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春英|老太婆死前留下一张纸,真实身份惊动中央军委

湖北一老太太去世 , 孙子在遗物中发现一张破纸 , 揭开她的真实身份
江山代有人才出 , 在中国 , 如此漫长的时间长河当中 , 涌现出了很多的英雄人物 。 岳飞精忠报国 , 花木兰代父从军等等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 而湖北一个老太太去世却引发了一场巨大的身份之谜 。

贾春英|老太婆死前留下一张纸,真实身份惊动中央军委
文章图片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事情的缘由还要追溯到1984年 , 湖北一位老太太去世 , 他的孙子 , 在帮他整理遗物的时候 , 发现了一张破纸 , 而这上的破纸却记录了这位老太太的英勇事迹 。
【贾春英|老太婆死前留下一张纸,真实身份惊动中央军委】为我们揭开了一段往事 , 往事随风而去 , 但是这位老太太的英雄事迹 , 却值得所有的中国人进行铭记 。 老太太的姓名叫做贾春英 , 1912年出生于阳新县陶港镇贾村 , 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双枪春姐 。
1912年是一个社会比较动荡的时期 。 贾春英就是一个大户人家的童养媳 。 早年过得非常的凄苦 。 而在她稍微大一点的时候 , 则就接触到了一些先进的思想 , 加入到了红军的行列 。
先后组织了“文化促进会”、“除毒会”、“妇女天足会”等群众团体 , 为当地的民众思想觉醒起了很大的帮助 。 最悲惨的是贾春英和丈夫生下一个儿子 , 却在抗日战争当中去世了 , 这也使得贾春英奋发图强 。
更加的疾恶如仇 , 想要消灭鬼子为孩子报仇 。 电视剧当中的双枪老太婆的原型是焦子英 。 而焦子英仅仅只是当时贾春英手下的一名女战士而已 。 为中国立下如此大的功劳的贾春英 , 却在新中国成立后就隐姓埋名过着非常普通的生活 , 确实让人敬佩不已 。

贾春英|老太婆死前留下一张纸,真实身份惊动中央军委
文章图片
在革命岁月里 , 潘涛与贾春英相识、相爱 。 当潘涛为革命献身后 , 贾春英归隐乡里 , 独自将烈士遗孤抚养成人 。 村民们没有想到 , 这位看似平凡的老太太竟是与组织失联多年的中共早期党员 。 潘涛和贾春英的后人也没想到 , 烈士牺牲74年后 , 他们还能收到一纸《革命烈士证明书》 。
历经多次走访、求证 , 一段被岁月长河湮没的革命往事终于浮出水面 。
潘涛转战湘鄂赣
潘涛于1912年出生在湖北省阳新县陶港镇潘彦村 , 他的父亲是乡村教师 , 潘涛自幼熟读四书五经 。 1924年 , 他参加了福寿书社 , 接受了“剔除陈腐读新书 , 走出学堂闹革命”的思想 , 成为阳新地区的进步学生之一 。 1926年底 , 潘涛加入福寿区农民协会 。
1927年初 , 毛泽东在武汉主持成立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 在应招入学的800余名学生中 , 潘涛的名字赫然在列 。 然而 , 随着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公开叛变革命 , 阳新的革命形势 , 同全国一样急转直下 。 潘涛在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了一个月 , 不得不提前返乡 , 以教师的身份为掩护向民众传播革命思想 。
潘涛的孙子潘平介绍说 , 他很小的时候 , 家中显眼位置摆放着一张破损严重的照片 。 照片上 , 爷爷潘涛一袭中山装 , 站在一个圆拱门前 。 照片下方印有“1927年”“武汉”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几个字 。 那是他关于爷爷的最初印象 。
1930年7月 , 潘涛加入中国共产党 。 从这一年起 , 潘涛历任红三师第七团文书、红十七军文书参谋、红十六师团部营长 , 参加历次反“围剿”战争 。 1935年 ,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 红军被迫转入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 潘涛率领一支游击队 , 在湘鄂赣地区英勇作战 。 1937年国共合作后 , 湘鄂赣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 , 东进抗日 。分页标题

