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林|毛岸英牺牲后,妻子再婚生活震动14亿国人

毛岸英是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长子 , 这已为几代中国人所知 , 但作为毛泽东的长媳刘松林(刘思齐)在毛岸英为国捐躯之后寡居的生活片断 , 却很少为人所知 。
1949年4月 , 毛泽东与毛岸英、刘松林、李讷在香山 。
一、刘松林父母早年与毛泽东杨开慧之间的交往

刘松林|毛岸英牺牲后,妻子再婚生活震动14亿国人
文章图片
刘松林 , 是革命烈士刘谦初和革命老人张文秋的女儿 。 刘谦初 , 1897年出生在山东平度县 , 燕京大学高材生 , 大革命初期的中共党员 。
张文秋 , 1903年出生于湖北京山县 , 毕业于湖北女子师范 , 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 192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
1927年春某日 , 时任北伐军第十一军政治部宣传科社会股长的刘谦初 , 带着恋人张文秋去武昌都府堤41号毛泽东的住处 , 拜访毛泽东 。
毛泽东当时主持设在武汉的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工作 。 刘谦初和张文秋向毛泽东请教了有关国内形势和农民问题 , 彼此谈得很投机 。
刚产下第三个儿子的杨开慧 , 听说有客来访 , 便在保姆搀扶下从产房来到客厅 , 端出花生和栗子招待客人 。
听说这对正处在热恋中的男女即将举行婚礼 , 风趣的毛泽东便对他们说:“别人会祝你们早生贵子 , 我则希望你们早生、多生千金 , 我们两家好对亲家 , 我有3个儿子呐!”
张文秋羞涩地逗着依偎在她身旁的5岁的毛岸英、4岁的毛岸青玩 。 她压根儿没有想到 , 几十年后她竟然真的先后成了这两个孩子的丈母娘 。
二、父亲刘谦初不幸牺牲母亲带小思齐奔赴延安
几日后 ,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 大革命中心的武汉三镇局势也开始动荡 。 刘谦初和张文秋于1927年4月26日举行了婚礼 。
可新婚第三天 , 刘谦初即接到紧急命令 , 随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 , 随后又被调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 。 新婚后的张文秋 , 仍回京山县 , 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
1929年4月 , 刘谦初化名黄伯襄出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兼宣传部长 。 在周恩来的亲自安排下 , 张文秋化名陈孟君也调任中共山东省委委员、妇女部长 , 这对分别3年的青年夫妻才得以团聚 。
刘谦初 , 1922年考入北京燕京大学 , 与李大钊领导的学生组织建立了秘密联系 , 接受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 。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 , 首倡成立“燕大沪案后援会” , 被选为燕大学生运动负责人之一 。 192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
1928年后 , 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重新组建中共山东省委 , 任省委书记兼宣传部长 。
同年7月 , 省委机关又遭破坏 , 不幸被捕 , 1931年4月5日 , 与邓恩铭等21人被杀害于济南纬八路刑场 。
1930年8月6日 , 刘谦初在经青岛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途中 , 不幸被捕 。 为了张文秋的安全 , 中共地下组织迅速派人把身怀六甲的张文秋送往上海 。
张文秋在中共中央机关工作 , 不久 , 即在上海海格路(今华山路)红十字医院生下一个女婴 。 刘谦初事先曾告诉妻子 , 不管生男生女 , 皆取名思齐 。
后来 , 尽管刘思齐改名为刘松林 , 但在毛泽东笔下却一直被写作思齐 。 遗憾的是 , 刘松林未曾见过生父一眼 。
1931年4月5日 , 关押在济南警备司令部监狱里的刘谦初 , 在经受了种种酷刑之后被山东军阀韩复榘下令枪决了 , 其时他才34岁 。
后来 , 中共中央机关迁往江西中央苏区 。 在白色恐怖下 , 张文秋服从党组织安排 , 带着幼小的刘松林在上海、香港、南昌、北平等地长期从事地下工作 。
1937年 , 张文秋奔赴革命圣地延安 。
三、毛泽东认8岁的刘松林为干女儿
1938年初春的一个夜晚 ,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延安中央党校礼堂聚精会神地观看演出 。 那天上演的剧目里有一出话剧《弃儿》 。分页标题
《弃儿》写的是一对中共地下工作者在白区进行艰苦斗争 , 不幸被捕 , 他们的女儿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妈妈!妈妈!”这个演女儿的小演员便是刘松林 。
刘松林当时在延安幼儿园读小学 , 她很活泼 , 喜欢唱歌、跳舞 , 所以被选中扮演这个角色 。 由于刘松林有着与剧中小女孩类似的经历 , 所以她演得非常投入 , 因而也非常感人 。
毛泽东被剧中情节深深感动 , 这大约是由于他的3个儿子在上海也一度成了“弃儿” 。
剧终之后 , 毛泽东仍沉浸在《弃儿》剧情的氛围中 , 他建议把最后一幕再演一遍 。 于是 , 刘松林衣衫褴褛 , 又一次在舞台上奔走呼号:“妈妈!妈妈!”
