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七夕节来历发展与七夕主题文艺作品赏析
文/秦治洲
七夕节的来历与发展
七夕节 又称七姐节、女儿节、七巧节、乞巧节等 , 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七夕节”起源于星宿崇拜(“牛郎星”“织女星”分别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上称为“河鼓二”“织女一”;西方则称天鹰星座α星、天琴星座α星) 。织女是天帝第七位女儿 , 故称“七姐” 。七姐诞日在农历七月七日 , 故 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 , 故名“七夕”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除晚上的拜祭活动(旧式风俗:摆上7种鲜果及7种梳妆台用品如花露水、口红、香粉、剪刀、七色线、针、小镜子等)外 , 乞巧是这个节日最重要的风俗活动 。该习俗起源于汉代 。东晋葛洪《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 , 人俱习之”的记载 。七姐是天上的织布能手 , 旧时妇女向七姐“乞巧” , 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技艺 。后来 , 乞巧活动在时间和样式内容上都有多样化的发展 。
从时间上 , 发展为农历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夜(七天八夜) , 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巧 。从样式内容上 , 各朝、各地风俗有所不同 。如山东地区的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比较简单 , 只是陈列瓜果乞巧 , 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 , 就意味着乞得巧了 。还有一些地方的乞巧节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斗巧”) , 如自古以降的穿针引线 , 近代以来的蒸巧饽饽、烙巧果子、做巧芽汤等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宋元之际 , 乞巧活动进一步发展为规模化的集市 , 那是相当隆重 。京城中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 , 世人称为“乞巧市” 。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 , 市上人流如潮、车水马龙 , 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 , 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 , 热闹风情似乎不逊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 。乞巧节成为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
牛郎织女之名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 , 监亦有光 。岐彼织女 , 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 , 不成报章 。睕彼牵牛 , 不以报箱 。”该篇原是一首表现西周时代东方诸侯国臣民怨刺周王室的诗 。大意是说:银河两岸的织女星、牵牛星 , 尽管有其名 , 却不会织布、不能拉车 。当今的统治者也是如此 , 虽身居高位 , 却无恤民之行 , 不过徒有其名而已 。这里 , 对织女、牵牛二星仅是作为自然星辰形象引出一种隐喻式的联想 , 并无任何故事情节 。不过它们作为一种文化因子开始进入文学这个大系统之中 。这种因子为牛郎织女故事传说的生成准备了潜在的文化条件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故事的轮廓出现在汉代末年 。《古诗十九首》中诗一:“迢迢牵牛星 , 皎皎河汉女 。纤纡擢素手 , 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 涕泣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 , 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 , 脉脉不得语 。”
这个故事和后世传述的牛郎织女神话的终局大致吻合了 。于是 , 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 。
由此 , “七夕节”的习俗进一步丰富、发展 , 包括祭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等 。20世纪后期 , 西方情人节、圣诞节等节日在中国逐渐大行其道;至21世纪因着保护传统文化的动因促成了“七夕节”成为了“中国情人节”之一(与正月十五上元节、三月初三并列) , 成为了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 。分页标题
此外 , “七夕节”至南北朝时还发展出晒衣服、晒书等风俗活动 , 为的是除虫除秽 。《世说新语》记载了两个小故事 , 都非常有趣 。其一: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 。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 。”这便是成语“袒腹晒书”的出处 。
由此 , 笔者有个小建议或小呼吁:现在的男青年过“七夕节”时 , 不要只和女朋友相会、说情话、送礼物、看星星 , 而要积极在中午时晒晒肚皮 , 摸一摸、问一问自己的肚子里有多少书或学问才更有格调 。古人婚姻讲究“郎才女貌” , 男士志向“齐家治国平天下” , 才为上也 。年轻人倘若成天耽于卿卿我我 , 那便沉于俗庸了 。
“七夕”主题代表性诗词、音乐作品赏析
古往今来 , 七夕主题的文学、音乐作品众多 。
代表诗作:《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内容见上文)、白居易的《长恨歌》等 。《长恨歌》中经典语句:“七月七日长生殿 ,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 ,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 此恨绵绵无绝期!”
