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榫卯工艺:7000年前的古人建筑智慧,才有7级地震墙倒屋不塌的奇观


1996年 , 里氏7.0级大地震突袭了丽江古城 , 与地震中部分倒塌的新建钢筋混凝土大楼形成鲜明对比的 , 是800年前的老建筑 , 虽然土墙塌了 , 但老建筑的木质架构依然挺立 , 形成了“土崩木未解 , 墙倒屋不塌”的奇观 。
这些老建筑是宋末元初修建的 , 典型的南方建筑类型 , 其中一部分是丽江纳西民居建筑 , 一般为二层木结构楼房 , 采用穿斗式构架 , 垒土为墙 , 覆瓦为顶 , 设有外廊 。 其中 , 土墙不承担承重功能 , 木柱依靠榫卯连接 , 发挥承重作用 , 构成了一个富有弹性的框架 。 地震时 , 正是得益于榫卯连接的软连接结构 , 耗散了部分能量 , 避免了强震下的坍塌 , 也是地震中“土崩木未解 , 墙倒屋不塌”的原因所在 。
榫卯结构 , 是在竹、木、石制等构件上 , 凿制凸起的榫和凹陷的卯 , 利用榫卯结构的相互咬合以实现构件连接的工艺 。 这种工艺有三个特点 。

榫卯|榫卯工艺:7000年前的古人建筑智慧,才有7级地震墙倒屋不塌的奇观
本文插图
第一 , 榫与卯的大小和位置必须经过精密的设计 , 达到相互配合、严丝合缝的效果 , 才能实现牢固稳定的连接 , 制作相对费时费力 。
第二 , 不使用铁钉等进行硬行连接 , 避免铁钉破坏木材 , 也避免金属的腐朽后加剧木材劣化 , 可以实现更长久的维系功能 。
第三 , 与铁钉为主的硬性连接结构对比 , 铁钉的连接处虽然最牢靠 , 但也最容易遭到外力的集中破坏从而导致建筑整体瓦解 , 反而是榫卯工艺下 , 结节点也许慧局部破坏脱节 , 但不会造成整体的破坏 , 从整体结构上确保了安全 。
流传于世的古老益智玩具—鲁班锁 , 就是用榫卯工艺组成的 , 相传可以启发儿童智力 , 是鲁班专门为儿子发明的 。 最初的鲁班锁由6根短木组成 , 短木通过凹凸结构连接支撑 , 相交固定 , 结构巧妙 , 安装难度很大 。 现在市面上 , 甚至出现了二十四锁等拼接拆卸难度更大的玩具类型 。

榫卯|榫卯工艺:7000年前的古人建筑智慧,才有7级地震墙倒屋不塌的奇观
本文插图
榫卯工艺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得新石器时代早期 , 1973年 , 考古学家在位于浙江省余姚市的河姆渡遗址上 , 就发现大量带有榫头或卯眼的榫卯构件 。 可见 , 这种榫头和卯眼咬合的方式已经成为当时结构房屋的技术关键 。
榫卯工艺 , 是古人长期生产劳动下的智慧结晶 , 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里程碑式工艺 ,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发出耀眼的光彩 。
【榫卯|榫卯工艺:7000年前的古人建筑智慧,才有7级地震墙倒屋不塌的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