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铁路榜样 | 为了“天路”货畅其流

一场夜雨之后 , 7月6日早晨 , 圣城拉萨碧空如洗 。 拉萨西站货场站台上 , 密密麻麻的货运线整齐排列 , 各种待卸车辆静静停在钢轨上 。 7时许 ,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拉萨车务段拉萨西站党支部书记张卫东第一个来到货场 , 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
从1992年走出军营、踏入铁路至今 , 张卫东在雪域“天路”发出光和热 , 获得青藏集团公司和拉萨车务段先进个人、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以及西藏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

新时代·铁路榜样 | 为了“天路”货畅其流
文章图片

脱下军装穿上路服 , 我不能忘记初心 , 要不怕吃苦、勇挑重担 。
1990年 , 刚满18岁的张卫东应征来到青海海晏 , 成为一名武警战士 。 经历短短一个月的摸爬滚打 , 他便获得全连体能检验、列队训练、负重越野等综合技能竞赛第一名 。 此后 , 张卫东被推荐到青海武警指挥学院进行重点培养 。 半年后 , 他捧着战术、刺杀、搏斗等13项比赛的嘉奖回到部队 , 在同批入伍的战士中最早被提拔为班长 。
1992年底 , 张卫东告别军营来到格尔木车务段 , 在戈壁荒漠一步步从扳道员、货运员干到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 。 在夜以继日的努力下 , 无论是学徒的定职考试 , 还是技能鉴定、技术比武 , 他的成绩都稳居全段前三 , 逐渐成为全段大件货物装卸技术的领头人 。

新时代·铁路榜样 | 为了“天路”货畅其流
文章图片

“大件货物装卸不能有丝毫差错 , 就像部队战士正步训练一样要求细致 。 ”张卫东说 。
2005年10月 , 张卫东参与了第一批通过铁路运输的援藏物资装卸工作 。 在简陋的拉萨西站货场 , 看着站台上堆积如山却迟迟无法出场的货物 , 他陷入焦虑 。 “如果拉萨西站发生货物积压 , 就会影响到整个青藏铁路的物流进度 , 要想办法压缩货物在这里的停留时间 。 ”思虑再三 , 他说服妻子 , 申请到拉萨西站上班 。
2008年 , 张卫东担任拉萨西站货运丙班班长 。 在他的带领下 , 丙班每日的装卸量一直超过其他两个班组的装卸量总和 , 至今仍保持着拉萨西站开站以来最多35车的日装卸纪录 。 他总结提炼的货装、调车、货主“三位一体”生产组织法及叉车托盘配合人力装卸方法 , 将装卸效率提升了30% 。

新时代·铁路榜样 | 为了“天路”货畅其流
文章图片

张卫东的上衣口袋里 , 装着一个巴掌大小的日记本 。 专用线到达敞车数量、专用线停放罐车数量等信息 , 他都一一写在本上、记在心里 。
“张师傅管理货场后 , 取货时间大大缩短 。 ”说起张卫东 , 成都一家物流公司的负责人竖起大拇指 。
2014年底 , 张卫东被破格提拔为拉萨西站货运车间主任 。 他大胆首推24小时服务承诺 , 为货主们随时提供服务;建起货主微信群 , 向他们动态发布车皮信息;设计专门的提货证明表格 , 为货主提供提前提货服务;随时掌握列车运行时刻 , 提醒货主及早提货 。 这些措施很快取得了效果 , 拉萨西站货场货物进出更加顺畅 , 许多企业纷纷找上铁路寻求合作 。 目前 , 拉萨西站已与当地16家企业和50多家物流公司建立了长期业务关系 , 货物年发送量由最初的5.56万吨增至55.19万吨 , 真正成为藏区物流运输的“领头羊” 。

