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关于课堂的点滴记录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01.因为学生刚回来上课 , 对节日和放假的印象比较深 , 所以做了一次作文指导 。
先让学生回忆假期中任何一件印象深刻的事 , 然后从中选了“压岁钱”“滑冰”“作业没写!”“看春晚”作为基点 , 讲解了怎样从这些记忆中的点切入 , 进而展开 , 最终成文的过程 。
02.领学生读所谓的“满分作文” , 强调要从中有所收获 。设喻 , 中央电视台的超市大赢家节目 , 如果让你空手进去拿东西 , 你拿什么?学生说 , 贵的、需要的、有用的、喜欢的 , 引导学生说出 , 能拿得动的 。总结 , 其实遵循的原则是 , 价值、需要、实用 。然后引到阅读上 , 我们看别人的文章其实就是进了一家超市 , 在临走时 , 我们要拿点东西走 。如果你只拿了“太好”“还行”…… , 你就是在超市里转了一圈 , 只拿走两根牙签 。那么 , 我们阅读一篇文字 , 是花费了时间的 , 我们应该从这篇文章中拿走点与付出相应的补偿——时间就是金钱嘛 , 如果我们能坚持从每一篇文章中都坚持多拿点 , 那么我们的认识水平自然就会提高了 。
03.继续讲作文 。提到了高考作文和生活作文的关系 。设喻 , 你开了一家广告公司 , 客户来做广告 , 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你说:我们公司只有一套方案 , 你做就做 , 不做就找别家 。可以吗?当然不行 , 这样做的话 , 公司不倒闭才怪呢!高考作文就是客户提的具体要求 , 我们虽然以前可能没想过 , 但要完成它 , 这样才能保得住饭碗 。当然这只是基本的态度 , 后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比如 , 要切合客户的要求 , 要有新意 , 要有自己的特色等等 。干了这一行 , 你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公司待着?肯定不是 , 你还要干其他的事情 , 吃饭、睡觉、学习、思考、游戏……高考作文只是做企划案;生活作文是全方位的记录生活 , 但要注意的是 , 企划案的灵感来源于生活的积累 。
04.讲现代诗歌 , 提醒学生注意两点:
1、于不合理处 , 求合理 , 但要做好作者无理的准备 。
2、除了形象 , 要关注新诗中的虚词和动词 。因为虚词和动词往往能显示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波动 。
05.关于作文的几个记录
1、老子说过“反者 , 道之动” , 有时候从反面入手 , 所取得的效果要大于正面的教育 , 且印象深刻 。比如 , 我在指导学生作文时 , 给学生出过这样的题目“怎样浪费五分钟?”然后启发学生去找浪费的方法 , 很多学生都能再回到珍惜时间和珍惜生命的主题上来 。
2、为了使学生能有话说 , 曾经出过一个扩写的题目 。把“从前有座山 , 山里有座庙 , 庙里面有个老和尚讲故事……”作为一个基本框架 , 通过赋予不同的主题、情节、地貌、细节描写、人物身份……完成一篇作文 。
3、给材料作文的材料不应该在文章中出现 , 本来“材料”是起引导作用的 , 如果原样进入作文后必然就减少了学生的作文字数 , 而这部分是无法给分的 , 而且有可能形成扩写的面貌 。我给学生的指导是可以梳理材料总结观点 , 也可以就着材料中的观点继续说 。当自己的观点只反映所给材料的一个侧面时要注意援引是否合理并有依据 。不过注意 , 在考场上尽量避免“剑走偏风”或“捷径攀岩”因为这样的风险太大了 。
