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被误解的意大利,两次大战出工不出力?他们真是在偷懒吗?

引言:
意大利人虽然是欧洲的发达国家 , 但在中国大部分国民的心目当中 , 他们似乎除去在奢侈品方面非常在行之外 , 并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功绩 。 俩次世界大战当中 , 意大利人都曾经先后倒戈 , 将德国人忽悠的团团转 。 但是这也许只是一些刻板的印象 , 实际上真实的意大利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不堪 。

意大利|被误解的意大利,两次大战出工不出力?他们真是在偷懒吗?
文章图片
意大利完成统一 , 内部问题众多
千禧年后 , 在网路上出现许多关于意大利人的笑话 。 丘吉尔一句:“幸运的是意大利人成为德国的盟友 , 而不是我们的 。 ”直接让许多人认为意大利自然是十分不堪的存在 。 这个浪漫的国度 , 真的如丘吉尔调侃的话语所叙述的那样 , 在整个世界大战历史上 , 只是一个出工不出力的弱国?
一、 一战当中的香饽饽 , 被两大同盟疯抢的意大利
首先我们来看看一战 , 这也是意大利人备受诟病的起点 。 意大利人一开始加入同盟国(1882年三国同盟) , 但是协约规定实际上非常玩味 , 其中一些条例成为意大利人在战争初期能够保证中立的关键所在(一国主动向第三方国家宣战 , 其他各国没有义务介入) , 三国同盟实际上只是一个防御性质的同盟 。

意大利|被误解的意大利,两次大战出工不出力?他们真是在偷懒吗?
文章图片
一战时期的同盟国 , 德、奥位置非常尴尬
当时的意大利人 , 成为欧洲两大同盟竭力拉拢的对象 。 他们对于地中海有不小的控制权 , 并且能够从北部直接进攻法国南部、奥匈西侧、德国南侧 。 英法和德奥都是精明的政治家 , 自然知道意大利人加入的好处 , 但是德奥两国开出的支票确实有限 。 由于奥匈帝国本身和意大利有诸多领土纠纷 , 战后承诺的土地始终有限 。
英法直接给其开出空头支票 , 奥匈帝国的土地还给他们、德奥殖民地送给他们、巴尔干的领导权交给他们 , 只要他们加入协约国不单独和同盟国求和即可 。 意大利人的国力虽然排名世界前十 , 但实际上非常依赖英、法帮助 , 他们的钢铁产量极低、煤炭资源全靠英国人帮扶 。 英法开出不少的优惠条件 , 自然而然意大利人更倾向于帮助英国人 。
二、凶悍的山地作战者 , 受制于地形被忽视
虽然工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 但是此时的意大利在战斗水平表现上绝对非常出色 。 在协约国多条战线当中 , 意大利人的作战环境绝对是最艰苦的 。 奥匈帝国有阿尔卑斯山作为天然屏障 , 要想作战就需要意大利人穿越那些望眼欲穿的雪山 。 英、法自然知道意大利人面对的艰难处境 , 不然也不会尽可能的满足意大利人的要求 。

意大利|被误解的意大利,两次大战出工不出力?他们真是在偷懒吗?
文章图片
意大利士兵靠绳索运输炮弹
意大利在宣战之后 , 迅速向喀斯特高原和尤里安山地区靠近 。 奥匈帝国的精锐都在和沙俄厮斗 , 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些山地的重要性 。 很快便靠着速度和数量的优势 , 在这里撕扯下奥匈帝国的防线 。 虽然第一次突破很成功 , 但是这无法成为长久之计 。 奥匈帝国很快将军队移步高山之上 , 居高临下建有多重防护链 , 让意大利人无从进攻 。
实际上意大利人的损耗不仅只是战斗 , 悬崖、雪山的重武器运输难度极大 , 他们补给消耗极大 。 如果再继续延续这样的作战方式 , 很快部队将会被非战斗减员消耗殆尽 。 他们瞄准地势相对平坦的伊松佐河地区 , 选择山地和河流并重的方式进攻 。 但是奥匈帝国虽然不擅长进攻 , 但是放手起来确实是一把好手 。