毛泽东很喜欢这个小演员 。 演出结束后 , 毛泽东微笑着把刘松林招呼到自己身边 , 让她坐在自己膝上 , 摸着她的头 , 问她叫什么名字 , 爸爸妈妈是谁 。 刘松林指着坐在后边的陈振亚和张文秋说:“那就是我的爸爸妈妈 。 ”
毛泽东朝他们招招手 , 陈振亚和张文秋赶忙走了过来 。
陈振亚向毛泽东解释道:“她是刘谦初烈士和张文秋同志的女儿 。 刘谦初同志1931年在济南被国民党杀害了 , 我是她的继父 。 ”
毛泽东看看张文秋 , 觉得面熟 。 张文秋告诉毛泽东 , 她和刘谦初在武汉时曾去过他家 。 经张文秋这么一提 , 毛泽东终于想起 , 1927年4月在武昌时那对来访的男女青年 。
他对刘松林说:“我做你的干爸爸 , 你做我的干女儿 , 好吗?”
刘松林回答说:“好!”
毛泽东又说:“你既然是我的干女儿 , 那就随我到家里去玩吧!”
于是 , 在演出结束后 , 毛泽东牵着刘松林的小手 , 领着张文秋、陈振亚夫妇去了他住的窑洞 。
第二天 , 毛泽东又派人把刘松林接到自己家里 。 从此以后 , 刘松林就成了毛泽东家的小常客 。
那时 , 毛岸英还在苏联 。 谁都没有想到毛泽东这位8岁的干女儿 , 后来竟成了他的长媳 。

刘松林|毛岸英牺牲后,妻子再婚生活震动14亿国人
文章图片
四、兄妹情:刘松林喊毛岸英“大哥”
1946年 , 在苏联参加卫国战争、已经成为国际反法西斯战士的毛岸英
刘松林第一次见到毛岸英 , 是在8年之后的1946年7月 。
松林在1939年随父母亲离开延安前往苏联 。 不料 , 在路过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时 , 陈振亚和张文秋被新疆当局扣留 。 1941年5月21日 , 陈振亚在新疆遇难 。
1943年4月 , 张文秋在新疆被反苏、反共的盛世才逮捕 , 刘松林也和母亲一起进了监狱 。 同时入狱的还有毛泽东的二弟毛泽民、毛泽民的妻子朱旦华、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等 。
抗日战争胜利后 , 经中共代表和国民党谈判 , 多方营救 , 被关押在新疆监狱的130多位革命者终于在1946年6月获得释放 。
应中共中央领导人周恩来的要求 , 国民党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张治中将军 , 派武装将这一大批人集体护送到了延安 。
过了6年铁窗生活的刘松林 , 回到延安后又见到了毛泽东 , 见面的地方仍是中共中央党校礼堂 。 那是在她们回到延安的第二天 ,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专程前往看望这批出狱的同志 。
毛泽东一眼就认出了张文秋 , 向她问好之后便问起干女儿刘松林来 。 张文秋指指身后一个亭亭玉立的花季少女 。 毛泽东很惊讶 , 8年没见 , 刘松林已长大成人了!
