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过|如何客观评价李鸿章的功与过?每个人不同,看看我的吧

近一二十年来,对于“晚清”历史有很大的反传统观点,其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现象出现。我们先谈谈辛丑年——鬼子闹中原期间发生的“东南互保”事件。近一二十年,有一种观点说慈禧之所以向世界列强们宣战,是因为受到保守派们的“怂恿”,一些人编造谣言欺骗慈禧,说外国列强要推翻慈禧扶植光绪上台。但问题是,这种声音在列强中一直存在,特别是英国、日本的列强内部的不同派系。
 与过|如何客观评价李鸿章的功与过?每个人不同,看看我的吧
文章图片
慈禧是自愿而不是被怂恿对西方宣战光绪作为西方列强眼中的“亲美”势力,若被推上前台对他们更有利。从奥斯曼土耳其案例看,变法必然依赖西方列强。所以,“怂恿”慈禧谈不上,慈禧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地位,意图打消西方列强们的这种企图。结果玩儿过了火。“义和团事件”期间,各种观点都有,再加上康梁等人的宣传,慈禧害怕是正常的。慈禧拿“义和团”作为警告西方的动作很正常。结果,慈禧玩大了,被想替换光绪的贵族内部其他势力给利用了。因此,慈禧不是被怂恿而是咎由自取。
 与过|如何客观评价李鸿章的功与过?每个人不同,看看我的吧
文章图片
“东南互保”中的李鸿章和李秉衡的思考点是不同的对于“东南互保条约”,我们的传统观点是他们使得南方免受战争的苦难,是一件好事儿。但是我一直不太认同这种观点,“东南互保条约”只是晚清内部以汉政治精英群体,在面临自身危险甚至性命危险、巨大经济利益受到损害情况下的一种“自私自利的自保”行为。无论什么时代其实都是一种“反叛”行为。只不过因为清廷无能,“反叛”行为一者不会被惩罚,一者受到后世的认可。但实际上,在任何时代与侵略者洽谈“中立”,本身就是一种反叛行为。在东南互保中有两位大臣应该引起关注,即李鸿章和李秉衡。李鸿章、盛宣怀等“历史洋务派”因为其自身一贯的妥协,以及与西方列强复杂的“经济利益关系”,他们的选择很正常。
 与过|如何客观评价李鸿章的功与过?每个人不同,看看我的吧
文章图片
张之洞、刘坤一等人,则更多地是出于“自身利益”,说得更好一点儿就是为了整体利益,与清廷“制衡”的角度出发。在这一类人中,李秉衡其实最为特殊,他一方面是李鸿章曾经的手下,与淮系关系密切;一方面又属于真正的传统的“忠君爱国”者。在“东南互保”的支持群体中最为特立独行。李秉衡与李鸿章的复杂关系李秉衡作为在李鸿章手下为官、在直隶做官十几年的官员,与李鸿章关系一直不咸不淡。在中法战争中,李秉衡更是抛弃一贯败退的淮军,启用了冯子材、王德榜的“湘军”系,联合广西部队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在中日战争中,一些人批评李秉衡这罪那错误,其实首先就是阉割历史。因为,当李秉衡来到山东任巡抚的时候,中日战争已经爆发,黄海海战、平壤战役已经打完。对于北洋海军的基地,李秉衡也已经抽调了山东近一半儿兵力协防。
 与过|如何客观评价李鸿章的功与过?每个人不同,看看我的吧
文章图片
可以说,李秉衡对甲午战败没任何责任。这也是为什么李鸿章虽然恨李秉衡批评他贻误战机,但却仍然继续保举李秉衡的原因。在李鸿章手下、跟他关系较为和善的官员中,其实李秉衡是最能做事儿的人,李鸿章也只能用他。但李秉衡这个人很像于谦、海瑞这样的人:心中只有朝廷、国家利益,却不会在乎什么庸俗的人际关系学。不同目的就有不同行动和结局在这次“东南互保”中,二人却罕见联手,李秉衡也支持“东南互保”,虽然联手,二李的目的却不同。李鸿章更多的是为了自身性命、家族利益、派系权力,正如袁世凯近在山东,为了自身利益而不去救援是一个道理。李秉衡在“东南互保”中更多的是一种“公心”,他不怕死。甚至他也知道支持“东南互保”会被人理解为怕死,他一往无前的选择了“战死沙场”,即使自杀也不愿意落入敌人手中。
 与过|如何客观评价李鸿章的功与过?每个人不同,看看我的吧
文章图片
在诸多支持“互保”的大臣中,只有他率部北上勤王,最终兵败自杀。同时,李秉衡是被西方列强痛恨的“严惩人物”之一。但这并不代表他是支持义和团的人物的保守派。其主要原因是在山东任巡抚期间主要是对西方列强干涉我国司法独立、民间百姓受中外外国信徒欺辱进行了反抗。其他地区的官员见到外国人、外国传教士、信教的中国人腿脚发软,而他敢于维护中国的法律,不管当时的法律是否合理,但法律存在就需要支持。然而,西方国家却以自己的法律、习俗凌驾于法律之上,这完全是一宗“司法霸凌”。对于法德俄所挑起的“教案问题”,不仅仅是我方问题更多的是西方列强的问题。
 与过|如何客观评价李鸿章的功与过?每个人不同,看看我的吧
文章图片
历史问题每个人的观点都不会完全相同,但是,如果自己心中已经有了方向性,为了方向性不惜编造历史、改变历史真实叙述,那么,就是不可谅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