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台|宁河芦台: 古镇 古街 古景~
_本文原题:宁河芦台: 古镇 古街 古景~
来源:宁河区档案局 已获授权 , 感谢原创的分享
宁河籍台胞童倬才先生的国画长卷《芦台街景图》 , 画面展示的是1949年以前的芦台街景 。 面对此清晰的画面 , 浮想联翩 , 勾起对故乡的悠悠思念之情 。
1943年 , 我生于古镇芦台 , 17岁后参加工作离开了故乡 。 但芦台却是我一生魂牵梦绕之地 。 芦台因蓟运河而生发 , 因唐胥铁路延长而充实 , 成为了水旱码头 。 那时的蓟运河面风帆林立 , 众多船只源源不断地将南方的粮食、丝绸、瓷器、茶叶运到芦台 , 而后再将宁河特产银鱼、紫蟹、芦苇及苇制品运往天津或转入京杭大运河销往北京 , 唐胥铁路延长线上的芦台火车站更是将开滦煤中转至塘沽而销往全世界各地 。 正因为漕运的发达 , 铁路的畅通 , 成为清末民初京东的繁华之地 。 这里商贸繁荣 , 民风淳朴 , 文化底蕴深厚 , 集运河文化、码头文化、乡土文化、市井文化、庙宇文化、武术文化于一体 。
先说说芦台镇的“一市三街一码头” 。
一市即集市 , 芦台三、八大集 , 每逢农历三、八日集市上 , 客商云集 , 宝坻、唐山的商人蜂拥而至 , 各种商品琳琅满目 , 叫卖之声不绝于耳 。 艺人演出喝彩声不断 。 四面八方赶集的人们涌入市场 , 人山人海 , 车水马龙 。 特色小吃香气扑鼻 , 绿豆丸子汤、煎焖子、炸虾、烧鸡、熏兔、火烧夹肉应有尽有 。 充满乡音的“水萝呗——呦”“熏鸡 , 卯儿——肉(兔在十二生肖中为卯 , 故古镇人称兔肉为卯儿肉)”吆喝声独具特色 。 崔家大坟旁的骡马市上 , 牙行与买主用古老的“袖里吞金”(又叫“摸手丫”)方法正在进行交易 。 旁人看得一头雾水而买卖已经完成 。 还能不时见到买柴火的人 。 古镇当时烧水煮饭的燃料主要是柴火 , 因此每逢集日就有周边的农民用一根扁担 , 担上两捆干透的高粱秸或麻杆进镇出售 。 他们或走街串巷沿街叫卖或找个空地儿将柴火竖在路边等待买主 。 卖得钱后 , 顺便买些油盐之类带回家 。
童倬才先生国画长卷《芦台街景图》的局部
【芦台|宁河芦台: 古镇 古街 古景~】
本文插图
“三街”即芦台的东西向三条大街 。 南街主要是集市、车马店、居民住宅 。 这些民居除少量的茅屋草舍外 , 绝大部分为青砖到底的高大瓦房 , 甚至是深宅大院 。 “裕厚堂”周家大院就是这样一处老宅 , 它的前门开在南街上而后门却开到了中街 。 大门内有垂花门、影壁 , 然后是由五间正房 , 对面各三间厢房组成的四合院 , 这样的四合院 , 由南至北共五个 , 称为“五进四合院”计有房屋五十余间 。 象这样的大宅院还有多座 。 中街建有三座阁 , 也是穿过中街的三座门洞 。 东西阁分立中街东西两头 , 是人们进出中街的必经之路 , 中阁上曾悬有一只靴子 , 成为“中阁悬靴”一景 , 留下一段“清官留靴”的传说 。 沿街商铺一字排开 , 接连不断 , 元顺泰细缎店、志昌恒绸缎庄、福和久杂货铺、公庆长杂货铺、道生文具店、四远香糕点店、三合成糕点店、会文画店、桂记酱园、振记酱园、梁记响器店(锣、镲等乐器)都是生意兴旺、顾客盈门 。 中街上还有万和堂、文兴堂等中药店 , 更有百年老药店——大同仁药店 , 在两棵高大的绒花树掩映下“川陕云贵丸散膏丹”的牌匾更显得富丽堂皇 。 杂货铺、文具店、首饰店、年画店、染料店等大多分布在中街 。 北街沿蓟运河而筑 , 故靠水运而来的木材、粮食、煤炭等经销者多在此建立货栈 , 有“八大海号”之称如庆泰和、庆泰祥、庆丰恒、会升恒、会德成、大德隆、余庆栈等都坐落于此街 。 更有历史悠久的德和酒坊在这条街上 , 酿造的白酒 , 飘香全镇 。 德和酒坊西边两层木楼的戏院里 , 宁河的传统评剧 , 正在上演 , 丝竹悠扬 , 锣鼓声声 , 唱腔或婉转或高昂 。 三条街计十里之长 , 是古镇各种活动的中心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童倬才先生国画长卷《芦台街景图》的局部
