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盗墓|河南发现唐朝粮仓,仓内粮食千年不腐,被发掘的第二天便再次发芽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 食物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 毕竟怎么说人都得吃饭 , 不吃饭就无法继续维持生命 , 所以人们特别重视粮食 , 尤其是中国古代 , 为了能够国家粮食能够有足够的保障 , 更是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 , 如重农抑商、修筑大规模粮仓等等 。

考古盗墓|河南发现唐朝粮仓,仓内粮食千年不腐,被发掘的第二天便再次发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重农抑商”在今天是广受非议的 , 但是在最初的时候也确实是有着其必要性 , 只有大多数人都在进行生产活动的时候 , 才能够保障粮食的生产 。在生产出足够的粮食以后 , 那就需要进行储藏 , 我国粮食储藏的历史非常久远 , 早在新时期时代的河姆渡文明 , 人们就已经有了储藏粮食的习惯 。

考古盗墓|河南发现唐朝粮仓,仓内粮食千年不腐,被发掘的第二天便再次发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等到隋唐时期 , 粮食储藏更是已经成为了王朝花费大力气去做的事情 , 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 唐太宗李世民在登基多年以后 , 所吃的粮食还是隋文帝时期储存下来的 , 可见隋朝时候就已经非常重视粮食的储藏 , 在那一些大规模的城市周围 , 往往修建有巨大的粮仓 。
这些粮仓在发生战事的时候 , 能够为军民提供充足的粮食 , 所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 三国时期的第一场大战官渡之战 , 两万人马的曹操之所以能够战胜十万大军的袁绍 , 最为重要的转折点就是曹操将袁绍的粮仓给烧掉了 。

考古盗墓|河南发现唐朝粮仓,仓内粮食千年不腐,被发掘的第二天便再次发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隋炀帝在修筑大运河的时候 , 就修建了一个“国家粮仓”回洛仓 , 这个粮仓修筑在洛阳城的郊外 , 结果等到各处起义军起事的时候就成为了争夺的焦点 , 李密与李世民两人为了争夺这个粮仓 , 那是打得热火朝天 , 洛阳城内的隋朝官军硬是不敢出来对战 。
最终李密成功夺取了回洛仓 , 于是各出饥民纷纷依附与瓦岗寨 , 让李密瞬间跻身于一流势力 。而李世民也在这次作战中 , 总结出了“粮仓必须修在城内”的规律 , 于是在他称帝以后 , 就将唐朝的“国家粮仓”含嘉仓给修到了洛阳城内 , 含嘉仓的粮食储量一度达到整个国家粮食储量的二分之一 。

考古盗墓|河南发现唐朝粮仓,仓内粮食千年不腐,被发掘的第二天便再次发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后来的武则天之所以经常去洛阳 , 很大一个原因也是由于洛阳有含嘉仓 , 可以供应她以及随行队伍庞大的粮食支出 , 哪怕是在唐朝以后 , 含嘉仓依然有被使用 , 但是北宋亡得非常仓促 , 于是含嘉仓也就逐渐被废弃 , 里面还有一些粮食没来得及使用完毕 。

考古盗墓|河南发现唐朝粮仓,仓内粮食千年不腐,被发掘的第二天便再次发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含嘉仓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被考古专家发现 , 在经过仔细发掘以后 , 发现含嘉仓不仅基本的形制依然保存完整 , 而且在其中的160号仓库还发现了一些粮食 , 历经千年不腐 , 尤其是其中的一些谷粒 , 在被发掘的第二天便再次发芽 , 经过农业部门的培养以后还成功地生长并结果 , 与现代的正常谷物没有太多不同 。

考古盗墓|河南发现唐朝粮仓,仓内粮食千年不腐,被发掘的第二天便再次发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历史生物学者方孝廉在经过仔细研究以后 , 认为这些谷物之所以能够历经千年不腐 , 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含嘉仓的地理位置很高 , 土质也很干燥 , 所以这些粮食不容易潮湿发霉;其次就是因为粮食并不是直接堆放在一起 , 而是在底部铺上草木灰再放上木板 , 而粮食与粮食之间也有夹了谷糠的草席隔离开 , 这样就确保了粮食的保存时间可以很久 。分页标题
【考古盗墓|河南发现唐朝粮仓,仓内粮食千年不腐,被发掘的第二天便再次发芽】河南发现唐朝粮仓 , 仓内粮食千年不腐 , 被发掘的第二天便再次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