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舌尖上浪费”的人,其实根本不懂享受生活


_本文原题:“舌尖上浪费”的人 , 其实根本不懂享受生活
最近“粮食危机”又一度成为热议话题 , 尽管商务部表示中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 , 国际市场对我国粮食供应的影响很小 , 但是各地仍然爆发了屯粮潮 , 在大街小巷偶尔就能见到扛着米油盐的人 。

马斯洛|“舌尖上浪费”的人,其实根本不懂享受生活
本文插图
与此同时 , 高层也对粮食浪费现象做出重要批示 , 各大媒体及时跟进批评浪费现象 。
一些数字触目惊心 , 全球每年有约1/3的粮食被损耗而浪费 , 而当我们提倡节约的同时 ,首先就意味着我们有节约的可能 , 毕竟这个世界上每9人之中就有1人挨饿 , 了解了这些基本的背景知识 , 就能够明白一些浪费为何令人痛心疾首 。
想想这些年 , 尽管光盘行动号召了那么久 , 但是许多人仍然以打包为耻 , 餐饮机构为了促进消费往往也不加制止 , 于是攀比消费愈演愈烈 。

马斯洛|“舌尖上浪费”的人,其实根本不懂享受生活
本文插图
如果说这还只是意识不到位的问题 , 那么一些吃播和美食短视频则是刻意在博眼球 , 主播们狼吞虎咽大吃大喝 , 吃下和瘦小身材全不相称的食量 。
而为了避免由此导致的诸多身体问题 , 他们不得不通过催吐的形式来清胃 , 但是这种做法也不是万无一失的 , 有可能造成胃酸腐蚀、催吐成瘾等等严重后遗症 。

马斯洛|“舌尖上浪费”的人,其实根本不懂享受生活
本文插图
而一些美食类的短视频 , 为了造成视觉冲击 , 自制大锅烤具等等 , 将大量的食材调料一股脑地倒入其中 , 操着大铲一顿操作猛如虎 , 满足围观者猎奇的渴望 , 而明眼人都知道 , 这样做出来的食物既不可能美味 , 也不可能吃得完 。
可惜许多人总是照得见别人却照不见自己 , 在批评他人的时候义正言辞 , 而自己却沉浸在消费主义的陷阱而不自知 , 再加上中国人特有的餐桌文化 , 舌尖上的阔气就给人以一种“我浪费我幸福”的错觉 。

马斯洛|“舌尖上浪费”的人,其实根本不懂享受生活
本文插图
而其实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基本判断 , 在人均GDP5000美元以下时 , 人们的幸福指数和GDP增长成正相关(想必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的消息) , 但是这之后也很可能出现 “跑步机效应” , 即经济发展了半天 , 到头来幸福水平还在原地踏步 , 甚至可能出现倒退 。
No.1
浪费和享乐不是生活的真谛
这些年许多人追求体面的消费 , 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及消遣 , 并把这些当作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幸福” 。

马斯洛|“舌尖上浪费”的人,其实根本不懂享受生活
本文插图
消费已经不单纯是为了获得商品和服务的手段 , 事实上消费本身已经变成了消费的目的 , 即所谓“为消费而消费” , 而消费者能从单纯的消费过程中得到快感和满足 。
以粮食浪费来说 , 许多人点了满满一大桌菜 , 无非是要朋友夸“壕气”爽快 , 以及享受这个被瞩目被服务的过程 。

马斯洛|“舌尖上浪费”的人,其实根本不懂享受生活
本文插图
消费行为已经成为一种信号传递的手段 , 用以显示身份、品位等 。 从名牌香水到珠宝 , 从靓车到豪宅 , 无一不是如此 , 每样菜浅尝辄止也成为一种不可复制的“修养” 。
而把这种“修养”进行到极致的 , 我们可以以末代皇帝溥仪为例 , 据其自传《我的前半生》里披露 , 即使在退位之后 , 溥仪的生活也是奢侈无比 , 每月光用在他个人膳食上的肉类就达六百多斤(这些肉当然不可能全部吃掉 , 大部分被浪费了) , 一餐早饭要摆上桌的菜肴就有四五十道之多 。 闷了有戏听 , 闲了有一帮太监宫女陪着打网球 。 一高兴了 , 什么珠宝、洋装、名表、汽车全买进来 。分页标题

