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成语诗——我为学友写诗评的一点感想

写“成语诗——我为学友写诗评”的一点感想成语诗——我为学友写诗评冥思苦索写诗评寻章摘句忙不停搜肠刮肚难成眠一夜白头盼天明此诗的第一句原来是“我为学友写诗评” 。 写完后一看 , 后面三句都是成语开头 , 为什么第一句不用成语开头呢?于是乎 , 就把第一句改为“冥思苦索写诗评” 。 原来的那句改进标题里 , 岂不两全其美 。 这样一来 , 诗的格调也提高了一个档次 。 四条成语 , 前三条不用细谈 , 单单讲讲:“一夜白头盼天明” 。 老朽已经进入七十有七的岁月 。 老年人有个毛病 , 就是心中搁不住事 。 一遇上事 , 不管是大事亦或是小事 , 都会安不下心 , 稳不住神 。 都会产生许多叹想、联想 。 本来写一篇评介文章 , 对笔者而言应该不在话下 , 只是举手之劳而已 。 哪曾想 , 上床后就是不能够入睡 。 脑海里一直不停地为谋篇布局 , 遣词造句而忙活 , 辗转反侧 , 彻夜未眠 。 尽管半夜两点起来吃了安眠药 , 也无济于事 。 依然是文思泉涌 , 浮想联翩 。 说写一篇文章就一夜白头 , 是有一点夸张 。 但是 , 却于典有据 。 试举两个典故:一个是伍子胥的故事伍子胥是楚国大夫伍奢次子 。 楚平王即位 , 奢任太师 。 平王因听信少师费无忌谗言 , 欲杀伍奢并令其招回其两个儿子 。 伍子胥大哥为了救父回国,子胥逃走 。 楚平王下令画影图形 , 到处捉拿伍子胥 。 伍子胥欲适吴国,奈何路途遥远.因太子建在宋 , 伍子胥奔宋,因宋国内乱 , 与太子一起奔郑.奈何太子为了和晋国联合谋取郑国的意图被郑国君知晓而被杀,子胥又奔吴国 , 过陈国到昭关.昭关在两山对峙之间 , 前面便是大江 , 形势险要 , 并有重兵把守 。 世传伍子胥过昭关 , 一夜急白了头便是此地 。 这个故事 , 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 而另一个更为夸张的故事 , 知之者不多 。 故事叫韦誕写匾 。 三国时魏国书法家韦诞 , 头发变白的时间则更短 , 片刻而已 。 魏明帝造凌云殿 , 工匠误把匾额先固定好了 , 命韦诞题写匾额 , 韦诞只好爬上梯子去高空作业 , 也许是书法家有恐高症 , 加之全身心投入 , 紧张劳累几至极限 , 一个匾额写完 , 竟然须发皆白 。 他于是告诫子孙:以后你们可别再学书法 。 这个典故出自于“世说新语”一书 。 在此 , 有必要介绍一下此书 。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 , 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撰写 , 也有称是由刘义庆所组织门客编写 。 又名《世说》 。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 世说新语及作者 , 在中国古典文学领域 , 占有一席之地 , 对后世的文学和文人有深远的影响 。 鲁迅评价它 "记言则玄远冷俊 , 记行则高简瑰奇” 。 后世文人多有评介 。 囿于篇幅, 笔者不一一介绍了 。 笔者在读高中时 , 花了几毛钱 , 买了一本成语小词典 。 小词典属于口袋书一类 。 于是 , 我就把它带在身边 , 有空就翻阅背诵 。 不仅如此 , 我还随时随地把看到的 , 听到的成语 , 俗语添加到词典里 。 用不了多久 , 一本词典的词汇就全部了然如心 。 后来又买了几种成语大全 。 除此之外 , 还买了俗语、俚语、谚语、歇后语 , 以至于谜语之类的书籍 。 我家还有一些大部头的词书 。 比如“辞海”、“辞源”、“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等等 。 由于财力有限 , 家中的藏书还是不尽人意 。 我这一辈子 , 没有什么嗜好 , 就是爱买书 , 爱读书, 爱舞文弄墨 。 我的两篇文章“谈谈日本的特高课(科)”和“孩子的未来就是我们的未来”均被选人“百度文库”和“中华文本库” , 成为范文 , 供人们查阅赏读 。 窃以为 , 如果能够泡上一杯茶 , 点上一柱香 , 有的人还要抽上一支烟 , 然后正襟危坐 , 平平静静 , 认认真真地阅读浏览各种范文华章 , 乃至于各种词典辞书 , 不失为一种高雅的志趣和优雅的享受 。 在这个浅薄和浮躁的年代 , 能够如此这般的人少之又少 。 “刘项原来不读书” 。 中国人不爱读书 , 个人读书数量在世界的排名 , 只能倒数 , 不能顺数 。 实在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