4、对于自己有话说的消极情绪 。前面可以尽量写 , 后面走出来就行了 。但要注意合理性 。语文作文考试是一种“语文+思维”的能力考试 , 它不是文学大奖赛 。要明确这种差别 。在“规矩”中展现才华是高考对文采的要求 。这样既可以有评判的标准 , 又可以衡量文字的运用水平 。文学过于宽泛 , 不利于进行考核 , 也无法考核 。总之 , 不要急于把考试看做束缚 , 因为只有在规矩中做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 , 才能“荡胸生云层 , 一览众山小” 。分页标题
06.唐堆儿、西瓜和螃蟹
上次 , 在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 , 告诉学生 , 作文是由“历时”和“暂时”交织展开的 。然后让学生以自己参加“学军活动”或“外出写生”为主要内容吗、在“历时”中展开文章 , 在局部注意“暂时”的体现 , 如 , 活动前的准备活动、心情、时间;集合时的场景;离别时的心情;在旅程中的场景与心理变化;到达后的见闻感受;有趣的意外事件;返程到家 。学生基本上能觉察到这个“历时”的存在 , 但学生担心自己写成“流水账” 。我说 , 不怕写成“流水账” , 没有“流水账”就没有好文章 。从交上来的作文上看 , 首先学生凑字数的现象几乎没有了 , 水平一般的学生都能写到七八百字 , 好一点的学生超过千字的有十来人 。有一个学生嫌自己写得太多 , 干脆来了个虎头蛇尾 。其次 , 大部分学生注意了“历时”的过程 , 但在“暂时”的表达上有些困难 。所以 , 这次指导不是写新的题目 , 主要是指导如何凸显“暂时”的价值 , 在何处完善“暂时” 。
类比 , 动作电影吸引人的法宝 , 是在一定时间内 , 出现一个打斗场面 , 这样才能吸引住观众的眼球 。而在作文中 , “暂时”的作用就是这样 , 所以需要用它来吸引读者 。
说明“历时”与“暂时”的关系 , 设喻 , 大伙都吃过“糖堆儿”(北方叫“糖葫芦”) , “糖堆儿”什么样?一个竹签子串若干蘸糖的红果 。“历时”就是那根“竹签子” , “暂时”就是那些“蘸糖的红果” , 而最后“酸甜可口的感觉”则是文章所能达到的效果 。现在假定自己是一个买糖堆儿的人 , 你会挑什么样的?一般的情况是“红果要饱满 , 糖要均匀”的 , 也就是说 , 文章吸引人的关键在于“暂时”的饱满与有味道 。
要想知道“暂时”如何表现 , 先要明确 , 作文中的“文”和我们平时交流的语言之间的差别 。平时 , 我们的口语交流 , 最主要的特征是直白迅捷 , 我们进商店买东西 , 眼神、手势、声音都有具体的指向 , 售货员根据这些就能有相应的判断 , 所以我们往往直奔主题 , 只有当相应的信息不足以达成共识的情况下 , 才需要进一步补充 。作文中的语句则不同 , 因为文字语句是一种平面化的有损表达 , 如果像口语那样直奔主题 , 就不能达到传递信息的效果 。简单说 , 口语要实用 , 表达时直奔主题 , 目的是快速有效地进行交流;而作文 , 要传达虚拟的现实 , 表达时要求形象、立体、全息 , 因此文字比口语更值得玩味涵咏 。例如 , 我们生活中交流时 , 经常说“特别激动” , 当两个人面对面时 , 这种说法没有什么问题 , 因为有其他的感官可以补充语言的不足 。然而 , 我们把这个内容写在纸上 , 则不能如此简单了 。因为“特别激动”落在纸上 , 其他的补充内容没有跟进 , 拿给别人看 , 人家只会知道你“特别激动”过 , 但具体的“激动”是什么表现 , “特别”到什么程度 , 别人是无法获得了 。怎么办?要通过对特定时刻(暂时)的场景再现 , 来达到这个效果 。如 , 心跳 , 呼吸 , 头发 , 皮肤 , 语言 , 动作……当然要使用形象的化的语言 。这样 , 即便 , 你在文章中 , 没有写出“特别激动”的字样 , 别人看到这段描述 , 也会知道你当时“特别激动” 。这就是把“暂时”放大的方法 。
