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太好孩子不适合摇滚”?专业乐迷为何总有迷惑发言

《乐队的夏天2》第四期中 , 青年歌手白举纲所在的白日梦症候群乐队在获得超级乐迷和大众乐迷高票支持的情况下 , 却因专业乐迷仅投出两票而被淘汰 。
【音乐|“太好孩子不适合摇滚”?专业乐迷为何总有迷惑发言】
音乐|“太好孩子不适合摇滚”?专业乐迷为何总有迷惑发言
本文图片
针对乐队的舞台表现 , 专业乐迷评价其只有漂亮的包装 , 在音乐性上没有“核” , 是包装过后的混不吝 , 认为他没有混过地下 , “太好孩子” , 不适合做摇滚乐 。 这样的评论让现场的嘉宾和音乐人感到不满 , 认为他们是带着 “偏见”的眼光在评论 , 许多网友更对所谓“专业乐迷”的专业性提出了质疑 。

音乐|“太好孩子不适合摇滚”?专业乐迷为何总有迷惑发言
本文图片
超级乐迷周迅不免发出疑问:“太好孩子也不行?”她认为时代不同了 , 对音乐的理解也应该改变 。

音乐|“太好孩子不适合摇滚”?专业乐迷为何总有迷惑发言
本文图片
现场许多音乐人也不认同将“地下”作为评判摇滚乐的标准 。 而给白日梦症候群乐队投了票的令一位专业乐迷说:“我们应该对音乐少一些偏见 , 单纯从作品来衡量 。 ”

音乐|“太好孩子不适合摇滚”?专业乐迷为何总有迷惑发言
本文图片
节目播出后 , 白举纲也发表了长文进行回应 , 虽然遗憾淘汰 , 但他的态度相当积极:“开心是成功的话 , 那我成功了!”而在节目播出隔天 , 小南在广东卫视《流淌的歌声》节目录制现场见到白举纲 , 他的状态相当不错 , 并没有受此影响 。
白举纲表示 , “老师们的狭义定义不能代表‘摇滚’” , “摇滚本身就是自由的 , 是没有限制的 , 所以我们包容‘不同’的声音 , 但‘这些’声音并不能代表(定义)我们” 。

音乐|“太好孩子不适合摇滚”?专业乐迷为何总有迷惑发言
本文图片
其实在最初的《快乐男声》里 , 白举纲正是那个人群中看起来最不偶像的歌手 , 却在经历过这个超级偶像的节目后 , 被牢牢贴上了“偶像”的标签 , 以至于此后尽管他在采访、节目中多次说自己早在参加《快男》前就组了乐队 , 而当他登上《乐夏》时却依然有许多人惊讶于“白举纲竟然有乐队”?
白举纲成立乐队的念头来自于艺考前与朋友们的乐队排练 , 从自己的个人专辑 , 到乐队音乐 , 他始终在坚持自己的摇滚梦 , 并不断拓宽音乐视野 , 做融合音乐 。 在白日梦症候群成立之初 , 没有人愿意花钱请他的乐队一起演出 , 他便自己掏钱租设备 , 将出场费用作乐队收入 。 反观白举纲在节目中受到的“没有混过地下”“太好孩子不适合摇滚”之类的评论 , 简直可以打上“荒谬”二字 。

音乐|“太好孩子不适合摇滚”?专业乐迷为何总有迷惑发言
本文图片
好孩子与热爱摇滚乐并无冲突 , 莫非现在玩摇滚玩得好的人都是坏孩子不成?而且 , 摇滚乐在中国的发展早已脱离了“地下” , 越来越多不同身份、圈层的人表现出了对摇滚的热爱 , 并尝试去做 , 这是一个多么好的趋势 。 这位专业乐迷的评论 , 相当于莫名其妙一巴掌打了许多乐迷和音乐人的脸 , 把摇滚局限在一个狭隘、叛逆的地界里 。
这个场面也让观众们回想起上一期节目 , 水木年华乐队被淘汰的理由竟然是“油腻” , 因为“都四十多岁的人了 , 还唱青春再见” 。 同样是被专业乐迷打低分 , 同样是被打上了刻板印象 。

音乐|“太好孩子不适合摇滚”?专业乐迷为何总有迷惑发言
本文图片
仅从播出的节目片段来看 , 这些专业乐迷 , 凭借自己对摇滚乐扁平的一知半解 , 甚至是带着“个人成见”来审视台上演出的乐队 , 就做出了这样的迷惑发言 。 专业乐迷究竟“专业”在哪?专业乐迷认为“好”的音乐 , 就真的是好的音乐吗?分页标题
据公号“摇滚天堂”《<乐夏2>专业乐迷到底专业吗?》一文介绍 , 《乐夏2》邀请来的这些专业乐迷 , 要么是有一些业内工作背景 , 要么是娱乐相关的媒体人 。 大家的官方定位看上去都很高大上 , 什么“主理人”“创始人”之类的 , 其实推敲下来 , 有些人甚至都没怎么深入接触、了解过摇滚乐 , 充其量就是一个离圈子比较近的乐迷 , 也不能完全代表业内意见 。
带着“有色眼镜”欣赏音乐 , 对音乐的理解充满了偏见 , 带上“专业”的title就口出狂言 , 某些专业乐迷的表现也怪不得会被观众质疑 。 无论从事的行业是否与音乐相关 , 大家对音乐的热爱和理解都是从自身出发 , 给乐迷打上“普通”或“专业”的标签 , 是否恰当呢?专业乐迷给出的意见一定就是正确或高人一等吗?《乐夏2》专业乐迷的发言频频翻车 , 就是最好的例证 。
音乐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 一首音乐作品的好坏、一支乐队的优秀与否更难以当下立判 , 就像马东在《乐队的夏天》开场时经常强调的:“是否投票 , 只有一个标准 , 即你是否喜欢这场表演 。 ”观众对于音乐作品、乐队的判断应该是基于当前的表演现场 , 当我们拿着“精神内核”、“地下”等等一些虚空的词来评判音乐的优劣时 , 或许就已偏离了本身的初衷 。
诚然 , 白举纲和白日梦症候群在《乐夏》带来的舞台或许在音乐性上仍有待专业人士深究 , 但当作品摆上舞台 , 就应该用音乐说话 , 而不是围绕着音乐人的身份、经历进行议论和评判 。 一位网友说:“时代在变 , 生活在变 , 好孩子可以喜欢摇滚 , 没混过‘地下’的也有属于自己在‘地上’生活的独特感悟 , 独特作品 , 请尊重别人那颗对摇滚的真心 。 ” 更有网友评论道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 对态度和精神的讨论都高于音乐本身了” 。

音乐|“太好孩子不适合摇滚”?专业乐迷为何总有迷惑发言
本文图片
离开前 , 白举纲回答大张伟“你最终结果是想自个高兴 , 还是想成功”的提问时说道 , “如果成功就是高兴的话 , 那我的高兴就是成功” 。 每个人对音乐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与取向 , 但无论如何音乐的优秀与否在于作品本身 , 最终能成为艺术的也还是作品本身 。 音乐本来就应该是一件让人能感到快乐轻松的事情 , 即便是需要做出评价 , 也请只关注音乐本身 , 少一些傲慢与偏见 。
【撰文】南方+采访人员 张思毅 实习生 朱嘉祺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