一码头 , 即芦台爬街子北头的芦台码头 , 在此登船可往返于蓟运河北的赵庄、党庄等村落 , 便于客运而货船也在此装卸货物 , 所以码头上整日人声鼎沸 , 热闹异常 。
再说古镇的“爬街子” 。 画面爬街子上 , 人们南来北往、川流不息 。 沿街两边的周记豆腐房、刘家麻绳铺、同德堂中药店、赵家旅店、尹记说书馆、小桃园饭庄、元兴泉浴池等依稀可见 , 一派繁华景象 。
在爬街子与北街交口的鱼市上 , 河海两鲜均已上市 。 最有特色的馇鱼酱也摆上了街头 。 在大圆木盆中 , 成同心圆状的摆上馇好的鳎目鱼、梭鱼 , 中间是馇鱼后的老汤 。 人们花上一、两毛钱就可以买上几条馇好的鱼 , 再给一点老汤回去蘸小葱吃 , 顺便买十几只河蟹 , 回家做上一盆河蟹面 , 这才是真正的古镇味道 。
这幅长卷上 , 还可以看见几座庙宇的雄姿 , 庙前的旗杆高高竖立 。 芦台镇的庙宇很多 , 供奉着各路神仙 , 其中有规模宏大、殿宇轩昂的宝塔寺(东大寺)、天齐庙、关帝庙、文昌阁 , 也有规模很小的白衣庵、龙王庙、财神庙等十几座庙宇 。 由于当时宁河盛产海盐(被称为“芦台玉砂”) , 所以芦台还建成独具特色的“盐母庙” , 以保佑盐业生产的兴盛发达 。
这些庙宇 , 有的因为年代久远自行坍毁 , 也有的改建成学校 。 三官庙就改建成了我国第一所地方小学堂 , 即芦台镇第一小学的前身 , 还从这里走出了像于敏先生这样的“中国氢弹之父”等知名人物 。
说到学校 , 在这幅长卷的最右方 , 呈现出有百年建校史的芦台一中的身影 , 在树木掩映中 , 一片静寂的青砖平房 , 让人们抚卷感叹它沧桑而又辉煌的历史 。
画面上中街天齐庙前、老爷庙头的花会正在演出 , 围观的人头攒动 , 水泄不通 。 芦台的花会有十几道 , 最有名的是罗汉会、游西湖、飞镲、狮子会、高跷会、耍中幡、碌碡会、少林会等 。 其中少林会以武术表演为主 , 它展示了芦台武术悠久的历史与传承 。 芦台武术代表人物傅剑秋(傅长荣)与东丰台的唐维禄、潘庄的张鸿庆等人都是二十世纪初的武术名家 。 他们与弟子在少林会上的表演充分展现了他们的高超技艺引起人们的阵阵掌声 。
还有镇西的“普济桥”(西大桥)横卧西小河子上 , 河边还有高耸的魁星楼 。 镇南明德路边的贤孝牌坊、蓟运河边的“红房子”、火车站内全国第一座铁路木天桥等建筑一一再现在画面上 。 可惜这些建筑都已不复存在 , 这些街景也只留在记忆中 。
童倬才先生的这幅“芦台街景图” , 就是一幅古镇芦台的“清明上河图” , 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 。 画面中的每一个节点、每一个组团都有一段讲不完的故事 , 都是一段动人的掌故 , 也是一首华美的乐章 , 不禁勾起我们浓浓的乡愁和对古镇悠悠的思念之情 。
我们久久地端详这幅长卷 , 从中可以发现古镇芦台的运河文化、庙宇文化、饮食文化、武术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的悠长历史和深深的内涵 , 增强了我们对家乡文化的自信心 , 为发掘家乡的传统文化找出切入点 , 更好的加以传承 , 使家乡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
- 婺源篁岭晒秋古镇|星空艺术馆、浪漫飘雪池、风情民国街,全部免费玩!
- 灯饰|疫后超大型灯饰照明,第25届古镇灯博会打造智能+设计新生态
- 小肥颖儿|同为江南水乡,苏州这一古镇却鲜为人知,风景竟意外秀丽
- 旅行的信仰|贵阳一座建于600年前的军事古镇,象迷魂阵一样的石巷遍布全镇
- 走马古镇|“一脚踏三县”,这里尚存古朴之风,仍可来茶楼听书体会旧时文化
- 一路南风|广东最美古镇,其中一座在揭西,贫困村摇身变成“画里乡村”
- 中国好声音|看明星+游古镇!7位明星空降芜湖,带你嗨翻天!
- 平乐古镇|成都一座免费的4A古镇,青山绿水古朴幽静,景点众多避暑好去处
- 阿粤最棒啦|好消息!福州这座古镇新添“福市”!有趣好玩,十足网红范儿!
- 林性洋|古镇老街这位匠人修理了56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