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项|白玉兰奖电视剧评委会主席郑晓龙:广大观众的认可,定义着作品和奖项的生命力


 奖项|白玉兰奖电视剧评委会主席郑晓龙:广大观众的认可,定义着作品和奖项的生命力
文章图片
一部首播于三年前的电视剧在2020年从冬天一直被谈论到了夏天,半年时间,累计超3.5亿播放量。这部作品是郑晓龙执导的《急诊科医生》,被疫情扰乱生活的人们不约而同重温,找寻能予当下以慰藉的片段。
同样出自他手,2011年的收视冠军《甄嬛传》自去年起在哔哩哔哩网站上掀起新一轮解读热潮。迄今,Z世代的年轻人已在B站上为这部老剧剪辑制作了1.9万余条视频,总点击量过4.5亿次。
从00后到他们的父辈乃至祖辈,郑晓龙的许多作品有两个“不限定”——喜爱的观众年龄不限定,看了又看的时间点不限定。在几代人的精神世界里,他的作品都留下过浓墨重彩的印迹。

 奖项|白玉兰奖电视剧评委会主席郑晓龙:广大观众的认可,定义着作品和奖项的生命力
文章图片
▲郑晓龙与周迅在《红高粱》片场
这位入行近40年、影响行业30载的金牌导演、策划人、出品人,获得过包括飞天奖、白玉兰奖等重磅奖项在内的诸多嘉许。不过,当郑晓龙出任本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委会主席的消息传来,他在接受采访人员专访时却这样说:“奖项从来不是创作的唯一追求,广大观众的认可、经得起时间的沉淀,这对创作者可能更为重要。”
他用自己丰厚的创作履历——执导的《北京人在纽约》《永不放弃》《金婚》《甄嬛传》《红高粱》《芈月传》《急诊科医生》等,以及组织策划的《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少年包青天》《一年又一年》《幸福像花儿一样》等等佳作证明——广大观众的认可,定义着好剧的生命力。于奖项,亦然。
观照越普遍的生活
便会被越多观众接受
每年夏天,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选常会伴着“风向标”的评价如期而至。个中奥妙,郑晓龙用“双向确认”来形容:年复一年,人们从“白玉兰”的选项里,确认中国电视剧更好的模样;而最终获得“白玉兰”品质认证的好剧,又贴合了广大观众的想象和喜好。
今年的评委会主席说,如果要为“白玉兰”的风向标意义提炼出关键词,其实与他长久以来理解并恪守的创作准则一致——老百姓爱看,价值观端正,人物的刻画真实而准确。
其中,“老百姓爱看”五个字看似没有具体的执行界定,却恰恰“无招胜有招”,在乎一种境界。“电视剧是为谁而拍?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就提出,电视是大众媒体,是走进千家万户的,所以电视剧不为某一群人专属定制,而是为最广大老百姓服务的,不问年龄性别、不论知识水平。”

 奖项|白玉兰奖电视剧评委会主席郑晓龙:广大观众的认可,定义着作品和奖项的生命力
文章图片
1988年,郑晓龙与活跃在北京文坛的青年作家陈昌本、郑万隆、王朔、李小明走进蓟门饭店。他们吃着饺子,聊出了一位集多种传统美德于一身的中国女性的故事。1990年底,《渴望》的座谈会上,专家评价,这部剧找到了人民的审美理想,“观众喜欢《渴望》,其实是在呼唤生活中的善良、真挚和温情”。那番话,令创作者印象深刻。“从普通人的视角观察,从平凡人的情感需要切入,你的故事能观照越普遍的生活,就会被越多观众接受。”

