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代表中国古代桥梁艺术的老大桥,希望你早日重新屹立在新安江上
作为一个黄山人 , 昨天我亲眼见到了老大桥的倒塌 , 心里很不好受 。
老大桥是我上学时的必经之路 。当时我在屯溪一中上学 , 每天从杨梅山到黎阳 , 都要从老大桥经过 。
当时的屯溪还是一个很小的城市 , 而老大桥是连接黎阳、隆阜与阳湖、屯光、新潭以及市中心老街、百大的枢纽 。就是在九十年代 , 也还是车水马龙 , 人流络绎不绝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座建于明嘉靖十五年的老大桥 , 是一座六墩七孔的大型石拱桥 , 长度在133米 , 宽度15米 。虽然不能和现在的现代化桥梁相比 , 但是在当时是可以并排行走四列马车的 。
这一次老大桥的倒塌 , 绝对不是因为她的建造质量问题 。这种石拱桥有着很高的技术和技巧 , 是中国 古代建桥的能工巧 匠们对世界桥梁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古代桥梁发展历程
真正意义上的桥梁诞生于氏族公社时代 , 距今有4000至6000年的历史了 。经过长期存的发展 , 到了东汉时期 , 基本形成了梁桥、拱桥、吊桥、浮桥四种基本体系 。唐、宋时期 , 中国古代桥梁建筑技术达到了巅峰 。
中国古代桥梁的建造 , 一般都是本着经济实用的取材思想 , 以就地取材为主 。在盛产藤、竹的江南 , 以充分利用竹、藤性能的吊桥为多见 。著名的安澜桥全长340米 , 最大跨径达到了61米 。全桥由细什篾编成粗0.16米的24根竹索组成 , 其中10根作承重底索 , 索上横铺木板当桥面,两根作为压板索 , 余下的12根作为桥栏分列桥的两侧 。篾缆分别系紧在每头柱子上 , 以分散拉力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索桥可用抗拉性强的藤萝、竹缆甚至是铁链、杆造成 , 因而有藤索桥、竹索桥、铁索桥之分 。藤萝在南方随处可见 , 其天然的柔韧性适合于绑扎、架设和攀缘和远距离延伸 , 体现了结构与艺术的结合 。
铁眼
浮桥的源也很早 。竹、木、苇、皮菱草、皮革这些能浮起的东西能为浮桥的材料 。这种桥梁适用于宽阔的大江大河之上 , 以船为主体 , 以竹缆、铁链联结 , 上铺木板 , 供行人车马通行 。山西省蒲津渡浮桥是有记载的第一座固定式浮桥 , 它的铁索由4头各10多吨重的铁牛和4个真人大小的铁人固定 , 是当时是黄河上的重要通道 。
起
浮桥由于其本身稳定性差、阻碍通航、易于损坏. , 所以不是桥梁的主流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拱桥出现的时间最晚 , 但它却主导了古代桥梁的发展走向 , 在古代桥梁体系中独树一帜 。方顺桥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 , 它长13米、宽8米、拱径13.3 米 , 在墩台之间以拱形构件承重 , 在承受荷载时墩台支点处能产生水平推力 , 使拱内产生轴向压力 , 提高了桥梁跨径 。拱桥的出现 , 代表着中国古代桥梁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
石拱桥的建造艺术
古人常用“长虹饮涧”、“新月出云”来描绘优美的石拱桥 。古人在建造石拱桥时 , 非常注重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 , 注重美学中虚和实的关系的处理 。从整体的比例到线形、韵律均 , 都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审美观 。
建于隋朝的赵州桥是一座单孔空腹坦拱石拱桥 , 主桥孔净跨37.02米 , 高7.23米 , 是一座圆弧型石拱桥 。全桥长50.83米 , 宽9米 , 主拱圈并列28道 , 拱厚1.03米 , 拱石长1米 。在主拱圈之上 , 镶有厚度为24厘米的自拱脚和厚度为16厘米的护拱石 。分页标题
赵州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赵州桥属于空腹式石拱桥 , 在这之后 , 又出现了厚墩联拱石拱桥 。从技术结构上讲 , 厚墩联拱是单拱的集合体 , 每拱单独受力 , 承重能力很强 , 具有较强的抵御洪水冲击能力 。
厚墩联拱石拱桥在桥孔受力叶 , 会引起桥墩变形 , 将力传递到相邻拱圈 , 由邻拱协助受力 , 分解掉作用在墩台上的水平推力 。这种结构减少了墩台重量和体积 , 不仅降低了水下工程量 , 也便利船只航行 。此建于唐朝的苏州宝带桥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
卢沟桥是另外一座工程宏伟、艺术精巧的石拱桥 。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说:“桥长三百步 , 宽逾八步 , 十骑可并行于上 。桥两旁皆有大理石栏 , 又有柱 , 狮腰承之 。柱顶别有一狮, 此种石狮甚巨丽, 雕刻甚精 。每隔一步有一石柱 , 其状皆同 。两柱之间建灰色大理石栏 , 俾行人不致落水 。桥两面皆如此 , 颇壮观也 。”
卢沟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古代的施工设备和条件很差 , 要建造较高水平的桥梁 , 就必须要掌握独到的施工技巧 。福建泉州的万安桥 , 根石梁重达7~8 吨 , 在没有大型起重设备的条件下 , 古人如何把这些石梁架设到桥墩上?根据记载 , 当时的工匠们巧妙地利用了潮水的力量 , 开创了浮运架梁的纪录 。
