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波涌起|杨式太极拳的五层功夫和境界


_本文原题:杨式太极拳的五层功夫和境界

洪波涌起|杨式太极拳的五层功夫和境界
本文插图
作者:魏树人 齐一
第一层:打基础
练拳一般都从盘架子开给 , 要领是尽可能地做到松、稳、慢、匀 , 以达到“运劲如抽丝”为目标 。
第二层:内外相合
在掌握套路的基础上 , 要求内气与外形相互配合 , 一致运行 。 每一个姿势都要“以意导气 , 以气运身” , 动作自然 , 绝不勉强 。 如果一味追求外形 , 非但对内功的增长不利 , 有时还会伤身致病 。
【洪波涌起|杨式太极拳的五层功夫和境界】第三层:上下相随
拳架的每一招每一式都要求做到内外相合的上下相随 。 内气舒适畅通地贯注到外形姿势上 , 是免于僵滞的先决条件 。 动静咸宜 , 以静待动 , 动无一处不动 , 静无一处不静 。
练拳过程如行云流水 , 上身与下身的动作互相协调 , 做到上下相随 , 主要是从头顶经尾间到足心要互相配合 , 把意气下沉到腹腔 , 然后疏散到四肢 , 再合到中心 , 使上下一体 , 四肢配合 。 两臂的运行要在身体周围的气圈之内 , 运动的方式要松软圆活 , 不用强力 。
以腰胯带动下肢 , 两胯松散 , 两腿放松 , 使意气得以下沉到足心 。 移动重心时 , 两足要互相配合 , 协调运动 , 轻灵地变换虚实 。
第四层:拆架子 。
练习太极拳是为了学以致用 , 要学会用就得“拆架子” 。 拳架套路不是固定不变的 。 应当掌握要领 , 灵活运用 。 上面已经说过 , 太极拳的功效 , 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1 .养生方面 。 太极拳每一个姿势都有起点、运行、终点、变换四个环节 。 习练时要把内气运用于上述各个环节以至练拳的整个过程 。 内气充实才能使内脏得到保养 , 并使筋骨皮也同时得到锻炼 。 养生功夫的练成 , 主要决定于内气 。
2 .技击方面 。
技击功夫主要体现在招术的实际应用上 。 “招”是固定的、有形的 , 有时可以得心应手 , 有时就不起作用 。 “术”是灵活的、是无形的 , 是神、意、气结合的运用 , 要求空灵而不僵实 。 “术”在应用时要有明确的方向 。 一接手就要“听”懂对方的动向、出劲的劲端和劲源议及力的虚实 。 听劲靠“术”而不是用“招” 。
发劲时也要靠“术”控制对方 , 迫使对方作出反应 , 当其在不合适的条件下找合适的时候 , 就容易暴露中心 。 这时应该引出对方的中心 , 只有在其失“中”的情况下才能发劲 。 因此 , 在交手时 , 不能只用“招” , 不用“术” , 也不能“招”、“术”分离 。 应运用神意气和手法的结合 , 形成“招”中有“术” ,”术”中有“招了 。
第五层:拆手
练拳的每一个姿势都要靠手指明方向 , 因此 , 要练出知己知彼之功就得“拆手” 。 内气是否舒畅、得意 , 和身形、手势密切相关 。 身形和手势都不是固定的.而要变换灵活 , 正所谓“手无定向 , 身无形” 。 但是 , 动作要符合太极拳养生和技击的原则、要求 , 不能妄动或乱 。
例如在揉手时 , 与对方一接触 , 便要通过“听”、 “问”、“拿”、“化”、“放”等功夫 , 随机应变地控制对方 。 为了清楚地瞭解对方“劲”的变化情况 , 佔据主动地位 , 身形、手势都要变化灵活 , 在无形中给自己的内气找到出路 , 使对方处于被动状态 。 身形是手势的后援 , 身形与手势在知己知彼之功中起著关键作用 。
第六层:分劲
当练功时能将神、意、气集中于一点 , 并体现在每一个姿势上时 , 就会做到“分劲” 。 太极拳区别于一般长拳的根本点在于发挥内劲的威力 , 克服后天形成的拙力 。 运用轻灵多变的手法乘人之势、借人之力 , 克敌制胜 , 以达到“妙处全凭能借力 , 得来全不费功夫”和“四两拨千斤”的妙用 。分页标题
第七层:入化境
练习太极拳的最高境界就是进入化境 , 即经过长期的训练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 功夫到此方能真正体验到太极拳的奥妙 。 在养生方面 , 做到了心性纯静 , 便可以强身治病 , 延年益寿 。 在技击方面 , 做到了“一接即通” , 便可以随机应变 , 无往而不胜 。 练习内功的关键在于神、意、气的运用自如 。
老拳谱上讲的“无形无像 , 全体透空”指的就是功夫高超者在推手胜人时外形看不出多大动作 , 招势越化越小乃至给人以外形动作消失之感 , 而其自身则感到轻灵通畅 。 功夫达如此境界 , 会体验到一种飞跃 。 这看来是异乎寻常的变化 , 实际上是正确苦练的硕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