马斯洛|“舌尖上浪费”的人,其实根本不懂享受生活
本文插图
考虑到当时中国的现实条件 , 溥仪可以说已经把能享受的东西都享受完了 。 可是你说溥仪幸福吗?估计只要是略懂中国历史的人都不会说他是幸福的 。
在世界范围内 , 享乐主义的幸福实践也造成了不小的悲剧 。 后期的古罗马帝国可以说是古典时代享乐主义的巅峰 , 皇帝和贵族们整天沉溺于各种享乐活动中:酗酒 , 性滥交 , 痴迷于斗兽乃至“斗人” 。
而伴随着王公贵族们的享乐活动 , 古罗马帝国也一天天衰落下去 , 不但在国力方面 , 在精神领域也是如此——古罗马再也没有产生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或者艺术家 , 全民灵魂极度空虚 , 甚至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信仰 , 转而信仰被自己征服的奴隶创设的基督教 。 终于 , 在外来民族的不断打击下 , 内忧外患的古罗马帝国很快分崩离析 。
No.2
生活需要一些不断而有效的刺激
曾经有两个老太太在一块谈论她们的一生是否幸福 , 其中一个说:“我的一生太不幸了 , 虽然我爱过很多次 , 但是始终没有办法跟相爱的人走到一起 。 ”另一个老太太则说:“你比我幸福——我守着一个人过了一辈子 , 虽然我很爱他 。 ”

马斯洛|“舌尖上浪费”的人,其实根本不懂享受生活
本文插图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多半认同后一个老太太的观点 , 因为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证明 ,心理上的幸福感往往来自“刺激” , 而前一个老太太由于一生中有过很多次全心全意的爱情 , 因此她一生中所受到的“幸福刺激”就要比后一个老太太数量更多、强度更大 , 因而“幸福值”也就更高 。
人类之所以要不断地依靠“刺激”来获得幸福 , 是因为人类心理上存在一种 “适应效应” 。
//适应效应
// /
NOCITCE
当所处环境无论发生了正向还是负向的改变时 , 人们都会渐渐地适应 。 而与此同时 , 这些变化带来的痛苦或快乐都会慢慢淡化 , 直至消失 。

马斯洛|“舌尖上浪费”的人,其实根本不懂享受生活
本文插图
为了证明适应效应的存在 , 行为经济学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下面这个实验 。
对一群实验参与者提出如下问题:“现在你的幸福指数是( )(从1到10选择一个数字) , 如果在你身上发生了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 , 你的幸福指数将变为( ) , 一个月后(不考虑其他事情对你的影响) , 你的幸福指数为( ) 。 ”
实验结果显示 , 在填写当前幸福指数时 , 有80%的实验者填写了6—8的数字;而当交了好运之后 , 有80%的实验者填写了9—10;而当一个月之后 , 大部分的实验者的幸福程度又变回了没有交好运之前的状态 , 即6—8 。
这个实验说明 , 当人们突然交了好运之后(可以视作一个“刺激”) , 幸福感会有较大的增长 ,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 人们会渐渐变得“麻木” , 由刺激所带来的幸福感也会慢慢退化 , 并回到一般人的水平 。

马斯洛|“舌尖上浪费”的人,其实根本不懂享受生活
本文插图
适应效应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享乐主义的行为模式不可能得到幸福 。 事实上 ,享乐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为了用不断的“享乐刺激”来消除适应效应 , 但是 , 由于在现阶段 , 各种享乐手段从根本上说是有限的(以当前社会的现状来说 , 享乐的手段虽然很多 , 但是同质性也很大) , 因而通过享乐获得的刺激很容易就会被“适应” , 从而难以再获得“幸福感” 。
当然 , 适应效应是客观存在的 , 任何人都不可能避开它 。 因此 , 获得幸福的真谛 , 也许就像浮士德临终时所说的那样: “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 , 然后才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 。 ” 分页标题

