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坦克|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再次流行,是技术的提升还是技术的退步?

前言在世界反坦克导弹发展过程中,有线制导一直被视为一种比较落后的制导方式,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各国研发新型反坦克导弹是否先进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采用的是否是有线制导。然而,随着德国“独眼巨人”、以色列“长钉”、中国“红箭-10”等新型反坦克导弹的出现,有线制导再次成为流行制导方式,这是反坦克导弹制导方式的后退还是提升呢?

 反坦克|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再次流行,是技术的提升还是技术的退步?
文章图片
以色列“长钉”反坦克导弹
起源于“元首黑科技”现代导弹技术的发源要追溯到二战后期,当时面临灭亡的纳粹德国推出了一系列“秘密武器”计划,希望能借此挽救灭亡的命运。当然,这些武器中多数都是“空想”,但也不乏一些具备发展潜力的设计,尤其是各种用途的导弹,战后多成为美、苏研制仿造的对象,为战争进入导弹时代奠定了基础。
20世纪40年代,电子技术尚处于初级阶段,要想实现导弹的精确制导并不容易,像V-2这样的弹道导弹可以用陀螺仪来实现大致的导向,V-1这样尺寸比较大的巡航导弹,也可以用无线电指令的方式进行制导。但对于尺寸较小的空对空导弹、反坦克导弹而言,基本上没有空间来容纳无线电指令制导设备,而且这两种导弹对精度的要求更高,无线电指令制导难以达到这一要求,于是德国人想出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解决方案,那就是有线制导。

 反坦克|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再次流行,是技术的提升还是技术的退步?
文章图片
V-2,世界第一种弹道导弹,使用陀螺仪制导
1944年问世的X-4空对空导弹,就是德国人设计的第一款有线制导的产品。虽然这种导弹的有效射程只有3500米,并且只能靠载机的操作员目视引导,但总比只能直线射击的枪弹先进。既然有线制导导弹能对付灵活的飞机,那么对付地面的坦克就更不在话下了,于是,德国人很自然地把X-4的技术移植到反坦克导弹上,研发出了反坦克导弹的鼻祖-X-7“小红帽”导弹。

 反坦克|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再次流行,是技术的提升还是技术的退步?
文章图片
X-7“小红帽”简图
X-7虽然没有投入实战,但却催生了战后第一种实用的反坦克导弹—SS-10,这款法国研制的反坦克导弹,无论制导方式还是基本战术性能都与X-7十分相近,甚至连外形看起来都颇为相似。1956年装备法国陆军后,该型导弹还被出口到以色列,并在同年的第二次中东战争中展现了不俗的作战性能,因此,他也广泛出口成为北约装备的第一代主力反坦克导弹。

 反坦克|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再次流行,是技术的提升还是技术的退步?
文章图片
SS-10反坦克导弹
“冷战”的另一方,苏联也研制装备了第一代反坦克导弹AT-1。AT-1与SS-10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是目视观测、有线制导,同样的导线放置方式,甚至气动布局也大致相似。这些都表明东西方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的设计理念高度相似,事实上所有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都有这些共通之处,它们的作战方式也基本相同:导弹发射后,射手通过目视观测导弹和目标坦克的位置,然后操作控制盒上的手柄发出调整信号,通过制导导线传递给导弹,控制导弹的飞行方向,最终命中目标。

 反坦克|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再次流行,是技术的提升还是技术的退步?
文章图片
前苏联AT-1反坦克导弹
没有了制导线1973年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使反坦克导弹名声大噪。特别是在埃及重创以色列190装甲营的战斗中,苏联研发生产的AT-3导弹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据说,战斗结束后,战场上纵横交错的都是AT-3导弹的制导线,充分显现了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的制导特点。

 反坦克|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再次流行,是技术的提升还是技术的退步?
文章图片
前苏联AT-3反坦克导弹
这场战争也给西方世界造成巨大的冲击,此前一直困扰于如何阻挡苏联坦克钢铁洪流的北约各国,迅速研制并装备了大量新型反坦克导弹,其中不乏“霍特”、“陶”、“米兰”等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型号。而这些导弹在技术上虽已跨入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的行列,但在制导方式上却无一例外地坚持了有线制导。不过,与第一代反坦克导弹不同的是,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大都不再需要靠射手目测估计目标参数,然后再手动指令导弹调整飞行状态了。

 反坦克|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再次流行,是技术的提升还是技术的退步?
文章图片
被击毁的以色列坦克
随着科技的发展,日趋成熟的红外探测技术被应用到反坦克导弹上。而伴随电子技术的发展,自动修正航向也成为可能。以这一阶段最典型的美制“陶”式反坦克导弹为例,其典型的作战方式就是:发射后,射手用瞄准镜对准目标,同时,发射装置上的红外测角仪依据导弹尾焰,跟踪并确定导弹的飞行参数,测定其是否在瞄准镜对准目标后形成的瞄准线上,如果有偏差将进行自动修正。因此,这一时代反坦克导弹射手的工作轻松多了。
经过这些重大改进,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的命中率从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的50%至60%,提高到80%以上。无论是在越南战争还是海湾战争,美军使用的“陶”式反坦克导弹都取得不错的战果。分页标题

