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古代官员的丁忧制度,本是国家提供的福利,为何变为仕途制约?

丁忧服阙 , 是古代朝廷在官员遇到父母丧事时 , 特意提供的一种假期 。只不过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孝文化的重要性 , 所以这个假期时间比较长 , 短则一年 , 长则三年 。当然与现代语境之中的假期不同 , 这种假期不是带薪休假 , 实际上等同与停薪留职 , 留给官员三年的时间 , 为父母尽孝 。
从丁忧制度的诞生来看 , 它无疑是政府提供给官员的一种福利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 到了封建社会后期 , 这种原本是属于政府给官员提供的假期的制度 , 竟慢慢变成了一种对于官员仕途的制约 。那么造成这种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呢?一、丁忧制度的最初诞生 , 是封建王朝政府为官员提供的一种假期 , 从官员个体角度来讲 , 可以将其看成是一种福利

诸子百家|古代官员的丁忧制度,本是国家提供的福利,为何变为仕途制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孝文化 ,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 儒家文化成为主导思想后 , 父母过世后 , 子女为父母守孝 , 就成为表达孝文化的一种重要导向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 , 仅从官员个体的角度来看 , 中国传统社会 , 是一个非常注重宗族伦理观念的社会 , 用现在的话说 , 就是家庭之间的情感牵绊 , 是非常强的 。
不同于西方社会孩子们长到十八岁 , 就与父母的家庭脱离关系 , 中国传统的宗族社会下 ,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无疑是更长久 , 更牢固的 。在这种传统社会之中成长起来的孩子 , 除了极个别忤逆子之外 , 大多数人与父母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 。

诸子百家|古代官员的丁忧制度,本是国家提供的福利,为何变为仕途制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但等到父母去世的时候 , 子女也都成了父母 , 生活的重担早压在他们身上 , 想要不理一切外物 , 专心的为父母守孝 , 在其他阶层身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实际上官员也不自由 , 国家为你发着俸禄 , 自然是需要你为国家出力的 , 父母年老过世的时候 , 谁能保证官员手上就没有很重要的工作呢?
在工作于尽孝之间 , 很多时候是冲突的 。这时候如果朝廷不给你假期 , 那么对于古代封建宗族社会成长起来的官员们来说 , 肯定是一种非常重大的打击 , 这种打击更多的是体现在人的心里 。

诸子百家|古代官员的丁忧制度,本是国家提供的福利,为何变为仕途制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传统社会之中 , 父母抚育孩子长大 , 为其娶妻 , 为其成家 , 这是为人父母一生的功业 。相同的 , 等父母老去的时候 , 赡养父母 , 为父母守孝 , 这也是儿女一生的规矩 。如果没能完成为父母守孝的这个规矩 , 那么子女心里面就会留下愧疚 , 他的一生是不完整的 。
所以从这个角度 , 不管政府出于什么目的 , 为官员们设置了丁忧制度 , 对于官员个体来说 , 都是其实现自己人生旅程的重要保证 , 可以看做是一种以国家为背书的福利 , 其他阶层整日里忙碌于谋生 , 就算想要守孝 , 也没有这个机会 。二、从国家的角度 , 丁忧制度的出现 , 实际上是实际上是忠孝文化合一后 , 政府为了保障臣民的忠心 , 以孝促忠的手段

诸子百家|古代官员的丁忧制度,本是国家提供的福利,为何变为仕途制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电视剧里经常出现一句台词 , 皇帝或者是太后经常会说:“国朝以孝治天下 。”
听上去这句话有点奇怪 , 以法治国 , 以儒治国 , 在中国古代都出现过 , 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 。以孝治国 , 这句话很熟悉 , 可是其中的道理却让人费解 。难道政府还能逼着每个人去尽孝不成 , 再说子女孝顺父母 , 对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又有什么好处呢?实际上“以孝治国”这句话 , 从皇帝口中说出来 , 基本上等于以忠治国 。在儒家思想体系之中 , 忠与孝是紧密相连的 。分页标题

诸子百家|古代官员的丁忧制度,本是国家提供的福利,为何变为仕途制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封建帝国通过将子女对父母的孝顺 , 与臣子对君主的忠诚联系起来 , 将忠君当成是和孝顺一样 , 人从生下来就应该奉行的 , 没有丝毫理由和借口的人生信条来执行 。
强调孝顺 , 其实就是强调忠诚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 , 本来守孝这件事情 , 是根据每个人自身的条件来执行的 , 但封建王朝统治者为了强化忠孝的概念 , 强行为孝设立了标准 。
比如父母死后守孝三年 , 就是这种标准的体现 。对于一个封建帝国来说 , 没有什么比促使臣民忠诚更重要了 , 所以同样的 , 对于官员们来说 , 没有什么比孝顺更重要的了 。
丁忧制度 , 就是在这样的忠孝观念下 , 逐渐从一种德政 , 变成一种僵硬的 , 形式化的政策的 。三、丁忧制度的程式化 , 一方面是封建礼教加强的结果 , 另一方面也是科举制度带来的读书人增多 , 官员数量增加的产物

诸子百家|古代官员的丁忧制度,本是国家提供的福利,为何变为仕途制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如果从历史的纵轴上来看的话 , 丁忧制度在宋代之前和之后 , 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在宋代之前 , 丁忧制度只是一种政府对于高级官员的照顾 , 但在宋代之后 , 丁忧制度成为一种包括皇帝在内 , 都不能轻易改变的 , 僵化的程式化制度 , 成为庞大的官僚体系的一部分 。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 则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科举制度的完善 , 带来读书人数量的猛增 , 而读书人数量的增加 , 又直接促使国家可以选用的官员数量增加 。

诸子百家|古代官员的丁忧制度,本是国家提供的福利,为何变为仕途制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唐代以前 , 每一个读书人都是国家非常稀缺的人才 , 而从这些读书人之中选拔出来的官员 , 更是国家组织运行的基石 , 任何一位官员的丁忧 , 都代表的是一个地方公务的停滞 , 而培养新的人才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 因此之故 , 丁忧制度并不僵化 , 只要意识到了就可以 。
但宋朝以后 , 随着读书人数量的增加 , 这种现象迅速的变化 , 当官的人都排着队 , 任何一个人的离职都不会影响公务 , 丁忧制度在此基础之上 , 有了僵化的现实基础 。而另一个方面 , 宋元理学的兴盛 , 又促使丁忧制度僵化 , 成为一种程式化的东西 。四、结语

诸子百家|古代官员的丁忧制度,本是国家提供的福利,为何变为仕途制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任何一种制度的诞生 , 都必须符合时代的需求 , 也势必被它所处的时代影响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丁忧制度的产生和僵化 , 正是这一现象的具体表现 。
【诸子百家|古代官员的丁忧制度,本是国家提供的福利,为何变为仕途制约?】因为孝文化的盛行 , 和忠孝文化的挂钩 , 丁忧制度产生了 。其后在历史的发展之中 , 又因为理学的兴盛 , 和国家对官员们依赖减弱 , 所以走向程式化 , 也是必然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