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心里都有病|张雨绮,凭什么帮蓝盈莹?
_本文原题:张雨绮 , 凭什么帮蓝盈莹?
作者:大将军郭|心理咨询师|性感长腿女青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杨扬提供
《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里 , 比起炫目的公演 , 我更喜欢看练习室的片段 , 喜欢姐姐们真实的人际交互 。
没机会上舞台 , 但总是可以跟姐姐们学习一点做人之道的 。
上期最让我感触的part都来自张雨绮的表现 。
1
吃饭的时候 , 蓝盈莹问李斯丹妮 , “要是有空的话能不能来教教我们?”
本文插图
李斯丹妮的回答不出所料 , 她没犹豫就答复“好的” 。
我很喜欢李斯丹妮 , 她很真诚 , 也很懂得“积极关注” , 张雨绮的rap虽然充满了异域风味 , 但李斯丹妮仍然赞不绝口“帅”!
我相信她是真心愿意帮助蓝盈莹的 , 但真心不代表全心 , 这其中也许有“不好意思拒绝”的成分 。
没想到的是张雨绮把话接了过来 , 她对蓝盈莹说“她现在没有空!”
本文插图
这一句让我想起立为她鼓掌 , 不仅仅是因为她有队长风范 , 更重要的是她敢大方坦然的表达需求 , 哪怕这个需求是拒绝别人 。
在节目后采里 , 张雨绮也回应了蓝盈莹的求助 , 她说“帮什么帮 , 我们自己这里还一塌糊涂呢”!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张雨绮拎得清 , 她知道这是比赛 , 总要先搞定自己的团队 。
在这个处境里 , 其实谁都能拎得清 , 但往往心里门儿清 , 行动上却不清醒 , 面对别人的求助 , 难以拒绝 。
我想每个人看到这里都会被触动 , 成年人的世界里 , 都想成为张雨绮 , 但却勉为其难活成了李斯丹妮 。
想说“不”实在是太难的一件事 , 我们吞吞吐吐思前想后 , 最后挤出来的却是一句“好” 。
其实自己心里一点也不“好” 。
都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 帮助别人很快乐 , 但如果这种帮助的前提是因为“不敢/不好意思拒绝” , 心里反而是很痛苦的 。
这种痛苦根植于压抑了自己的需求 。
本文插图
2
萨提亚理论总结了人际交往中的四种应对策略:
1、讨好型:压抑自己真实的需求感受 , 以他人喜好为标准 , 通过迎合他人保护自己不受伤;
2、超理性型:不近人情 , 绝对理性的分析一切问题 , 实则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伤害而将自己的感情、情绪封闭起来;
3、指责型:将一切问题归咎于对方 , 保护自己不受伤;
4、表里合一型:心理与行为统一的状态 。
按照这样的划分 , 张雨绮属于“表里合一型” , 合理表达了自己的需求 , 不会感到痛苦 。
而我们大多数人比较接近“讨好型” , 把自己的真实诉求压抑在内心 , 却把别人的需求放置在“自我”之上 。
当然拧巴 , 当然痛苦 。
为什么有人很难拒绝别人 , 哪怕别人的求助自己做不到、不想做 , 也不会说“不”?
本文插图
心理学上把这叫做“被拒敏感” 。
拒绝常常和否定相连接 , 拒绝别人总感觉是在否定对方的价值 。
正是你会把自己内心的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 , 所以你也同样害怕拒绝他人 。分页标题
你希望自己是无害的、是利他主义的 , 你不想伤害别人的自尊 , 所以你不拒绝 , 也可以简单概括为“过于在意别人的感受” 。
怕说“不”的人 , 在他过去的经历和人际环境中 , 一定存在着很多“不许你如何如何”的规则和约束 。
在“不许你”这样的言语暴力下 , 人的所作所为无形中被一种势力控制着 , 总是听到“你不能…”、“你不要…”、“你如果不…就会…”的指引 , 脑海容纳了与“不”相关的内容 。
为达到“不”之要求和避免违犯“不”的惩罚 , 一个人的个性里会渐渐形成对“不”的高度敏感 。
这是人在文化禁忌影响下 , 害怕被拒绝的原始创伤 。
本文插图
3
只是 , 不拒绝也不意味着就避免和减少了伤害 。
当你因不忍拒绝又能力不足 , 不得不为难自己也耽误他人的时候 , 你只是在无尽的拖延中伤害彼此 。
面对他人的求助 , 拖延才是最残忍的拒绝 。
而“不拒绝”往往也不会换来好评 。
当你压抑了自己的声音 , 别人听不到 , 一而再再而三的向你索取 , 形成了惯性 , 反而会把你的付出和帮助当做理所应当 。
在这样的交互模式里 , 你是一个任人予取予求的机器 , 你不在乎自己的感受时 , 别人也会同样效仿你 , 忽略你的感受 。
学了心理学之后 , 我也渐渐成了一个敢于拒绝的人 。
因为回溯了几次勉为其难帮助别人的经历 , 发现并不愉快 。
一个人的情绪是遮掩不住的 。
不情不愿的去做事 , 有抵触情绪阻滞 , 即便不拖延 , 也会状态不好、效率不高 , 好几次一不留神就把不耐烦表现了出来 , 所以哪怕自己帮了别人 , 也没有让对方感到很舒服 。
我也担忧过如果拒绝别人 , 会不会让人觉得我太冷淡、太自私?