 奖项|白玉兰奖电视剧评委会主席郑晓龙:广大观众的认可,定义着作品和奖项的生命力
文章图片
眼下,重大现实、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题材已成为电视剧创作的显流,郑晓龙也上阵,担任《功勋》一剧总导演。即便在这部讴歌共和国功勋人物的献礼作品中,他依然相信,把英雄当成真正的“人”来拍,是奏效的。
“英雄也是普通人,他们和所有平凡人一样,有着生而为人的普遍情感。但他们身上也有着能成就功勋事业的特质,比如坚韧不拔的精神、敢于迎难而上的勇气等等,这是人类共同向往的崇高精神。”在他看来,英雄、功勋、楷模绝非“不食人间烟火”,他们就在人群之中,年复一年地奋斗着,只是当我们回过头去凝视来时路,才发现他们完成了了不起的事,“历史选择了他们,他们没有辜负历史”。
郑晓龙坦言,今天人们对英雄的认知比以前更宽泛了。比如英雄不仅是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中的人物,也可以是默默耕耘的人,他们在时代和人民需要之时做出了凡者不凡的事。他说,对于《功勋》,主创们已有共识,“不刻意拔高,忠实地塑造人物,把他们何以成为功勋人物、何以被国家授予至高荣誉的故事讲好。要把‘三重大’的题材拍好,一定要让老百姓看得进去、看得喜欢。”
现实主义的永恒魅力
在于时代之真、人性之实
曾经,张国立对郑晓龙感慨道:“你总能踩在‘点’上。”言下之意,从国内第一部长篇室内剧《渴望》、第一部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第一部境外拍摄剧集《北京人在纽约》、第一部编年体式电视剧《一年又一年》,一直到掀开“大女主热”的《甄嬛传》,郑晓龙作品几乎每一次都能“承包”当时的收视热度。
旧话重提,导演这样总结,无关“踩点”与否,只和他对影视、对文艺的态度有关。“这是现实主义态度在创作上的成功。”

 奖项|白玉兰奖电视剧评委会主席郑晓龙:广大观众的认可,定义着作品和奖项的生命力
文章图片
▲郑晓龙与张国立在《金婚》片场
郑晓龙重申,现实主义与现实题材不能划等号。穿着时髦衣服穿梭于都市,只表明剧是现实题材的。但有的现实题材难免悬浮,或把职场拍成了爱情剧,或把生活拍成了单纯的偶像剧。“在我看来,现实主义代表了一种对生活、对世界的认知态度,而这个态度是客观、真实的。所以,现实题材未必具备了现实主义态度,而现实主义创作可以不局限于现实题材。”分页标题
把目光投向中国古典名著,但凡能称“精品”的,其作者几乎都秉持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有真实而客观的描述,能诚实地面对那个时代的现实、那个时代人的特性,也因此能为后世提供认知的价值。郑晓龙以《红楼梦》为例,它被喻为“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虽说曹雪芹并不知道何谓‘封建社会’,但他客观真实描写了大观园里那些人的故事,作品就能成为镜鉴,后人就能看到他以现实主义态度勾勒出的人物形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的百态。也因此,它成为精品,成为文艺的丰碑。”
再放眼看世界,荷马史诗,《奥德赛》,以及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狄更斯等等作家的书写,无不是大浪淘沙后被历史留在人类文明史上的精品。纵然隔着时间、空间,都能经得起考验,被一代代世界人民认可。“因为这些经典中无不具备现实主义的基因。”

 奖项|白玉兰奖电视剧评委会主席郑晓龙:广大观众的认可,定义着作品和奖项的生命力
文章图片
▲郑晓龙与陈建斌在《甄嬛传》拍摄过程中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甄嬛传》在九年间被观众看了又看。“虽是古装剧,我也是按现实主义的态度拍。甄嬛的一生是对封建帝王社会落后的等级制度、婚姻制度的批判,是饱含悲剧意味的一生,是在华服之下被人性枷锁困住的悲惨生活。”
郑晓龙说,现实主义的永恒魅力,在于时代之真与人性之实的顺利会师,“越符合人性的真实,越会有人感同身受,因为那些光明的、晦暗的、游移的人性表现,跟生活何其一致,跟我们从过去到现在、再去往未来,也都是共通的。”
这给电视剧创作者以启示,哪些作品能让观众看到对一个时代的揭示和反映,哪些作品能立住性格鲜明而又符合人性本真的人物形象,它们就能穿透所谓代际壁垒、抵达观众的共鸣腔。
承载了传递真善美的价值观
电视剧可以起“松土”作用
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宅家期间,有网友翻出了《急诊科医生》里一个片段。在那部首播于2017年的作品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这种病毒跟SARS非常相似”等台词被网友称为“神预言”。一时间,相关片段在社交媒体刷了屏,而整部剧不仅被一些地方电视台重播,还在视频平台上被年轻人反复观看、讨论。
▲郑晓龙在《急诊科医生》片场为张嘉译、王珞丹说戏

