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客家围屋素有“江南紫禁城”之称

贺州八步莲塘客家围屋始建于清乾隆末年 , 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 客家围屋占地面积三十多亩 , 分南、北两座 , 相距300米 , 呈崎角之势 。 整座围屋建筑为方形对称结构 , 四周有三米高墙与外界相隔 , 屋宇、厅堂、房井布局合理 , 形成一体 , 厅与廊通 , 廊与房接 , 迂回折转 , 错落有致 , 上下相通 , 屋檐、回廊、屏风、梁、柱雕龙画凤 , 富丽堂皇 , 是典型的客家建筑文化艺术结晶 , 素有“江南紫禁城”之美称 。
贺州客家围屋素有“江南紫禁城”之称
八步莲塘客家围屋位于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仁冲村 , 323国道可达 。 距贺州市区10公里 。 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客家古建筑之一 。 它是广西客家民居围屋的典型代表 , 与福建的客家土楼一齐驰名 , 并称为中国客家民居的传统建筑 。客家围屋由此前江姓人已在仁冲村和白花村建有七座相类似的围屋 , 但规模稍小 , 有住户20多户 , 常住100多人 。 据江氏族谱记载 , 江姓人最早从广东五华县迁徙到贺州 , 靠着聪明和勤劳 , 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 按照安全防盗的要求 , 大兴土木 , 房屋越建越大 。 清乾隆末年 , 先祖江海清在镇南关大捷中因战功显赫 , 被晋升为三品朝官 , 出任云南省盐检道台 , 受赏白银100万两和“万宝来朝”牌匾一块 , 江氏将白银带回广西贺州莲塘 , 历时8年建造了这座规模较大的客家围屋 。
贺州客家围屋素有“江南紫禁城”之称
客家围屋是建造在一片湖洋塘中的宏大建筑物!据考究 , 其基底下未用一砖一石 , 全部都是用千年不朽的松木纵横堆叠 , 然后用沙石 , 黄泥土 , 石灰混合土夯实作为基脚的 , 地面齐人高的墙体也是用这种三合土夯筑而成 , 形成了一个相连的墙体 , 其中上部为普通泥砖 , 墙顶和屋檐才用青砖进行密实镶边 。 100多年后 , 这些墙体未见下沉 , 也很少出现裂纹现象 。客家围屋的设计布局以正堂纵轴为基点 , 成轴对称 , 正屋是四进式四大栋 , 地势为后栋略高于前栋 , 寓意为“步步高升” 。 四大栋主屋紧紧相连 , 密不可分 , 用9个大厅和18个天井进行通风和采光 。 整座房屋厅、廊、房联成一体 , 厅与廊相连 , 廊与房相通 , 迂回曲折 , 错落有致 , 透光性好 。 屋中的门楼、屋檐、屏风、神龛、家具更是精工雕刻而成 , 十二生肖、麒麟、鹿、鹤、龙、凤等图案惟妙惟肖 , 尽显艺术风采 。
贺州客家围屋素有“江南紫禁城”之称
客家围屋在防御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 除了走廊转弯处设有72只枪眼外 , 有一种让窃贼进得来出不去的特制门闩 , 其内部构造至今无人破解 。 全屋楼上楼下可以相互连通 , 又可以相互关闭 , 生人进来如入迷宫 , 没有人指点 , 别想走出这座大屋 。除了占地面积大 , 房间多 , 设计巧妙之外 , 此屋还有很多奇特的现象令人费解 。 一是正屋的大门不正向 , 而是偏左斜向 。 二是正厅大门的内侧铺有7块石板 , 作何寓意不得而知 。 用脚抖之发出鼓声 , 这是一个迷 。 三是贯通正常的地板上隆起一道孤拱 , 撑裂了地上的石板和墙壁 , 却丝毫不危及房屋安全 。 四是屋后有一古井 , 从来没干涸过 , 井水久置不变味 。 饮这井水的人很少患恶性疾病 , 七八十岁高龄的大有人在 , 最长寿者103岁 。 五是屋中的18个天井历时100多年排污冲积 , 下水道却从未曾翻修过 , 一直排水良好 。
贺州客家围屋素有“江南紫禁城”之称
它不仅具有聚族而居、安全防卫、防风抗震、冬暖夏凉的功能 , 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 其古老独特的客家建筑、精雕细刻的百兽图案、古朴典雅的明清家具、历经百年沧桑的农家作坊、热情奔放的客家歌舞、独具特色的客家饮食 , 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 , 是客家文化的象征 , 它全面地展示了客家人的人文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