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切记不要用凡夫的思维逻辑理解佛法

佛法:切记不要用凡夫的思维逻辑理解佛法下面是从我的文章中复制的六个评论回复 , 都是在用凡夫的思维理解佛法的道理以及修行 , 针对他的回复 , 我继续给予驳斥 。1、你若不明白见性的道理 , 你又如何去实践证实呢?这好比你要当个厨子 , 你不跟师傅学习其中的步骤方法和注意要点 , 难道你眼睛一眨开悟了就能做出一手好菜?突然就成了一级厨师?这可能么?2、文章之标题就把别人的观点定性为“一个凡夫” , 最起码缺少了尊重别人的素质 , 还有抬高夸大自我的嫌疑 。 把别人定位为“凡夫” , 把自己定位“不是凡夫” , 至少缺少了谦逊的品质 , 说明道德品质比较地下 。3、即使你功夫再高 , 三天不吃东西你还能拉出屎来?所以 , 必然是吃了东西消化了后才有可能拉出来 , 这就是次第先后 。 若认为有人可以不用先后次序 , 不吃也可以拉 , 那是闻所未闻 。4、梦参老和尚说:佛所教导的一切教义 , 还有一切经论 , 跟你生活分开了就没意义了 。 无论多深的法、多浅的法 , 如果不能跟你日常生活结合到一起 , 那你学他有什么用处?5、佛家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 若认为见性即是成佛 , 那么若按如此理解的话 , 明心也即是见性 , 那么明心也即是成佛乎?三者讲的完全相同?那么又何必麻烦重复呢?显然 , 不合理 。 明心指心内事 , 跟“成佛”相差甚远 , 我们常常讲“觉行圆满” , 也就是即要觉圆满 , 最终要行圆满 , 这就是讲的“理入”而“行入” , 两者缺一不可 , 有本末的大小先后 。答1:看来此人并没有看懂我文章的意思 , 十地菩萨未见性前都不是实践的真如自性的道理 , 都是在做心行的功夫 , 都是实践的破除我执、法执、以及一切执着的道理和功夫 。 破除了一切执着 , 心地清净无染了 , 才能够见性成佛 。见性之后无次第 , 觉行一如 , 觉行同频一致 , 不是像做凡夫时先明白见性的道理 , 然后再去实践 。 次第是见性之前的事情 , 见性之后无次第!这就好比我们想要了悟宇宙人生的真理实相 , 我们有了这个目标 , 并不能先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理实相 , 然后去实践去证实 。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准备工作 , 先从侧面旁枝 , 多角度的搜集举证和宇宙人生实相有关的一切知识道理和实验方法 , 把这些基础的准备工作做好了 , 然后经过不停的艰辛的实验和实践 , 最后才能够了悟宇宙人生的真理实相 。 这是在说见性之前的十地菩萨以及阿罗汉并未明白见性的道理 , 他们所明白的都是和见性有关联的破除执着的道理 , 但不是真如自性的道理 。了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实相已经是最高的成就了 , 你去实践真理实相并不会提高你对宇宙人生实相认知上的成就 , 也就是说见性了你就已经获得了认知上的最高成就 , 你在真如自性道理的指导下去实践真如自性 , 并不能提高你认知上的境界和成就 , 行为上的实践只是行为法则 , 已经和境界无关了 。 也就是说 , 行为上的实践已经和佛陀的圆觉境界已经无关了 。也就是说只要见性了 , 就得道了 , 在认知上就已经达到了圆觉境界 , 不管在行为上有所实践 , 无所实践 , 在认知上已经达到了佛陀的境界 , 这种成就与认知境界不因有所实践或无所实践而受到影响 。 即见性即可成佛 , 即可达到佛陀的圆觉境界 , 这和行为上的有所实践与无所实践并没有太大关系 。因此见性是修行的最高心地修行成果 , 也是证得个人自受用清净法身的最高修行境界 。 见性即可得道 , 见性即可证得法身 。 至于见性之后所做诸行 , 已经和自身清净自受用法身境界无关 , 即使见性之后修证三身也已经和自身心地清净圆觉境界无关 , 见性之后所作诸行以及修证报身、化身乃菩提道修行之方便境界 , 是为了利他而修行的 , 是为了修证出方便道的最高境界 。这就好比一个厨子 , 会炒菜之前并不知道如何炒菜 , 所以跟着师傅学习 , 经过不断的学习观摩和实践之后 , 他突然明白了如何炒的一手好菜 , 至此他已经获得了炒菜的最高境界和成就 , 你认为在厨师获得最高的境界和成就后 , 他在行为上有所实践和无所实践与他的厨师境界和成就又有多大关联呢?所以作为厨师也并不是先知道了道理 , 然后再去实践 , 厨师经过学习和实践悟明白了炒菜的奥密 , 最终才能够获得炒菜的最高境界和成就 。 见性成佛就好比你所说成功后的厨师 , 见性已经成佛了 , 成功的厨师已经成功了 , 已经成功后的厨师 , 他还需要去像一个初学那样去先明白道理而后再实践吗?见性是经过熏修学习 , 边实践边学习 , 而最终见性的 , 见性即可成就法身佛 , 见性成佛了和厨师成功在道理上是相通的 , 既然成佛了 , 成功了 , 还需要像初学一样去先明白道理而后再去实践吗?答2:收起你们这套魔鬼的伎俩吧!我本来想用“一个邪魔外道” , 但是又觉得标题可能通不过 , 所以措辞为一个凡夫 。 说你是凡夫都是在赞美你 , 呵呵 。答3:譬如厨师可以边学习理论 , 边实践 , 同时进行 , 请问你是否一边吃一边拉 , 同时进行呢?你的比喻都透着极端和偏执!你在用一个极端偏执的比喻来为自己举证 。答4:佛法是用来引导生活的 , 佛法源于生活 , 高于生活 , 它是人类生活的指南针 , 是人类的精神归宿 。答5:明心和见性是存在差别和差异的 , 明心是为了见性 , 明心是为了见性而做的准备工作 , 阿罗汉及十地菩萨都是作的明心的功夫 , 但是阿罗汉及十地菩萨却未见性 。 破除执着 , 即是为了破除无明 , 即是为了把清净无染的心从执着心里解救出来 , 使心没有无明的困扰 , 能够达到清净明澈的境界 。 所以见性可以成佛 , 而明心则不见得能够成佛 , 因为阿罗汉及十地菩萨都在做明心功夫 , 十地菩萨初期尚有一分无明未破 , 即十地菩萨尚有一分心未明 , 故不能见性 , 不能成佛 。 只有破除了最后一分无明 , 明了最后一分真心 , 才能够见性成佛 。 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无不在讲心内之事 , 不论觉与行 , 佛法都是在讲心内之事 , 成佛于心内成佛 , 非于心外成佛 。边觉边行 , 觉圆满时 , 行亦圆满 。 就譬如厨师 , 边理论 , 边实践 , 成功时 , 理论与实践俱圆满!厨师理入、行入二者圆融无碍 , 同时进行 , 成功时 , 就已经获得了最高境界成就 。 见性成佛亦如同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