贾春英|老太婆死前留下一张纸,真实身份惊动中央军委
文章图片
“双枪春姐”贾春英
1927年 , 15岁的贾春英加入中国共产党 。 她小小年纪就学会了骑马和双手持枪射击 。 当年 , 贾春英跃马扬枪 , 名震湘鄂赣 。 “双枪春姐”的雅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多健在的红军战士都还记得 。 1930年起 , 贾春英开始从事妇女工作 , 有时负责10多个县 。 她还曾是阳新邻县大冶“双枪老太婆”原型人物焦子英的上级 。
潘平告诉笔者 , 奶奶讲得最多的就是她和彭德怀并肩作战的故事 。 当年 , 敌人疯狂“围剿”时 , 彭德怀多次派贾春英去侦察敌情 。 为攻克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彭德怀命令贾春英赴当地建立秘密联络点 , 侦察敌人军事布置情况 。 彭德怀故意激将 , 说:“你个女娃子 , 敢不敢去?”贾春英果断回答:“谁说女子不如男?我保证完成任务!”后来 , 贾春英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 并受到彭德怀的夸奖 。
作为闻名湘鄂赣的女英雄 , 贾春英成为不少红军指战员追求的对象 , 有的领导还帮她牵线搭桥 , 但她把组建家庭看成是工作的拖累 。
不经意间 , 潘涛走进了贾春英的视线 。 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 , 贾春英心中爱情的种子悄然萌芽 。 他们同龄 , 又是同乡 , 一见如故 。 在数次战斗中 , 平时少言寡语的潘涛杀敌英勇 , 给贾春英留下了深刻印象 。 并肩作战于血与火的岁月中 , 两颗年轻的心越走越近 。 不过 , 那时他们只是生死相依的战友 , 从未谈及嫁娶 。
潘平说:“奶奶常给我讲她和爷爷战斗的故事 。 奶奶喜欢打游击战、伏击战、运动战 , 打得赢就打 , 打不赢就跑 , 有时在深山躲起来 , 半个月不露面 , 等敌军驻扎下来 , 她再带兵去偷袭 。 所以 , 敌人都称她为‘土匪婆子’ 。 奶奶说 , 爷爷跟她不一样 , 就是剩下他一个人也要打 , 非要战斗到死不可 。 ”
1934年10月 , 当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时 , 湘鄂赣苏区转入艰苦的游击战争 。 1936年10月初 , 在护送一批物资返回湖南省平江县黄金洞时 , 贾春英突遇国民党军队埋伏 , 她见情况紧急 , 立即开始烧毁随身携带的文件 。 正在这时 , 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 与贾春英一起执行任务的彭一湖突然用枪指向她 , 厉声要她命令部队不准抵抗 , 交出身上文件 。
平江县三市镇黄金村老人余柘生是这次战斗的亲历者之一 。 据他晚年回忆:为防止贾春英反抗 , 彭一湖向贾春英脚踝开了一枪 , 贾春英怒不可遏 , 倒地顺势回了一枪 , 击中彭一湖左手 。 这时 , 叛徒手中的枪又响了 , 子弹擦着她的头皮飞过 , 头顶鲜血直流 , 她旋即晕倒在地被捕 。
在狱中 , 无论面对诱降 , 还是遭受血淋淋的酷刑 , 都没能让贾春英屈服……

