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探探|有料│虹云老师访谈——语言传播的魅力


我们立志做最优质的朗诵学习基地

海底探探|有料│虹云老师访谈——语言传播的魅力
本文插图
语言传播的魅力
——虹云老师访谈
摘要:
在采访虹云老师的前一天晚上 , 我还在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经典课文诵读会的现场赏识她的朗诵 , 晚上七点诵读会正式开始 , 伴着此起彼伏的掌声 , 虹云老师精力充沛的走到舞台中心 , 一举一动 , 一颦一笑都透露出老艺术家的风骨 , 从没想过教科书上的人物会在一个阳光尚好的午后与我面对面亲切交谈 。 这莫大的荣幸让我在预备材料之前用了半个小时来平复自己高兴的心情 。 走进房间 , 看见头发花白的虹云老师带着眼镜儿翻看西北师大的宣传册 , 见我们走进来 , 虹云老师热情的起身相迎 , 接了个电话后 , 虹云老师负疚的说:“耽误你们了 , 我们开始吧 。 ”祥和又可爱的老人家让我们慢慢健忘了一开始的紧张 。 虹云老师16岁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按照她的说法应该是刚摘掉红领巾三个月就开始从事这个工作 , 直到现在……
【海底探探|有料│虹云老师访谈——语言传播的魅力】1、教给你的不仅是技术 , 而且要自寻规律
说起虹云老师的工作经历 , 《午间半小时》是个绕不过去的坎儿 , 这个栏目对虹云老师意义不凡 , 也是因为这个节目计更多的人对她认识 。 就在事业如火如荼的时期 , 同在一个单位工作的爱人因公殉职 , 《午间半小时》停播了 , 等到第50天 , 虹云老师走进直播间 , “久违了 , 亲爱的听众朋友 。 ”就是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潸然泪下 。 听众纷纷来信鼓励虹云老师 , 是这些听众帮她挺过这段艰难的时光 。 恰是虹云老师寻常珍惜与听众互动交流的机会 , 匡助他们排遣思惟和生活的难题 , 相互之间才建立了一种如家人般坚定的信任 。 而作为我国播音主持专业的老前辈 , 虹云老师也愿意把自己积攒多年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
播音主持作为和声乐、戏曲一样的语言艺术 , 在发声的共识上有很多共通之处 , 但是目前只有来自西方的声乐有理论来支撑和记实这样的技巧 , 而我国早就有“脑后摘音儿”的共识唱法 , 但至今也说不清 。
针对这个题目虹云老师提出一个核心的知识点一—语言美声法 。 声乐中男高音有一个唱法叫封闭唱法 。 封闭唱法 , 就是在中声区的发音基础上 , 唱到高声区时 , 加强胸部的呼吸支持 , 降低喉头 , 打开会厌 , 扩大喉腔 , 使声音得到丰硕的高泛音 , 也就是所谓的“头腔共识” 。 虹云老师试图借助医学解剖原理能够直观的展示胸腹式呼吸法 , 把喉部的松紧情况展现出来 , 但终极也没能成功 。 虹云老师但愿现在的年轻人能够出一批真正追求真知的理论人才 。 而播音专业追求真知也不能闭门造车 , 在象牙塔里玩文字游戏 , 要在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 , 边实践边总结 。

海底探探|有料│虹云老师访谈——语言传播的魅力
本文插图
2、传承播音 , 任重道远
全世界只有中国的大学开设播音专业 , 遭到了许多人的质疑 。 在改革开放之前 , 播音事业作为党的喉舌承担着很多政治任务 , 但是改革开放之后播音学这门课程是否还该继承?虹云老师说播音专业是张颂老师等各位前辈总结几代播音员的心血 , 为什么不传承 。 无独有偶 , 梅兰芳的表演体系不也只中国有 , 而现在则被公认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 就是由于只有中国有播音学 , 我们才应该感到骄傲 。
对于现在播音学的传承 , 虹云老师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完整体系 。 齐越、夏青、林田、潘杰、费继平这几位老师是中国播音事业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元老人物 。 新中国成立 , 需要大量的播音工作者替党政群积极发声 , 这几位老师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奠定播音专业最扎实也是最坚实的基础 。 各位老师的风格存在一定差异 , 好比齐越老师的风格恢弘大气、铿锵有力、摧枯拉朽、势不可挡 。 而葛兰老师则是以清新明快 , 朴素大方 , 刚柔得体、平中见奇的播音风格著称 。 几位老师有一个共同的点就是他们整体基调属于非常正统的播法 。 当然也包括五十年代增补上来的葛兰、林如、王欢 , 刘伟老师等后继者的拓展 。 其中王欢和林如老师增补了新的女士播音方法 , 就此开启一个新的播音发声方式 。分页标题
说起稿件基调的处理 , 夏青老师文件宣读式的处理方式 , 几近失传 。 夏青老师的逻辑性很强 , 而评论恰恰需要逻辑来支撑论点 。 夏青老师在处理稿件的过程中逗号句号之间处理的干净正确 , 可谓字字珠玑 , 令人心服口服 。

海底探探|有料│虹云老师访谈——语言传播的魅力
本文插图
3、静心潜学 , 戒骄戒躁
播音艺术是否就是单纯的模仿呢?虹云老师前期也是模仿林如老师 , 模仿的相似程度连林如老师本人也分辨不出来 , 直到被齐越老师一句话点醒“小虹云我告诉你 , 没有个性的播音是没有出息的 , 你学得再像你是林如吗?”在齐越老师的鼓励下她开始寻找自己的风格 。
在以后的播讲过程中虹云老师结合了齐越老师大气磅礴一气呵成和林如老师典雅奇丽两种播法的结合 , 至今虹云老师对齐老先生也倍感怀念 。 虹云老师评价他老人家是一个高尚无私的灵魂 。 虹云老师提到现在的入行者尤其是大学生大多易浮躁 , 不能静心做学问 。 要学会边实践边思索 , 不能把播音专业看成是没内涵的青春饭 , 这样的设法会限制住脚步 。 在新时期 , 播音事业也会碰到新的挑战 。 播音发声方式的不断丰富、艺术家的经验总结以及理论研究的日趋完善也在进一步推动这门学科的不断前行 。
虹云老师退休后静下心来开始研究播音基础和朗读的句法结构 。 但愿能收拾整顿成系统的理论点 , 让口耳相传的经验更具有研究的意义 , 从而助推播音事业的发展 。
在全媒体时代 , 播音事业该何去何从 , 虹云老师就播音员主持人在全媒体时代的立足 , 给出了自己的谜底逐一有思惟、有见解 。 一个真正引导受众 , 服务人民的播音工作者夯实的文化基础、深刻独到的见地、准确的舆论导向缺一不可 。
虹云白叟仍旧活跃在我们的视线中 。 她用一辈子的实践和思索只做一件事 , 将她热爱的播音事业不断传承发扬 。 她一直夸大 , 我们要随着时代变 , 而不能被动的让时代去适应我们 。 “雄关漫道真如铁 , 而今迈步从头越”回顾70多年的播音事业 , 有太多的时代背景影响到这门语言艺术的发展 。 感谢各位前辈和老师对播音事业的研究与传承 , 也要感谢虹云老师能接受这次采访 。
作者:何玉娥
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