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瞭望 | 教育能从疫情应对中收获什么
_原题为 瞭望 | 教育能从疫情应对中收获什么
如何推动学校教育与校外培训融合发展?
如何优化协调德智体美劳?
如何实现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良性互动?
文 | 狄涛
盼望已久的全面复学消息终于传来——8月20日 , 教育部明确“全面恢复教育教学秩序” 。 这是教育经历疫情淬炼以来第一次全面重启 。
面对新学期新起点 , 若能以疫情为镜瞄准“病灶”发力 , 谋划教育升级之路 , 或能成就更加开放、更有质量的学校教育 。
文章图片
3月10日 , 成都市盐道街小学老师黄晶晶在为四川全省一年级的学生录制《道德与法治》课 刘坤摄/本刊
疫情埋下变革的种子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生前曾有著名的“乔布斯之问”: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很多领域 , 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却小得令人吃惊?这不仅是对技术 , 更是对教育 , 特别是对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实践的考问 。
显然 , 如果想要看到教育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 就需要实施有技术支持的重大结构性变革 , 而不是渐进式的修修补补 。 疫情期间的教育 , 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变革的曙光 。
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 , 让课堂教学从“面对面”变成“屏对屏” , 更让知识的获取方式、传输方式 , 还有教与学的关系发生明显变化 , 一项规模庞大的教育实验由此展开 。
有观点认为 , 这个实验意味着我国可能正在经历全球最大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和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培训工程 。 工程影响之深远难以估量 。
学生返校后 , 这一变化未必持续 , 但大部分老师或因这次“触网”体验 , 消除了对新技术的恐惧和排斥 , 催生更多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老师会把现场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各自优势更加灵活地结合起来 , 实现教学效果的优质升级 。
从这个意义上 , 疫情中的停课不停学 , 为教育埋下了变革的种子 。 富有远见的学校管理者要抓住这个机遇 , 适时给种子浇水施肥 , 静待它发芽、开花 , 结出硕果 。
学校教育与校外培训如何融合
疫情之下 , 校外培训与学校教育呈现出各方乐见又难得一见的和谐 。
延期开学决定发布后 , 一些校外培训机构迅速推出线上课程 , 有的向学校伸出橄榄枝、主动开放技术平台争取合作双赢 。 学校网课上线后 , 不少家长反馈 , 孩子可以在学校课程和校外培训课程之间自如切换 , 相比过去在学校和培训机构之间奔波节省了不少时间 , 也减轻了学习负担 。 这不禁引人重新思考校外培训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
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 , 近年因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被列入专项整治 。 专项整治对建立规范有序的校外培训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 但并未彻底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学生负担过重问题 。
在部分家长看来 , 那些拥有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培训机构 , 其实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刚需 。 对于这部分家长 , 校外的刚需与学校教育刚性的时间安排和学业任务叠加 , 才是导致学生负担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 。
这也提醒我们在处理校外培训和学校教育的关系上 , 不仅要规范校外培训 , 还要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 , 让学校教育与校外培训融合发展 。 疫情期间二者的和谐互动为未来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 一方面 , 学校教育要从校外培训中汲取科学合理的养分 , 以宽广的胸怀和奋进的姿态巩固主阵地 。 另一方面 , 一些优秀的校外培训内容和先进教学模式 , 可以通过合作方式进入学校教育体系 , 增强学校教育活力 , 同时减少学生家庭在校外培训上的投入和负担 。
重新定位体育
抗疫实践证明 , 战胜疫情最有效的药是健康的体魄 。 健康的体魄相当于“1” , 没有这个“1” , 其他追求无从谈起 。
体育是一种将体质意志和精神教育有机融合的教育手段 , 对塑造健康的人格意义非凡 。 然而 , 由于认识差异 , 各地各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 , 有些学校的体育课甚至经常被文化课挤占 。
近年 , 我国就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采取不少措施 , 贯彻“每天锻炼一小时” , 强化“健康第一”理念 , 但效果还不够理想 , 根源在于错位的办学政绩观 。
疫情倒逼我们重新思考体育和全面育人的关系 。 社会层面其实不乏对学校体育的质疑之声 , 其主要考虑是 ,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假如在学生步入大学前 , 就一个个成为“小胖墩”“小眼镜” , 显然不符合对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要求 。
未来要促进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 , 亟待学校从更高层次认识并定位体育 , 以体育为本 , 促进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推进 , 这就需要学校在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方面做出系统性重构 , 而不是简单的课时调整 , 这无疑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 。
把家事国事天下事有机纳入教学
疫情期间出现了一个热词:“在经历中学习” 。
我们看到 , 学生会主动了解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方法 , 积极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 还在感受最美逆行者的感人事迹中 , 思考如何承担个人的社会责任;还有学生在见证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领悟到 , 战胜疾病最终要靠科学 , 有效防治必须有法治和诚信的基础……这些学校教育希望达成又很难呈现的理念认知 , 在疫情这一社会大课堂得到良好呈现 。分页标题
这不禁引人重新思考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关系 。 学校教育最大的特点是教学内容体系化 , 有助于学生建立系统知识结构 , 但封闭的体系也会削弱教育的有效性 。 社会大课堂能有效弥补这一不足 , 但实践中学校小课堂缺乏与社会大课堂的互动 。
这些年我们在促进二者互动上下了很多功夫 , 但问题亦不少 。 一些老师仍然只关注教材体系 , 不关心联系社会 , 课堂上习惯用空洞的说教育人 , 鲜少解答学生的现实困惑 。 这种情况在自然科学领域表现为单纯给学生传授课本知识 , 鲜少联系生活问题 , 更缺乏用课本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 , 结果导致学生所学非所用 , 学校所教脱节于现实 。
未来学校若能实现社会大课堂和学校小课堂的良性互动 , 就能在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教育方面事半功倍 。 为此需继续加大机制创新 , 把家事国事天下事有机纳入教育教学 , 把生产生活的生动实践转化为鲜活课堂 , 让教与学能更多基于现实场景发生 , 所学能所用 。
疫情促使人更清醒地思考一些问题 。 如果这些教育思考将来能转化为一些行动 , 促成学校改变 , 迎来我们期盼中的系统升级 , 则不得不说是源自这场疫情的意外之喜 。 □
【教育|瞭望 | 教育能从疫情应对中收获什么】(作者为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 大连疫情本土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清零
- 疫情导致肯尼亚航空上半年亏损高达1.32亿美元
- 测试赛|视窗 | 北京市防疫情备两运田径测试赛开赛
- 家庭教育|孩子青春期“易燃易爆”,家长如何逞强与示弱?
- 新冠|麦考尔报告政治化新冠疫情的谎言与事实真相
- 青岛上海路小学|秋季开学临近 岛城这所百年校园这样统筹教育复学与防疫工作
- 疫情|万亿级超级独角兽蜂狂购,赋能特产迸发生机
- 今日陆丰微信公号|广东陆丰南塘镇疫情风险等级由中风险调整为低风险
- 溃疡性大肠炎|日媒:安倍卸任前将致力疫情防控 拟与各国领导人通话
- 麦考尔报告政治化新冠疫情的谎言与事实真相|麦考尔报告政治化新冠疫情的谎言与事实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