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教育的力量在于点亮人生

_原题为 教育的力量在于点亮人生
随着高考录取工作的进行 , 各地考生陆续收到录取通知书 , 其中最具科技含量的莫过于中国科学院大学 。 随录取通知书寄送过来的还有一张黑胶光盘 , 光盘上刻录着由该校师生通过“中国天眼”FAST捕获的15颗脉冲星信号 , 这些脉冲星信号在经过该校学生的转换和小限度处理后 , 以音频的形式呈现 。 其中 , 13颗脉冲星信号还是通过此次录取通知书首次向全世界发布 。
录取通知书是高校与学生的初次见面 , 是引领学生开启人生新阶段的第一位“使者”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也是高校给学生上的第一课 。 这个第一课怎么上 ,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选择 , 但一个可见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录取通知书上下功夫 。 比如 , 陕西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连续十多年由老教授们用毛笔书写 , 一撇一捺之间写满了人文情怀和文化传承 , 也体现了陕西师大作为一所师范类院校的精神气质;再如国科大那张刻录着来自宇宙深处的声音光盘 , 不仅富于浪漫色彩 , 也传递出学校的内涵与底蕴 , 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点亮他们的科学强国梦 , 引导和启迪他们仰望星空 , 追随前辈们的脚步、以更奋进的姿态投身科技强国建设 。
教育不是教材、不是课堂 , 而是人点亮人 。 点亮不是灌输 , 而是让人发现自我 , 鼓励和激发他们的灵魂和心智 , 这一点在“大山里的摇滚乐队”体现最为鲜明 。 日前 , 在贵州六盘水海拔2300米的海嘎小学操场上 , 由抖音为11个热爱音乐的孩子举办的特殊演唱会精彩上演 , 演唱会通过网络全程直播 , 共有142万人在线观看 , 相当于15个鸟巢的观众数 。 几年来 , 语文老师顾亚利用课余时间教孩子们乐器 , 并组建了两支乐队——“遇”和“未知少年” , 顾亚拍摄的孩子们日常唱歌抖音视频在网上走红 , 海嘎小学的小学生摇滚乐队获得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这次更是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山里的演唱会 。
当“未知少年”遇见好老师、好教育 , 奇妙的化学反应就发生了 。 点亮的力量 , 既源于新媒体时代发达的短视频平台等媒介 , 让大山里的摇滚之声得以翻山越岭 , 被更多人听到 , 更源于教育 , 源于遇到了郑龙、顾亚等教师多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 。
对于大山里的孩子来说 , 学习乐器 , 组建摇滚乐队 , 乃至于举办百万人观看的演唱会 , 可能不会直接改变他们的生活和命运 , 但在学习、表演的过程中 , 他们的潜能、梦想毫无疑问被触动、点亮了 。 这段经历将敲开他们的心灵 , 为他们打开一个新的世界 , 激励他们以更自信、勇敢的姿态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 为他们带来更多的人生可能性 。 即便他们未来不会从事音乐事业 , 但是他们依然会记得自己曾经有过一个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热爱学习、追逐梦想的童年 。
在“搬砖男孩”身上 , 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教育点亮人生的作用 。 四年前 , 收到国防科技大学录取通知书时 , 魏凯伦还在工地搬砖补贴家用 , 在离开的那一刻 , 他高喊“山 , 山 , 我走出去了!”四年后 , 面对毕业分配 , 魏凯伦主动写下赴疆申请书 , 选择为国防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
“山还是那座山 , 但在我眼中不再是束缚 , 而是祖国的大好河山” 。 教育的第一次点亮在于帮助魏凯伦走出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大山 , 那是限制人生视野、阻拦人生发展的障碍 。 第二次点亮则在于军校生活锤炼 , 点亮了魏凯伦的家国情怀 , 点燃了他的理想与责任 , 让他明白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 进而选择回到大西北、回到大山 , 去承担一名军人保家卫国的崇高使命 。
【大山|教育的力量在于点亮人生】有人说 , 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 , 而是把灯点亮 。 点亮的意义既在于打开封闭的视野 , 看到更远处的世界 , 也在于触动内心的潜能 , 释放出自我无穷的力量 , 去承担更大的责任 。 而像郑龙、顾亚这样的好老师无疑就是那个燃灯者 , 去开启未知 , 点亮潜能、点亮人生的无限可能 。 (杨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