马斯洛|“舌尖上浪费”的人,其实根本不懂享受生活
本文插图
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证明 , 人们在评估自己的生活状态时 , 存在普遍的适应效应 , 而适应效应会将人们获得的“幸福刺激”逐渐淡化 , 从而使“幸福感”逐渐消退 。
因此 , 如果想保持幸福 ,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断保持自己获得“幸福刺激” 。 当然 ,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 , 单纯依靠物质享乐难以获得长久而有效的“幸福刺激” 。
No.3
生活需要在比较中慢慢体会
网上曾经疯传过一个帖子来形容“80后”的痛苦与无奈:
“80后”的痛苦
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 , 读大学不要钱;
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 , 读小学不要钱;
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 , 工作是分配的;
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 , 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人的工作做;
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 , 房子是分配的;
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 , 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
当我们没有进入股市的时候 , 傻瓜都在赚钱;
当我们兴冲冲地闯进去的时候 , 才发现自己成了傻瓜......

马斯洛|“舌尖上浪费”的人,其实根本不懂享受生活
本文插图
初读这个帖子 , 似乎觉得很有道理 , 很多“80后”看完都感概道:“我们这一代人是怎么了 , 什么悲催的事情都被我们赶上了!”
然而“80后”真的就只有悲催与痛苦吗?其实不然 。 很多“80后”还是过得舒舒服服 , 生活滋润得很 。 帖子描述的现象只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某些方面的折射 , 这里只是通过比较给人们带来了一种直观的感受 。
幸福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 , 通常来讲有两种比较会影响到人们的幸福感 ,一种是时间性的 , 一种是社会性的 。

马斯洛|“舌尖上浪费”的人,其实根本不懂享受生活
本文插图
例如“80后”的“痛苦” , 其实是建立在与之前社会状态的比较之上的 , 因为上小学的时候看到上大学不要钱 , 结果读大学的时候发现又要钱了 , 其实如果看看周围所有读大学的人都要交钱 , 也就不会感到不满了;再如你原来住的是60平方米的小阁楼 , 如果搬到120平方米的两居室 , 就会感到非常幸福 , 这就是时间性比较的结果 。
但是 , 在同一个例子中 , 如果你看到周围的同事住的都是180平方米的三居室或者别墅 , 你就不会感到特别开心;同样 , 对于“80后”来讲 , 就算你进入股票市场时赶上了股市大跌 , 把自己的工资都赔进去了 , 但如果你发现你的老板赔到破产 , 对比起来又会觉得自己还是幸运的 , 这就是社会性比较的结果 。
因此 , 幸福是相对的 , 不是绝对的 , 人们到底幸不幸福 ,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影响人们主观感受的因素 , 而这些因素不一定与财富有关 , 也不一定与效用有关 。
事实上 , 人们往往在比较中更能得到满足和幸福 , 比如你参加工作后 , 表现优异 , 年终奖比同事都高 , 你就会很高兴 。 很快你拥有了一辆大众车 , 而你的同事还要挤公交上班 , 你也会感到幸福和满足 , 而当后来同事们都有了车 , 你的幸福程度又会递减 。 再后来 , 你发现你的车周围停的都是宝马、奥迪 , 你可能又不开心了 , 甚至感到失望、痛苦 。

马斯洛|“舌尖上浪费”的人,其实根本不懂享受生活
本文插图
奥迪和奥拓
No.4
生活需要考虑多层次的需求
这几年 , 网络上有条流行语:“幸福就是猫吃鱼 , 狗吃肉 , 奥特曼打小怪兽 。 ”乍看之下 , 这个说法似乎有些令人难以捉摸:“猫吃鱼”、“狗吃肉”可以幸福 , 这个大家都能理解 , 但是“奥特曼打小怪兽”费时费力 , 弄不好还有生命危险 , 这又怎么能叫幸福呢?但是看到这条流行语的人们都会表现出或多或少的认同(否则它也不会成为流行语) , 这又是为什么呢? 分页标题