贾春英|老太婆死前留下一张纸,真实身份惊动中央军委
文章图片
一纸家书成遗书
潘涛的遗书
1937年底 , 贾春英终于获释 , 走出监狱大门时 , 奉中共党组织指示前来迎接她的正是潘涛 。 在潘涛的护送下 , 他们来到平江县嘉义镇 , 贾春英重新回到中共党组织的怀抱 , 留在新四军平江通讯处工作 。 经过磨砺之后 , 贾春英和潘涛的爱情也成熟了 。
1938年 , 贾春英与潘涛结婚 。 不久 , 贾春英有了身孕 。 1939年冬 , 组织上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 , 派她回阳新做情报工作 。 当时阳新已被日军占领 , 地方势力各霸一方 。 贾春英一边为抗日游击队提供情报 , 一边期待着孩子的诞生 。
1940年2月 , 贾春英与潘涛的儿子潘兴嵩呱呱坠地 。 随后 , 贾春英通过内线向潘涛传递喜讯 , 但她迟迟没有收到丈夫的回音 , 直至潘涛牺牲的噩耗传来 , 贾春英肝肠寸断……1940年初 , 日伪向鄂东南抗日根据地发动攻势 , 疯狂进攻新四军游击队 。分页标题
潘涛随通山中心县委活动 , 率领游击队以大幕山为依托 , 以金水河流域为战场 , 不断袭击日军 。 3月 , 金水河一带百姓屡遭日寇欺凌 , 潘涛率游击队击毙多名日寇 , 但夜里却遭到对方偷袭 。 经过5天5夜的激战 , 日寇损失巨大 , 游击队也只剩潘涛一人 , 但他依旧奋勇抵抗 , 最终壮烈牺牲 , 年仅28岁 。 残忍的日军将他的头颅割下来 , 挂在河边的树上示众 。
后来 , 贾春英辗转收到潘涛临别时写的家书 , 这才知道丈夫曾过家门而不入 , 没看一眼从未谋面的儿子便以身殉国 。 原来 , 贾春英生下孩子不久 , 潘涛率部抗日途中曾在家乡阳新筠山短暂驻扎 。 尽管与亲人近在咫尺 , 他却没有回家 。
部队开拔时 , 他书信一封与妻作别 。 信中字迹工整 , 苍劲有力 , 既有革命者于抗战烽火中“倭寇不除 , 谈何家全”的毅然决然 , 也有为夫为父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 。 谁承想 , 这封家书竟成遗书!
吾妻春英:
此次率队途经家乡 , 驻扎筠山 , 与亲人咫尺之遥 , 本想下山到家探望汝和未满月儿子 , 然刚接上级电令 , 队伍连夜开拔转移 , 急赴抗日前线 。 倭寇践踏我国河山 , 苏区许多同志为国捐躯 , 其中不少是汝熟悉之同志 , 吾与队友化悲痛为力量 , 急赴前线杀敌 , 倭寇不除 , 国无宁日 , 谈何家全?
尔现身在后方搜集情报 , 因妻曾是我党领军人物 , 无容嘱咐 , 吾安然与心 。 抗战胜利之日 , 就是我返家之时 。 特命警卫员捎来一信并携带物品以慈(兹)慰籍(藉)留存是幸 。
潘涛
夜临别匆匆于筠山
一世忠诚无愧党
2014年8月6日 , 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潘涛为革命烈士的《革命烈士通知书》 。
潘平在细阅爷爷潘涛当年写给奶奶贾春英的家书
潘涛的牺牲对贾春英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 可她没有向命运屈服 , 立誓要将孩子抚养成人 。 从1940年起 , 贾春英一面抚养孩子 , 一面继续从事情报工作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贾春英由于在狱中被敌人打折过的腰越来越直不起来 , 她决定辞职回乡 。 在陶港镇潘彦村 , 许多老人都知道贾春英“闹过革命” , 但并不了解她和她丈夫那段英勇壮烈的烽火岁月 。
自此 , 贾春英像村里其他妇女一样日出而作 , 日落而息 , 从没享受过红军失散人员待遇 , 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 坚持不要国家抚恤金 , 不吃政府救济粮 , 完全自食其力 。 在潘平童年的记忆里 , 奶奶常年穿着补丁叠补丁的衣服 , 每天佝偻着腰上山干活 , 靠卖柴、卖菜的微薄收入支撑一家生计 。 “要说与普通人不一样的地方 , 就是奶奶身上因为枪伤和国民党牢狱之灾时留下的疤痕 , 和她脸上的皱纹一样多 。 ”潘平心疼地说 。
潘平记得 , 他小时候家里穷 , 有亲戚提出让奶奶找组织要些待遇或抚恤金 , 奶奶严词拒绝:“我能活下来 , 就是享受了最好的待遇 。 我们国家目前还不富裕 , 让组织去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众吧 。 那些在战争中牺牲 , 甚至家破人亡的革命同志 , 向谁要待遇?他们许多人牺牲时只有十七八岁 , 有的连姓名都没留下来 。 我们当年闹革命 , 只是为了让穷人有饭吃 , 为了让大家能获得平等自由 , 不是为了当官 , 也不是为了金钱 , 所以老百姓才拥护我们共产党 , 我们才能胜利夺取政权 , 解放全中国 。 ”潘平说:“这是奶奶的选择 , 她一生无怨无悔!”
1984年3月18日 , 贾春英带着对丈夫潘涛的怀念 , 在家中平静离世 , 带走了一生的传奇 , 享年72岁 。 贾春英弥留之际 , 潘平一直陪伴在奶奶身边 , 看着她佝偻的身躯和满身伤痕 , 不由得感叹:15岁就开始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奔波征战 , 她这一生 , 从不炫耀功绩 , 从不计较待遇 , 唯有满身伤痕为她英雄的一生留下不可磨灭的注脚 。分页标题
2014年8月6日 , 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潘涛为革命烈士 , 并请黄石市人民政府向潘涛后人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 , 给予抚恤优待 。
9月30日下午 , 喜讯传到阳新 , 潘涛的后人热泪盈眶 , 尽管那时距离烈士牺牲已过去74年 。 潘平含泪告诉笔者 , 共和国没有忘记为中华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 , 令他与家人感到欣慰 。
革命战争年代 , 千千万万的英雄儿女前赴后继 , 为人民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 潘平说 , 把先辈留下的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 是对他们最好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