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力|1950年,首批出国作战的志愿军,兵力和武器都怎么样?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经历的第一场现代化战争 ,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血战中 , 人民军队击败了以美国为首的17国联军 , 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 。
而在为期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 , 第一批入朝作战部队发挥的作用是最大的 , 正是他们用着手中的"万国造"武器 , 将智慧和意志发挥到了极致 , 才击败了美国联军 , 奠定了战争胜利的基础 。
本文我们就去了解下第一批入朝作战部队的构成及基本实力状况 , 以了解前辈们是在怎样的状况下出国作战的 。
文章图片
1950年6月25日 , 朝鲜战争爆发 。 由于美军的参战给局势带来不确定性 , 因此我国决定抽调几个主力军到东北地区 , 以加强边防 , 未雨绸缪 。
当时各大野战军部队都有自己的作战任务 , 而抽调部队又必须是精锐 , 因此决定以15兵团领导机关为基础重组13兵团领导机关 , 兵团下辖38、39、40军 。
这三个军就是之前东北野战军的第1、第2和第3纵队 , 是当时解放军中的一等主力部队 , 也是老红军部队 , 同时也是当时国内武器装备最好的部队 。
而随后以13兵团为主 , 加42军、炮兵第1师、2师、8师和一定数量的高射炮兵、工兵、战车部队组成东北边防军 。
1950年7月时 , 上述各部的兵力数为:
文章图片
第13兵团兵团部1400人 , 38军兵力49015人 , 39军兵力57907人 , 40军兵力50916人 , 全兵团合计兵力为159238人 。
原本计划集体转业 , 从事农垦任务的42军被列入东北边防军时 , 全军兵力数为47857人 。
而炮兵部队则组成了炮兵司令部 , 司令部直属1000人 , 炮1师兵力9487人 , 炮2师兵力9233人 , 炮8师兵力9499人 , 高射炮兵4个团兵力合计8134人 , 炮兵所属共计37353人 。
此外 , 骑兵1个团兵力1100人 , 工兵1个团兵力2200人 , 汽车兵3个团兵力3000人 。
以上各部合计总兵力为250748人 。
文章图片
不过东北边防军实际上并未组建领导机关 , 因此当决定以志愿军名义出兵之时 , 彭总便以13兵团机关改为了志愿军领导机关 , 而具体首批出国作战的兵力也有增减 。
首先是原来规划的各军在这几个月备战中 , 人员有一轮裁汰充实 , 压缩了非战斗人员 , 充实了作战部队 , 而部队在总兵力上有所缩小 。
如38军出国作战的兵力为44521人 , 39军为52946人 , 40军为48357人 , 其中38军少了约4500人 , 39军少了约5000人 , 40军少了约2600人 。
倒是42军的兵力增加了约5500人 , 达到了53219人 , 成为了第一批入朝作战的志愿军中兵力最多的军 。
因为形势的变化 , 第50军和66军也被划入到了志愿军的作战序列 。
文章图片
第50军原定是要整建制改为新式炮兵部队的 , 故而兵力很不充实 , 全军总计只有36688人;而66军原本在天津担负生产任务 , 兵力也没有经过裁汰或加强 , 全军总兵力为41242人 。
上述这6个军加上附属的炮兵、工兵、汽车兵等部队 , 共计30万人略多一些 。
由于战前准备训练的程度不同 , 各军的战备及武器情况也有很大差别 。
准备较充分的是38军、39军、40军、42军 , 除了在人员上的增减外 , 上述各部在装备方面也尽可能得到了加强 。
如武器方面 , 除了损坏装备尽可能得到维修外 , 还补充了步枪2000支、轻机枪540挺、重机枪104挺、60毫米迫击炮179门、81毫米迫击炮45门、82毫米迫击炮71门、92式步兵炮55门、山炮17门、反坦克地雷2000枚、燃烧瓶2000个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这几个军本身的武器在国内部队中就较好 , 经过强化后基本补齐了武器的缺额 。 因为各军武器型号杂乱 , 为方便后勤供给 , 因此在军师范围内调换了部分武器装备 。
以当时的39军来说 , 全军有日式步枪7320支、国造步枪1512支、美式步枪2408支、美式冲锋枪3058支、捷克式轻机枪790挺、美式轻机枪168挺、英式轻机枪117挺、美式重机枪155挺、日式重机枪7挺、60毫米迫击炮260门、81/82毫米迫击炮97门、120/107毫米迫击炮24门、国产6管火箭炮9门、92式步兵炮36门、日式山炮24门、美式山炮12门 。
这个装备配置基本上做到了师有山炮营 , 团有步兵炮连和重迫击炮连 , 营有重机枪连和中口径迫击炮 , 而步兵连有60毫米迫击炮 , 同时轻机枪装备到班 , 每个班还有2到3支冲锋枪可用 。
文章图片
这基本上是当时国内部队装备的巅峰了 , 但尽管经过武器调换和加强 , 其实我们也不难看出 , 武器装备依然是很繁杂的 , 仍然是以"万国造"武器为主 。
