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庄的“孤岛”六日:鄱阳湖洪灾中的救援与自救

李进没有预料到 , 12日中午 , 洪水开始漫进自家一楼的堂屋 , 没过一会儿 , 大门被水冲掉了 , 等他带着一家老小逃出家门时 , 一楼的水已经涨到成年男性的腰部位置 , 水位最高时 , 一楼防盗窗都全部沉浸在飘满污物的脏水中 。7月10日行洪后 , 漫出的大水两天后冲断了村中通往外界的唯一公路 , 全村被围困在浑黄的洪水中 , 公路被洪水切断、水电皆无 , 犹如一座“孤岛” 。 在这六日里 , “孤岛”内外 , 合力救援 。
一个村庄的“孤岛”六日:鄱阳湖洪灾中的救援与自救
▲7月14日 , 航拍水中“孤岛”——上饶市鄱阳县莲湖乡龙口村 。 新京报采访人员 王飞 摄全文5851字 阅读约需12分钟7月16日 , 是江西省鄱阳县龙口村成为“孤岛”的第六天 。傍晚时分 , 村口的“临时码头”热闹了起来 。 两艘铁皮船停靠在藕塘村的“临时码头”——这里原本是村里的文化中心所在地 , 洪水袭来后 , 平整的院坝淹没在水中 , 只剩牌楼的上半部分露出水面 。
一个村庄的“孤岛”六日:鄱阳湖洪灾中的救援与自救
▲藕塘村文化中心沉浸在积水中 , 只能看到牌楼的上半部分 。 新京报采访人员 杜雯雯 摄一批批的物资从船上卸下 , 靠村民人工搬运到村口平地 。 龙口村村支书李昌青也在其中 。 他趿着拖鞋 , 裤腿高卷 , 忙着安排村里的青壮年男性帮忙运送 。今年防汛形势严峻 , 为了降低鄱阳湖水位 , 江西省鄱阳湖区185座单退圩堤全部主动开闸分蓄洪水 。 拥有两千余村民的龙口村莲北圩堤便是这其中之一 。7月10日行洪后 , 漫出的大水两天后冲断了村中通往外界的唯一公路 , 全村被围困在浑黄的洪水中 , 公路被洪水切断、水电皆无 , 犹如一座“孤岛” 。在这六日里 , “孤岛”内外 , 合力救援 。 据龙口村村委会主任李敦青介绍 , 龙口村管辖范围内有藕塘村、李家村、邹家村三个自然村共计162户723人受灾 , 无一死伤 , 受灾面积25.5公顷 , 绝收面积25公顷 , 村中无房屋倒塌 , 村道受损长度5.7千米 , 村内沟渠受损2.8千米 , 直接经济损失约302万元 。洪水来临前 , “我们每一步都是有预案”在洪水来临前的7月2日 , 根据上级乡镇的安排 , 李昌青和抗洪队伍就已经驻扎在莲北圩堤上 。大雨不停地下 , 鄱阳湖水位持续上涨 , 鄱阳湖龙口村段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 村干部们在圩堤上临时搭起蓝色救灾帐篷 , 5人一间 , 全天24小时轮流值守 , 主要工作是巡视圩堤 , 查找泡泉 , 疏淤清堵 , 守护大堤安全 。驻守堤巡视期间 , 李昌青和抗洪队员们几乎没有睡过好觉 。 起初是2个小时一趟 , 7日之后 , 鄱阳湖水位超过警戒线 , 达20米 , “水离堤面就三四十公分” , 防洪形势愈发严峻 , 巡查的频率也提高至每小时一次 。 “每天晚上能睡两个小时就算不错 。 ”李昌青说 。李昌青站在堤坝上 , 眼看着水位上涨 , 越来越接近堤面 , 在湖边生活多年 , 龙口村的村民熟悉鄱阳湖 , 碰上大风天气 , 风起浪涌 , 风能把浪卷起3米高 。
一个村庄的“孤岛”六日:鄱阳湖洪灾中的救援与自救
▲7月14日 , 李昌青和村干部在龙口村商讨村内通行事宜 , 右一为李昌青 。 受访者供图在龙口村村民李进的记忆中 , 这是他46年来遇到的第三次大水 。 1983年那次他还不到10岁 , 记得连着下了好久的雨 , 1998年那场洪水他刚好在浙江瑞安打工 , 直到今年又与洪水正面相遇 。事实上 , 这条位于饶河下游左岸、鄱阳湖东北岸的圩堤 , 因受饶河洪水及长江洪水的双重影响 , 且圩区内地势低洼 , 洪涝灾害频发 。 1983年与1998年的洪水曾两次致使莲北圩漫顶溃堤 。1998年洪水之后 , 莲北圩堤便被列为单退圩堤——鄱阳湖处于低水位时 , 堤内可供村民种养农作物或养鱼 , 高水位时圩堤则开闸行洪用作蓄洪 , 有助于降低鄱阳湖水位 。