代表词作:秦观的《鹊桥仙》等 。纤云弄巧 , 飞星传恨 , 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 ,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 , 佳期如梦 ,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 又岂在朝朝暮暮 。
该词翻用了《迢迢牵牛星》 。虽然主旨是表达织女的相思之苦 , 但前四句呈现表现了女主人公贞静的仪容、勤勉的劳作、坚定的情操 , 故使诗作在深沉传情的同时 , 亦有清朗俊健之气 , 给人以整个生命的振动 。当诗境化入秦词时便迥异其趣 , 通篇变为婉转细腻、精巧妩媚 。无论是“金风玉露一相逢”还是“柔情似水”等 , 都是更细微、深入到人的灵魂、更易扣动、拨动人心弦的情感体验与传达 。
在大篇感性抒情后 , 结句以高远的理性否定了朝欢暮乐的俗庸爱情生活 。也许表面上是一种对自己与爱恋之人的一份宽慰 , 但终归是一种不同凡响的超越 。
故此词被称为“咏七夕第一词” , 堪与“咏中秋第一词”的《水凋歌头》(苏轼作)相媲美 。
代表性音乐作品 。古代我们自可推秦观的《鹊桥仙》等 。遗憾的是我们不知道古人是怎样演唱的 。笔者研究建议如下 。
此词在演唱时 , 男女两性在演唱风格上会有明显差异性 。男士在宴会、遣兴娱宾这种热闹的场合 , 可以突出上下片的末句 , 在这两句中高声、高调分别唱出一种“快感”与“高尚” , 形成两个旋律高潮点 。其旋律可以是跳进的、热烈的 。
但女士若采用这种唱法 , 便显得不符合性别角色特征 , 不雅不美了 。女士在演唱时要追求婉转、细腻、隽永 。上片从前三句的感伤行进到末句的欣喜之情感与味道;下片从前三句的静耐行进到末句的坚忍之情性与味道 。其总体旋律是级进、平和的 。徐光庆、李晔作曲的《鹊桥仙》基本上达到了这种风格 , 是值得称许的 。
不过 , 建议女士在演唱此曲时 , 和宋代人一样 , 优先采用琵琶作为主伴奏乐器 。当然 , 男士在演唱时也可采取这种风格 , 因为柔婉本就是词的“本色” , 何况这种情词 。网上可以见到当代青年歌手谢宇轩的演唱版本 , 总体演唱尚好 , 不足之处是声音稍显粗些 。
当代则有许嵩填词谱曲 , 并演唱的一首歌曲《七夕》等 。这首《七夕》应情应景倾洒出一首属于中国情人节的专属复古情歌 。清淡的相思之苦与坚定的爱情信念交织铺陈 , 词作韵味深藏;充满弹性的鼓点律动与咬字方式 , 以“夜幕垂 , 鹊桥会 , 七夕的念想;皎月归 , 我轻随 , 烟火对影赏”的浪漫笔触 , 清婉曲调 , 许嵩以独有的轻松之态 , 表达了对于牛郎织女式的异地爱情的信心 , 一如歌中所言:“情话无人讲 , 也就不用讲 , 且把浓情化作诗两行”(参考材料:腾讯独家首播《不如吃茶去》)
【牛郎织女|七夕节来历发展与七夕主题文艺作品赏析】(注:图片来源网络 , 谨谢 , 侵权必删 。)分页标题
- 七夕节|狮子座,最懂浪漫的几大星座男,爱的见证
- 蒙面的大侠|新安江七夕节浪漫花灯会流动圆满落幕
- 趣头条|七夕抬头望碧霄,喜鹊双双搭鹊桥,我与大白共度七夕节
- |新安江七夕节浪漫花灯会活动圆满落幕
- 霍建华 |七夕节霍建华与林心如首次秀恩爱,几张亲密照透露出感情真好
- 秦始皇|昨天七夕节,我想的却是...
- 牛郎织女|隆回:“牛郎织女”喜联谊
- 烹饪|自制七夕节高颜值甜品,香滑细腻爱不释口,无需烘烤小白也能学会
- 牛郎织女|啊?七夕不是情人节?
- 牛郎织女|七夕节丨艺术与爱情最相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