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只要肯动脑,地膜变成宝

用筛面粉的箩筐纱网 , 做成地笼 , 过滤黄河水;废弃的地膜“摇身一变” , 成了塑料筐 。今年 , 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民治桥村的农民耿军 , 脑洞大开 , 搞了这些发明创造 , 花最少的钱 , 种出了最好的田 。
河套地区的农民用黄河水灌溉农田 , 过去是大水漫灌 , 不仅费水 , 土地还容易盐碱化 , 影响庄稼产量 。民治桥村的土地过去一半以上都是盐碱地 , 产量低、农民收入上不去 。用滴灌倒是省水 , 但工程造价高 , 整个下来至少得200万 。咋才能既省水、又省钱呢?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只要肯动脑,地膜变成宝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耿军是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民治桥村的能人巧匠 , 卖过农产品 , 开过面粉厂 , 头脑灵活、见识广 。2014年 , 他回乡创业 , 包了1000亩地种植西红柿 , 还成立了月阳合作社 。成本太大咋办?不急 , 咱耿军可是一位农民发明家啊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只要肯动脑,地膜变成宝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首先 , 他看到有人加工面粉的时候 , 用箩筐纱网筛掉杂质 , 突然灵机一动 , 为何不能用箩筐来做过滤筛呢?
于是他买了各种密度型号的胶丝材质纱网 , 把纱网做成地笼铺在黄河灌渠里 , 用地笼代替澄清池过滤黄河水 , 这才是他的第一项发明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只要肯动脑,地膜变成宝】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只要肯动脑,地膜变成宝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除了箩筐可以利用以外 , 废弃的地膜更是可以“变废为宝” 。只见他从农民手中回收废弃地膜 , 进行破碎、熔解后 , 重新加工成塑料筐 , 用来包装西红柿 。
这项发明 , 可让耿军乐坏了 。有了这些新发明 , 合作社的经营成本下降了足足15% 。耿军告诉我们 , 这是在花最少的钱 , 种出最好的田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只要肯动脑,地膜变成宝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今年 , 民治桥村用扶贫产业资金建起20栋智能温室大棚 , 种植瓜果蔬菜 , 全部用上了耿军发明的新技术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只要肯动脑,地膜变成宝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杭锦后旗月阳合作社理事长 耿军
“我们响应国家号召 , 从镇一级到村 , 再到社 , 每个级我们布置点 , 搞地膜回收 , 最主要的我们减少土壤污染 , 逐渐把土地质量提高了 。”
只要肯动脑 , 地膜变成宝 。耿军的这些小发明既节省了成本 , 也实现了绿色种植 , 真可谓是小康生活节节高啊 。去感受 , 去奋斗 , 去改变 。这就是属于民治桥村的小康生活之路 。
采访人员/弓春伟 赵峰 马捷 张醒宇 陈志鸣 梁耀东
视频/马捷 张醒宇 丽娜 顾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