谈到这里 , 有必要强调一点 , 即志愿军使用苏式武器的问题 。
在民间 , 有不少人以为志愿军出国作战时便已经用上了苏式武器 , 这实际上是不确实的 。
事实上第一批出国的志愿军部队全部使用的是在国内战争和抗战时期缴获的武器装备 , 一直到1951年第四次战役后期 , 部分志愿军在作战中才开始使用苏式武器 。
【兵力|1950年,首批出国作战的志愿军,兵力和武器都怎么样?】苏式武器装备志愿军也是循序渐进的 , 首先是轻武器 , 然后是重武器 , 整建制全部换装苏式武器的部队基本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中后期了 。 而即便是苏式武器大量使用的同时 , 一些繁杂武器也并未淘汰 , 如不少火炮依然在使用中 。
毫无疑问 , 苏式武器的到来对志愿军赢得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 。 但我们也该实事求是 , 在战争初期的志愿军武器装备库中 , 也是的确没有苏式武器的 。
文章图片
而以39军为代表的几个军 , 不仅在武器装备上尽可能得到了加强 , 同时也有几个月的整训时间 , 这个整训不光是思想上的统一 , 在部队编制和战术训练上也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 。
如师以上干部和指挥机关进行了军兵种协同作战的学习 , 团以下干部则进行兵力、火力组织运用的轮训 , 在连排一级也由师统一组织加强训练 。
在部队基础训练方面 , 强化射击、投弹、爆破、土工等技术训练 , 同时加强从单兵到各级部队的战术训练 , 另外针对美军空中优势和装甲坦克部队的特点 , 还强化了防空和反坦克培训 。
当然 , 由于客观条件限制 。 对反坦克等战法的培训上大多是模拟进行的 , 只有42军利用东北军区的2辆坦克进行了有真坦克参与下的反坦克训练 。
在编制方面 , 充实基层部队兵力 , 精简直属人员 , 尤其强化侦察分队战斗力 , 以达到每个侦察连具备独立全歼对方1个排的实力 。
文章图片
经过这些强化后 , 38军、39军、40军、42军的训练及战备程度还是比较好的 。
但别的部队情况就不一样的 , 如66军的战备情况是最差的 , 因为该军是10月23日才接到命令 , 到10月26日就渡江参战了 。
之所以如此仓促主要是因为志愿军原定的作战地域是平壤以北 , 但美国联军的机械化行军速度极快 , 志愿军渡江时 , 美国联军不少部队已经扩散到了即将抵达鸭绿江的区域 。分页标题
而朝鲜恰恰是中部窄 , 而北部宽 , 没有足够兵力无法布防 。 因此66军是被临时调集 , 阻击沿西海岸向新义州方向攻击敌军的 。
该军原本在天津分散生产 , 接到命令后在一昼夜内收拢部队登车北上 , 部队的动员和战斗编组都是在开进途中进行的 , 甚至武器弹药也是在列车上进行调配和分发 。
与66军类似 , 50军接到命令的时间也较短 , 类似的整训就相对缺乏 , 这也限制了这2个军在战争初期的表现 。
文章图片
但尽管是准备极不充分 , 武器装备也非常差 , 一旦接到命令就能闻令而动 , 并且是与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军队交战 , 这就是人民军队 。
尤其是第50军 , 该军前身是国军的第60军 , 经过了脱胎换骨般的整训后 , 新生的50军成为了人民军队中的一员 。 曾经在国军中被称为"六十熊"的这支部队在第三次战役中暴揍英美军队 , 还与39军一部首先攻进了汉城 。 在随后的第四次战役中 , 该军又与38军并肩作战 , 打出了名垂青史的汉江阻击战 , 成为了"五十勇" 。
战果是辉煌的 , 而牺牲也是十分大的 , 因为智慧和意志并不能完全弥补武器装备的差距 。 在美军一个团能得到的火力支援超过我一个军基本火力的情况下 , 我们获得胜利的代价也是非常重大的 , 而每一名战士的倒下 , 都为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增添了一分力量 。
文章图片
首批出国作战的部队用自己手中的万国造武器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胜局 , 而在运动战之后的2年血战中 , 我们同样是越打越强 , 最终打出了敌攻不动我阵地 , 而我却能突破敌阵的结果 。
战争胜利后 , 彭总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西方殖民主义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这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打出来的结果 , 我们在享受今日安宁生活的同时 , 绝对不应该忘记70年前那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勇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