古代石拱桥在砌筑拱洞时 , 有两种砌筑法:一是横向联式砌筑法 , 另一是纵向并列式砌筑法 。横向联式砌筑的拱洞是一个整体 , 比较结实 , 但这种砌筑法要搭大木架 , 而且必须整个拱洞竣工才能拆除本架 , 施工期较长 。纵向并列砌筑法是把整个大桥沿宽度方向用28道独立拱券并列组合起来 。每道拱券单独砌筑 , 后自成一体 。这样砌完一道拱后 , 移动承受拱券重量的木架 , 再砌相邻的一道拱 , 一道一道地砌筑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种砌筑法优点是 , 既节省搭木架的材料 , 又便于移动木架分别施工 , 并且以后容易维修 。因为每道拱券都能独立承受重压 , 28个拱券拼成一个大拱券 , 如果某一道拱券损坏了 , 可以部分施工维修 , 不影响整个桥身安全 。但是 , 纵向并列砌筑法 , 并列的拱券之间缺乏联系 , 整体结构并不结实 。
赵州桥在建造时 , 用9条两端带帽头的铁梁横贯拱背 , 串连住28道拱券 , 再对两块毗邻的拱石 , 用双银锭形的腰铁卡住 , 然后在桥的两侧各有长1.8米 , 外头向下延伸五厘米的钩石六块 , 勾住主拱券 , 拱券外还有护拱石 , 这样 , 整个桥身结合在一起 。另外 , 利用拱脚比拱顶宽0.6米的少量“收分”来防止拱券倾斜 。赵州桥以其1350多年仍然屹立不倒证明这种施工方案是极其科学、有效的 。
古代石拱桥的石雕艺术
古代桥梁常通过桥屋、亭阁、栏槛以及牌坊等附属建筑和石雕来体现起艺术风格 。石桥上的雕刻以动植物为主 , 无不活灵活现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犀牛是最早出现在石拱桥中的吉兽 。《华阳国志》记载: “李冰昔作石犀五头以压水精 , 穿石犀于江南 , 命之曰犀牛里” 。当时的人们认为石犀能够镇水的原因是《异物志》上说“犀角可以破水”;而根据中国古代五行生克的理论 , 牛也可以制水 。因此石拱桥上用犀牛作装饰 , 是取其可制水之义 。分页标题
卢沟桥最出名的是它的石狮子 。这些石狮雕刻得非常生动 ,姿态各不相同 , 有的昂首挺胸 , 有的双目凝视 , 有的侧身转首, , 有的抚育幼狮 。那些小狮子有的大狮子身下 , 有的伏在大狮子背上 , 千姿百态 , 无一重复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古代石拱桥上的用雕刻包含了两个美学原则:一是多样性的统一原则 , 二是给人趣味无穷的审美的原则 。石桥雕刻的题材可以包罗万象 , 有花草、历史故事、吉祥如意图案等等 。这些雕刻以多种多样的形态 , 协调融合于天然风景与建筑群体之中 , 很自然地给人以画一般的意境、诗一般的情感 。使得石拱桥它不仅起着交通的功能 , 也是一幅艺术作品 。
老大桥的回忆
以前的老大桥上下桥是石阶 , 桥上有屏风一样的石碑 , 桥石碑这边摆有不少摊点 , 有卖豆腐的、有卖牛肉汤小吃的 。走在桥上向河两边望去 , 一片热闹的景象:新安江中 , 有洗衣的、有帆船、有人坐在浅水凳上划鱼 , 有人担着水桶挑水、河滩上星星点点还有人架着竹杆晒被……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7月7日上午9时35分 , 老大桥偏中间位置桥体出现了局部毁损 。交通部门立即在桥两头拉了警戒线 , 禁止通行 。9时51分 , 从受损部位开始 , 大桥逐渐被咆哮的洪水冲毁 , 幸好没有人员伤亡 。
老大桥冲毁后 , 很多市民表达了希望再修古桥的强烈愿望 , 希望汛期过后 , 黄山市政府能找到冲毁的古建构件 , 着手古桥重建 , 为黄山再现这一珍贵而美丽的古建 , 留住传承了几百年的历史记忆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我们曾经站在老大桥上向四围眺望:桥上行人如梭 , 收入的是青山绿水、高楼矗立、夜里灯火辉煌 。这座见证黄山历史的古桥 , 也融入了我们黄山人民的无数回忆 。
眼窗
好消息是 , 老大桥冲毁的当天 , 省文物局古桥梁专家、古建专家等就赶到屯溪 , 现场察看水毁情况 。由于原老大桥测绘资料完整 , 原样恢复不存在技术问题 , 老大桥水毁情况也已及时报告国家、省文物主管部门 。
【桥梁|代表中国古代桥梁艺术的老大桥,希望你早日重新屹立在新安江上】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国家文物局也进行了表态 , 会会同当地有关部门、单位 , 妥善做好后续工作 , 搜集、保存好文物构件或者部件 , 将文物损失降到最低 。这意味着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老大桥 , 会在不久后重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
- 爱红聊旅游|在中国的外国游客人数正在迅速增加,外国人对中国的发展感到惊讶
- 旅行趣事现场|中国“最坑人”的4大景点,鼓浪屿上榜,游客表示不愿去第二次
- 爱旅游的小米啦|中国人一生“必去”的4座城市,时间在忙也要去,看看你去过几座
- 中国易经风水宝典|独家【每日宜忌】2020年7月21日
- 中国旅游新闻网|探索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首批先行者
- 西双版纳|云南的夜探,才是中国夜探活动的王炸
- 旅游与摄影media|永兴中国第一银楼,耗银五万余两,却曾入围十大丑陋建筑!
- 奇葩|盘点一下那些让人哭笑不得奇葩死亡的中国古代皇帝
- 中爱文化传媒|《中国爱情诗刊》江飞荐诗(第二期)
- 中国旅游新闻网|木鸟民宿发布《2020暑期民宿消费趋势报告》:用户最爱看海 跨省游增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