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一院|父母顾不上管的“医二代”,靠什么制胜高考?


又到一年高考时 ,
愿你们扬帆起航 ,
直达梦想的远方 。

浙大一院|父母顾不上管的“医二代”,靠什么制胜高考?
本文插图
【浙大一院|父母顾不上管的“医二代”,靠什么制胜高考?】还记得2019年浙江省高考的前三名吗?
当时曾引发社会热议
因为这三位“学霸”还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医二代”
父母都是医护人员

浙大一院|父母顾不上管的“医二代”,靠什么制胜高考?
本文插图
很多“医二代”在医院大院里长大
耳濡目染父母忙碌地门诊、手术、夜班、加班……
时光轮转
“医二代”们已不需要通过高考来“鲤鱼跃龙门”
他们是否也能在高考中证明自己?
小编们对浙大一院的“医二代”们进行了部分调查 , 结果发现 , 浙大一院的“医二代”们分布在北大、浙大等知名高校 , 还有港大、宾夕法尼亚大学甚至哈佛大学 。 难道医护家庭真的“盛产”学霸?他们家的学霸是怎么修炼的?
在高考之际让我们一起揭秘下这些医护家庭的育才心得 , 也许下一个学霸就在你家!
“医二代”中有名校耀眼的“学霸”
也有坐在路边鼓掌充满阳光的少年
他们心怀梦想 , 逐梦前行
他们是为梦想乘风破浪的“后浪”
他们有着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天真傻”外科医生妈与省心的北大闺女
人物:浙大一院整形美容中心主任 吴慧玲 主任医师
女儿: 北京大学 大学一年级
学习经历:高中保送杭二中 大学保送北京大学

浙大一院|父母顾不上管的“医二代”,靠什么制胜高考?
本文插图
(吴慧玲女儿与同学们在北大未名湖畔(右三))
“孩子要放飞 , 但是家长要托底 。 ”得知要取经“如何让子女考上北大等名校?”的时候 , 浙大一院整形美容中心主任吴慧玲主任医师 , 第一时间跟19岁在北大上学的女儿联系 , 女儿特地嘱咐吴慧玲要给别的家长传达下她们家的这个教育理念 。
平等无障碍的沟通 , 无时无刻不存在在这对母女亲子关系中 。 这是笔者接触作为家长身份吴慧玲后的第一印象 。
“省心!省心!真的省心!”吴慧玲用“省心”两个字来评价自己的女儿 , 并且再三强调 , 眼神中充满了欣慰 。 在她女儿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 , 正是吴慧玲创建整形美容中心的时候 , 刚挑起一个科室大梁的主任 , 基本上无暇参与女儿的教育 。

浙大一院|父母顾不上管的“医二代”,靠什么制胜高考?
本文插图
(中间为吴慧玲)
“我都没翻过她小学的家教通 , 所以也不监督她是否把学校布置的作业完成了没 。 ”吴慧玲自我总结是个神经大条的妈妈 , 她还记得在女儿四年级的时候 , 有一次女儿叉着腰对着刚下班回家的她生气 , “你为什么不看家教通 , 那里写着说要给我带一本书 , 全班就我一个人没带 。 ”
“那你最后怎么解?”吴慧玲笑嘻嘻地问女儿 。
“跟同桌分享一本书喽 。 ”显然 , 女儿的气还没消 。
“很棒耶 , 分享同一本书说明你跟同桌的友谊又增加了一步 。 妈妈最开心的是 , 你可以自己很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 ”这下 , 女儿露出了笑容 。
“我女儿自律性很高 , 玩的时候疯玩 , 但她知道玩到一定时间 , 她需要去学习 。 ”这种自律来自吴慧玲的言传身教 , 作为医生 , 吴慧玲觉得虽然没有像其他家长一样事无巨细地照顾孩子 , 但她把她对待患者的责任心与爱心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女儿 。
吴慧玲伏案搞科研 , 女儿伏案学习 , 这是她们家经常出现的场景 。
她的女儿知道妈妈平时很忙 , 妈妈工作很努力很有责任感 , 她在做好自己分内事 。 作为学生的她 , 也该像妈妈一样做好分内事 , 那就是学生的本职——学习 。分页标题
“把父母的身份放低 , 跟他们平等相处 , 把他们当朋友 。 ”吴慧玲说 , 女儿高中的时候 , 她会在周末空暇时间跟女儿一起泡泡脚 , 跟小姐妹一样聊聊心事 , 给她一点建议 。
高中保送杭二中 , 大学保送北京大学 。 学校的选择全是吴慧玲女儿自己做的决定 。 一路保送名校的女儿 , “别人家孩子”的模板 。 看似吴慧玲“轻巧”的教育背后 , 其实“别有用心” 。
“我虽然没怎么管过她学习 , 但是我在她小时候用心培养了她的生活习惯 , 为人处事 , 待人接物这些该有的品质 , 并且及时引导她 。 ”
“孩子要放飞 , 但是家长要托底 。 ”这句北大学霸特地嘱咐她妈妈要传达的教育理念 , 正是她成长的环境 , 她之所以想传达给别的家长 , 因为作为妈妈的女儿 , 她觉得自己深受其益 。

