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社论:警惕资本赚快钱损害公众利益

【资本|社论:警惕资本赚快钱损害公众利益】_原题为 社论:警惕资本赚快钱损害公众利益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 今年的央视“3?15”晚会延期至7月16日晚播出 , 揭露的系列问题随即成为舆论关注焦点 。
“3?15”晚会素有替人民说话、为消费者请命的美誉 , 从今年这次曝光的问题来看 , 再一次体现了这一宗旨 。 趣头条广告藏猫腻、万科装修房质量瑕疵、嗨学网线上教育退费难、汉堡王食品过期、海参养殖添加敌敌畏等 , 每一项都与人民大众生活息息相关 。
事实上 , 相关企业被揭露的问题 , 并非个例 , 有的甚至波及整个行业 。 究其原因 , 与近些年资本与产业深度结合 , 过度追求利润而忽略公众利益有莫大干系 。 如相比房屋的建造和装修质量 , 不少开发商选择了高周转率 , 碧桂园曾提出将项目从拿地到开盘周期缩短至5个月甚至更短时间 , 部分项目甚至3个月就开盘 , 典型的快消式高周转 。
客观地讲 , 资本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难以替代的助推作用 。 如马克思所言 , 资本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 , 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 现如今 , 以互联网行业为代表的新经济业态 , 更是在资本的推波助澜之下 , 得以迅速成长 。 上市速度一度打破中国企业在纳斯达克的最快纪录的趣头条就是其中之一 , 尽管这一记录后来被瑞幸咖啡用一年零六个月的速度超越 。
从初衷来看 , 一家企业因为一种不错的商业模式被人认可 , 得到资本的青睐 , 理应利用这一优势更好地完善自己 。 但在现实中 , 资本天然的逐利性 , 往往驱使企业要“快”:快速增长、快速盈利 。
然而 , “快”未必就是“好” , 因“快”而误入歧途甚至损害公众利益的现象并不鲜见 。 以趣头条为例 , 广告是其主要业务 , 近年平台屡现违规广告 , 充斥着许多虚假宣传疗效的广告 , 网络赌博平台在趣头条上改换面目逃避监管 。 如果用户辨识能力不强 , 很容易被误导从而遭受损失 , 且趣头条的用户主要分布在三四线城市及乡镇 。 此外 , 还有推出新游戏只考虑用户数和活跃度 , 忽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搞直播只顾赚眼球、赚流量 , 却不管道德底线与价值取向 , 等等现象 。
因此 , 务必要通过监管等手段 , 引导资本在助推企业扩张过程中 , 不以损害公众利益为代价 。 此次“3?15”晚会曝光之后 , 农业农村部17日就下发了《关于加强海参养殖用药监管的紧急通知》 , 要求各地在7月17日至8月31日开展海参养殖违法违规用药专项整治行动 。 其实 , 为了环保和人身健康 , 早在前几年农业部就相继出台禁用部分抗生素的规定 , 但因为抗生素某种程度上难以替代以及企业不愿意花成本走其他“健康”的路径 , 导致相关规定一直难以完全落实 。 随着近年环保和人身健康的重视程度提升 , 监管层务必通过打击违规等手段 , 将这一问题彻底解决 。
经济学中有著名的外部性理论 ,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损害公众利益属于典型的外部不经济 , 将本应该自己承担的成本 , 转化为社会公众共同承担 。 资本作用之下 , 企业求快、求热的欲望更强 , 为实现规模扩张和快速盈利 , 一有机会就可能会选择打政策擦边球 , 不断将成本外溢 , 造成的不利影响 , 最终往往有消费者个人或政府埋单 。 对于监管层而言 , 防范和制止相关事件发展 , 无疑是主要职责之一 。
换言之 , 只有扎牢法制围栏 , 监管部门对市场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严加防范、严厉打击 , 才能让资本不敢轻易损害公众利益 , 从而更有效地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 ,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 , 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 。 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 , 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 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
文章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