现 。 ”拼多多一位内部人士确认 。分页标题
7%的比例转由合伙人持有 , 应该属于制度设计 。 它也意味着合伙人具有集体决策的实际权力 。 在黄峥本人80.7%的投票权之外 , 仍能保证战略方向、决策独立、运营独立以及长期目标的推进 , 不会被资本市场或其他力量左右既定节奏 。
持股变化让我想到IPO前夕黄峥的话 。 说到为何创立3年就IPO , 他说 , 3年、5年都不是问题 , 关键是如何借此解决一些核心问题 。
不过快速IPO也有好处 。 挂牌前 , 拼多多不像那种烧钱无数的公司 , 并无过多轮次融资 , 黄峥权益没有稀释太多 。 这不仅为后续融资、落实股权激励留下了空间 , 也足可保证公司经营的稳定与独立 。
我相信 , 这种设计 , 跟黄峥卸任CEO、提拔年轻一代领导者一样 , 几年前就已成型 。
这种精益、精准驾驭 , 说起来可能有些夸张 , 不过对于新一代创业家、企业家而言 , 他们身上的技术背景、连续创业履历 , 使得一波崛起的企业与前代多有不同 。
今日资本女掌门徐新谈及王兴 , 说他既是一个思想家 , 也是一个超强的执行者 , 同时也是一个“深度学习的机器” 。 在我们眼中 , 黄峥同样富有思想、拥有强大而精益的领导力 。
当然 , 即便如此 , 拼多多未来也不可能一直精益着成功 。 我们更多是强调一种连贯的商业理念与坚韧的实践 。 黄峥角色变化之后到拼多多新的平台形态、组织形态、增长驱动形成前 , 拼多多注定会经历更多风云 , 暴跌可能还是少不了 , 不过 , 这无妨它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
所以 , 回到文章标题 , 《拼多多暴跌之下 , 你应看到黄峥精准驾驭力》 , 并不觉得是在瞎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