朝鲜战争爆发 。 9月15日 , 美军7万多人在朝鲜仁川登陆 。 接着美国操纵的联合国军 , 大规模开进朝鲜 , 其战略目标是霸占朝鲜 , 威胁中国 。
顷刻间 , 战火便烧到了鸭绿江边 。 10月2日 , 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 , 接着又于10月4日下午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分页标题
两次会议都是在紧张的气氛中研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面临的严重局势以及出兵援朝问题 。
最后作出决定 , 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 , 派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毛岸英便和指挥所的几位工作人员一起随彭德怀飞往了沈阳 。 临行前 , 毛岸英托毛泽东办公室的一个同志转告刘松林 , 说组织上派他出差去了 。
10月13日 , 毛岸英回到家方知 , 在他走后 , 刘松林得了急性阑尾炎 , 住进了北京医院 。 毛岸英在医院里陪了刘松林两夜 , 于10月15日清晨又随彭德怀飞回了沈阳 。
10月14日夜里 , 毛岸英对刘松林说:“我明天将要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出差 。 我走了 , 通信不方便 , 如果没有接到我的信 , 千万别着急 。 ”
“你到什么地方去呢?”刘松林问 。
毛岸英没有正面回答 , 倒是跟她谈了战火纷飞的朝鲜 , 他问刘松林:“有个朝鲜半岛 , 你知不知道?”
“知道 , 那儿正在打仗 。 ”刘松林猛地一愣 , 问毛岸英 , “怎么 , 你?”
毛岸英话到嘴边又忙改口 , 笑道:“我是在考你的时政哩!”
1950年10月15日早晨 , 毛岸英在医院里告别了妻子刘松林 。 毛岸英这一别从此便音讯杳然 。
七、毛岸英在朝鲜牺牲年仅28岁
毛岸英于1950年10月19日 , 随志愿军先头部队跨过鸭绿江 ,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担任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 。 他和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副司令员邓华、洪学志生活在一起 。
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 , 成了美军重要的轰炸目标 。
1950年11月25日清晨 , 天还未亮 , 志愿军机关人员就按照防空规定 , 除值班人员外 , 统统都进了防空洞 。 值班人员在听到空袭警报后再进防空洞 。
11时 , 3架美军B-29轰炸机飞了过来 。 正在忙着处理电报的毛岸英 , 被警卫人员硬拉进了防空洞 。
敌机空袭之后飞走了 , 毛岸英和作战参谋高瑞欣又从防空洞里跑回作战室处理电报 , 晚上将发起第二次战役 , 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
不料 , 飞远了的敌机又突然调过头来 , 向志愿军总部所驻地的小山村俯冲 , 倾泻汽油弹 。 顿时 , 志愿军总部一片火光!
后来 , 人们从被烧焦的尸体的腰间 , 发现了斯大林所赠的德制手枪和手腕上戴的那只苏联产的手表 , 确认了这是毛岸英的遗体 。 这时 , 毛岸英年仅28岁 , 出国仅月余 。
彭德怀以非常沉痛的心情 , 亲拟电文 , 向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报告了毛岸英牺牲的经过 。
机要秘书叶子龙接到电报 , 等毛泽东办完公事 , 回到万寿路新六所一号楼休息时 , 小声叫了一声“主席” , 呈上电报 , 然后默默地站在那里 。
毛泽东将那份简短的电报埋头看了足足有三四分钟 , 当他抬起头时 , 脸色非常难看 , 面部没有任何表情 , 向叶子龙摆了摆手 , 说:“战争嘛 , 总会有牺牲 。 牺牲者成千上万 , 无法只顾及此一人 , 这是没有办法的 。 事已过去 , 精神伟大 。 ”
八、毛岸英牺牲快3年后刘松林才得知消息
对于长子殉国 , 毛泽东心情十分沉重 。 但是 , 他更担心的还是长媳刘松林 。 刘松林才20岁 , 她怎能承受如此沉重的打击!
