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明朝皇帝朱元璋平常说话是个什么调调?-----带你看曲阜孔家

明朝皇帝朱元璋平常说话是个什么调调? -
【朱元璋|明朝皇帝朱元璋平常说话是个什么调调?-----带你看曲阜孔家】---带你看曲阜孔家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平时说话,该是个什么味道呢?
有一点是肯定的 , 肯定不会和电视剧中那样好像在背古文观止 , 那不把老朱气死 。这里面还有一层 , 朱元璋和那些个出身高贵的历代皇帝不一样 , 他老朱是绝对的贫农出身 。贫到不能再贫 。以至于为了活命 , 出家做了和尚 。这些事 , 是他自己写的《御制皇陵碑》碑文中记录的 。

朱元璋|明朝皇帝朱元璋平常说话是个什么调调?-----带你看曲阜孔家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皇考终於六十有四 , 皇妣五十有九而亡 , 孟兄先死 , 合家守丧 。田主德不我顾 , 呼叱昂昂 , 既不与地 , 邻里惆怅 。忽伊兄之慷慨 , 惠此黄壤 , 殡无棺椁 , 被体恶裳 , 浮掩三尺 , 奠何肴浆 。既葬之后 , 家道惶惶 , 仲兄少弱 , 生计不张 , 孟嫂携幼 , 东归故乡 。值天无雨 , 遗蝗腾翔 , 里人缺食 , 草木为粮 。予亦何有 , 心惊若狂 , 乃与兄计 , 如何是常?兄云去此 , 各度凶荒 。兄为我哭 , 我为兄伤 , 皇天白日 , 泣断心肠 , 兄弟异路 , 哀恸遥苍 。汪氏老母 , 为我筹量 , 遣子相送 , 备醴馨香 , 空门礼佛 , 出入僧房 。居未两月 , 寺主封仓 。"
这是朱元璋做了皇帝后 , 给自己写的碑文中的一段 , 大意是:爹亡64 , 母亡59 , 哥哥又死了 。地主恶狠狠 , 无地埋葬 。邻居好心给了一块地 , 哪里有什么棺材 , 被子一裹 , 草草埋了 。完事之后 , 又遇到蝗灾 , 吃草木为生 , 和哥哥商量 , 各奔前程活命吧 。一位姓汪的老大娘可怜我 , 让她儿子送我到寺庙做了和尚 。只做了两个月 , 方丈把寺门也关了 。

朱元璋|明朝皇帝朱元璋平常说话是个什么调调?-----带你看曲阜孔家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从这一段泣血的自述中 , 我们能够感到 , 朱元璋的少年时期 , 其苦难无以复加 。所以 , 等他历经艰难困苦 , 做了皇帝 , 再让他背课文一样的和身边的人说话 , 肯定不现实 。

朱元璋|明朝皇帝朱元璋平常说话是个什么调调?-----带你看曲阜孔家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曲阜孔府 , 有一块对话碑 , 真实的记录了朱元璋和孔子五十四代嫡孙孔克坚的对话 。让我们知道朱元璋日常的话语原来是这个味道:
"老秀才近前来 , 你多少年纪也?"
对曰:"臣五十三岁也 。"
曰:"我看你是有福快活的人 , 不委付你勾当 。你常常写书与你的孩儿 , 我看资质也温厚 , 是成家的人 。你祖宗留下三纲五常垂宪万世的好法度 。你家里不读书 , 是不守你祖宗法度 , 如何中?你老也常写书教训者 , 休怠惰了 。于我朝代里 , 你家里再出一个好人啊不好?"
二十日于谨身殿西头廊房下奏上位:曲阜进表的 , 回去 。臣将主上十四日戒谕的圣旨 , 备细写将去了 。
上喜曰:"道与他 , 少吃酒 , 多读书者 。"

朱元璋|明朝皇帝朱元璋平常说话是个什么调调?-----带你看曲阜孔家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块碑 , 就叫对话碑 。在孔府 。
孔府的大门叫圣府 , 导游都会告诉游客 , 大字是严嵩写的 , 两边的对联是纪晓岚写的: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这是大门 。
往里走 , 穿过第一进狭长的庭院 , 便是孔府中路的第二道大门 , 俗称二门 。二门建于明代 , 门楣高悬明代诗人、吏部尚书、文渊锁大学士李东阳手书的"圣人之门"竖匾 。就在这个匾额的下面 , 东侧门后 , 立着这块对话碑 。基本没人告诉你 。所以 , 游人也就匆匆而过 。能够知道这块碑的 , 也就少之又少 。分页标题

