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松锦之战|低估了清军的耐力,崇祯被动的成为了十三万明军惨败的替罪羊

公元1616年 , 清太祖努尔哈赤创立后金 。
公元1636年 , 清太宗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 并正式称帝 。
公元1644年 , 由多尔衮摄政 , 清军的铁蹄在顺治皇帝的名义领导下 , 首次入关染指中原 。
而为了叩开这道山海关的大门 , 清朝与明朝进行了长达28年的较量 。也进行了大小数十次战役的对决 , 但真正决定两个政权命运的决战 , 只有那两次!
萨尔浒之战 , 实我大清开国鸿猷 。
敬忆我太宗大破明师十三万 , 擒洪承畴 , 式廓皇图 , 永定帝业 。

明朝,松锦之战|低估了清军的耐力,崇祯被动的成为了十三万明军惨败的替罪羊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是乾隆皇帝和嘉庆皇帝曾留下的话语 , 而这短短的一句话 , 也为明清战争做下了最好的总结 。公元1619年发生的萨尔浒之战 , 明军十余万大军溃败 , 至此明军正式转攻为守 , 清朝在这场对决中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同时 , 更掌握了主动权 。而在二十多年后 , 清朝与明朝在辽东半岛上 , 进行了一场持续时间更久的战略性决战 , 从1639年战役启动 , 再到1642年战役结束 , 这场持续时间长达三年的大战 , 又成功的将十三万明军歼灭殆尽 , 明朝最后的精锐力量几乎全军覆灭 。清朝距离打开山海关大门的时间 , 已经进入倒计时状态 。
【明朝,松锦之战|低估了清军的耐力,崇祯被动的成为了十三万明军惨败的替罪羊】而这一战 , 就是松锦会战!
一、事后诸葛亮式的总结
尽管这一战距离我们已经过去了三百多年 , 但很多后人提起这段历史 , 仍然在捶胸顿足、恨明人之不争 。要知道 , 明朝为了这一战 , 集中了北方九边之精锐 , 洪承畴、吴三桂、曹变蛟、王廷臣......明朝几乎能打仗的将军和军队都集中到了辽东半岛 。而在松锦之战的前期对决中 , 明朝虽然未取得胜利 , 但也未让清朝占到多大的便宜 , 甚至在这一战中 , 清军也少见的遭遇了众多失败和惨重伤亡 。
“清人兵马 , 死伤甚多”
前次擒斩奴虏一千五百余级 , 皆出万死一生 , 心力颇为竭尽 。
死亡一品官员两人 ,二品官员两人 , 正三品官员十五人 ,从三品官员两人, 正四品官员十四人, 另阵亡议政大臣一名 , 副都统三名 , 累计四品以上官员三十九人 。

明朝,松锦之战|低估了清军的耐力,崇祯被动的成为了十三万明军惨败的替罪羊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尽管清朝的史书历来喜欢对自家军队在战争中的伤亡数字进行隐瞒 , 甚至不承认松锦之战中他们曾出现过严重的伤亡 。但在残缺不全的痕迹中 , 我们还是能找到诸多线索 , 松锦之战绝对是清朝入关前 , 明清战争中清军损失最大的战役 , 毕竟这一战整整持续了三年 , 清朝付出的不仅仅是兵员上的折损 , 更是付出了国力上的巨大损耗 。对于仅仅占据东北的清朝来说 , 也同样是伤筋动骨 。然而在如此大的损失下 , 清朝还是取得了胜利 , 而同样举国力而一战的明朝 , 却彻底赔掉了身家 。
因此很多人把失败的责任推给了崇祯皇帝!拒绝洪承畴提出的持久作战 , 不断逼迫洪承畴率主力前往锦州决战 , 似乎在一些人的眼中 , 如果明军能够沿用洪承畴的战术 , 明朝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 可崇祯皇帝偏偏非要打乱洪承畴的部署 , 这才酿成了最终的惨败!
但是 , 事后诸葛亮的解释真的对吗?
二、因为洪承畴错失了解救锦州最好的机会!
在很多后人的见解当中 , 一直都有着这样一种事后诸葛亮的看法:
松锦之战 , 完全是毁在了崇祯一个人的手中 , 崇祯皇帝盲目的催促洪承畴与清军主力决战 , 造成了十三万明军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 , 仅携带少量粮草补给 , 就匆忙前往锦州与清军展开会战 , 最终被清军主力包抄后路、断绝粮草 , 造成全军的崩溃 。分页标题
如果崇祯皇帝能够允许洪承畴继续稳扎稳打 , 继续与清军在辽东半岛展开持久战 , 或许松锦之战将有更好的结局!