遵照毛泽东之嘱 , 四周的人都对刘松林封锁消息 。 毛岸英牺牲很久了 , 毛泽东始终严守秘密 , 不愿把噩耗告诉还很单纯的儿媳刘松林 。
刘松林的母亲张文秋 , 在得知女婿殒命朝鲜的消息后 , 也向女儿隐瞒了这件事情 。
刘松林知道毛岸英牺牲的消息 , 是在毛岸英牺牲快3年的时候 。 刘松林说 , 一是因为我在学校学习;二是那个时候我还小 , 不懂事 , 没有意识到感情很好的年轻夫妻之间 , 长期没有音信是不正常的 。
开始的一年 , 刘松林没有担心 , 后来也觉得不对了:岸英他怎么老也不来信呀?心里老犯嘀咕:这不是国民党统治下的白色恐怖时期 , 那时 , 共产党处于地下 , 夫妻被隔绝是很正常的 , 可我们是新中国 , 是统一的国家政权 , 一个领袖的儿子能去哪儿 , 怎么这么长时间不出现呢?但又不敢去问公公毛泽东 。分页标题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看见一张照片 , 那是岸英身着朝鲜人民军军服 , 站在大雪覆盖的山坡上 , 这显然是初入朝时拍摄的 。
历来处变不惊的毛泽东 , 听儿媳这么一问 , 也“哦 , 啊啊……”支吾起来 。 他也许认为再瞒下去也不是办法 , 就索性告诉儿媳吧 , 于是掐灭手里的香烟 , 沉痛地对刘松林说:“思齐 , 我知道你对岸英的感情很深 , 亲人之间的离别 , 是很痛苦的 。
我至今还记得 , 当年我和你们的开慧妈妈在离别时 , 她送了我一程又一程 。 我说 , 我们很快会见面的 , 你回吧!她就是不回去 , 站在那里望着我 , 直到我们互相都看不见了 。
3年后 , 却传来她不幸的消息!还有你们泽民叔叔、泽覃叔叔、泽建姑姑、楚雄小哥哥……”毛泽东讲亲人们为革命献身的用意 , 是再清楚不过了 , 是在做刘松林的思想工作 。
对这些道理 , 刘松林都明白 , 但她的心还是被击碎了!她扑在毛泽东膝上号啕大哭 。 刘松林的哭声 , 把整个中南海都惊动了!
人们好不容易才把悲痛欲绝的刘松林给暂时劝住了 。 毛泽东估计刘松林这下子一定是睡不好觉了 , 便拿出3颗自己服用的安眠药 , 放在一个小瓶子里 , 对她说 , 你若夜间实在睡不着就吃上一颗 。
可是 , 她带回去的安眠药却被她母亲张文秋给藏起来了 。 刘松林连续几夜皆通宵不眠 , 便找毛泽东给她的安眠药 。
她记得是放在枕头下的 , 可找遍了床上、床下也未找到 , 便问母亲见没见到那小药瓶子 。 张文秋说 , 见到了 , 被她拿走了 , 因为她听人讲过 , 青年人不要轻易服安眠药 , 服惯了 , 离开安眠药就不能入眠了 。
刘松林曾不无感慨地对人讲 , 真正能体谅他感情的是公公毛泽东 , 而不是生母张文秋!只有公公才知道岸英在她心目中的份量!
自此 , 刘松林患上了脑神经衰弱症 。

刘松林|毛岸英牺牲后,妻子再婚生活震动14亿国人
文章图片
九、去苏联留学:毛泽东帮助刘松林改换环境
为了缓解刘松林的悲伤 , 使她摆脱恶梦 , 振作起来 , 毛泽东决定帮助刘松林改换环境 , 让她去苏联留学 。
刘松林到苏联进入莫斯科大学 , 读数理专业 。 渐渐地她觉得学数理知识很难 , 怎么也学不进去 。
她想转专业 , 学文学 。 但又害怕因转专业会招惹一些流言蜚语 , 不敢向驻苏大使馆提出转专业问题 , 便写信给毛泽东 。
毛泽东很理解她 , 给她回信 , 支持她改换专业 , 劝她莫要怕蜚短流长 。
1957年 , 刘松林回国 , 转入北京大学攻读俄罗斯语言文学 。 后来 , 她发现自己更喜欢中国古典文学 , 觉得自己这一次转专业又转错了 , 便把自己的想法又告诉了毛泽东 。
毛泽东说 , 你爱好中国古典文学很好 , 但要学好中国古典文学必须要懂中国历史 , 我可以教你 。
说着便给刘松林拟了一个长长的书单子 , 刘松林接过一看 , 上面是《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红楼梦》、《水浒》、《聊斋志异》、《古文观止》……“哎哟 , 这么多书呀!”刘松林一看完书单 , 禁不住大吃一惊 , 说:“怕我这辈子也读不完!”
