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用一生养育九子女,她却未获半点名分,晚年殒命牛棚,遗体无人收

香山脚下,北京植物园银杏松柏区内,有一处由著名建筑家梁思成设计的墓园:梁启超墓园。
在庄严的主墓碑东侧,有一株象征坚强气节的白皮松,松前有一卧碑,题为“母亲树”,是为纪念梁启超的二夫人王桂荃,一位将一生献给梁家,却未获得名分的传奇女人。
【 养育|用一生养育九子女,她却未获半点名分,晚年殒命牛棚,遗体无人收】她本是梁启超夫人李蕙仙的一个婢女,出身贫苦,身份低微。机缘巧合嫁给梁启超做二房,生育了6个孩子,个个为人杰。
这逆袭的角色,似乎要配上一副得意的面孔,但纵观其一生,为人奴时,恪守本职,兢兢业业;为人妇时,生儿育女,为夫分忧;为人母时,不偏不倚,教诲有加。
她是梁氏名门九子爱戴的“娘”,也是梁启超口中:“我们家极重要的人物”。

 养育|用一生养育九子女,她却未获半点名分,晚年殒命牛棚,遗体无人收
文章图片
图 | 夫君梁启超
一、结缘梁启超
1886年出生的王桂荃,在封建社会的尾巴上,把人间辛酸尝遍。父母早逝,年仅四岁,便不容于普通的家庭生活,继母虐待,又将她卖出。几经辗转进了顺天府尹李府,成为李蕙仙的贴身侍女。
李蕙仙的堂兄李端棻,是中国近代教育之父,曾在清政府统治下担任多省乡试主考官,也正是他慧眼识英才,在负责广东乡试主考时,提拔了梁启超,并搭线李蕙仙和梁启超的姻缘。
王桂荃便以李蕙仙陪嫁丫环的身份一同进入了梁家。由于聪明能干,她负责了梁家生活中的大小事宜,甚至连梁家的财务也交由她掌管。可见她的聪慧与品格,是被梁家认可的。
关于她与梁启超的结合,有多种说法。一说王桂荃凭借自己大方的性格和出色的能力赢得了梁启超的喜爱,并精心将其原名“来喜”改为“桂荃”,王桂荃对梁启超也是崇拜有加,二人互生情愫;
二说李蕙仙体弱,婚后十年才有了长子梁思成,梁思成又身子单薄,为旺梁家香火,便主张了梁启超纳王桂荃为侧室;
还有一说是梁启超在美国时与才女何惠珍相恋,并生了迎娶之心,李蕙仙出于女人的敏感,又顾了梁启超的面子,搬出梁父浇灭了梁启超的小心思。为弥补此事,李蕙仙在权衡之下促成了梁启超与王桂荃的结合,一方面,她的地位不会受到王桂荃的威胁,一方面送丈夫一个顺水人情。
结果往往是由多种因素交织而成。如今看来,这几种说法更像是一瓶调制的命运香氛,分着前调、中调和尾调,促成了王桂荃的人生转折。

 养育|用一生养育九子女,她却未获半点名分,晚年殒命牛棚,遗体无人收
文章图片
1903年,王桂荃从陪嫁丫环成为了梁启超的二夫人,但受限于梁启超和康有为等维新人士主张的“一夫一妻制”,王桂荃一直未能获得明面上的名分,梁启超要求孩子们称之为“王姑娘”“王姨”。
于一个女人来说,这必然是委屈的。且不论“一夫多妻”是封建陋习,在当时伦理道德允许的社会环境下,连身份都要遮遮掩掩,得需要多么强大的内心才能接受!
但王桂荃做到了,任旁人以世俗的眼光去揣度与评判,她都安于本心,并以豁达明朗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
妻妾间,她依旧尽心辅佐李蕙仙,将家中各项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在李蕙仙病重期间,她拖着怀孕的身子无微不至地照料。
夫妻间,她尊重并崇拜梁启超,在其“倒袁”的危难时刻,依旧伴随左右,支持他,协助他,给梁启超最大的女性关怀。
子女间,对自己亲生的儿女和李蕙仙所生的三个孩子都视如己出,“白喉”肆虐时,她9岁的亲生女儿和10岁的梁思庄都被感染,为避免传染更多人,她坚持一个人照料她们,结果她在死神手中抢回了梁思庄,亲生女儿却不幸病逝了。
嫁给梁启超,于她来说,应是不幸命运中的一件幸事。虽说在诸多细节上,无法尽如人意,但动乱年代,无依无靠的她终于有了安身立命的根基。

 养育|用一生养育九子女,她却未获半点名分,晚年殒命牛棚,遗体无人收
文章图片
二、肩负家庭重担
好景不长,1924年,李蕙仙乳腺癌去世,1929年,年仅56岁的梁启超也因肾病和医疗事故早逝。此时,梁启超的9个孩子,尚有4个孩子未满18岁,最小的仅5岁。年长的孩子有的仍在求学,一家的重担落在了王桂荃身上。
梁启超一家,由于儿女众多,加上梁启超对亲戚们的慷慨接济,其经济条件并不十分充裕,然而正如王桂荃答应弥留之际的梁启超那般:“放心,有我呢!”她毅然将这副重担扛了起来。
没有经济收入,但孩子要养,她不得已将一家人居住的旧楼变卖了,不久又将新楼出租,留下了梁启超的书房,一家人搬到后院的小楼里。
一大家子的花销,显然超了她所能负荷的程度,需要她精打细算加以维持。不过节俭归节俭,在孩子教育上,她未曾含糊。1941年,梁思礼高中即将毕业时,有机会去美国嘉尔顿学院留学,她费劲心思为其凑足了400美元的路费和生活费,全力支持。可以说梁思礼最后成为火箭系统控制专家,母亲王桂荃功不可没。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这对梁氏家族来说是多大的自豪与荣誉,而荣誉背后,一个默默无闻的母亲又付出多少辛劳!