当我想到 , 如果一个人因为我没有帮他而远离我、对我产生负面评价 , 那意味着 , 这个人本身对他人的评判标准就太偏狭 , 共情能力有限 , 这样的人我本就不想跟他交往 , 也不会成为朋友 。
本文插图
“拒绝”是可以帮你筛选和过滤 , 谁才值得交往的 。
4
在每次纠结于是不是要帮忙 , 该不该拒绝的时候 , 我会先问自己两个问题 。
第一 , 自己是否“有余”?
对待我们的重要他人而言 , 最真挚的给予就是 , “只要你要 , 只要我有 。 ”
而这个“有” , 是以自己“有余”为前提条件的 。 完全不考虑自己的需求 , 是对自己无爱 , 还怎么爱别人?
想想飞机起飞前播放的安全须知 , 遇到紧急情况时 , 无论如何都请先为自己带上氧气罩再来帮助他人 , 否则 , 害人害己 。
把自己掏空去助人 , 在真实生活里并不是那么伟大 , 我们不是注定的英雄 , 也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赴汤蹈火 。
本文插图
第二 , 我是不是“越界”了?
“界限感”这个词很流行 , 它往往应用在别人超越关系的界限去关注我们的时候 。
其实 , “界限感”也有别的用处 。
我们跟任何人的交往都需要划清一条线 , 这条线不仅代表我们不能被别人所打扰和侵犯 , 同时也界定了我们自己不要过度付出 。
有效的划线方式是基你的人际关系亲疏远近 , 也就是说依据他人对你而言的重要程度 。
有很多人可以被称之为朋友 , 但一定不是所有人都是同样交情的朋友 , 他们在我们的内心当中处在不同的位置之上 。
心理距离就是每一个人在你心中的坐标 。
如果你把周围的人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 没有层次没有区分 , 只会让你感到更大压力 , 因为这意味着你没有取舍的权利 。分页标题
当你需要跨越遥远的心理距离奔到他人面前为他人解决麻烦 , 是一种心理资源的巨大消耗 。
这样做同样是界限感模糊 , 同样是“越界” 。
任何的对这个世界的善意和爱 , 都请先以不破坏自己的生活为前提 。
适度的牺牲和忍让是一种美德 , 但没有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 , 值得让你真正放弃你自己的生活 , 让你不留一点爱给自己 。
本文插图
【我们心里都有病|张雨绮,凭什么帮蓝盈莹?】如果你没能学会拒绝 , 不加区分的去付出去帮忙 , 最终的结果是牺牲自己的人生 , 换取的也不过是他人习以为常接受这份讨好 。
- 江洲儿郎|山东退伍兵倒四次火车支援江西:灾难面前,我们都是江洲儿郎!
- 乳酸菌|为什么乳酸菌对我们的健康很重要?
- st-dolly|瓦尔帕莱索,智利最有名的浪漫壁画之都,却徘徊在危险的边缘纠结后的最终到达体验海景地铁线浪漫的壁画之都精华小巷,让我们走进童话故事
- 高血压|寿命“短”的人,身上多有“2黑2痛”,若你也是,多吃5物调理
- 戴帽菇娘|“爸,当初你抛妻弃子,就别怪我们不认你”男人悔不当初!
- 余生有情|老妻少夫,是种什么体验?听听几个过来人的心里话
- 内分泌疾病|寿命“短”的人,身上多有“2黑2痛”,若你也是,多吃5物调理
- 微情感世界|35岁之后,还有真正的夫妻生活吗?听听已婚女人的心里话
- 心情微语|儿媳看清婆婆真面目,婆婆得病住院,我没有义务我们离婚!
- 奇葩感情哪些事|爱情可以没钱,但结婚不行。有些道理,大家都不说但心里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