“鄱阳湖水位到了21.79米 , 莲北圩堤滚水坝就会自动滚水泄洪 。 ”李昌青介绍 。7月9日 , 鄱阳县启动防汛1级应急响应 , 鄱阳湖外湖水位在7月9日已经达到21.65米 。 作为单退圩堤的莲北圩堤 , 滚水坝高度为21.79米 , 根据当地水文监测和县防通知 , 不出10小时 , 滚水坝将自动溢水进莲湖乡境内 。在行洪之前 , 邹家村村组长邹道喜便两头忙 。 龙口村的三个自然村中 , 邹家村处于龙口村的最西边 , 与鄱阳湖最为紧邻 。 相较于龙口村的其他两个自然村 , 邹家村的形势也更为紧迫 。邹家村还是抗洪队伍通向莲北圩堤的必经之地 。 但洪水不仅淹没了村里的主干道 , 还淹没了村里通往莲北圩堤的道路 。
一个村庄的“孤岛”六日:鄱阳湖洪灾中的救援与自救
▲邹家村是龙口村三个自然村中受灾最严重的村庄 , 村民邹道喜在讲述洪水进村的场面 。 新京报采访人员 杜雯雯 摄邹道喜一边开着铁皮船将抗洪队伍送上圩堤 , 一边还要抢修村里被水淹没的重要出入口 。 他叫上妻子、堂兄弟还有其他村民 , 忙活整两天 , 用沙包在村口筑起了一米高的水中通路 。7月10日 , 莲北圩堤滚水坝泄洪首日 , 水声轰鸣 , 鄱阳湖水经过滚水坝流入莲北圩堤内湖——处于龙口村两侧、且水位高度为13米左右的大鸣湖、小鸣湖 。“按照当时的预估 , 三天之内(莲北圩堤内外湖)水位会流平” 。 开闸行洪 , 帮助缓解洪水的严峻形势 , 同时也意味着圩堤内的万亩农田将被淹没 。 行洪之前 , 龙口村在8日开始转移村民 , “参照1998年的洪水淹没线 , 对当年淹没线之下的低洼处居民进行转移 。 ”李昌青说 。7月10日 , 根据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切实做好单退圩堤运用的通知》(赣汛电〔2020〕19号)文件精神 , 单退圩堤在达到进洪水位的条件下 , 必须进洪 , 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拦进洪 , 各级防指也不应组织人员进行抢险等具体要求 。“我们每一步都是有预案的” , 李昌青说 , “按照乡镇安排 , 如果莲北圩决口 , 只抗洪 , 不抢险” 。“孤岛”自救7月11日 , 龙口村通村公路被淹中断 。 洪水的速度比想象中的要快 , 次日 , 龙口电排站和莲北圩堤先后出现两次决口 , 泄洪量突增 , 村内水位快速上涨 , 最快时半小时上涨一米 。分页标题
一个村庄的“孤岛”六日:鄱阳湖洪灾中的救援与自救
▲邹家村的一户村民家 , 进出家门需要搭乘小船 。 新京报采访人员 杜雯雯 摄李进如今的家在龙口村的一栋四层小楼里 。 房屋位于整个龙口村的西南方向 , 算得上是全村地势最低洼的地方 。 行洪前 , 趁着水还没淹进屋内 , 李进一家老小便提前把沙发、生活用品以及当地家家户户供奉祖先香炉的“乔几”搬到楼上 。李进没有预料到 , 12日中午 , 洪水开始漫进自家一楼的堂屋 , 没过一会儿 , 大门被水冲掉了 , 等他带着一家老小逃出家门时 , 一楼的水已经涨到成年男性的腰部位置 , 水位最高时 , 一楼防盗窗都全部沉浸在飘满污物的脏水中 。好在家里保留着一只手划桨木船 , 女人孩子们带着几件贴身衣物挤在一起 , 李进一个人摇着船带着全家5口跑到村里地势高的地方 。
一个村庄的“孤岛”六日:鄱阳湖洪灾中的救援与自救
▲村民李进一家是安置在龙口小学的五户村民之一 , 7月12日大水漫进家中 , 他一人划船带出全家 。 新京报采访人员 杜雯雯 摄邹道喜的家位于邹家村的地势高处 , 但12日的决口还是让他不敢掉以轻心 , “80%的房子都泡在了水里” 。 当天他也赶忙跑回家 , 把一楼的物品紧急转移至二楼 。“西北边有鄱阳湖的狂风大浪 , 东边又碰上洪水漫堤 。 ”邹道喜说 。 不到三天时间 , 莲北圩堤外湖、内湖水位齐平 , 村内电力中断 , 村委和卫生室相继被淹没 , 龙口村一条村内公路和一条通往鄱阳莲湖乡的乡道也被淹没水下 。 龙口村四面环水 , 成为“孤岛” 。李进一家搬进了村里的龙口小学 。 在刷着朱红色墙漆的小学校舍内 , 一楼的五间教室被腾空作为临时安置点——将长条椅和课桌拼接起来 , 再铺上一层黄色的凉席 , 便是一张临时过渡的床 。包括李进一家在内 , 龙口小学的安置点安置着村里五户人家 。 而村里其他需要转移的村民 , 大多数选择投奔村中或别处的亲戚 。