意大利|被误解的意大利,两次大战出工不出力?他们真是在偷懒吗?
文章图片
大炮和重机枪发挥巨大的作用 , 居高临下的奥匈帝国 , 占据战场绝对的优势(奥匈帝国每轮炮击造成伤亡比占70%) 。 截止到1916年春季 , 一共打了五次伊松佐河战役 , 但是伤亡数量已经非常恐怖 。 消息传回罗马 , 几乎所有国民都表示非常震惊 , 教皇本笃十五世更是痛斥:“这是一场令整个欧洲蒙羞的屠杀 。 ”分页标题
三、 拖垮奥匈帝国 , 和平之后发展仍旧有限
随着第六次伊松佐河战役(1916年8月)开打 , 实际上意大利终于开始占据一部分的优势 。 不过要知道 , 战争从不会因为一次胜利就可以彻底改变 , 双方之间展开惨烈的拉锯战 。 1917年10月 , 奥匈帝国被意大利坚持不懈的作战打得几近崩溃 , “欧洲优等生”德国终于加入到这场旷日持久的作战(德国第14集团军加入 隆美尔、舍尔纳都参加过这场战役) 。
在德国人加入之后 , 他们动用毒气和重火炮武器压制意大利 。 在卡波雷托战役上 , 德意志第二、三集团军成建制的崩溃(俘虏26.5万人、伤亡3万人) , 奥匈帝国大有反扑之意 。 此时在目睹德国人加入之后 , 英、法两国才终于坐不住 , 开始向意大利本土派遣部队(11个师团) , 在意大利军官迪亚兹的组织之下 , 重新组建军队 , 于11月开始逐步收复战线 。
德国用快速作战打得意大利措手不及 , 但是“优等生”无法持续在这里作战 。 他们迅速把战线移交给奥匈帝国 , 但是面对意大利和奥匈帝国根本不是对手 。 他们内部情况非常不乐观 , 起义事件不断 , 使得军队内部人心惶惶 。 最后一战结束后 , 虽然意大利人得到应有的土地 , 但内部损耗元气非常严重 。

意大利|被误解的意大利,两次大战出工不出力?他们真是在偷懒吗?
文章图片
意大利在二战时期的工业水准极低
战争胜利 , 并没有让意大利人真正富裕起来 。 大量的青壮年在战争中死去 , 使得国家十分缺乏劳动力 。 国家内部的工业化 , 受限于大环境下金融风暴的出现 , 他们的经济大环境不断下滑 。 民主政治无法拯救意大利 , 那意大利便选择相信墨索里尼独裁的鬼话 。 意大利成为欧洲首个纳粹国家 , 一场新的世界大战正在孕育而生 。
四、 一帅无能累死三军 , 被墨索里尼拖垮的意大利
实际上意大利本国 , 对于进行全面性的二战并不看好 。 意大利外交部长奇亚诺在考察本土工业之后 , 在日记中写出自己的忧虑:“我们处于相当不利的环境 , 怎么能够奢望开战?”这句话说出当时意大利的现状 , 工业的慢速发展 , 青壮年人口不足 , 都已经让这个国家无力和世界列强开战 。
但墨索里尼和主战派都不这样认为 , 时任国防部长自豪的向世界宣布:“战争一开始 , 意大利便可以动员1000万人参与战争 。 ”而实际上意大利的陆军数量只有45万人 , 大部分的部队都还出现稀缺的情况 。 数据无法骗人 , 所以墨索里尼向国民吹嘘起他们的空军和海军 。 虽然意大利海军确实可以制霸地中海 , 但是他们的石油储备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