毛泽东说:“人活到老学到老 , 一天不吃饭可以 , 但不可一天不读书 。 ”说完这句话 , 便开始给刘松林讲古典文学 。
自那以后 , 刘松林每次去见毛泽东 , 毛泽东总要给她讲一篇古文 。
一次 , 毛泽东让刘松林帮他借一本《茶花女》 。 刘松林很快便从一个熟人那里借来了这本书 。
毛泽东读书有个习惯 , 会随手在书上圈圈点点 , 画画杠杠 , 甚至写上眉批 , 他读《茶花女》也是如此 。
数日之后 , 毛泽东派人将书送给刘松林还人 。 刘松林打开一看吓了一跳 , 心里直嘀咕:原来人家干干净净的一本书 , 连一点墨迹也没有 , 现在被父亲圈呀点呀 , 眉头上还写了那么多字 , 这叫我怎么还人家呀?分页标题
刘松林只得硬着头皮将书朝书的主人手里一塞 , 什么话也没说 , 扭头就跑了 。
几十年后 , 刘松林的妹妹邵华将军谈到这件事时 , 说 , 当时那位书的主人 , 若没有把这本书丢掉 , 那它就成了无比珍贵的文物了 。
十、毛泽东劝刘松林改嫁刘松林赴朝鲜扫墓
时间到了1958年寒冷的冬天 , 整整8个年头过去了 , 最后一批志愿军部队也从朝鲜凯旋归国了 , 可岸英回不来了!
一次 , 毛泽东又开导刘松林:“思齐 , 你还年轻 , 前途还远的很 , 你不能就这样过一辈子 。 俗话说 , 少年夫妻老来伴 。 将来老了 , 也还要个伴儿嘛 。 老来没伴儿 , 好凄惶啊!”
“我知道你对岸英感情很深 。 但望门守节 , 从一而终 , 这都是封建的东西 , 岸英不会赞成 , 爸爸也不会赞成 。 你年纪轻轻的 , 就这样孤苦伶仃地生活 , 爸爸心里不安 , 很难过 。 让爸爸给你找个对象吧!”
刘松林哭了 , 哭得很伤心 。 后来 , 她让妹妹邵华去对毛泽东说:姐姐讲 , 岸英哥哥死了这么多年 , 生不见人死不见鬼 , 她没有尽到妻子的责任 , 还没给丈夫扫过墓呢 。 姐姐要去朝鲜给岸英哥哥扫墓 。 不祭奠岸英哥哥 , 她是不会改嫁的 。
毛泽东又一次给予理解和支持 。 不过这一次他跟刘松林有了“约法三章”:
一、不花国家一分钱 , 一切费用全从他稿费中开销;
二、不得惊动朝鲜党和政府领导人;
三、所有活动不得见报 。
刘松林庄重地答应了毛泽东的这三条要求 。
毛泽东让刘松林的妹妹邵华陪伴她的姐姐一同去朝鲜 。 毛泽东还让人给刘松林、邵华姐妹俩送去一笔出国置装费 。
1959年春节后的一天 , 刘松林、邵华姐妹 , 在毛泽东办公室秘书沈同陪同下从北京乘火车抵达丹东 。 鸭绿江边 , 寒风凛冽 。 刘松林踏上朝鲜国土 , 心潮翻滚 。 他们一行先到了中国驻朝鲜大使馆 。
2009年10月5日 , 正在朝鲜访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往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 , 凭吊位于这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
这里是朝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志愿军烈士陵园 , 包括毛岸英在内的134名志愿军烈士长眠于此 。
毛岸英烈士当时被临时安葬在他的牺牲地大榆洞山上 , 1955年秋 , 桧仓郡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初步建成 , 便迁葬至陵园内 。
从平壤乘车到桧仓郡往返要足足一整天 。 刘松林等人 , 由中国大使馆派车直驱桧仓郡 , 刘松林终于“见”到了她久别的爱人 。
一声“岸英” , 泪水夺眶而出 。 她跪倒在毛岸英的墓碑前 , 双手抚摸着碑身 , 痛哭失声:“岸英啊 , 我看你来了 , 代表父亲看你来了 。 这么多年才来看你 , 来晚了……”
她在墓前长跪不起 , 这一声声哭诉 , 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 人们好不容易连劝带拉才把她搀扶起来 。
临别时 , 刘松林在墓前的泥地上撮了一些土放在手帕里 , 然后对着墓深情地说:“岸英 , 我还会再来看你的!”