一个村庄的“孤岛”六日:鄱阳湖洪灾中的救援与自救
▲龙口村有5户村民共计30余人暂时安置在龙口小学 。 新京报采访人员 杜雯雯 摄“我们经历过1998年洪水 , 圩堤一旦决口 , 村民出行肯定会成为问题” , 村支书李昌青说 。 保障出行被摆在了工作首位 。通村公路被冲毁的当晚 , 仍值滚水坝泄洪期间 , 水流湍急 , 为防止意外出现 , 李昌青安排村干部在通村公路的位置值守 , 禁止通行 。 直到13日莲北圩堤内外湖水位齐平 , 水流趋缓之后 , 船只替代了通村公路 , 成为村民出行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龙口村是渔村 , 村里大多数村民都曾经以捕鱼为生 。 龙口村村委会调用村内的4条公用船 , 村里的贫困户也被聘用 , 在村民上下船时从旁协助 , 村民免费乘坐 。但对经验丰富的渔民而言 , 仅数百米的驾驶距离也容不得掉以轻心 。 洪水过境 , 冲毁了公路 , 填满水田 , 龙口村附近的水域遍布渔网等垃圾 , 矗立在水中的电线杆歪斜 , 折枝和被淹没的树木也随处可见 。邹道喜曾驾驶船只转移被围困人员 , 船将要近岸时 , 他听见水中电线杆摇摆的“吱呀”声 , 当即产生警觉 , 瞬间跳上岸跑出10米远 , 看见一电线杆倒下并连带着带倒了另外两根电线杆 , 庆幸躲过一劫 。有时候李昌青也会开船渡村民 。 从圩堤上撤退时 , 他开船时不慎将水面浮物卷入螺旋桨 , 滚烫的发动机冷却水喷溅到小腿上 , 形成烫伤;小腿的烫伤还没痊愈 , 乘船时脚背又被烫伤 。
一个村庄的“孤岛”六日:鄱阳湖洪灾中的救援与自救
▲7月14日 , 鄱阳县龙口村 , 村民划船回家 。 新京报采访人员 王飞 摄持续涌入的外部救援队7月14日清晨六点 , 第一支来自外部的救援力量抵达龙口村——此时距离村中通往外界的唯一公路被洪水冲毁已超过50个小时 。这支从杭州驱车赶来的浙江民间救援队“公羊队” , 到达江西后 , 与当地防汛指挥部取得联系 , 被调遣至龙口村 。 在此后两天的时间里共转移、接驳村民近五百人 。
一个村庄的“孤岛”六日:鄱阳湖洪灾中的救援与自救
▲王斌所在的浙江公羊救援队在龙口村运送村民 。 受访者供图在公羊救援队队长王斌的印象中 , 他们的救援车辆进入莲湖乡地界后 , 沿途还能看到部分村民在抢收农作物 。 但到了龙口村 , 情况变得不太一样 。“那时的龙口村被定义为‘孤岛’还是比较准确的 。 ”王斌回忆 , 断水、断电、通讯无信号让这座2000余人口的村庄一度与外界短暂失联 , 村民的口粮大多依赖家里储备的粮食蔬菜 , 水源则取自村中高位处的水井 。7月15日前后 , 在龙口村的救援队伍规模达到高峰 。除了村中原本配备的4条铁皮船 , 浙江公羊救援队、余姚战狼救援队以及另一支来自江苏的救援队 , 带来了包括橡皮艇式冲锋舟、发电机、声呐设备等专业救援装备 , 救援队员的角色也从舟艇操机手、设备维修员覆盖到声呐员、潜水员、医生等 , 甚至还有两架直升机在杭州24小时待命 , 如有紧急任务可在一小时内飞抵龙口村 。
一个村庄的“孤岛”六日:鄱阳湖洪灾中的救援与自救
▲7月14日 , 藕塘村的文化中心 , 成为了进出村的“临时码头” , 救援队由此为村民运送物资 。 新京报采访人员 王飞 摄救援队还带来了捐赠的救援物资——成箱的矿泉水、泡面、大米、菜油 , 物资抵达后 , 村支书李昌青趿着拖鞋 , 裤腿高卷 , 正在安排村里的男性青壮年在“码头”接收搬运 。对被围困在龙口村的村民们来说 , 救援队给他们带来了出行的便利 。 最热闹的时候 , 在水面上接驳往返蒲塘村、李家村、邹家村、爱民村之间的舟艇达到十余艘——有从村外要进“孤岛”帮忙的村民亲戚 , 也有需要出村办事或者采购的本村村民 。来源:企鹅号-重案组37号分页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