那么在什么地方可以进行“暂时”的放大呢?“历时”过程中 , 凡是出现情感、心理活动、动作、场景、虚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的地方都可以看做是捕捉“暂时”的放大点 。具体要放大哪些 , 就要看你自己依据主题的挑选功夫了 。这样 , 当我们在“竹签子”中把“红果”穿好后 , 我们这串糖堆儿 , 算是完成百分之八十了 。
我之所以说完成百分之八十 , 是因为还有一样重要的“蘸糖”工序还没有做 。这道工序很重要 , 否则 , 虽然不能说前功尽弃 , 但也可说是会事倍功半 。这个“蘸糖”的工序 , 说白了 , 就是给自己的文章找一个好的“切入口(实际上也是“表出口)” , 因为单线的“一线结数子”还不足以吸引人 , 而且容易让人有“流水账”的感觉 。而找准适当的“口”则不同 , 我们不妨想一下 , 卖西瓜和卖螃蟹的商贩 , 卖西瓜时 , 摊子上要切开一个鲜艳水灵的西瓜 , 卖螃蟹时 , 往往揭开一二个蟹壳露出里面满满的膏油 。所以我们在写作文时 , 一定要把自己的想要让人知道的东西(或者 , 别人希望看到的东西) , 抓住重点的先行表出 。这是在主题上的“切入口” 。至于在技巧上的 , 就更好办了 , 只需要在“历时”中抓住任何一个“暂时”的片段展开就行了 , 比如 , 写学农学军 , 不从头开始 , 而从“景物”开始;写人物 , 从“声音”开始;写事件 , 从“实物”开始……后面的 , 就只剩下在“昨天、今天、明天”之间 , 进行“历时和暂时的不断切换”了 。分页标题
上面 , 啰啰嗦嗦地说了这么多 , 其实在古人那里只用两句话八个字就表达出来 , “穷形尽象”“穷然后工” 。不过啰嗦也有啰嗦的好处 , 至少不再是古人彼此之间会心一笑的“暗语”了 。
作业 , 在上次已有的作文中 , 挑两个不同的“暂时”进行放大 , 要注意 , 放大后 , 还可以还原到“竹签子”上去 , 最好不露丝毫破绽 。
07.语文的用途
这个问题 , 其实去我已经讲过很多次了 。我们从小学到初中 , 学了很多年语文 , 该认的字差不多都认了 , 该学的一般方法 , 如汉语拼音 , 查字典等也都学了 。那么高中还学语文干什么?我说高中语文是要提高你们的“鉴赏能力” 。这个鉴赏能力 , 有什么用?以前我们学语文只是打基础 , 我们认字 , 但我们只用它来认字 , 这是语文的最基本的用法 。平时 , 我们看电视、电影往往被剧情感动得一塌糊涂 , 又哭又笑 , 那么过后呢?过去就过去了 , 什么也没有留下 , 下次再看 , 依然来个一塌糊涂 , 就这样直到把自己看得感觉麻木了为止 。这种情况 , 有人说“演戏的是疯子 , 看戏的是傻子” , 我们如果不想一直当傻子 , 就要学会提高自己的鉴赏力 , 电视也罢 , 电影也罢 , 都需要鉴赏能力 , 这个鉴赏能力从哪儿来?要从语文学习中来 。我们现在不是学认字 , 不是学几本书的内容 , 而要学会鉴赏的方法 。这样当我们被感动时 , 我们就可以知道 , 我们是被什么样的技巧、什么样的内容所感动的了 。这样才能成为“懂门道”的内行人 。
08.听课的重点
明白了语文是要提高我们鉴赏能力之后 , 我们怎么上课?简单说 , 要关注过程:关注一篇文章的形成过程 , 表达过程 , 我们的分析过程 , 只有这样才能学会方法 , 只知道把老师说记下来 , 并不管多大用 。只有按老师给出的示例方法 , 去解决问题才行 , 这就是“用”的效果 , 因为只有“用了” , 这方法才能属于自己 。能用在别的文章上是最好的 , 如果没有适合的文章怎么办?那就要把老师的示例 , 多想一想 , 在脑子里 , 过几遍 。熟悉了 , 记住了 , 以后遇到能用的文章 , 就有可能拿出来就用了 。