意大利|被误解的意大利,两次大战出工不出力?他们真是在偷懒吗?
文章图片
意大利传奇将领 巴拉格里尼奥元帅
墨索里尼驱动着这样疲惫的国家开战 , 结果可想而知将会碰上怎样的情况 。 许多将领都向墨索里尼谏言 , 告知他意大利的军队根本无力维持持久的战争 。 当巴拉格里奥元帅评价意大利在希腊的失败时(他应该清楚的认识到 , 他的物质和好大喜功正在让意大利陷入失败) , 墨索里尼直接怒斥他是“公敌”、“叛徒” , 这直接导致元帅在1940年12月4日辞职 。
意大利的失误 , 很大程度上都因为他们无能的领导者墨索里尼 。 实际上在战争当中的意军 , 表现的足够出色 , 德国人对于他们的盟友评价极高 。 隆美尔在古比井战役之后 , 评价意大利士兵:“德国士兵震惊世界 , 而意大利士兵震惊德国士兵 。 ”意大利靠着自家弱小的装甲师“公羊座” , 直接硬生生扛住英国主力部队的进攻 , 并且将英国坦克旅打得不成样子 。
五、 非洲战场的弱旅?真实的意军实力让人惊讶
北非战场 , 是意大利士兵饱受诟病的一个地方 。 在这里曾经诞生过无数段子 , 意大利人上万人的部队向英军投降 , 但实际上这些段子都并非是真实的历史 。 意大利人虽然没有强大的军工体系 , 并且石油和煤炭资源都非常匮乏 , 但是基层士兵的作战能力实际上仍旧处在一个不错的水平 。分页标题
他们在英国玛蒂尔达坦克面前 , 显然那些仅有的反坦克炮和轻型坦克都无法抵挡住进攻 , 但意大利人却硬生生的在沙漠扛住一次又一次的装甲冲锋 。 当然没有什么高科技的方法 , 东亚战场上最原始的血肉之躯阻挡装甲部队的方式 , 在意大利人的身上也同样出现过 。 这也是为什么隆美尔赞美意大利士兵的原因 , 这对于德国士兵来说简直是无法执行的命令 。

意大利|被误解的意大利,两次大战出工不出力?他们真是在偷懒吗?
文章图片
意大利的王牌部队 185闪电伞兵
意大利的精锐士兵也非常让盟军害怕 , 185闪电伞兵师(意大利是最早研究伞兵的国家)战功赫赫 。 1942年8月 , 盟军的空军在北非拥有绝对的制空权 , 六天的战斗中德国的坦克部队死伤过半 , 隆美尔龟缩在阵地中不敢前进 。 就是这样的情况下 , 闪电伞兵师直接深入敌后 , 几次直接将“沙漠之鼠”皇家女王装甲团打退 , 他们在阿拉曼战役顽强阻击英军 , 让世界震惊 。
除此之外 , 意大利的蛙人部队(海军特种部队 人操鱼雷) , 用六人炸毁英国人的勇士号、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 。 潜艇部队也让英国人不敢随意在地中海移动 , 成功的护卫德国人的北非补给线 。 意大利的部队小而精 , 但是这些精锐化部队的战斗力让人感到非常害怕 。 出工不出力 , 这样一概而论的说法对于意大利人并不公平 。
结语:
【意大利|被误解的意大利,两次大战出工不出力?他们真是在偷懒吗?】实际上在一战、二战当中 , 意大利人的作战水平并不低下 , 反倒是他们秀逗的高层拖累了罗马帝国的后裔们 。 意大利的军队质量非常有问题 , 两次世界大战当中 , 最早都希望用小而精的精锐部队打败对手 。 但是比上英、德、美、法在数量都有绝对的优势 , 比下对埃塞尔比亚、塞尔维亚这样的小国用精锐又不划算 。 盲目在开战过后 , 召集大量缺乏军事训练的青壮年加入战斗 , 只是徒劳的让无数好男儿葬送沙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