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体育)父爱如灯 伴我奔跑

【 体育|(体育)父爱如灯 伴我奔跑】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20日电 题:父爱如灯 伴我奔跑
新华社采访人员任军川、王春燕、魏婧宇
凌晨四点,郑国花奔跑在察素齐镇一条漆黑的街道上,背后一束光为她照亮脚下的路。
(小标题)奔跑
沉睡中的小镇,被一对父女叫醒。
16岁的郑国花在路灯下做着热身,爸爸郑龙依次按亮头灯、摩托车灯和车筐内的泛光灯,一会儿女儿要跑过一段没有路灯的街道。
郑国花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的高一学生,每天凌晨她会跑步穿越小镇,身后跟着骑摩托车的爸爸。这样的陪伴,已有五年。
沥青路面上一道不起眼的裂纹,是起跑线。“从这出发,到终点正好是3100米。”郑龙说。
1500米后,路灯没有了。一片黑暗中,郑龙的三盏灯将女儿脚下的路照亮。一路上,只有郑国花的脚步声、呼吸声和郑龙的摩托车声。
跑到终点,用时12分10秒。“成绩不错。”郑龙扬了扬手中的秒表,将车筐中的毛巾递给郑国花。“这段距离如果不能在12分30秒内跑完,就要重来一次,所以必须全力以赴。”
(小标题)梦想
3100米跑只是训练计划的一部分。
早晨:3100米跑、蛙跳、负重爬坡两组;下午:“健身房”力量训练或体育场短跑训练;晚上:哑铃训练两组……
训练计划由郑龙亲手设计,很多人说“太狠了”,郑龙说“不能心疼”。
对独自抚养女儿15年的单亲爸爸郑龙来说,能做到“不心疼”,只因父女俩共同的梦想——希望郑国花考上北京体育大学。
“她小时候太瘦了,想通过跑步锻炼身体。开始我带着她跑,后来骑自行车跟着她跑,再后来专门买了摩托车追着她跑。”郑龙说,逐渐发现女儿有长跑天赋,他为文化课成绩一般的女儿规划了体育特长生这条路。
爸爸就是教练,慈爱的父亲多了严厉和“无情”的一面。
跑步速度达不到标准要重来,训练偷懒也要重来……郑龙的严格换来了女儿成绩的飞速提高。
“每年校运会,国花都能破纪录,初一破校纪录,初二、初三再破自己的纪录,现在学校好多纪录还是她保持的。”郑国花的初中班主任云启源说。
2019年呼和浩特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郑国花800米成绩是2分28秒12,距离国家二级运动员的“门槛”仅差2秒。
(小标题)亏欠
父女俩的选择备受亲朋争议。
郑龙曾常年在外打工,母亲患脑梗后,他辞去工作回家照顾一家老小。母亲3年前去世,郑龙在照顾近80岁的父亲之余,又当女儿的教练,一家三口都靠郑国花爷爷的退休金生活。
“爸爸没有再婚,也没再找工作,都是为了我的梦想。很多亲戚朋友瞧不起他,还有人说一个女孩没必要这么费心。”郑国花说着,声音哽咽了,“我怕练不出来,辜负了爸爸。”
“全国冠军、世界冠军,我不敢想,就盼她能考上个好大学,将来有份稳定工作。”郑龙说。
郑国花没条件去大城市的体育强校就读,郑龙就在一间只剩四面墙的拆迁房内为女儿打造了一间“健身房”,所有的材料都是他从拆迁工地捡回来的:一张旧书桌用来练弹跳力,50多斤的房梁木扛在肩上可以练肌肉,钢丝吊着的旧轮胎用来锻炼手臂和腿部力量……
(小标题)灯塔
生活艰辛,但难掩父女心中希望的光芒。
“这个‘健身房’看着简陋,但训练的内容都能实现,我看不比大城市的健身房差。”郑龙看着一屋子的“破烂”,一脸自豪。
“每次比赛我爸都会陪着我,别的参赛同学都特羡慕我,想跟我换爸爸。”郑国花眼睛里满是幸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父女俩在拆迁工地捡砖头三个月,郑龙将换来的6350元全部捐出。他说:“要为抗疫做一份贡献,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
这个暑假,郑龙计划带女儿去呼和浩特市的专业机构学习,因为他知道,自己这个“土教练”已跟不上女儿的步伐。
“尤其是短跑方面,怎么起跑、发力、冲刺,我都不懂,更指导不了,得听专业人士的。”郑龙说。
“比赛的时候,爸爸会在场边给我加油,虽然我什么都听不到,但知道他在,心里就踏实了。”郑国花说,不管在哪儿比赛,只要想到爸爸,脚下的跑道仿佛有一道光照着,指向前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