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声|岩声丨《父亲的信物》


_本文原题:岩声丨《父亲的信物》
点 击 音 频 收 听

岩声|岩声丨《父亲的信物》
本文插图

岩声|岩声丨《父亲的信物》
本文插图
闽/西/日/报/夜/读

岩声|岩声丨《父亲的信物》
本文插图
岩 声

岩声|岩声丨《父亲的信物》
本文插图

岩声|岩声丨《父亲的信物》
本文插图
爱上岩城
倾听岩声
不同于母亲温润细腻的爱 , 父亲给我们的印象好像从来都是霸道、不善言谈、做的永远比说的多 。 本期文章 , 作者通过叙述一段与“宝石花”牌手表有关的故事 , 传递父亲最深沉的爱 。

岩声|岩声丨《父亲的信物》
本文插图

岩声|岩声丨《父亲的信物》
本文插图
01
编者按
倾听岩声 , 爱上岩城 。
岩声夜读栏目 , 由闽西日报新媒体中心主办 , 2019年4月27日开播 , 每周一期 , 周六夜晚8:30播出 。 在特殊节日 , 我们还会推出“特别专辑” 。
岩声承名于1923年创办的《岩声》进步刊物 , 《岩声》是以邓子恢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为代表的闽西青年知识分子为宣传革命真理、追求革命道路创办的 , 寓意“龙岩先驱之声” 。

岩声|岩声丨《父亲的信物》
本文插图
在岩声夜读栏目里 , 你能阅读到图文并茂的美文 , 领略到作者倾情创作的叙事咏景抒怀的文学作品;你能听到朗读者声情并茂的娓娓动听之音;你还能舒心养神地品赏高山流水、涓涓潺潺的美妙乐曲 , 让你醉入心扉……
在岩声夜读栏目里 , 你会被那抒情动听的朗读吸引 , 跟随作品走进闽西文学园地一隅;品赏无穷的文韵与遐思的意境 , 领略龙岩的历史与当下 , 感受文化的魅力与生活的美好 , 尽享周末的“文化夜宵”……
今晚 , 我们将一起欣赏的作品是 黄镇坤的《父亲的信物》 。
02
作者心声
作者黄镇坤:我出生和长大在农村 , 在一个贫困的大家庭里 , 我的父母平凡又不平凡 。 我的家中有七八个兄弟姐妹 , 父母不但养育了我们 , 而且无论男孩和女孩 , 父母都让我们去上学 , 这在当时的农村是极其难得的 , 可我的父母做到了 , 这在当时要肩负的辛劳是不言而喻的 。
《父亲的信物》是一篇怀念父亲的散文 , 这是根据真实的事件写成的 。 其实 , 父母给我们的爱是点点滴滴的 , 很多是永生难忘的 。 古人云:“子欲养而亲不待” 。 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 , 我始终都沉浸在这种遗憾中 。
03
《父亲的信物》
作者:黄镇坤
一年一度的父亲节如约而至 , 我又想起了我的父亲及他留给我唯一的一件信物——一块“宝石花”牌手表 。 父亲走了多年了 , 这块手表我仍保存得完好 , 它仍锃光发亮——这是一件来之不易的信物 , 说准确了 , 它是一件浸染了我父亲血汗的信物 。
如今 , 这块手表我虽然不怎么戴了 , 但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从我书桌的抽屉里拿出来看看 , 拿出来擦拭擦拭 。 有时 , 我还会给它旋上发条 , 听它滴答滴答的响声 , 其滴答滴答的响声依然是那么的铮铮然、铿铿然 , 依然是那么的执着、坚定 , 多少远去的岁月又仿佛伴随了那清脆的有节奏的声响走了回来 。分页标题