明朝,松锦之战|低估了清军的耐力,崇祯被动的成为了十三万明军惨败的替罪羊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然而在笔者看来 , 这样的看法也许有些想当然!
1、为什么崇祯皇帝催战?那是因为洪承畴的错误 , 已经让明朝支撑不住了!
2、为什么没有携带足够的粮草?没有防备被清军包抄后路?这个问题也许更应该去质问洪承畴 , 要知道此时松锦之战已经进行了整整两年半的时间 , 前线不放粮草、后路不顾包抄 , 难道洪承畴从来就没有打算过与清军进行决战?
而这些问题的答案 , 也许只有一个:洪承畴真的没有打算过与清军进行决战!而这个错判 , 也造成了最后的失误!
三、洪承畴错误的战局审判
松锦之战虽然在1642年4月 , 随着明军镇守的辽东塔山、杏山两座堡垒的沦陷才宣告结束 , 但这场战争早在1639年的年初就已经开始 , 确切的说从1639年起 , 皇太极就已经做好了打一场战略持久战的准备 。

明朝,松锦之战|低估了清军的耐力,崇祯被动的成为了十三万明军惨败的替罪羊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公元1639年 , 清军在锦州北部90里外的义州进行屯田 , 将这座明朝多年前就已经废弃的城池重新修复 , 并且将方圆几十里的土地全部开垦 , 这座城市成为了随后松锦之战清军的后勤补给基地 。
2、公元1640年 , 在进行一年的屯田和周密准备后 , 清军开始对锦州进行蚕食和包围 , 明清双方不断在锦州外围进行争夺战 。
3、至公元1641年春节后 , 锦州城已经全部被清军彻底包围 , 三十二座步兵大营将锦州城死死围困(每面环八营) , 见锦州城遭到包围 , 城内的明朝守军军心大乱 , 蒙古将领吴巴什、木诺齐等甚至率领6000多蒙古和汉族军民从锦州出逃 , 向城外的清朝守军投降 。

明朝,松锦之战|低估了清军的耐力,崇祯被动的成为了十三万明军惨败的替罪羊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公元1641年7月 , 洪承畴才选择率领主力部队前往锦州南侧20里以外的松山 , 与锦州外围的清军展开决战 , 而此时距离清朝开启松锦之战 , 已经过去了整整两年半之久 , 那在这两年半当中 , 明朝或者说是洪承畴自己 , 他们究竟在干什么?
那么长的时间 , 洪承畴也许一直都在做着这样一个梦想:清军的战略物资补给有限 , 早晚会主动撤军的!
其实从公元1616年 , 后金政权(清朝)正式建国 , 再到公元1639年松锦之战开始 , 清朝在明朝面前 , 总是暴露出这样一个问题 , 那就是国小民穷的他们 , 始终无法发动一场持久性的决战 , 甚至长时间陷于经济危机 , 以至于皇太极时期 , 要通过前后五次绕过蒙古进入关内抢劫 , 来补充清朝作为一个国家的运转和军需 。因此 , 在很多明朝军事人物的概念里 , 无法进行持久性作战 , 已经成为了明朝判定清军作战能力的固定标准 。