顺便说说作业问题 。大家别只认为 , 最终落在纸上的才是作业 。凡是能写出来的一般只是知识 , 而知识其实并不能给我们带来能力上的提升 , 能力在哪儿?在我们的脑子里 。所以老师平时布置的读、背、理解、思考 , 这些无法落在纸上的作业 , 看似容易蒙混过关 , 但谁不做 , 他吃的亏 , 远了去了 。
09.任何事物皆可入文章
给学生讲 , 如果我们明白了作文是一种对“时空人”的统一记录 , 那么我们所见到的任何事物皆可成为文章的内容 。
周作人在他文章说过这样一件事 , “英国密伦(A·A·Milne)的小品文集 , 有一处曾这样说 , 有时排字房来催稿 , 实在想不出什么东西来写 , 只好听天由命 , 翻开字典 , 随手抓到的就是题目 。有一回抓到金鱼 , 结果果然有一篇金鱼收在集里 。”
这个“随手抓到”的方式 , 可以说明 , 文章的内容不是被限制住的 。金鱼只是一个切入口 , 后面的要靠我们自己来展开 。怎么展开?从“时空人”下手 , 我可以随便拿一个东西来 , 并能从这个东西上展开而成就一篇文章 。例如 , 一支铅笔 。我可以写铅笔产生的过程 , 写好了这就是一篇说明文 。如果说 , 我不知道铅笔是如何产生的?没关系 , 我可以把铅笔拟人化 , 写成寓言的形式 , 这样写得不太准确也没有关系 , 因为文体要求不同 。不用担心这样不行 , 韩愈其实也这么干过 , 他给毛笔写过一篇《毛颖传》 ,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去找来看一看 。如果这还不行 , 我可以写 , 不同种类的铅笔 , 有不同的样子 , 不同的用途 , 不同的命运 , 这样就和人生能联系上了 , 这我可以写成议论文 。这个不行的话 , 还可以写自己使用铅笔的过程 , 从几岁开始用铅笔 , 以前喜欢什么样的铅笔 , 现在还用不用铅笔 , 以后还会不会用 , 在自己使用铅笔的过程中 , 围绕着铅笔是否有过一些事件……分页标题
前面是我给出的一个示例 , 后面的内容大家可以自己想 ,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补充 。铅笔是这样 , 钢笔 , 铅笔盒 , 橡皮 , 尺 , 发卡 , 镜子 , 各种用具无不是这样展开就是了 。
也就是说 , 大家看到一个题目之后 , 有时脑子里会出现一片空白 , 不知道从哪入手 , 其实不用特意找 , 我们睁开眼睛看就行了 , 视线之内 , 所见的任何物都是我们可以用来拓点成文的 。重要的是记住三个方面 。
时:过去 , 现在 , 将来(用时间“追溯 , 面对 , 展望”下面两个内容)
空: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史 , 有着众多的特性 。(包括可用文字表示的任何内容)
人:人对这个事物的使用的历史——人与这个事物的关系
把握好了这三方面 , 本着“知思悟行”的原则 。你只要肯花时间去写 , 文章自然就出来了 。不要担心文章缺乏内容 , 用苏轼在《赤壁赋》中的话来讲“我于物皆无尽也” 。
010.中国诗重情 外国诗重感
上课领学生读曹操的《短歌行》 , 读了两遍之后 , 叫停 。
举“忧从中来 , 不可断绝” , 让学生说出 , 以前学过的哪些诗句与这一句类似或神似 。
【Array|关于课堂的点滴记录】学生举例
剪不断 , 理还乱 。是离愁 ,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
只恐双溪舴艋舟 , 载不动许多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 , 才下眉头 , 却上心头 。
