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20:新娱乐至死


_本文原题:2020:新娱乐至死
编辑导读:《娱乐至死》由尼尔·波兹曼所著 , 是他的媒介批判三部曲之一 。 这本书的主旨思想在于抨击万物娱乐化 , 人们的思想逐渐简单化 , 不会主动阅读思考和探索 。 抖音出现以后 , 不少人每天用业余、课余时间刷新短视频 , 沉迷其中 。 本文作者以此为出发点 , 结合一些案例 , 产生了新娱乐至死的思考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20:新娱乐至死
本文插图
不知从何时兴起一股抵制抖音、卸载王者的声浪 , 掀动焦虑的文章比比皆是 , 类似《从抖音到奶头乐 , 它是如何毁掉我们的》、《娱乐至死 , 正在让你丧失思考力》等 。
不少同学读完文章后发现自己貌似真的思考无深度、注意不集中、随时刷抖音 。
心想完了 , 我陷入娱乐资本家们的陷阱之中 , 于是决心戒瘾硬刚多巴胺 。 结果可想而知 , 不出一周重新装回所有软件边自责边快乐 。
一、现代社会的圣经
造成这种现象的始作俑者往往都提到一本书 , 叫《娱乐至死》 , 由尼尔·波兹曼所著 , 这是他的媒介批判三部曲之一 。 想必传媒专业的朋友都阅读过该书 , 很多朋友评价其为现代社会的圣经 , 我也刚刚读完了这本书 。
本书主旨思想在于抨击万物娱乐化生活 , 购物需要娱乐化、新闻需要娱乐化、甚至学习知识都需要娱乐化 , 读古典名著最怕生涩难懂 , 都市言情小说却朗朗上口 。
一切复杂信息通过媒体娱乐化加工以最易懂的形式呈现 , 人们不再自主思考 , 媒体即真理 , 毫不怀疑其真实性 。
不得不说 , 一本30年前的书 , 尼尔·波兹曼对社会现象的把握非常敏锐 。 其批判的矛头直指媒介的升级 , 媒介从报纸升级为电视是技术的进步 , 这本无错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20:新娱乐至死】只是错在利用技术的资本主义文化工业为了利益 , 将本应严肃的信息也通过娱乐化的形式传播 , 而人性中的弱点也使民众乐于接受媒体“控制” 。
二、强行碎片化
随着时代变迁 , 社会节奏越来越快 , 在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之下 , 手机作为便捷的信息终端可以帮助我们拾起许多碎片化时间 。 随时看条新闻了解社会时事、随时刷个朋友圈了解朋友行踪、随时刷个短视频放松心情 , 这都是非常好的 , 让我们从前只能浪费的碎片时间也充分的利用起来 。
那为什么碎片化的时间能让我们获取如此客观的信息量呢?
这是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短小精炼 , 简单直给 , 并以最高效的图片或视频形式传播 , 搭配各色配乐 , 在10多秒的时间就可以让你理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
但要说深究为何发生、缘由为何 , 恐怕也只能叫一知半解 。
在这样碎片化的时间 , 了解碎片化的信息 , 加之媒体早有预谋的可以引导 , 很容易操控不明就里的观众脱口而出有失偏颇的话语 , 使得网络暴力成为不良媒体的手中利刃 。
于是某些媒体越发的强行将碎片化进行到极致 , 不说前因后果 , 直接将事件扣上背对社会道德的帽子 , 引起观众发出错误的口诛笔伐 。 对不良媒体而言 , 在这个流量时代 , 制造最热的舆论 , 收割最高的流量 , 就够了 , 其余的都不重要 。
而对于观众 , 碎片化时间所带来的这种短促有力的快感是极为强烈的 , 媒体煽动其的情绪使其不仅心理 , 甚至生理都在发生强力响应 , 分泌多巴胺的愉悦感受比抽烟还要强烈 。
这就像烟瘾 , 多巴胺代谢后的空虚感促使你想采取同样的方式再次获得快感 , 如此循环往复 , 瘾越来越大 , 空虚越来越强烈 , 就越需要频繁的刺激满足 。
慢慢地碎片化时间全部被利用 , 接下来你就会开始拆分块状化的时间 , 强行将其碎片化 , 以过的碎片化信息所带来的源源不断的快感 。分页标题
比如下班回家后、早上醒来、午休、周末节假等 , 原本可以用来读书思考的块状化时间全部被你强行拆分 , 并不断感慨如今的社会时间全部都是碎片化 。
或许你会说网上很多凝炼的知识精华 , 原先要花10个小时才能读完的书 , 我在网上10分钟就能明白其讲了什么 , 这叫快速学习 。
谬论 , 一本书文字如此之多是因为笔者将自己的经历、思考过程、参考理论等重要的知识逻辑细致的阐述给你 , 以帮助你能够完全理解他的思维内核是什么 。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同样的结论 , 不同角度的理解和想法是会有或大或小的差异 。
只读结论固然是快 , 但或许这只能叫你“知道了” 。 “知道了”——“理解了”——“体会了” , 这才是由浅至深逐渐吸收的过程 。
三、失智源于焦虑
当你只是一味接受结论 , 而没有自己深入思考 , 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自己的思想深度在变浅 , 或者说原地踏步 , 注意力也常常不能集中 , 对于长期推进的事情没有足够耐心 。 最直接的心理感受就是 , 快乐不常有 , 而痛苦常伴吾身 。
长此以往要么安于现状 , 要么逐渐焦虑 。
