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疾病|什么是血糖控制的金标准?减少高血糖和低血糖风险,医生给出建议
本文插图
糖化血红蛋白 , 简称为HbA1c , 其实是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颉氨酸与糖类物质相结合的产物 , 由于这种结合不可逆 , 而且具有较长的持续性 , 知道红细胞衰亡而消失 。
糖化血红蛋白之所以能够成为血糖控制的金标准 , 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的特点:
1、糖化血红蛋白随血糖浓度提升而增加
2、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与血糖的接触时间也决定了其浓度
3、糖化血红蛋白与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什么时候抽血没有相关性 。
因此 , 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人体2-3个月前的平均血糖水平 , 也就能了解前一段时间血糖的控制情况 。
糖化血红蛋白也可以用于糖尿病的诊断 , 我国的标准为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为4-6% 。 不过也有医疗机构认为 , 低于5.7%为理想血糖状态;而5.7-6.4%则为糖尿病前期状态 , 虽然对身体机能没有什么影响 , 但此时如果不加控制 , 患糖尿病风险会增加;大于6.5%则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 当然用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有其局限性 , 有不少患者存在糖化血红蛋白正常 , 但空腹或者餐后血糖较高的情况 , 所以诊断糖尿病还是应该由医生综合考量 。
由于糖化血红蛋白不受每天血糖波动的影响(每天血糖波动程度也不应太大 , 餐前餐后血糖波动应小于3.3mmol/L) , 也不会受到运动、进食的影响 , 因此可以在治疗中 , 将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临床治疗和调整治疗方法的重要的判断指标 。 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为小于7% , 理想的目标则为6.5% 。 我们也可以根据下图来了解 , 我国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要求 。
本文插图
但是 ,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 , 糖化血红蛋白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检测结果是不可靠的 , 比如服用了某些药物(大剂量的水杨酸、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等等) , 患有血红蛋白异常性疾病 , 影响红细胞寿命的疾病 , 以及种族差异等等 , 这时候应该考虑用其他检测方式来替代 。
糖化血红蛋白测试的局限性?
经过各国医疗研究机构的长期研究发现 , 当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低于6.5%时 , 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会有显著的减少 。
虽然如此 , 但我们也要看到糖化血红蛋白测试也是有其局限性的 , 有一些患者虽然糖化血红蛋白达标 , 但其每天血糖都会有大幅的波动 。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 , 如果甲乙两人都有糖尿病 , 而且两人的糖化血红蛋白都控制在7%左右 , 可能乙的还偏高一些 , 这么看乙患并发症的风险要高于甲 。 但如果我们了解两个人日常的血糖变化 , 会发现 , 甲的血糖起伏较大 , 饭前血糖经常会偏低达到了2.6mmol/L , 但饭后却会飙升到16mmol/L , 然后再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 相反乙患者血糖基本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 餐前餐后血糖变化在2mmol/L左右 。
如果这么看的话 , 甲乙两人谁更容易患糖尿病的并发症呢?显然 , 甲的风险更高一些 。 其实 , 这类的患者在现实中还真的不少呢 , 所以在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测试的同时 , 也要患者平时多测量空腹、餐前餐后血糖 , 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 而忽视病情 。
本文插图
多久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有人问 , 既然糖化血红蛋白是前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 , 那么是不是需要糖尿病患者每个月或者每两个月去检查一次呢?
其实 , 这个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来看 , 如果没有糖尿病 , 或者血糖异常的情况 , 是不需要专门去检查糖化血红蛋白的 。 如果处于糖尿病前期的状态 , 最好每年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如果是控制稳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 , 每年检查两次糖化血红蛋白即可 。 如果血糖控制不稳定则考虑每个季度检测;如果是1型糖尿病需要每个季度检测 。分页标题
【内分泌疾病|什么是血糖控制的金标准?减少高血糖和低血糖风险,医生给出建议】由于血糖平均水平变化时间较长 , 每个月去检查效果并不是很有用 。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最担心的事情莫过于高血糖 , 其实还有一个大家容易忽略的问题就是低血糖 , 这两者都可能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严重的并发症或者症状 , 会让患者感受到疾病的痛苦 , 而解决这种问题也会对我们的行为、生活产生很多重要的影响 。