 反坦克|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再次流行,是技术的提升还是技术的退步?
文章图片
“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可见制导线
欣慰之余,这一阶段的设计师们也开始为导弹后面拖着的这个长长的“尾巴”而苦恼。制导导线的存在,让导弹的射程和发射灵活性大受影响,而射手在发射导弹后仍要长时间停留在阵地上指示目标,这也大大增加了危险性。同时,线导相关设备也使得导弹系统的重量大增,影响了单兵携带。那么,为什么同样是从线导起步的空对空导弹很快就摆脱了“尾巴”,而反坦克导弹却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摆脱不了呢?根本的原因还是作战环境的不同。

 反坦克|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再次流行,是技术的提升还是技术的退步?
文章图片
车载“陶”式,制导线更清晰
空对空导弹在空中飞行和作战,作战环境相对简单,飞行中既不会有什么障碍,目标也不会被遮挡或阻碍。而反坦克导弹在贴近地面的空间作战,地形、建筑物、植被无不影响着导弹的飞行、目标识别和控制。在导弹无法对如此复杂的情况作出自主判断的情况下,只能由人来进行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光纤制导就成为反坦克导弹制导的唯一方式。

 反坦克|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再次流行,是技术的提升还是技术的退步?
文章图片
空对空导弹发射没有地形因素影响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希望能够去掉这根碍事的“尾巴”,甚至在第三代反坦克导弹的研制过程中,丢掉这根“尾巴”成为各国追求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导弹的自动跟踪、自动控制已不再是难题,因此,第三代反坦克导弹大部分摆脱了光纤制导。这其中又包括了两种类型:第一类是主动红外成像制导,第二类则是激光半主动制导。以美国“地狱火”反坦克导弹为代表的激光半主动制导,其实只是把制导的导线换成了激光束,把射手的瞄准镜换成了激光照射装置,但这一变换让导弹的灵活性大大提高。而以“标枪”为代表的红外成像制导,则彻底摆脱了外置的目标指示装置,实现了“发射后不管”。

 反坦克|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再次流行,是技术的提升还是技术的退步?
文章图片
【 反坦克|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再次流行,是技术的提升还是技术的退步?】“标枪”发射瞬间
光纤制导的回归意外的是,在甩掉长长的“尾巴”之后,现在却又出现了有线制导“回流”的趋势,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德国“独眼巨人”、以色列“长钉”以及中国“红箭”-10。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反坦克导弹重新捡回了“尾巴”呢?

 反坦克|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再次流行,是技术的提升还是技术的退步?
文章图片
光纤制导反坦克导弹结构图
其实,说来说去还是绕不开作战环境。设计师们发现,去掉“尾巴”以后的反坦克导弹,很快面临战场上出现的各种干扰。对于没有“尾巴“的反坦克导弹而言,一旦干扰奏效,其作战效能便大大降低。例如,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大放异彩的苏制“冥河”反舰导弹,到了第四次中东战争时,其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下,居然发射50枚而无一命中,可见电子干扰对导弹精度影响之大。因此,现代各种导弹无不在抗干扰方面苦练内功。

 反坦克|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再次流行,是技术的提升还是技术的退步?
文章图片
“红箭-10”发射导引头第一视角
由于反坦克导弹的作战空间几乎是紧贴地面,因而在导弹的飞行路线上,可能会碰到树木、石块、建筑、起伏的地形、水面、动物、机械、车辆……每个障碍物对导弹的飞行、目标识别以及控制都会带来极大的考验,都可能会让导弹“半途而废”,同时,近地面高度的电磁环境也更为复杂,除了敌人可能采取的干扰对抗措施,还会有大量其他来源的电磁信号。即使是激光束,在靠近地面的地方,被烟雾、灰尘、地形和障碍物干扰的可能性也要大得多。而对于远射程的导弹来说,这一路上可能遇到的艰难险阻只会更多、更复杂。于是,刚刚为摆脱“尾巴”而高兴的设计师们,又不得不为这些没有“尾巴”的导弹的命中率及可靠性而头疼起来。

 反坦克|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再次流行,是技术的提升还是技术的退步?
文章图片
“红箭-10”,可见光纤导线,十分纤细
这种情况下,光纤制导固有的抗干扰能力强、目标分辨率高、精度高、控制灵活等优势再次显现出来。同时,光纤的发明和应用也解决了传统导线重量大、强度不高、信息容量小、不耐腐蚀、成本高等弱点。使用光纤制导的导弹,其飞行的灵活性和射程都远远超过传统的线导导弹。

 反坦克|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再次流行,是技术的提升还是技术的退步?
文章图片
“红箭-10”发射瞬间,射程可达万米
此外,光纤数据传输容量大的优势甚至还可以衍生导弹的用途和使用灵活性:导弹发射后可以把自己探测头观测到的信息,实时传输回到后方的控制设备,以实现“人在回路中”的控制效果,这样不仅可以使新的线导导弹摆脱目视范围的限制,还能实现“先发射,后瞄准”的效果,甚至可以做到“先发射,后找目标”,或者在发射之后变换目标,其使用的灵活性和应用范围大大提高。分页标题

 反坦克|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再次流行,是技术的提升还是技术的退步?
文章图片
“红箭-10”的车载控制台
从实用角度来看,光纤制导方式既然能在保持其传统优势的同时还能克服诸多缺点,人们自然有理由青睐光纤制导反坦克导弹,而从长远来看,对于反坦克导弹这种作战环境特殊的导弹,光纤制导很可能成为一种不可取代的制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