马斯洛|“舌尖上浪费”的人,其实根本不懂享受生活
本文插图
要解答这个问题 , 我们必须从“幸福”的基本定义出发 。 让我们回顾“幸福”诸多定义中出现最为普遍的一个概念——“满足” 。 说白了 ,“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满足感” 。
再进一步 , “满足”的对象是“需求”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幸福”很大程度上就是“需求的满足” 。 也就是说 , 想要知道幸福的真谛 , 就要首先弄明白我们真正“需求”什么 。
人类的需求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 , 比如房子、金钱 , 而是一个复杂的体系 , 这一体系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被称作“人本心理学之父”的马斯洛最早提出来的 。

马斯洛|“舌尖上浪费”的人,其实根本不懂享受生活
本文插图
那句“幸福就是猫吃鱼 , 狗吃肉 , 奥特曼打小怪兽” 。 用马斯洛的需求层级理论就可以很轻松地解释这句话的含义:“猫吃鱼”和“狗吃肉”都代表了生理需求的满足 , 因而必然是能带来幸福的;而“奥特曼打小怪兽”则代表了最高层级的自我实现需求 , 因此 , 它不仅能带来幸福 , 而且其“幸福感”还要比“猫吃鱼”和“狗吃肉”更高一层 。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级理论 , 人类的需求是一个复杂的、具有层级结构的存在 。 而幸福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给人带来的愉悦感觉 。
因此 , 通过马斯洛的需求层级理论 , 我们很容易指出一些错误幸福观的不足之处 ,比如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就只强调了满足人类低层次的需求而忽略了高层次的需求 , 所以人并不能获得持久而强烈的幸福满足感 , 尤其是自我实现的幸福感 。

马斯洛|“舌尖上浪费”的人,其实根本不懂享受生活
本文插图
同时 , 通过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 我们也能够得到一些“幸福”的启发 , 即我们要在满足自己生存和安全需求的前提下 ,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思想境界 , 自尊自信 , 广交朋友 , 同时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 , 进而赢得他人的尊重——这就是马斯洛为我们指出的“幸福之路” 。
中文的“幸福”是由单字“幸”和“福”来组成的 。 在甲骨文中 , “幸”的形象为桎梏 , 类似于今天的手铐 , 是用来锁住奴隶或者俘虏的刑具 。 因为在商朝 , “人牲”和“人殉”盛行 , 奴隶或者俘虏动辄被杀害 , 性命朝不保夕 。 所以 , 如果自己还被锁着 , 还能算勉强留着一条命 。 于是“幸”就有了这样一种引申义 , 大约相当于今天的“侥幸” 。
而“福”字在甲骨文中的形象为双手向供桌上进奉酒食贡品 , 祈求神明护佑 。 由此可见 , 传统文化中的“幸福”不仅仅强调内心的满足 , 也关注外在环境对人的影响 。

马斯洛|“舌尖上浪费”的人,其实根本不懂享受生活
本文插图
这次粮食危机让我们对于浪费现象有所警觉 , 其实不仅仅在于这种行为难以为继 , 更因为它并不能带来生活的持久的满足 , 是时候对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出反思啦 。
今日活动
既不浪费又很健康 , 你有什么过好生活的小技巧分享给大家?在留言区随便聊聊吧!小北将挑选2位幸运读者 , 送出下面这本《生活中的行为经济学》 , 成功和非成功人士都值得一读 。

马斯洛|“舌尖上浪费”的人,其实根本不懂享受生活
本文插图
-End-
编辑:黄泓
观点资料来源:
《生活中的行为经济学》
转载及合作请加微信:
BurningEmpty
大师身边宜聆教
未名湖畔好读书
不要把生活越过越窄

马斯洛|“舌尖上浪费”的人,其实根本不懂享受生活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马斯洛|“舌尖上浪费”的人,其实根本不懂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