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碧秋|电影《秋菊打官司》拍摄前,我怎么看原著《万家诉讼》?
_本文原题:电影《秋菊打官司》拍摄前 , 我怎么看原著《万家诉讼》?
本文插图
原创作者:丁胜如 公众号文艺纵横
中篇小说《万家诉讼》 , 不啻是陈源斌创作历程中的一个突破和飞跃 , 也可看作新时期中篇小说的重要创获 。 近年来 , 陈源斌陆续发表了“安乐”系列的十几个中短篇 , 传达了他对人生存在的悲剧的宿命的体验 。 《万家诉讼》延续了他近期一直探究着的人生哲理 , 融入了他对富于时代气息的社会生活的欣喜抑或忧思 , 将人生体悟推上了一个新的境界 。
本文插图
《万家诉讼》通过农妇告官、六进六出的情节写活了众多人物 , 坚韧的农妇何碧秋与蛮横的村长王长柱是矛盾冲突最主要的两个方面 。
何碧秋 , 是《万家诉讼》的主角 , 面对丈夫万善庆被打 , 她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去向村长讨“说法”;而村长却以“不为私”打人不犯法 , 张狂地声称政府会帮他 。何碧秋无奈地走了上诉的路 , 她认定要扳平这个理 , 为此六进六出 , 处变不惊 , 显得沉着冷静 。 何碧秋只是个普通农妇 , 作者无意把她写成完美无缺的典型 。 面对蛮横的村长 , 她为了打赢这场官司 , 先是受骗于写字摊主 , 花35元钱买一张华而不实的诉状;继而不得不假冒亲戚 , 给公安局长家暗送礼物 。 坚韧而果决 , 无知又无奈 , 这确是现实中一个普通而真实的农妇 。 作者揭示现实的深刻性正寓于这确乎存在着矛盾的真实的人物性格之中 。
本文插图
作为矛盾另一方的王长柱 , 是一个既不通科学 , 又不通法律 , 更缺乏人情味的无赖之徒 。 令人忧虑的是 , 这种对科学、法律缺乏了解 , 对工作不很深入细致而又固持家长作风的乡村干部 , 在当今偏僻乡村或许并非个别 。
也许有人会指责作家的“小题大作” 。 关于乡村干部颐指气使的习性 , 在偏僻乡村并不鲜见 , 并且已有许多乡村小说涉及 , 何况村长将人打伤也未必要三番五次地逐级上告 。 其实 , 我倒以为这是对一个作家胆识与才能的挑战: 如何不重复别人而写出自己的艺术世界?如何通过见怪不怪的小事写出有丰富内容的作品? 《万家诉讼》的作者接受了挑战 。
本文插图
如前所述 , 构成矛盾双方的人物性格基调 , 使情节发展具有足够的内在动力 。 诚然 , 村长打伤村民未必要“告到乡里、县里、市里 , 又起诉到县法院 , 上诉到市中院” 。 但是 , 何碧秋只不过要 讨个“说法” , 既不要经济赔偿 , 更无意于送他坐牢 。 只是因为村长不给“说法” , 且蛮横张狂甚至无赖般地挑衅 , 何碧秋意识到 “不扳平这个理 , 我一家日后没法活” 。 而案件处理过程中 , 每次下达裁决时 , 有关办案部门总是强调:倘若不服 , 可继续上诉 。 对方的张狂 , 办案部门的宣传 , 促使沉着冷静的何碧秋走了屡败屡告的路 。 这样 , 小说的情节发展有了足够的依据 , 既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 , 又有自己的逻辑性 , 有自己内在的自洽性 。
本文插图