问君能有几多愁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抽刀断水水更流 , 举杯销愁愁更愁 。
白发三千丈 , 缘愁似个长 。
要求学生找诗人在表达时使用的规律 。在这些诗句中 , 诗人的忧愁 , 往往呈现一种连续性 , 这种连续性所表现的是一般是某种情感的状态和程度 。这里涉及的方法是把抽象的情感化为具体的形象 。这似乎涉及了 , 中国诗歌的一个主要特征 。这个特征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所表现的往往是有共性的情 , 这种共性是普遍的、稳定的情 。也就是说 , 中国古代诗歌的创作 , 有两个方面的约束 , 一抒情往往是可以公开的 , 二所要表现的大多是每个人都能经历的比较清晰的情 。什么叫比较清晰的情?思乡、离别、欢乐、志气、友情……这些都是比较清晰的 。因为中国人过的是一种心灵的生活 , 而诗歌是“情动于衷而发于外”的 , 所以追求普遍的、稳定的情感则是中国诗歌有别于外国诗歌的一大特征 。外国诗歌是被归在“美学”范畴中的 , 因为外国人没有“心”这个感念 , 所以他们不讲“心灵”而讲“美学” , “美学”注重的是“感觉”——美学本身也可叫做感觉学 。谈到感觉 , 那每个人之间就各不同了 , 因此 , 外国诗歌其实是在个人感觉的独特性上建立起来的 , 虽然好的诗歌必然要引起读者的共鸣 , 但在外国诗人来说 , 独特却是第一位的 。正是因为外国诗歌重视感觉的表现 , 而这种感觉又是独特的 , 所以外国诗歌中所要表达往往是一般读者所没有经历过的“感(感受、感觉)” 。对于我们东方人求“实有”的“心灵”来说 , 外国诗歌往往是“务虚”的 。对于这一点 , 我们不妨举一个例子 。中国人在谈婚论嫁时 , 往往注重实际的条件 , 经济状况 , 人品长相 , 门当户对这些都是主要参考指标 , 这些指标是实有的 , 谈到“务虚”时 , 往往问“你到底爱不爱他(她)” , 其实这个“爱”就是一种稳定的情 。而西方人则相反 , 他们谈“爱”只是追求一种浪漫的“感觉” 。当然 , 如果要细说 , 恐怕涉及的内容会更多 , 我也不一定能说清楚 。
现在我们知道了 , 我们日常所说的“情感”其实不是一回事 。中国古代诗歌重情 , 白居易说过诗是“情根 , 苗言 , 华声 , 实义” , 就是这一般的规律 。又因为我们能“人同此心” , 所以中国诗歌是要公开化的 。但也是有特例的 , 因为中国古代诗歌中也有以“感”为主的诗歌 , 例如 , 李商隐的诗歌其实有很多是以感觉为主的 , 这种感觉因为其独特和务虚 , 所以后来的人无法还原 , 这就形成了一首《锦瑟》的多主题现象——这其实我们“求实有”的思维定式造成的 。同理 , 我相信 , 外国诗歌也会有以“情”为主的诗歌(但不会是主流) 。不过 , 大家记住“中国古代诗歌侧重‘情’ , 外国诗歌侧重‘感’就可以了 。一般情况下 , 用这个原则去区别中外诗歌总能有点收获 。分页标题
011.指导学生答阅读题 , 告诉学生考试是从审题开始的 , 而不是从你往上试卷上写答案时开始的 。尤其是阅读题一定要仔细审题 , 从中找出关键的信息暗示 , 然后再按要求作答 。哪些暗示呢?
1、分值三分的题一般不会只用一句话就能作答 。
2、题干中出现了“哪些”最少要答两点 。
3、有“结合文意”字样的时候 , 绝对不要凭印象答题 , 要从文本中找 。
……
明确:研究题干是为了更准确地回答问题 。这就好比你是医院里手术室里给主刀大夫递工具的护士 , 主刀大夫要什么 , 要多大的手术器材 , 你就递过去 , 这样才能确保手术顺利 。如果你非要拧着来或听不清要求 , 人家要手术刀 , 你给纱布 , 人家要止血钳 , 你递剪刀 , 不出事才怪呢!