新时代·铁路榜样 | 为了“天路”货畅其流
文章图片

高原是我的第二故乡 , 我希望村民兄弟都能享受铁路发展带来的红利 。 分页标题
每天太阳刚刚升起 , 紧邻拉萨西站的色玛村便开始了一天的喧闹 。 临街的商铺前 , 各色车辆往来穿梭 , 村口 , 一座挂有“振通物流公司”6个大字的三层小楼显得格外抢眼 , 经理尼玛总是在门前笑呵呵地招呼前来问询洽谈的货主 。
“现在 , 我们色玛村家家都住上了新楼 , 开上了小轿车 , 这跟张书记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 ”尼玛认真地说 。
色玛村是拉萨远郊一个半农半牧的藏族村庄 , 曾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 。 当货场开始运转时 , 村民们只是偶尔前来好奇观望 。 彼此熟稔后 , 张卫东找到了尼玛和村里几个头脑活泛的年轻人 , 帮他们牵线搭桥 , 找来物流经验丰富的几个成都老板 , 建起了第一个村企“振通物流公司” 。 短短几个月 , 他们的生意就风生水起 , 而货场的货物流转也开始变得顺畅起来 。

新时代·铁路榜样 | 为了“天路”货畅其流
文章图片

“没有铁路 , 没有张书记的帮忙 , 就没有我今天的好生活 。 ”2018年底 , 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采访人员采访时 , 村民阿旺这样说 。
阿旺是村里一家物流信息部的经理 , 此前 , 他主要靠替货主跑腿取单子、联系货车来挣钱 。 经张卫东多次引导 , 他终于下定决心 , 用货场征地补偿款开办了村里第一家物流信息部 。 不出5年 , 他盖起了3层小楼 , 电瓶车也换成了越野车 。
如今 , 色玛村由村民自办的物流公司达30多家 , 村民自建出租的仓库、车库达400多间 , 餐馆、茶艺馆、超市等也如雨后春笋出现在村中 。 村民的月收入提高到人均1.5万元以上 , 真正迈入了“小康村”的阵列 。

新时代·铁路榜样 | 为了“天路”货畅其流
文章图片

为了更好地与货主和村民交流 , 一有闲暇 , 张卫东便来到色玛村 , 一边了解运输信息 , 一边跟村民学说藏语 。 现在 , 他已经能用流利的藏语与村民交流 , 村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宁乜瓦(藏语 , 为贴心之意)”书记 。
很多时候 , 我感到对家人愧疚 , 但我是共产党员 , 就得讲奉献 。
2020年农历除夕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 。 张卫东接到单位的电话 , 没顾上跟家人吃顿年夜饭 , 便火急火燎地赶回拉萨 。 一到车间 , 他立刻成立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 , 为货主们量体温、办手续、分发疫情防控宣传册 , 一待就是4个多月 。

新时代·铁路榜样 | 为了“天路”货畅其流
文章图片

按规定 , 张卫东在拉萨连续上班45天 , 便可回西宁家中休息15天 , 但因工作繁忙 , 他在拉萨连续上班的最短时间都超过3个月 。 2015年4月 , 日喀则因尼泊尔地震受到影响 , 大批救援物资抵达拉萨 。 时任车间主任的张卫东带领职工昼夜奋战 , 4天4夜装卸救灾物资651车26757吨 。 为确保后续救灾物资及时发出 , 他在拉萨西站货场连续忙碌了8个月 。 2017年7月 , 他被抽往洞朗地区助勤 , 在荒无人烟的高原戈壁 。 他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 , 近5个月未与家人见面 。

新时代·铁路榜样 | 为了“天路”货畅其流
文章图片

“我刚到拉萨时 , 儿子还不到1岁 , 现在他都上高一了 , 个头比我都高 。 ”说起儿子 , 张卫东既自豪又愧疚 。 每年寒暑假 , 也是拉萨进出藏物资运输最繁忙的时候 。 在拉萨的15年间 , 张卫东几乎没带妻子儿子出去旅游过 。 他只能将愧疚深深埋在心里 , 用成绩来回报家人 。
入路28年 , 弹指一挥间 。 第一次来到黄沙肆虐的戈壁荒漠时 , 许多人选择了离开 , 但20岁出头的张卫东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留下 , 理由非常简单——能在高原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他用28年如一日的执着坚守 , 在雪域天路谱写着自己的奉献之歌 。 分页标题
【新时代·铁路榜样 | 为了“天路”货畅其流】素材:《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青海采访人员站(青藏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