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画|最早人物画 || 战国帛画之《人物御龙图》
帛画乃引魂升天的铭旌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视“龙”为神物 。是通天地之灵物 , 它可以载人或神上天或邀游太空 。这虽是一种虚幻 , 但都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征服自然的浪漫主义气质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人物御龙图》
在纸张普遍使用之前 , 丝帛是比竹、木更昂贵的书写载体 。湖南省博物馆有非常多丝帛珍藏 , 其中大部分来源于马王堆汉墓 。
人物御龙帛画于1973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子弹库一号墓出土 , 从共存器物的组合判断 , 应是战国中期作品 。画幅出土时平放在椁盖板兴棺材之间 , 应是引魂升天的铭旌 , 因年代久远已呈棕黄色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人物御龙图》局部
背景
根据楚人丧葬习俗 , 认为人死后 , 魂魄要与人身离散 , 魂魄离散后便享受不到后人的祭祀 , 且还会惊扰后人 。因此 , 必须想方设法使离散的魂魄能够回来入葬墓内 。魂随幡 , 魄随棺 , 同入墓室安葬 。让游魂识别幡上墓主人的形象 , 归来升天安息 。由于楚地有这一信仰的流行 , 因而也便有表现这一宗教观念的非衣形制的出现 。屈原《楚辞·招魂》记载这一“招魂”现象说:“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托些 。长人千仞 , 惟魂是索些 。十日代出 , 流金铄石些 。彼皆习之 , 魂往必释些 。归来归来!不可以托些 。”
这种功能而作为一种文化习俗被楚人延续下来 , 形成了绘制非衣帛画随棺下葬的习俗 , 绵延了数百年的时间 。直到西汉武帝时期 , 绘制非衣帛画用于“招魂”这一文化现象才随着文化环境的变迁而陆续消失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人物御龙图》白描稿
表现手法
此件作品基本上运用了白描手法进行绘制 , 注重用线的细劲到位 , 注意对物象质感的把握和概括 。虽然线条略显稚拙 , 人物略施彩色 , 更见线条的表现力度 。而画面有些部分运用了金白粉彩 , 亦是此件非衣帛画的独特之处 , 也是迄今所发现用此画法的最早的绘画作品 。《人物御龙图》使用单线勾勒和平涂、渲染兼用的画法 , 已见我国后来绘画技法的雏形 。战国时代 , 无论中原地区还是楚湘大地 , 绘画技巧已经非常成熟 。该画为汉魏六朝以来中国绘画的进一步发挥在那提供了坚实的技法基础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人物御龙图》白描稿
历史传承
【帛画|最早人物画 || 战国帛画之《人物御龙图》】我国远古图腾和神话传说中 , 龙是最神圣的灵物 。在战国楚辞中 , 提到乘龙升天的故事不胜枚举 。画面正中是一个头戴高冠、身穿长袍、腰佩长剑的男子 , 他侧身站在一条龙的身上 , 龙昂首卷尾 , 弓着身子 , 形成龙舟的样子 , 让人们联想起屈原《九歌》中的神话人物“驾龙辀兮乘雷”的东君 , 反映了华夏民族富于浪漫主义的文化精神 。龙尾上还有一只大鸟 , 有说法说是凤 , 也有说法说是鹤 。人物乘龙在古代有非常特别的含义 , 相传黄帝发明鼎的时候 , 就有一只巨龙从天而降 , 对黄帝传达了天帝邀请 , 希望黄帝能乘龙飞升、觐见天帝 。这蝠人物御龙帛画就承载着墓主人死后升天 , 永生成神的愿望 。
- 胖狗与猪的旅行|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是石窟界的鼻祖,却很少人知道其存在
- 诸葛亮|蜀汉在三国中虽然最早灭亡,军事上有一个优势却鲜为人知!
- Lemon赵少|我国最早的茶叶加工厂,只生产朝廷贡茶,陆羽曾在这撰写《茶经》
- 汽车棒棒堂|沪A最早的几款“黑牌”,牌号都有0000,每一张都价格不菲
- 男扮女装|都知道泰国有“人妖”,那么,中国“人妖”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 |北朝和南朝谁才是华夏正统
- 美容护肤|小脸变方脸,90%的人都是发腮了
- 宗教信仰|最早的教会改革:亨利三世时代对教会的控制与改革
- 朱桀的行走笔记|无锡首个5A景区,不是太湖绝佳处鼋头渚,而是国内最早的影视基地
- 蜀汉|魏蜀吴三国中,为何最早灭亡的会是蜀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