《万家诉讼》以何碧秋六进六出的上告行踪为线索 , 这种复迭式结构看似简单实则很要功力 , 搞不好就会成为一本流水账 , 最易单调重复 。 为此 , 一方面作者将作为情节线索的“六进六出”写得有详有略 , 且每次进出又有不同的结果 , 使得情节发展富于变化;另一方面 , 作者对何碧秋每次上告过程中的张弛也作了处理 , 将紧张处写得极其简约 , 而将看似闲笔的情节发展的弛缓处写得十分繁密 , 正可谓简约处疏可走马 , 繁密处密不透风 。 因了紧张处写得极简 , 这样作者便可从容地腾出笔墨铺陈何碧秋告状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 某些看似闲笔处 , 既与人物沉着冷静的性格相吻合 , 是情节合理自然的发展 , 又透露了时代足迹奔腾前行的信息 , 为何碧秋的上诉提供了文明开放的社会背景 。 而这些细节场面 , 又都是通过何碧秋的眼光加以观察评价 , 尽管叙述者语调从容平静 , 不动声色 , 读者却不难发现 , 这种描写已越出诉讼之外而别具意味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新时期以来人们常以“找到了自己”来评说那些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 。 “找到了自己”就是创作能逼近和抒展自己的艺术个性 , 具体表现为寻到了“自己的人物”“自己的角度”和“自己的语言” 。陈源斌以“安乐”系列小说的问世 , 也开始跻身于这个行列 , 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 一种不火不躁 , 不事工巧 , 不披挂任何行头 , 不涂抹任何眩目的光彩 , 而一任人生悲欢和思想火花在冷峻、沉静的文体里闪现的风格 。 《万家诉讼》再次证实了这种叙述风格的日臻成熟 。
简洁老到的文体, 是《万家诉讼》叙事艺术的第一大特点 。新时期以来 , 随着异域小说的译介 , 古典名著的出版 , 人们忽然感受到讲究文体对提高艺术魅力的重要。 作家们或从异域或从本土汲取文体的滋补 , 显然 , 陈源斌属于后者 , 这已有文章谈及 。 经过十年耕耘 , 尤其是创作《安乐四陈 》以后 , 他的小说文体脱胎换骨了 , 此前小说中较触眼的“古语”已化入他简洁老到的文体之中 。 他几乎不用“之乎者也”之类的文言虚词和文言语助词 , 以为故作高雅张目 , 那是仿古而非简古;他的语言简洁 , 叙述近乎白描 , 多用富于表现力的古语实词、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 因而显得语简意密 , 显然从史传文学、宋元话本及明清小说得到了遣词造句上的经验 。
本文插图
【何碧秋|电影《秋菊打官司》拍摄前,我怎么看原著《万家诉讼》?】 叙述文体的农民视角 , 是 《万家诉讼》叙事艺术的第二个特点 。上面说到化用古语 , 其实 贾平凹、阿城、何立伟均不同程度地化用了古语 , 引来了不少赞誉声和追随者 。 但 , 他们的叙述语言多是取的文化人视角 , 何立伟、阿城的“化古”“苦吟”难免导致凿痕过重 , 尤其是对所写人物事体未必合用 。 因而必须考虑到叙述语言与人物事体契合的问题 。 我以为 ,《万家诉讼》是陈源斌小说中叙述语言与所写人物最为契合的一篇 。 何碧秋是个农民 , 作品中的一切都是她厕身其间的耳闻目睹、所思所想 , 这就要求叙述语言与其身份、个性相契合 。 这种农民视角的叙述文体的选择 , 既要艺术功力 , 更要沉入生活 , 得生活之精髓 。
- 李鸿其|周末电影丨《漫长的告白》、《电力之战》、《我在时间的尽头等你》
- 博斯曼|与病魔斗争四年,电影《黑豹》男演员查德维克·博斯曼去世
- 阿里巴巴|看电影得礼物!《阿里巴巴与神灯》全国点映今日开启
- 电影|当演员入戏太深会怎么办?盘点那些年,被角色改变的演员们
- 印度|打仗最窝囊的4个国家,一个富得流油,一个电影没输过打仗没赢过
- 伴侣|电影《完美陌生人》:伴侣之间的“秘密”,是恋情保鲜的秘籍
- 腕表|蔡徐坤佩戴海瑞温斯顿珠宝压轴献唱北京国际电影节
- 李君峰|抗日题材电影《芙蓉渡》定档9.11
- 电影|成熟的她,成熟的美丨赏色
- 伊姐看电影|张国立邓婕这把狗粮,我真的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