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时评:“红马甲”为城市文明助力添彩



公益|时评:“红马甲”为城市文明助力添彩
本文插图
近日 , 湖北省委宣传部就《关于深化新时代志愿服务工作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意见》做了相关解读 , 拟出台系列政策完善志愿服务机制 , 着力支持志愿服务 , 打造“红马甲”城市风景线 。
抗疫期间 , 随处可见“红马甲”身影穿梭在社区楼栋 , 测温登记、送菜买药、接送医护……入梅以来 , 长江水位持续上涨 , “红马甲”们闻“汛”而动 , 巡堤护堤、排涝除淤、转移安置……他们广泛参与到交通秩序维持、环境卫生整治、关爱老人儿童等各项工作中 , 早已成为城市一股细细流淌而不可小觑的力量 。
志愿服务在协调社会治理、助力城市文明的同时 , 也逐渐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奉献之风 。 但是 , 随着志愿队伍不断壮大 , 经费保障、管理规范性、激励机制等方面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 加强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势在必行 。
扩大规范招募 , 建强志愿服务队伍 。 志愿服务常常存在短期文明服务较多、人员结构较单一、部分服务流于形式等问题 , 《意见》中提到要“建立志愿服务书面合同制度 , 推广志愿服务范式合同 , 用合同来明确和保障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正当权益” , 把志愿者权益写进合同 , 志愿服务便不再是“浮萍” 。 通过规范完善的招募机制来组建志愿服务队伍 , 无疑给志愿者们上了一道坚实的“保险” 。 此外 , 各志愿服务平台应增强规范化招募力度 , 通过广播、电视、微信、微博等形式 , 定期推送志愿服务信息 , 循序渐进扩大队伍规模、调整队伍结构、协调队伍分布;同时 , 注重舆论引导 , 打造志愿服务文化氛围 。
补齐核心短板 , 稳定志愿服务队伍 。 《意见》讲到“将采取‘公益岗位+志愿服务’工作机制 , ‘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协作机制 , 形成社区的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协作联动的工作格局” , 通过工作属性稳定志愿属性 , 实现志愿服务力量经常化储备和常态化服务 。 同时 , “建立完善志愿服务交通、误餐补贴制度” , 切实消除志愿者经济顾虑 , 缓解志愿组织压力 , 不让志愿者们劳心费力又“倒贴” 。 此外 , 通过“省级统筹为实名注册志愿者统一购买志愿服务基本意外伤害保险”的方式把志愿服务纳入被保障范围 , 不仅提高了志愿服务保险保障水平 , 也给广大志愿者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
落地激励政策 , 壮大志愿服务队伍 。 《意见》明确“对在基层服务2年以上的优秀志愿者 , 经村推荐、乡镇审查、区统一招聘 , 可优先招聘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在乡镇公务员招录、基层事业单位招聘时 , 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取” , 这在全国志愿服务系统中尚属首创 。 优先招聘、优先录取的激励政策既保留了志愿服务的自愿本质 , 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志愿服务绝对无偿的特性 , 对促进志愿服务工作和提高志愿者积极性将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 部分社区建立的志愿者积分奖励制度也在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志愿者的服务热情 。 各种激励政策的推行 , 既调动了在册志愿者积极性 , 又吸引着潜在志愿者注意力 , 这是壮大志愿服务队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
探索高质发展 , 优化志愿服务队伍 。 可以看到 , 目前志愿服务结构较单一 , 大多数志愿组织缺乏成熟的志愿者培养机制 , 导致志愿服务工作与期望值往往存在不小差距 。 为解决这些问题 , 一方面 , 需明确志愿者培训机制 。 通过定期培训和定向培训 , 提高志愿者服务能力 , 强化志愿服务工作弱项 , 做到“常规服务人人行 , 专业人才专业用” 。 另一方面 , 需建立志愿服务反馈机制 。 组织服务对象对服务内容及志愿者进行评价 , 增强整个志愿者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 不断提升志愿服务工作水平 。
志愿服务工作任重而道远 , 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机制满足人们对志愿服务的需求 , 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 形成“人人支持、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 , 让“红马甲”为城市文明进步助力添彩 , 使“服务他人 , 奉献社会”蔚然成风 。分页标题
【公益|时评:“红马甲”为城市文明助力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