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书画家慈善联盟|学者论善6:慈善需要同理心


_本文原题:学者论善6:慈善需要同理心
安康达德书院 石昌林

陕西省书画家慈善联盟|学者论善6:慈善需要同理心
本文插图
什么是同理心?就是设身处地理解 。 泛指心理换位、将心比心 。 同样时间、地点、事件 , 把当事人换成自己 , 设身处地去感受、去体谅他人 。 同理心是20世纪20年代 , 美国心理学家铁钦纳首度使用的一个名词 , 指的是一种行为模仿 。 同理心一词源自希腊文empatheia(神入) , 原来是美学理论家用以形容理解他人主观经验的能力 。 铁钦纳认为同理心源自身体上模仿他人的痛苦 , 从而引发相同的痛苦感受 。 他用同理心一词与同情区别 , 因同情并无感同身受之意 。 同理心在不同场合、不同对象的运用时 , 又叫共感、同感、移情 , 又有着特指 。 它是指正确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绪 , 进而做到相互理解、关怀和情感上的融洽 。 在既定已发生的事件上 , 把自己当成是别人 , 想像自己因为什么心理以致有这种行为 , 从而触发这个事件 。 因为自己已经接纳了这种心理 , 所以也就接纳了别人这种心理 , 以致谅解这行为和事件的发生 。
同理心与儒家哲学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出一辙 。 它出自春秋时代孔子《论语 卫灵公》 。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 ”朱熹解注为“推己及人” 。 关于“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 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春秋晋国有一名叫李离的狱官 , 他在审理一件案子时 , 由于听从了下属的一面之辞 , 致使一个人冤死 。 真相大白后 , 李离准备以死赎罪 , 晋文公说:官有贵贱 , 罚有轻重 , 况且这件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 , 又不是你的罪过 。 李离说:“我平常没有跟下面的人说我们一起来当这个官 , 拿的俸禄也没有与下面的人一起分享 。 现在犯了错误 , 如果将责任推到下面的办事人员身上 , 我又怎么做得出来” 。 他拒绝听从晋文公的劝说 , 伏剑而死 。
当一个人能用同理心 , 用“推己及人”的心态去感受他人的困境 , 理解他人的痛苦 , 并能想法设法、无私无畏地去帮助他人 , 使他人获得幸福和快乐时 , 他的内心也是愉快的 。 这种愉悦有益于人体血脉畅通 , 有益于呼吸平稳 , 有益于心态平和 , 有益于身心健康 。 因为 , 人们在做善事的时候 , 在做正能量的事情的时候 , 他的内心深处会产生强烈的愉悦感 。 医学研究表明 , 这种愉悦感会让身体产生一种有益的能对抗病毒的物质 , 这种物质在医学上我们叫他免疫力 。 人体的免疫力越强 , 他对抗病毒甚至是癌细胞的能力就越强 , 从而使人健康长寿 。
【陕西省书画家慈善联盟|学者论善6:慈善需要同理心】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全新的时代 。 时代的主题就是和平与发展 。 发展不是某一个人的发展 , 也不是少部分人的发展 , 是全民的发展 , 所有人的发展 。 但现实社会 , 贫富分化 , 发展的不平衡依然存在 , 这就要求我们慈善人要有同理心 。 用“推己及人”的同心理去感受贫弱者的艰难 , 体谅病患者的痛苦 。 这样 , 我们才会有发自内心深处打悲悯情怀 , 才会有义不容辞的使命感、自豪感去关注、同情和帮助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