岩声|岩声丨《父亲的信物》
本文插图
我是在恢复高考后从田间地头里走出来走进城里读书的 。 师专毕业 , 就到外县的一所中学任教 。 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走上杏坛 , 端上了铁饭碗 , 这在从未离开过土地 , 识字不多见识不广的老父的眼里也算得上是有出息了 。 父亲虽嘴上不说 , 但内心的欣慰偶尔也会从他眉眼里露出的 。
然而 , 父亲又很快就感觉失望了 。
第一个学期过去 , 春节前我回到家 , 父亲首先瞄了瞄我的手腕 , 他的脸上立马露出几分失望的神情 , 并苦笑着 , 摇了摇头 。
我明白父亲摇头的意思:我手腕上不曾箍上一块手表 。
在识字不多见识不广的老父的认识里 , 他认为:一个教书的人(乡下人称先生)手腕上没有箍一块亮闪闪的手表是不太有面子的 。 先生嘛 , 就是看着时间干活吃饭的 。 当然 , 他也认为 , 一个整天穿着鞋子就能拿工资吃饭的人 , 买一块手表应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 可是 , 我的手腕上偏偏就缺了这么一块能长脸的小疙瘩儿 。
父亲以为我不知道他隐秘的心思 , 嘴里嗫嚅了好一阵子 , 又委婉地说:怎不买个手表戴着 , 做老师的没戴手表 , 怎么跟学生上课呢?
他不知道 , 那时的我一个月的工资才30几元不到40元 , 而且我还带了两个妹妹在身边读书 。 刚到一个新地方 , 除一日三餐外一切的生活用品都得花钱买 , 那时的日子 , 真可谓是过得捉襟见肘呐 。
但我还是笑着对父亲说:有没有手表关系不大 , 学校里不是有钟声吗?真要手表的话 , 过些时等我手头宽裕些了再去买一个就是了 。
很快 , 又一个学期过去了 , 暑假回家 , 我手腕上仍是不曾箍上一块手表 。 这一次父亲又瞄了瞄我的手腕 , 但他什么话也没有说 。
一晃又近了春节 , 我从外地里冒了严寒回家过年 。 一回到家 , 乍眼里见了父亲 , 感觉父亲仿佛换了个人似的 , 他人黑了 , 瘦了 , 憔悴了 , 腰也伛偻了几分 。 再细看 , 发现父亲的手上、脸上、脖颈上一切的裸露处都展示出一道道长长短短、深深浅浅的殷红口子 , 就像一个在茫茫榛莽中跋涉了好长好长的时间后从荆棘丛中钻出来的人似的 。 我惊愕地问:老爸 , 这半年里都遇着什么事了?
父亲走进卧室 , 取出了一个小纸盒 , 递过来:给你 。
给我?我急急打开了盒子一看 , 一块手表 , 一块精美的 , 闪闪发亮的“宝石花”牌手表 。 给我?我又问 。
父亲点点头 , 脸上露出欣慰的笑意 , 是的 。
我拿起小纸盒里的发票一看 , 一百一十八元 。 天呀 , 这是我好几个月的工资呀 。 我掂量着这手表 , 沉甸甸的 , 如捧了父亲那一颗滚烫的心 。 再看看父亲脸上那一道道殷红的口子 , 我的鼻子一酸 , 眼睛湿润了 , 泪水差点夺眶而出 。 但我嘴里还是说:要手表我自己会买呀!
那晚上 , 大哥告诉我 , 这百来元的一块手表是老父为村头那两家砖瓦窑厂砍柴草赚下的钱又托人去镇上买的 。 为了凑足这百来元 , 老父每日里起早贪黑 , 整整忙碌了一个秋天又大半个冬天 。 要知道 , 一百斤的柴草才三五毛钱呀 。
阿弥陀佛 , 一百斤柴草才三五毛钱!想象一下 , 要换得这块手表 , 要割多少的柴草呐?通通堆叠一起 , 恐怕是一座山的模样了吧 。
那夜里 , 我把手表调准了时间 , 并上了发条 , 让表上的长针短针错错落落一齐出发 , 一齐走动 。 我时而抚摸着手表 , 时而贴近耳朵谛听 , 那铮铮然、铿铿然的悦耳的有节奏的响声 , 仿佛是深山古寺的钟鸣 , 又仿佛是水滴落入深潭的回声 。 那夜里 , 我是由那悦耳的响声伴我进入梦乡 。
打这以后 , 我就成了一个戴手表的“先生”了 。
说实在话 , 一块手表在现在实在是不足挂齿 , 算不得什么了 , 可倒回去三四十年 , 那算得上是稀罕物 , 是很高档的消费品了 。 然无论如何 , 置我书桌抽屉里的这块“宝石花”牌手表我都会好好珍藏 , 好好保存的 , 那可是我父亲留给我的唯一的一件信物 , 它浸染了我父亲的血汗 , 它闪耀着父爱的光芒 , 对我来说 , 它意义非凡 。分页标题
04
作者简介
黄镇坤 , 龙岩新罗区苏坂镇黄地村人 , 中学高级教师 , 福建省作家协会员 , 有散文作品先后刊载于《中华散文》、《散文百家》、《散文天地》、《华夏散文》、《福建文学》、《读者·乡土人文版》杂志及《福建日报》、《羊城晚报》、《教师报》、上海《青年报》、《福州晚报》、《厦门晚报》、《泉州晚报》、《东南早报》等等 。 出版过散文集《乡间读夜》一书 。
05
征集
?如果您有适合岩声栏目朗读的文章 , 欢迎推荐或投稿给我们(文章篇幅在2000字以内为宜) 。
?如果有适合栏目的好声音 , 也欢迎自荐或推荐 , 和我们一起传播龙岩故事 。
?可以发送原创文学作品或音频作品至电子邮箱lymxxww@163.com , 请在邮件标题处注明“岩声+文章标题”或“岩声+朗读者姓名” , 并附上个人资料和联系方式 。
龙岩全媒体新闻中心、闽西日报新媒体中心出品
原文刊载于2020年6月23日《闽西日报》7版山茶花
文中配图由作者黄镇坤提供
音频:听听
部分素材设计:赖昕悦
封面设计:丘娴
编辑:黄婷
审核:谢津津
监制:林琳
版权归闽西日报社所有 , 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闽西日报”
【岩声|岩声丨《父亲的信物》】互道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