 奖项|白玉兰奖电视剧评委会主席郑晓龙:广大观众的认可,定义着作品和奖项的生命力
文章图片
当患者被证实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医生、医院当如何处理?故事里的江晓琪和何建一两位医生一度为是否有必要封闭急诊科、封锁医院各执己见。争执中,病毒可能具备的传染性、封锁可能带来的人心不安等,都有体现。电视剧里,医院封闭的第一时间,当地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这桩桩件件在2020年看来,依然具有深切意义,医生们虽意见相左,但生命至上的理念最终说服了所有人。”

 奖项|白玉兰奖电视剧评委会主席郑晓龙:广大观众的认可,定义着作品和奖项的生命力
文章图片
郑晓龙说,医疗剧的价值即在于此,“它们与现实密切相近,让观众看见医生护士真实的生活,更看见他们无悔的付出。”其实再往前翻,2001年,他就把镜头对准了医院,《永不放弃》在播出后为他捧回了飞天奖。
他直言自己很喜欢医疗剧。因为医护人员是个神圣的、值得所有人肃然起敬的职业,医院则是见证人类生命中重要节点的场所。当他用医疗剧反映人在生老病死面前的态度,同时为医护人员写传时,这对于创作者不失为幸福的使命。“因为电视剧首先是一门承载价值观的艺术样式,是能传递真善美、滋养人心的。其次才是面向市场的文化产品。”

 奖项|白玉兰奖电视剧评委会主席郑晓龙:广大观众的认可,定义着作品和奖项的生命力
文章图片
我们正在经历的2020年无疑是特殊的。作为“时代的说书人”,中国电视剧也站到了前所未有的时刻。一方面,反映对普遍人性的思考、对社会认知的现实主义作品,依然让创作者们着迷;另一方面,从时代报告剧《在一起》开始,一批抗疫题材作品先后启动,还可能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创作的热门。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郑晓龙认为,随时代变迁,中国电视剧的观演关系进入到良性阶段,观众的审美愈发接近生活的本真,中国电视剧的创作也步入了梯次更为丰富、表达形式更为多元的发展轨道。
我们有快速反映当下、记录时代精神的时代报告剧,也有在沉淀一段时间后、努力以更深刻更艺术的手法来表现时代的作品;我们有长篇电视连续剧,也陆续展开了中短篇、单元剧的创作。甚至包括网剧在内,大家都在用电视剧人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客观认知在为观众讲故事。
郑晓龙提起当年他在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时大家挂在嘴边的话,“电视剧人是‘松土’的”。人性的复杂是生命的真相。一部电视剧未必能撼动人、改变社会。“但我们可以传播人性中的故事,让观众对社会对人性有更为充分的认知。在了解之上,更好地建设社会、温暖人间,最终达到传播真善美的使命,起到‘松土’作用。”现在,这样的话依然适用。
【 奖项|白玉兰奖电视剧评委会主席郑晓龙:广大观众的认可,定义着作品和奖项的生命力】中国电视剧的生命力,始于剧本、拍摄、表演、制作,却并不止于播出。于观众,好剧是能长久感知世间温暖与人生真谛的影像志。于创作者,好剧是在一次次凝视现实、讴歌时代、关注社会变迁、书写万家灯火后,在时间长河里与观众的相逢。分页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