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心理|心理学:你的“拯救”行为,正在成为他人的“不幸”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原生家庭是完美的 , 我们的原生家庭总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 在我们和父母的相处过程中 , 除了那些愉悦的体验 , 我们还会产生争吵 。
我们不能理解父母对于我们的控制欲、道德绑架 , 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们不能用一种更好的态度去生活 , 为什么我们会难以改变父母呢?
主体间场 当我们难以改变父母的时候 , 甚至是难以改变世界上任何一个人时 , 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搞清楚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 是什么导致了我们改变他人的失败 。
精神分析理论从弗洛伊德开始奉行的就是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的疾病都可以用术语去描述 , 完完全全忽视个人的独特性 , 这样做是一个心理病名化和标签化的一个过程 。
本文插图
20世纪后期 , 这个阶段是所有心理学派开始整合的阶段 , 他们都强调不同的病人需要不同的方法 , 尤其是自体心理学派发展了主体间理论 。
放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 , 主体间理论指的就是我们不能认为病人的病无法痊愈是因为病人的问题 , 我们还应该考虑咨询师以及咨询师和病人之间创造的互动环境这两个要素 。
也就是说 , 我们无法改变父母 , 不仅仅是因为父母本身是有问题的 , 还因为我们自身是有问题的 , 以及我们采用了错误的试图改变父母的方法 。
当然 , 完全客观的主体间理论会显示出一个结论 , 那就是如果我们怎么做都无法改变父母 , 说明我们本身可能不具备改变父母需要的一些特质 。
本文插图
否定 主体间场的第一个要素是你 , 你就相当于故事中的治疗师 , 你没有办法治好你的病人 , 是因为你的所作所为没有产生打动病人的力量 。
我们可以试图想象一下一个尝试改变父母的糟糕生活方式的子女经常会做什么呢?
那就是否定父母的这样的生活方式 。
这个子女也许会比较委婉地否定他的父母的生活方式 , 也许会直接否定他的父母的生活方式 , 一旦否定产生了 , 防御也会跟着产生 。
防御的强度和被否定的事物的重要性成正相关 。
我们否定父母糟糕的生活方式 , 那往往是因为这样的生活方式经常被父母使用 。
本文插图
父母一直不做改变 , 反映了这种生活方式对于你的父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 否则你的父母也不会一直使用了 , 你的父母对于这样的生活方式是有感情的 。
不仅仅是离不开的依赖之情 , 更重要的是这些生活方式和他们的自我认同相关 。
你在试图改变父母的时候 , 你往往会觉得你只是在帮助他们变得更好 , 实际上对于他们来说 , 你是在破坏他们的自我认同 。
泰剧《时光机》中的女主是一个奉行极简主义的人 , 她想要把家里改造成极简主义的风格 , 但是她的妈妈是一个非常恋旧的人 , 只希望留下父亲的钢琴(父亲抛弃了这对母女另组了家庭) , 但是女儿却还是把钢琴卖掉了 。
本文插图
和这样的故事类似的还有一个:一位父亲驾驶着汽车 , 每次都抱怨旁边的河沟又脏又臭 , 女儿觉得父亲真消极 , 她看到的明明是美丽的植物 。
当有一天父亲去世之后 , 女儿开始驾驶汽车 , 这个时候她望向窗外才发现那条水沟真的又臭又脏 。
我们和父母所处的位置是不同的 , 共情就是你没有走过他们的路 , 你尝试穿他们的鞋走那样的路 , 这样的鞋对你来说并不是合脚的 。分页标题
如果你的童年是生活在很贫穷的环境中 , 你唯一的乐趣就是捡别人不要的玩具 。
你长大以后保留了这样的习惯 , 当别人指责你这样的行为的时候 , 你会不会觉得自己的童年、自己也一并被否定了呢?
本文插图
拯救感 陌生人如果有着糟糕的生活习惯 , 我们不会产生非常剧烈的情绪 , 但是如果有着糟糕观念的是我们的父母 , 我们就会压抑不住那种无法改变他们产生的愤怒感 。
其实这种愤怒感往往伴随着自责感 。
我们之所以会有这么剧烈的情绪反应 , 主要有两个原因 , 第一个原因是每一个小孩在童年面临父母争吵和父母遭遇困境的时候 , 都会产生想要帮助他们的感觉 。
第二个原因在于我们剧烈的情感波动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我们的创伤 , 我们曾经因为父母的这些糟糕观念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
这两个原因的不同导致了我们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法 。
对于第一个原因 , 我们需要弄明白一件事 , 那就是拯救感 。
只要存在拯救感 , 就一定存在受害者、加害者、帮助者这三个角色 。
人们以为拯救感是帮助人们脱离苦海的 , 但实际上它才是造成一切不幸的元凶 。
【第一心理|心理学:你的“拯救”行为,正在成为他人的“不幸”】如果是你要去拯救别人 , 不管这个人是谁 , 你实际上是在把别人的问题内化 , 成为了你自己的问题 , 但是本质上问题的控制权是掌握在别人身上的 。
本文插图
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很亲近这让我们产生了我们可以改变父母的错觉 , 实际上没有他们发自内心地想要改变的心理 , 你做什么都是徒劳 。
也许用爱可能改变父母 , 但是不要忘记了无论你使用什么方式 , 问题的本质都是父母的问题 , 你把他们的问题变成了你的问题 , 这是你烦恼的本质原因 。
对于第二个原因 , 我们要明白 , 有时候你无法接受你父母身上的一些特质 , 是因为这些特质曾经伤害过你 。
在这个时候 , 你需要做的是想办法和这些创伤和解 , 而不是不允许你的父母有这些特质 。
我们确实很难改变我们的父母的生活方式 , 但我们可以选择看开一点 , 父母虽然是父母 , 但是父母的问题是需要他们自己去解决的 。
当我们看得开了 , 才能够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 , 没有心理负担地帮助他们 。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Personality Psychology》
本文为***作者原创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十二星座|十二星座脾气排行榜,第一当之无愧的暴脾气
- 第一心理|如果你发现自己失去了倾诉欲,说明你真正成熟了
- 沙面|广州第一知名小岛,曾经领事馆林立,遍地都是洋建筑
- 蹇义|重庆掌故丨他是明代重庆人“第一高官”参与策划北京建都
- 金牛座|情侣之间,吵架生气最喜欢冷战的几大星座,巨蟹座排第一
- 康帝心理说感情|关系好不好,不是用秒回作为衡量标准,而是到底有没有去回
- 豆豆很爱我|心理学:哪碗麻辣烫看起来最有食欲?测你爱错人的几率有多高!
- 豪宅|100年前的中国第一豪宅,造价三千万两白银,重建花费6个亿
- 康帝心理说感情|婆媳关系:婆婆为什么要让儿媳走自己的路呢?
- 康帝心理说感情|“为什么你送了女朋友10几份礼物,一份也送不到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