明朝,松锦之战|低估了清军的耐力,崇祯被动的成为了十三万明军惨败的替罪羊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所以在1641年春天 , 崇祯皇帝召见洪承畴 , 询问有关松锦前线的局势时 , 洪承畴提出了一套军事调配方案:十五万兵马、支一年之饷 。也就是说 , 在洪承畴的概念里 , 一年的时间就可以解决松锦之战 , 也可以理解为在他的推断当中 , 自己的敌人清朝 , 只能在这场战争中坚持一年!
然而最后的结局呢?
四、战场的发展 , 却出乎明朝所有人的预料
公元1641年7月 , 洪承畴率主力部队前往锦州 , 远在沈阳的皇太极被迫征集全国境内15岁以上 , 70岁以下的所有男性从军 , 远赴锦州与洪承畴展开决战 。分页标题

明朝,松锦之战|低估了清军的耐力,崇祯被动的成为了十三万明军惨败的替罪羊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8月 , 洪承畴主力军队崩溃 , 约53000余人被歼灭 , 但仍有万余人退守松山 , 另有约2到3万人突围返回宁远 。决战已经打响 , 皇太极也无法回头 , 在继续围困锦州的同时 , 又派出重兵对松山进行围困 , 并派出多路兵马对宁远、塔山和杏山 , 展开阻击和监视 。在洪承畴主力大军崩溃之下 , 已经无法回头的清军反而增加了在松锦地区的兵力布局 。
1642年2月 , 松山城被攻破 。
1642年3月 , 锦州城投降 。
1642年4月 , 塔山和杏山相继被攻克 。

明朝,松锦之战|低估了清军的耐力,崇祯被动的成为了十三万明军惨败的替罪羊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从上述的时间表中 , 我们不难看出一个问题 , 先不算1639年义州的屯田 , 也不算1640年对锦州外围的攻防作战 。光是从1641年年初 , 洪承畴向崇祯索要一年军饷开始 , 清军在这片战场上坚守了整整一年零四个月 , 已远远超过了洪承畴估算的一年 。也就是说 , 就算崇祯皇帝没有选择催促作战 , 任由洪承畴按兵不动 , 一年之后 , 洪承畴十几万的大军粮食军饷全部耗尽 , 而对面的清军 , 仍然有着足够的物资供应!
那这场战争 , 明朝仍然会走向失败 , 只是时间延迟了几个月而已!
五、被低估的清朝 , 却已经日渐崛起
可以说松锦之战 , 最大的搅局者并不是崇祯皇帝 , 而恰恰就是洪承畴自己 , 他错误的低估局势 , 以为一年之内清兵就会因为粮尽而不战自溃 , 只要自己在辽东半岛集结主力军队保持对峙 , 自己就可以不战而胜 , 打开锦州的包围圈 。然而大半年之后 , 明朝已经吃紧 , 而清朝仍然绰绰有余 , 那这场战争的主动和被动身份 , 也会在此时发生转换 。
洪承畴的错误 , 在于他没有认识到清朝国力的变化 , 经过20多年的运作 , 清朝也许无法与明朝进行真正的碰撞 , 更不可能进行国力对抗 , 但面对一场时间较长的局部战争 , 清朝已经有足够的资源来运作 。但国内已经饱受农民起义和经济危机困扰的明朝 , 已经无力长时间支撑一场远赴辽东的作战 。

明朝,松锦之战|低估了清军的耐力,崇祯被动的成为了十三万明军惨败的替罪羊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所以崇祯皇帝的选择没有错 , 利用皇太极的主力远在沈阳 , 只有数万清军在锦州外围 , 最应该打破锦州包围的时机就在此时 , 利用洪承畴集结在宁远的13万官兵 , 去碰撞锦州外围的清军 , 兵力对比完全占据着优势的明朝即便不能彻底击败清军 , 也完全有机会以撕开包围 , 将粮食物资送进锦州城内 。然而 , 洪承畴却在大半年的时间里按兵不动 , 错失了这样的机会 , 等到自己不得不出兵 , 皇太极又率领军队赶到锦州之时 , 在双方兵力几乎相等的情况下 , 洪承畴失去了翻盘的任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