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防疫抗疫、治水利民等入题,中考历史卷引导学生以古鉴今

2020年北京中考历史试卷中 , “北京城市变迁”“防疫抗疫”“治水利民”等时代话题出现 , 引导学生以古鉴今 。 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历史教研员李鹏说 , 参加2020年北京市历史中考的考生是使用统编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的第一届毕业生 , 也是在全球抗疫的特殊时期长时间居家复习应考的一届学生 , 历史试题的命制考虑到学生学习过程的特殊性 , 寄希望于调动他们的社会参与热情和责任感 , 将这段“特殊”的经历转化成为其人生成长的助力 。

中考|防疫抗疫、治水利民等入题,中考历史卷引导学生以古鉴今
文章图片
资料图 , 新华社供图一张历史试卷 , 浓缩中华文明5千年 。 如第2题展现了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 , 体现了汉字的博大精深;第3题从古代治国方略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第5题以飞天这一识别度很高的形象标识为切入点 , 加深了学生对于民族交融的感悟;第7题立足于中华文化圈的概念理解 , 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外交往过程中 , 中华文化取得的辉煌成就 。 32题第1问 , 将中国古代的优秀科技文献与科学家的辛勤奉献进行有效结合 。 34题第1问及第3问 , 通过对考察地点设计以及文化特点的分析 , 关联京味文化……
从中国古代汉字演变 , 到治国方略、民族交融、中外交往等重大成就在试卷中出现 , 让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认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 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 , 体会中华文明对世界历史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 专家介绍 , 试题充分挖掘国家统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国家疆域和主权等内容的教育功能 , 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
同时 , 试题选取了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等史实 , 使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感悟近现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 , 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 ,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
劳动教育也被引入试卷 。 试题以古今中外的劳动理论、劳动实践和成就、劳动精神等素材 , 重在引导考生领悟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的道理 , 激励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中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 例如 , 通过总结中国古代科技著作的成书过程 , 引导学生传承“天道酬勤”的中华优秀传统劳动文化;通过再现瓦特改进蒸汽机过程 , 引导学生体会劳动实践推动社会进步 , 实现人生价值;通过阅读马克思的论述使学生认识劳动的作用;通过分析劳模评选的社会效应 , 培育敬业奉献精神 。
学历史 , 更重要的是解决新情景下的真问题 。 比如试卷中通过借助一系列重大工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热点话题 , 创设社会情境 ,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 学以致用 。
打破界限 , 也成为历史卷的特色 。 比如24题考查拿破仑《民法典》具体条款所展现的价值 。 《民法典》是保护公民私权利的法律汇总 , 与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休戚相关 。 该题运用主干知识从法律视角呼应2020年中国进入“民法典时代” , 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 31题第4问通过抗疫主题海报创设情境 , 考查学生概括材料能力 , 汲取人类历史上对抗疫病的经验和智慧 。
学科间的界限也被“打破” , 适当体现了历史学科与语文、地理和道德与法治等学科之间的融通 。 比如第4题、15题通过历史地图考查学生的历史空间概念;比如第22题和34题第1问、第3问依然注重与地理学科的自然联系 。 学段间的综合主要是注重考查学生的九年学习积累 , 尤其是长期形成的历史阅读习惯和广阔视野 , 注重考查从各种类型的材料当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 引领学生将阅读作为生活的常态 , 涵养身心 。
【中考|防疫抗疫、治水利民等入题,中考历史卷引导学生以古鉴今】分页标题如第2题、5题和31题第4问 , 从人文视角体现学科融合 , 借助甲骨文、敦煌飞天、抗疫主题海报等文字艺术材料作为情境 , 考查甲骨文、民族交融等学科主干知识 。 第8题、29题和31题第1、2问 , 从自然科学视角体现学科融合 , 借助数据图表、生物医学等内容 , 考查学生对图表、数据的阅读分析能力 , 以及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