安于现状其实并不可怕 , 因为起码还拥有纯粹的快乐 , 其实大部分人这辈子所接触的工作和生活都不需要太多的深度思考 , 不需要钻研精神 , 知道的多就行 。 至于为什么 , 一点都不重要 , 即使没什么傲人的成就 , 只要快乐舒适其实就已经是赢家了 。
就像尼尔·波兹曼虽然在批判娱乐化的电视 , 但他也承认自己很爱电视 。 我虽然深知抖音在如何影响我 , 但我仍然很爱刷抖音 , 这很正常 , 娱乐至死或许也是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
另一种情况 , 如果思考问题越来越缺乏深度 , 并因为上述所讲的种种情况而焦虑时 , 就会陷入一个恶性怪圈之中 。
因为焦虑而不快乐 , 因为不快乐而获取更多碎片化的信息寻找快感 , 因为快感褪去后的空虚而不知所措 , 因为不知所措而更加焦虑 。
这个恶性怪圈会使你逐渐丧失信心 , 没有目标 , 难以行动 , 最终直接表现为失智 。 失智的你会对有深度的问题失去思考能力 , 遇见困难就上知乎翻大神观点 , 结论直接拿来套用 。
这不怪抖音、不怪媒体、也不是大问题 , 只要你能够找到正确的快感 , 持之以恒做出改变 , 并且正视现代媒介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 最终仍会成为有深度和内涵的人 。
四、满足式快感
以上所说的“奶头乐”式快感 , 一旦拔掉“奶嘴”思想势必哭闹 , 满足式快感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找寻的 。
上周我看了一段《向往的生活》其中黄磊和何炅在为任嘉伦解惑时的一席话 , 令我不觉赞叹:
任嘉伦问何炅:“何老师 , 你遇到过那样的朋友没有?你们小时候关系很好 。 但是因为你事业越来越好 , 他觉得你们俩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 然后他就自己疏远你的那种?”
这时候 , 黄磊就接过了话 , “你觉得那是你心里最好的朋友了对吧?那你就主动跟人家联系呗 。 ”
任嘉伦:“但是人家会觉得有负担 , 他会觉得说他认识我 , 别人就会认为他在炫耀 。 ”
“那就是他的事儿了 , 让他自己消化吧” , 黄磊说 , “他得自己找个平衡点 , 人永远是 ‘不患寡而患不均’ , 他常常会失落在这个点 , 这个就需要时间 。 ”
黄磊在这里引用了“不患寡而患不均” , 太精彩了 。
当然 , 黄磊跟任嘉伦的对话 , 还不算是最精彩的 。 最精彩的部分 , 是接下来何炅和黄磊的对话 。
何炅:“要接受这个(朋友疏远你)是常态 , 虽然我有很多朋友、我也很在乎身边的人 , 但是我从来没有一个奢望 , 要把任何一个人留在自己身边一辈子 , 因为这个很难 。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 , 有的人他本来就是陪你一段路 。 ”
“木心有句话说得特别好 , 叫 ‘在百转柔肠间 , 一天天地冷酷起来’ , 这种冷酷是特别好的 。 他珍惜珍爱在身边的每一个人 , 但是他从来不奢求或者从来不去要求对方忠诚于这一段” , 黄磊接过何炅的话说 。分页标题
何炅又补充到 , “人只能要求的就是自己 , 人其实对任何别人都不能要求 。 ”
接下来 , 黄磊对何炅的话展开了解释 , “炅炅说的这个 , 说了一个人生最重要的部分 。 这个也跟爱情婚姻是一样的 , 就是你尽量在爱面对友谊、爱情、婚姻的时候 , 要学会模糊一点 。 你一清楚 , 你就变成苛刻了 , 变成计较了 , 这特别麻烦 。 你看炅炅交了这么多朋友 , 你最牛的地方就是 , 你从来不去计较对方的任何事情 , 所以每个人跟何老师最大的感受叫什么?就是安全感 , 因为何老师知道没有谁会陪你一辈子 。 这话说得太好了 , 这个世界属于你 , 与他人毫无关系 。 ”
何炅与黄磊几句平淡的话却又如此深刻 , 黄磊引用的两句话成为点睛之笔 , 这些想必不是刷抖音习来 , 而是经过时间的沉淀和慢慢的品读成为张口即来的言语 。 我突然意识到 , 中华传统文化会让一个人如此有内涵 。
当晚我买了《论语》、《易经》 , 不知道何时能读完 。 但上千年积累的文化、道理 , 真的值得我们细细品读一番 。
细细品读一本书 , 过程中不会很快给你带来满足感 , 但读完后所得到的快乐不再只是多巴胺分泌的短暂快感 , 而是来自内心的满足 , 这种满足式的快感会持续为我们带来力量 。
五、总结
不要过于抵触给我们带来快乐的短视频、游戏、综艺 , 这是技术升级后给我们带来的美味果实 , 社会结构注定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思考多么深入 。
有时候人生快乐就好了 , 娱乐至死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
如果你因为“奶头乐”式的快感而感到焦虑 , 尝试细细品味一番传统文化 , 几千年沉淀的的文化一定比“奶嘴”更加回味无穷 。
本文由 @吴加号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未经许可 , 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 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