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夜读|七夕节,来听一听季羡林大师的爱情观


_本文原题:夜读|七夕节 , 来听一听季羡林大师的爱情观

爱情|夜读|七夕节,来听一听季羡林大师的爱情观
本文插图
主播读经典 , 陪你说晚安 。 大家好 , 这里是闪电夜读 , 我是邹鲁融媒主播徐凡 , 今天是七夕节 ,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 今晚与您谈谈爱情 。
《爱情》-季羡林
人们常说 , 爱情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 。 不同意这个意见的人 , 恐怕是不多的 。 爱情同时也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东西 。 即使后来出家当了和尚 , 与爱情完全“拜拜”;在这之前也曾趟过爱河 , 受过爱情的洗礼 , 有名的例子不必向古代去搜求 , 近代的苏曼殊和弘一法师就摆在眼前 。
可是为什么我写《人生漫谈》已经写了三十多篇还没有碰爱情这个题目呢?难道爱情在人生中不重要吗?非也 。 只因它太重要 , 太普遍 , 但却又太神秘 , 太玄乎 , 我因而不敢去碰它 。

爱情|夜读|七夕节,来听一听季羡林大师的爱情观
本文插图
我们今天的青年怎样对待爱情呢?这我有点不大清楚 , 也没有什么青年人来同我这望九之年的老古董谈这类事情 。 据我所见所闻 , 那一套封建的东西早为今天的青年所扬弃 。 如果真有人想向我这爱情的盲人问道的话 , 我也可以把我的看法告诉他们的 。 如果一个人不想终生独身的话 , 他必须谈恋爱以至结婚 。 这是“人间正道” 。 但是千万别浪费过多的时间 , 终日卿卿我我 , 闹得神魂颠倒 , 处心积虑 , 不时闹点小别扭 , 学习不好 , 工作难成 , 最终还可能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 这真是何苦来!我并不提倡二人“一见倾心” , 立即办理结婚手续 。 我觉得 , 两个人必须有一个互相了解的过程 。 这过程不必过长 , 短则半年 , 多则一年 。 余出来的时间应当用到刀刃上 , 搞点事业 , 为了个人 , 为了家庭 , 为了国家 , 为了世界 。
在旧社会实行“父母之命 , 媒妁之言”的办法 , 男女青年不必伤任何脑筋 , 就入了洞房 。 我们可以说 , 结婚是爱情的开始 。 但是 , 不要忘记 , 也有“绿叶成荫子满枝”而终于不知爱情为何物的例子 , 而且数目还不算太少 。 到了现代 , 实行自由恋爱了 , 有的时候竟成了结婚是爱情的结束 。 西方和当前的中国 , 离婚率颇为可观 , 就是一个具体的例证 。 据说 , 有的天主教国家教会禁止离婚 。 但是 , 不离婚并不等于爱情能继续 , 只不过是外表上合而不离 , 实际上则各寻所欢而已 。

爱情|夜读|七夕节,来听一听季羡林大师的爱情观
本文插图
在中国 , 我们没有“爱神”的信仰 , 我们另有办法 。 我们创造了一个月老 , 他手中拿着一条红线 , 谁被红线拴住 , 不管是相距多么远 , 天涯海角 , 恍若比邻 , 二人必然走到一起 , 相爱结婚 。 从前西湖有一座月老祠 , 有一副对联是天下闻名的:“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 , 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 ”多么质朴 , 多么有人情味!只有对某些人来说 , “前生”和“姻缘”显得有点渺茫和神秘 。 可是 , 如果每一对夫妇都回想一下你们当初相爱和结婚的过程的话 , 你能否定月老祠的这一副对联吗?
我自己对这副对联是无法否认的 , 但又找不到“科学根据” 。 我倒是想忠告今天的年轻人 , 不妨相信一下 。 我对现在西方和中国青年人的相爱和结婚的方式 , 无权说三道四 , 只是觉得不大能接受 。 我自知年已望九 , 早已属于博物馆中的人物 , 我力避发九斤老太之牢骚 , 但有时又如骨鲠在喉不得不一吐为快耳 。

爱情|夜读|七夕节,来听一听季羡林大师的爱情观
本文插图
作者: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 , 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 。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分页标题

爱情|夜读|七夕节,来听一听季羡林大师的爱情观
本文插图
【爱情|夜读|七夕节,来听一听季羡林大师的爱情观】主播:邹鲁融媒 徐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