012.我教《荷塘月色》
注重作者的情感变化 , 利用排遣郁闷的共性行为过程 , 强化学生的认识过程 。
我教这一课的时候 , 跟学生讲 , 这一课其实可以从多方面有收获 。讲脉络 , 不开心——出去散心——赏风景——心情好转——开心回家 。其实每个人都有过这个经历是不是?很多学生点头 。我有说你们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不就是一篇文章?在这一点上 , 我们和朱自清的差别就是没有记录而已 。
讲不开心 , 从离家到河塘上的景物色彩就可以看出来 。开心 , 后面所想歌曲色彩明亮 。
荷塘一段 , 由上到下 , 一物一说 , 一说一喻 , 近如聚焦 , 退看全景 。至于比喻的恰当与否要看自己的造化了 。
013.病句辨析指导
一、病句辨析是以前考过的内容 。在学习选修教材《语言文字运用》时 , 已经讲过六种病句类型 , 在学业水平测试之前已经复习过单句的内容和病句的辨析方法 , 所以高三指导要从做题开始 。
二、分三组做2008年各省市高考题中的病句辨析题 , 每5道题为一组 , 每组大约用时10分钟 。第一组适当延长一二分钟 , 主要是要学生适应题型 , 回忆相关的答题技巧 。第二组宜安排为10分钟 , 第三组9分钟 。每组做完后 , 公布答案 , 学生统计自己的得分率 , 并在下一组联系中保持或提高自己的得分率 。三组完成后 , 统计自己总的等分率是否达到相应的正确率 。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面对这种题有多大的把握 , 从而进一步调整答题速度和时间安排 。
三、指导答题顺序和方法
1、用铅笔划出错误所在
2、辨清错误病句所属的类型并在旁边做简单标注
四、总结错误经验 。标明错误答案所属的类型 , 总结自己在哪一类型上存在的问题多一些 , 在后面的复习中依据存在问题的程度安排主攻方向 , 在以后答题时 , 要格外小心这些容易出错的类型 。
总之 , 贯彻方法 , 具体落实 , 才是提高辨析病句能力的具体途径 。
014.高考选择类阅读题所考察的大多不过是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 思路是“原文==》文意《==选项” , 如果在文意上有出入 , 那么那个选项九成是错的 。给学生讲的时候 , 设喻 , 这种题就像是一种游戏 , 名字叫找碴(在两幅图中 , 找不同) , 只要足够细致就行了 。
015.文言文 , 要弄清楚题型和考察点 。如第一题考的是 , 古今异义 , 那么在答案中那个最接近现代汉语词汇的那个解释八成就是错的——一定要带回原文看一下是否通顺 。
第二题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 有两条路可走 , 一条是正途 , 可以说是从意义上入手 , 熟悉常用虚词的一般用法 , 这个一般辅导书上都有 , 要下功夫就会有收获 。另一条是歧途 , 虽然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 , 但在学习内容上没有多少增长 , 建议偶尔用一下(在想不起来词义的情况下) , 就是从词性结构上入手上入手 , 其依据就是如果一个词在不同的两句话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 那么它所充当的句子成分就是相同的 , 我们可以逆推一下 , 看该词如果在两句话中所充当的成分相同 , 那么它在两句话中的意义和用法八成是相同的 。建议在第一个方法上下功夫 , 因为第二个方法只是权宜之计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准确 。分页标题
第三题 , 要看不同的文体 , 才能决定答题的策略 , 先不说了 。
- 陆丰市:南塘镇风险等级由中风险调整为低风险
- 北青网综合|广东陆丰市南塘镇风险等级由中风险调整为低风险
- 狠人蔡莉
- 中年|谈一谈我的十年机械工作经历
- 一步事件|小麦进入灌浆期,关于农户最关心的3个问题
- 基金|关于深港ETF互通产品,银保监会和证监会纷纷发布重要信息
- 关于网络上热议的有人因微信被封,腾讯回应,坠楼者经现场抢救无效死亡
- 建议|关于人脉,老一辈人给了我三点建议,记住一半就够你混出个人样
- 智慧桐城|关于城区部分停车场限时免费开放的通知
- 北青网综合|扩散扩散!诸暨这3个孩子寻找亲生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