当然 , 在谈减少高血糖和低血糖风险之前 , 首先建议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防止出现血糖大幅波动的情况 , 这种情况可能会比单纯的高血糖或者单纯的低血糖更危险 , 更容易出现一些急性的并发症 。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 。
1、正确使用药物和胰岛素
本文插图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 , 使用药物或胰岛素控制血糖是非常有必要的 , 血糖偏高的原因虽然有很多 , 但对于确诊糖尿病的患者来说 , 主要的原因是胰岛功能异常导致的 , 这就说明自身胰腺分泌的胰岛素呈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 虽然早期可能对血糖影响较小 , 但随着病情进展 , 都是需要通过药物或者胰岛素来治疗的 , 在这里我们简单跟大家介绍下这些药物的使用:
控制血糖首选的药物是双胍类药物 , 这类药物可以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并不会导致低血糖 , 但它对空腹血糖的控制较好 , 但对餐后血糖的控制效果相对较差 , 一般通过餐中或者餐后服用 , 不过有减重要求的患者也可以考虑餐前服用 , 此类药物副作用小 , 但有人会有较严重的胃肠反应 , 对于肾功能有较大损伤的患者不推荐使用 , 可能会导致乳酸性酸中毒 。 此类药物的代表是二甲双胍 。
其次 , 首选的降糖药物是促胰岛素分泌剂 , 分为磺脲类促泌剂和非磺脲类促泌剂 , 这些药物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 , 能够诱发胰岛素分泌 , 还可加强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 。 不过这类降糖药有一个比较大的副作用就是会引起低血糖 , 所以服用时间 , 服用方法 , 服用剂量都有控制好 , 需要咨询医生针对自己的情况进行评估 。 代表药物有格列本脲、瑞格列奈等 。
再次 , 是α-糖苷酶抑制剂 , 这类药物可以竞争性的抑制糖类化合物在小肠分解为葡萄糖 , 从而降低降低餐后血糖 。 副作用是容易导致腹胀 , 排气 , 也就是俗称的“屁多” 。 代表药物有阿卡波糖(拜糖平)等 。
还有的药物就是胰岛素增敏剂 , 这类药物能够提升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 提高利用胰岛素的能力 , 但此类药物降血糖效果有限 , 常搭配其他药物使用 。
本文插图
降糖药品类较多 , 但患者日常使用的往往只有2-3种 , 多数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 这需要主治医生针对患者的体质、病情等情况来评估 , 搭配来使用 。
除了各种降糖药物外 , 使用胰岛素无疑是最有效降低血糖方法 , 胰岛素也分为几类 , 主要是按照起效时间长短来区分 , 短效、中效、长效等 , 也可能需要混合使用 , 胰岛素的使用主要是餐前使用 , 剂量和注射方法要掌握 , 避免出现血糖过低的情况 。
对于低血糖控制 , 主要是通过日常随身携带一些糖片 , 一旦出现血糖过低的情况可以摄入一点 , 这样既不会大幅提高血糖 , 维持血糖平稳 。 不过这就需要糖尿病患者可能随身携带血糖仪 , 出现身体异常的情况就可以进行检测 , 经常检查血糖也是控制血糖的秘诀之一 。
2、调整饮食
饮食的原则是均衡饮食 , 避免高升糖指数食物 。 可能初期需要患者经常性的检测血糖 , 来了解哪些食物更适合自己 , 适当的减少主食 , 改为全谷主食或者杂粮来补充 , 减少的主食量可以通过蛋白质和蔬菜来补充 , 平时多考虑食物的热量、升糖指数 , 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 , 这样可以避免血糖大幅波动 , 也可以降低血糖升高速度 。 当然最重要的是 , 避免摄入精制糖分或者含糖饮料 , 粥类食物也尽量避免 , 可以选择在血糖平稳时少量食用 。分页标题
3、规律运动、锻炼
规律运动可以是无氧运动或者有氧运动 , 根据相关医疗治疗经验 , 餐后1小时后进行散步、快走、慢跑等能够降低10-20%左右的血糖 , 如果结合力量训练 , 则能够起到非常好的稳定血糖的作用 。
推荐糖尿病患者 , 每周进行3-5次 , 每次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 , 如果有充足时间 , 可以考虑每天在午饭、晚饭后1小时进行20-30分钟的有氧运动 , 哪怕散步也好 。 此外 , 每周进行3次左右的力量训练 , 这样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 也易于管理血糖 。
本文插图
4、注意夜间血糖管理
对于某些糖尿病患者可能会遇到夜晚低血糖的情况 , 首先查看是否跟自己服用的药物有关 , 如果是长效降糖药则可以选择调整为短效药物;使用胰岛素的话 , 要考虑胰岛素的持续时间 , 一方面可以调整用药 , 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进食少量零食来改善;其次 , 要根据白天自己的情况来调整 , 比如是否有剧烈的运动 , 运动量如何 , 情绪有没有什么变化等等 , 因为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血糖的变化 。 还要考虑是否有饮酒的原因 , 因为酒精会抑制肝脏正常分泌糖元 , 从而导致低血糖;最后 , 最重要的是要做好晚间的血糖检测 , 每晚入睡前检查一下 , 可以预测晚间血糖情况 , 早点考虑对策 。
本文插图
控制血糖的关键在于了解血糖的实际情况 , 检测血糖 , 记录情况 , 并且排除问题 , 如果患者能够将这些形成习惯纳入到日常的生活中 , 再结合医疗人员的指导和建议 , 就可以减少血糖的波动 , 避免高血糖或者低血糖 , 获得健康的生活 , 避免各种并发症 。
- 穿搭|时尚露肩上衣,搭配一条修身长牛仔裤,实力诠释什么是从头美到脚
- 吴权|强敌来袭,吴权却不慌不忙,为什么
- 汽车扒一扒|理性分析,碰撞测试比帕萨特更好的迈腾,为什么同样卖不动了?
- 五官疾病|一岁宝宝近视100度 眼科医生:两岁前不能接触电子产品
- 女性健康|妇科疾病总是治不好,若能这7个坏习惯改掉,就能好一半
- 戴帽菇娘|结婚婆家什么都不出,现在还要儿媳养老,儿媳:自求多福吧
- 雪佛兰|8月最后几天,雪佛兰为什么要来保定?
- 宇宙|宇宙之外是什么?科学家:最接近现实的三个猜测
- 宇宙|宇宙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科学家:需要经历这5个纪元
- 太阳|科学家发现地球正远离太阳,是什么原因导致?或许和你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