管理烈士陵园的朝鲜人 , 从花圈上看出祭奠者是毛岸英的妻子 , 立即上报 , 直报到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 。 劳动党中央派人跟中国驻朝大使馆联系 , 要求隆重接待刘松林一行 , 被大使馆婉言谢绝 。
刘松林因伤心过度 , 加之旅途劳顿 , 先是嗓子疼痛 , 以为是犯了咽喉炎 , 可很快便支撑不住而病倒了 。
火车到了北京车站 , 她从火车上下来就被直接送到首都医院 , 一查竟是几种急性病并发 。
毛泽东闻讯 , 派卫士长李银桥送信到医院看望、安慰 。
十一、经毛泽东牵线刘松林和杨茂之组建幸福家庭
在毛泽东的不断鼓励下 , 刘松林终于从失去毛岸英的阴影中挣脱出来 , 修完了大学的全部课程 , 被分配到军委工程兵某部门工作 。分页标题
刘松林年岁渐长 , 毛泽东很替她操心 , 多次劝她再婚 , 也曾多方托人为她物色对象 。 空军副司令员兼空军学院院长刘震将军向毛泽东推荐了空军学院强击机教研室副师级教员杨茂之 , 说杨茂之也是从苏联留学回来的 , 为人忠厚正派 , 并把有关材料给毛泽东看 。
毛泽东看了材料很高兴 , 认为此人的出身、经历确实不错 , 政治上也很可靠 , 就同意了 。 于是 , 毛泽东便写信给刘松林 , 催她结婚:
女儿:
你好!……你要听劝 , 下决心结婚吧 , 是时候了 。 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 。 高不成低不就 , 是你们这一类女孩子的通病 。 是不是呢?信到 , 回信给我为盼!问好 。
父亲:
随后 , 毛泽东又写信给亲家母张文秋 , 说:我托人给思齐介绍了一个朋友 。 我看此人不错 , 不知你的意见如何 。 如你认为满意 , 可介绍思齐见面 , 让他们自己去发展感情 。 如两人感情成熟 , 委托你为他们举行婚礼 。
其实 , 刘松林对杨茂之并不陌生 。 1954年 , 杨茂之和著名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战斗英雄张积慧一起前往苏联红旗空军学院学习 , 他们当然也属留学生 。
在一次中国留苏学生的集会上 , 刘松林见过杨茂之 , 只是当时没有说话 , 以后也没有交往 。
经毛泽东牵线 , 刘松林和杨茂之交往了一段时间以后 , 便于1962年2月中旬正式结婚 , 婚礼在缎库胡同举行 。
结婚之前 , 即1961年12月31日 , 刘松林去中南海把要结婚的事告诉了毛泽东 , 毛泽东非常高兴 。
他亲笔将自己的两首诗词:《卜算子·咏梅》、《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 书写给刘松林以作纪念 。 结婚那天 , 毛泽东又让叶子龙送去300元钱 , 作为赔嫁的礼金 。
【刘松林|毛岸英牺牲后,妻子再婚生活震动14亿国人】刘松林和杨茂之组织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 他们养育了4个子女 , 皆学有所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