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金融科技|刘勇:多管齐下建设中小银行的开放银行体系


7月16日 , 北京中关村银行举行线上发布会 , 正式推出“ECO BANK金融开放平台” 。 该平台的发布对于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 , 助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联盟秘书长刘勇出席并参加圆桌讨论 。
【刘勇金融科技|刘勇:多管齐下建设中小银行的开放银行体系】
刘勇金融科技|刘勇:多管齐下建设中小银行的开放银行体系
本文插图
圆桌对话环节
在“金融科技如何赋能商业银行特色化开放之路”的圆桌对话环节 , 刘勇提到开放银行的概念起源于英国 , 从2014年逐渐转热 。 在中国 , 从2018年开始国有大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加快了开放银行转型之路 。 开放银行的本质是“客户在哪 , 银行服务就在哪” , 其实现的方式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将银行服务嵌入客户生活的各个场景 , 实时智能响应客户需求 , 实现“无所不在”的嵌入式银行服务 。

刘勇金融科技|刘勇:多管齐下建设中小银行的开放银行体系
本文插图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联盟秘书长刘勇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去年上半年开展了开放银行的课题研究 , 去年9月份课题成果在中信出版社出版 , 书名《开放银行:服务无界与未来银行》 , 书中明确提出开放银行将重塑价值链——客户在哪 , 金融服务即在哪 , 以及开放银行为商业银行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了历史机遇和变革契机 。
开放银行之路对银行提出了很多能力方面的要求 。 首先是技术和安全管理层面 , 能够实现通过API、SDK、H5等连接方式 , 供外部渠道进行调用 , 输出自身的产品和服务 , 这对银行前中后台的技术服务能力和安全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 其次是场景生态搭建和整合能力 , 要求银行能够纵向进行产业链整合、横向场景圈拓展 , 以场景生态为依托向价值链上各类客户提供服务 。 开放银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 金融科技是开放银行建设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之一 , 银行需要坚持科技引领 , 不断提升数字化能力 , 以适应开放银行发展的需要 。
与大型商业银行不同 , 我国中小银行缺乏技术、数据、应用场景等特点 , 服务能力、服务对象各有差异 , 服务触达成本、风控成本也明显不同 , 因此 , 开放银行的打造需要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需要 , 注重引入外部资源来构建开放银行服务体系 。
第一是深挖、整合本地特色场景 。 当前C端应用线上化程度已经很高 , 但C端线下场景竞争程度一般 , 场景服务方比较分散 , 仍然有大量的消费场景以线下交互为主 , 仍存在整合机会 。 线下方面 , B端当前线上化程度较低 , 产业互联网化还在初期 , B端的整体实力也比较分散 , 仍然有大量线下场景机会 。 银行应借助其业务下沉、客户细分等自身优势和对产业的理解 , 深入挖掘本地化特色场景 。
第二是深化生态合作 。 对于银行来说 , 构建合作资源体系、融入产业链金融是一条比较好的开放银行发展道路 。 构建合作资源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 银行应注重于引入外部资源 , 主动成为大型银行、互联网公司等金融生态圈的一份子 , 秉承开放的心态不断拓宽场景 , 打破自我闭环业务形态 , 融入产业生态链 , 有效触达客户 , 增强客户黏性 , 提升客户服务能力 。
第三是加强业务与科技深度融合 。 银行应主动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 , 强化对大数据的分析与挖掘 。 还应积极与先进的金融科技公司交流 , 建设完备的多元化风控模型 , 丰富线上使用场景 , 在自主开发与外包合作之间找到合适的均衡点 。
第四是构建灵活的机制 。 根据开放银行业务特点 , 进行开放银行的分布式微服务系统建设 , 构建敏捷型组织架构 , 缩短决策流程 , 确保足够的创新空间和敏捷性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 积极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 提升开放银行模式下数据隐私保护、精准营销、智能风控等能力 , 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 。分页标题
第五是加强数据治理 。 一是要加强数据积累 。 除了传统交易流水、账户信息、资产数据外 , 要纳入更多地征信、购物、社交等数据 , 为每位客户精确画像 。 只有先真正地了解客户 , 才能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 二是要不断地提升数据质量 。 统一数据标准、规范数据接口 , 解决各种数据不统一、难共享等问题 。
第六是加强自身人才培养 。 银行要灵活运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 加强对人才的培养 , 设立创新基金 , 鼓励职员进行业务创新 。 银行也可以组织员工以考察、游学等形式 , 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开放银行经营经验 , 提升员工业务能力 。 同时银行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培训机构 , 从自身需求出发 , 定向培养人才 , 增加开放银行人才储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