朱元璋|明朝皇帝朱元璋平常说话是个什么调调?-----带你看曲阜孔家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朱元璋和孔克坚对话的背后 , 也是有故事的:
朱元璋灭掉了陈友谅、张世诚两股劲敌 , 接着挥师北上 , 直捣元朝大都 。大军北上行进中 , 过境兖州 , 兵屯休整 。兖州离曲阜十五公里 , 很近 。一天 , 朱元璋走出军帐 , 只见谋士刘伯温正凝目东视 , 自言自语道:"面东 , 夫子故里也 。" 刘伯温见朱元璋前来 , 忙施礼对其言道:"夫子 , 圣者 。古今帝王无不以其之道来树建霸业 。主帅理应前去曲阜祭奠一下才是 。"他的话打动了朱元璋的心 , 他当真想前往曲阜祭奠 。可是 , 主帅不能随意离开军营 , 这对战事不利 。怎么好呢?老谋深算的刘谋士说:"不如把衍圣公孔克坚邀来兖州 , 委以官职 , 以示眷顾 。"朱元璋采纳了这个建议 。当即修书一封 , 差人送往孔府 。
当世衍圣公孔克坚 , 本是元朝礼部尚书 , 眼看元朝气数将尽 , 便辞去了朝廷官职隐居家中 。当他收到朱元璋差人送来的书信后 , 心有忐忑 , 以身体有病为由 , 回绝了他的邀请 。
事过一年 , 朱元璋黄袍加身在南京称帝 , 此时他想起孔克坚拒邀之事 , 心中不快 。于是 , 下诏要孔克坚觐见 。这时 , 孔克坚又觉得朱是造反成帝 , 不应与之为伍 。但又惧怕朱元璋的皇威 , 只好假托有病 , 派儿子孔希学前去朝见 。朱元璋认为是对自己极大地不敬 , 非常恼火 。于是 , 另起诏书给孔克坚 , 曰:"闻有风疾在身 , 未知实否?然彼孔氏非常人也 。彼祖宗垂教于世 , 历数十代 , 每每宾职王家 , 非胡君运气 , 独为今日之异也 。而若无疾称疾以慢吾国 , 不可也 。谕至思之 。"
孔克坚接到朱元璋这份恩威并施的"敕书" , 看了之后身上惊出了一身冷汗 。是福是祸?他坐立难安 , 日夜兼程地赶往南京觐见 。
1368年11月14日 , 朱元璋在谨身殿内热情地接见了前来朝见的孔克坚 。此时的朱元璋神态和蔼 , 没有一点不高兴的意思 , 甚至微笑着看着孔克坚 。战战兢兢的孔克坚施礼完毕 , 不敢多说一句话 , 立在原地 。朱元璋见此情形 , 语气亲切地向孔克坚询问 , 便有了这一番对话 。
为了表示尊孔崇儒的诚意 , 朱元璋当即赐给孔克坚宅一区 , 马一匹 , 米二十石 。二十日回阙里前 , 朱元璋又叮咛孔克坚父子:"少吃酒 , 多读书" 。
洪武三年(1370年)春天 , 孔克坚病重 , 朱元璋派人前去慰问 。因病情较重 , 朱元璋于是特诏护送其回乡 , 并赐白金一百两、文绮八端 。
从上面朱元璋对孔克坚的厚待中 , 我们可以发现朱元璋虽然是农民出身 , 但也懂得要想一统天下 , 长治久安 , 其根本在于安民 。而安民的政治手段自古首推崇礼的孔子 , 所以抓住了孔子 , 如同寻找到安身立国之本 。
而接下来朱元璋又与孔克坚的儿子孔希学之间发生了一些怎样的故事呢?
洪武六年(1373年) 八月二十九日 ,, 孔希学为父守孝期满后 , 进京谢恩 , 朱元璋召见了孔希学 。朱元璋亲切地问道:"尔年几何?" 。孔希学说:"臣三十又九" 。又问:"今去尔祖孔子历年几何?"孔希学答:"近两千年" 。朱元璋又语重心长地对孔希学鼓励地说道:"尔年近四十 , 志虑渐凝定 , 见识渐老成 , 正好读圣人之书 , 亲近明师良友 , 蚤夜讲明道义 , 必期有成学 。学成之后 , 四方之人知尔之能 , 俱来执经问难 , 且曰此无愧孔氏子孙者 , 岂不美欤!然四体之动乃德之符 , 步履进退亦必用安详 , 不可欹斜飞舞 , 久久心孰 , 遂为端人正士 。朕今婉曲教尔 , 尔其自择 , 还家亦以此教子孙可也 。勉之哉!勉之哉!" 。听了谕示后 , 孔希学赶忙叩头辞谢退了下去 。皇帝的话是金口玉言 , 不能也不敢妄加删改 。回到曲阜后 , 孔希学马上组织人力把朱元璋的谕示刻成碑文 , 立于二门之内 , 以朝夕警戒自己及其子孙 。于是 , 便有了这幢"对话碑" 。分页标题
此后 , 孔希学每次进京朝见时 , 朱元璋都派人前来慰劳 , 安排馆舍食宿 , 赏赐各种物品 。
这幢"白话碑"用的元明时代的白话 , 文字通俗流畅 , 生动地体现出皇帝与圣人家的关系 。它向人们揭示出历代帝王为什么尊崇孔子和孔子嫡裔如何依附于封建帝王的两个重大关系 。
从一这一番的记载 , 我们能够看到 , 朱元璋还真的不是普通的草莽皇帝 。其人还是有雄才大略的 。这世界 , 哪里有莫名其妙的成功啊 。人家朱元璋在那么艰苦的生存环境下 , 不但成就了霸业 , 而且 , 自身修为 , 也是可圈可点的 。我们看看朱皇帝写的字 , 也能稍见端倪:

朱元璋|明朝皇帝朱元璋平常说话是个什么调调?-----带你看曲阜孔家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朱元璋|明朝皇帝朱元璋平常说话是个什么调调?-----带你看曲阜孔家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幅《大军贴》是朱元璋亲笔 , 书法的修为 , 比一般的书法名家 , 还要高出不少吧 。
朱元璋执意召见孔子后人 , 应该不是偶然的 。
朱元璋从元朝灭亡中看到 , 除了统治者本身的素质以外 , 整个社会失于教化也是一个原因 。因此 , 登基后 , 就采取措施 , 兴建学校 , 选拔学官 , 并坚持把"教育工作"作为衡量地方官政绩的重要指标 。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 明朝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 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 , 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答卷的文体 , 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也就是说 , 我们耳熟能详的"八股文" , 是这个没怎么上过学的朱元璋发明的 。
朱皇帝对孔家的尊崇 , 应该说也达到一个新高度 。现在的曲阜老城区 , 被称为"明故城" , 而孔庙 , 在明朝各代 , 就被各种扩建达二十多次 , 是历代最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