 养育|用一生养育九子女,她却未获半点名分,晚年殒命牛棚,遗体无人收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图 | 梁启超抱着两个孩子
王桂荃是9个孩子的“娘”,梁思成对她称赞并感恩,儿媳林徽因说她是“不寻常的女子”,梁思礼在回忆起她时感叹了母亲的言传身教使他一生受益。
“成龙上天,成蛇钻草,你们看哪样好?不怕笨,就怕懒。看你爹很有学问,还不停地读书。”这是她教育孩子们的良言。原来,这个不寻常的母亲,不仅仅在生活上尽心照料孩子们,在做人方面也从未懈怠。
梁思成小时候,由于贪玩而被母亲李蕙仙用鸡毛掸子抽打,王桂荃为护他也不免挨了鞭子。事后,她不但没有怨言,也不一味地护着,而是温柔地教育梁思成:“孩子,别怨恨你妈,她也是为你好,如果你不好好读书,将来怎么会有出息呢?也对不起父母的养育呀!”
日本流亡时,王桂荃和女儿梁思宁在散步时遇到了一名被日本军方残忍加害的年轻人,她忍不住流泪并给了些钱财以帮助他。生活中,她节俭朴素,却仍沿袭了梁启超对亲人朋友的帮助与接济的善良举动。
梁启超曾写400多封家书,对孩子们从为人、治学和立业等方面因材施教。那王桂荃,则在领悟了他治家教子的思想基础上,以身作则,成为了梁启超家庭教育观念的践行者。

 养育|用一生养育九子女,她却未获半点名分,晚年殒命牛棚,遗体无人收
文章图片
图 | 王桂荃
三、明达的处世之道
论出身,王桂荃有着凄惨的童年经历,但人生的开端于她,并不是一生的基调。做丫环时,便凭机灵勤奋而得到主家喜爱和信任,后人生起落之间,她依旧怀着一颗玲珑心,柔韧而行。
王桂荃怀第一个孩子,也就是后来的考古学家梁思永时,曾引发李蕙仙情感上的不满,于是她远赴澳门待产,后经李蕙仙同意,才从澳门归来。但她并未因此与李蕙仙产生嫌隙,依旧尽心协助,维系家庭的稳定与和谐。
梁启超曾教她认字读书,她十分努力,并经常同孩子们一起学习,虽然无法达成一定的成就,但通过读书阅报打开了她的眼界和认知,于晚年时甚至可同孩子们共同探讨时事,发表观点。
在日本时,她奇迹般的学会了日语。梁思宁从日本回国,要过海关,她操着一口流利的东京口音的日本话,与日本兵交谈,让他误以为她是东京人,得以让女儿顺利通过关卡。
后来,几个孩子纷纷有了出息,她也不时地幽默调侃:“我这几个儿子真有趣,思成盖房子,思忠炸房子,思永又去挖房子……”
晚年时,她将天津的房子卖掉,用梁思礼寄给她的钱在北京西单手帕胡同买了一处小四合院,子女们经常在空闲时间来看望她,一家其乐融融。
如果王桂荃的故事止于此,或许人们要欣慰于命运之神对她的眷顾。
然而,谁又能把准人生的脉搏?1966年,她被冠以“保皇党老婆”的罪名,年逾八十的她遭遇了抄家、劳改,与子女分离,孤身一人被赶至乡下。两年后,82岁高龄的她逝于乡下一间牛棚。
受限于环境和身份,她的子女们无法为她收尸和举行葬礼,只能由村民草草的葬了,一生浮华落尽,归于荒野。
待子女们去寻她踪迹,也只能在荒烟蔓草中,去缅怀这位伟大母亲生前的音容笑貌。

 养育|用一生养育九子女,她却未获半点名分,晚年殒命牛棚,遗体无人收
文章图片
图 | 王桂荃抱着外孙女吴荔明,身后是小舅子
1995年,她的孩子们在父亲梁启超和李蕙仙合葬墓旁合种了一棵白皮松,命名“母亲树”,也叫“王桂荃树”,由梁思成和林徽因女儿梁再冰为其撰写碑文,以颂其“教子有方”“牺牲自我,默默奉献”的美好品格。
在婚姻中虽未正式获得一个名分,但王桂荃最为后人称道的不是梁启超的夫人的身份,而是9个孩子的“母亲”!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这位无私的母亲,将其一生置于家庭、丈夫和孩子身后,她用自己的聪慧与练达,最大限度的弥补了手中所握残牌的遗憾。
回味她一路走来,有人说她是飞上枝头变凤凰,但岁月淬炼下,她又何尝不是梁家有幸获得的一枚至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