浙大一院|父母顾不上管的“医二代”,靠什么制胜高考?
本文插图
凡人小编发自灵魂的“三问”:
孩子这么优秀 , 难道是天赋型选手?还是靠后天培养而成?
两个因素都有 , 作为医生家长 , 基本上智商文化素养都不会差 。 后天养成的责任心和自律一起也成就了孩子的优秀 。
孩子身上最优秀的品质是什么?这种品质又是怎么培养的?
自律 。 这种特质来自家长的言传身教 。
医护人员的职业对孩子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教给了两颗心 , 责任心与爱心
“当年他差了一分没有进我和他母亲的母校 , 但是并不遗憾 , 他有自己的路要走 。 ”
人物:浙大一院临床药学部临床药学研究中心 申屠建中 主任药师
儿子:申屠云超 就读于 四川大学 华西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班
学习经历:高中毕业于杭四中
申屠建中是浙大一院临床药学研究中心的主任药师 , 爱人是浙大一院妇科护士长杨颖琳 , 平时工作敬业 , 埋头科研的他经常晚上十一二点才回家 , 周末也是经常加班加点 , 对于儿子 , 他始终觉得有点过意不去 , “我的时间几乎都给了工作 , 他的功课从小到大我几乎都没怎么管过 , 爱人是护士 , 也经常上夜班 , 我们的孩子真的是全靠自觉 。

浙大一院|父母顾不上管的“医二代”,靠什么制胜高考?
本文插图
”作为标准的“医二代” , 申屠云超从小到大就十分独立自律 , 其他孩子有家长接送 , 他都是自己上下学 , 父母没有时间辅导功课 , 他就自己钻研学习 , 成绩也一直没有让父母操心过 。
因此在孩子高三那一年 , 相较于很多孩子的精神紧张 , 云超则显得更淡定 , 心态更为平稳 , “那时候他还是保持和以前一样的学习和作息习惯 , 我们也不给他太大压力 。 ”谈起对于电子产品的态度 , 申屠建中说他不会像很多家长一样把网络游戏视为洪水猛兽 , 而是作为一种孩子适当调节的方式 。 “他高三在学校寄宿 , 周一到周五的时候 , 学校老师都会没收电子产品 , 周末有时候就会想要玩玩游戏放松一下 , 那就让他玩一玩嘛 , 这就像大禹治水 , 哪是你堵就能堵得了的 。 ”申屠建中说他在孩子小时候还会鼓励他尝试一些好玩的游戏 , 和同学之间有一些共同语言 , 也能锻炼孩子的智力脑力 。
申屠建中还清楚地记得高考分数公布的那晚 , 看着浙大的录取名额一个个出来 , 最后就差了一分” , 当时一家人难免有些失落 , 儿子之前还一直心心念念想报父母的母校 , 这一下就失之交臂了 , “但我们对这个结果还是能接受的 , 毕竟已经考的很不错了 , 而且创新班包含了医学、药学、生科、基医等很多方向 , 他对新药研发也很感兴趣 , 可能也是受到了我的耳濡目染吧 。 ”
申屠建中说 , 相较于很多家长太多自我意愿的强加和拔苗助长 , 他更重视对孩子兴趣的引导和性格发展 , 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 。 “ 分页标题

浙大一院|父母顾不上管的“医二代”,靠什么制胜高考?
本文插图
凡人小编发自灵魂的“三问”:
孩子这么优秀 , 难道是天赋型选手?还是靠后天培养而成?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 首先天赋肯定是需要的 , 另外后天习惯的养成也很重要 , 而习惯的养成主要来源于言传身教 , 比如我们家里都喜欢看书 , 喜欢看英语片或者纪录片 , 讨论一些科研问题和社会热点 , 这也是一种耳濡目染 , 培养他的一些好的习惯 。
孩子身上最优秀的品质是什么?这种品质又是怎么培养的?
我觉得他最优秀的品质是比较关心别人 , 擅长替别人考虑 , 我觉得这是当下社会很多独生子女比较稀缺的一种品质 。 这也是受到了我们家庭氛围和职业的影响 , 医生的职业是治病救人 , 需要有大爱无疆 , 无私奉献的精神 , 他也是受到了我们职业的感染 , 更会为他人考虑和奉献 。
医护人员的职业对孩子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我觉得最大的影响就是精神品质方面的影响吧 , 一种甘于奉献 , 心底无私 , 帮助他人的大爱精神 。 这样会培养孩子一种从小正确的世界观和为人处世的方式 , 不会过于自私 , 以自我为中心 , 而是愿意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 , 享受关爱他人的满足感 。
赴美“高考” , 同样也是背水一战
人物:浙大一院结直肠外科护士长 赵惠英副主任护师
儿子:王家澍 , 刚从美国威廉·玛丽大学本科毕业 ,全额奖学金硕博连读(Ph·D)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化学专业
学习历程:时代小学保送至建兰中学、杭二中 , 而后美国留学 。
“2016年时 , 我和先生送他远赴美国留学 , 那个原来围着我叫妈妈、妈妈的毛毛头一下子变成男子汉了 。 ” 结直肠外科护士长赵惠英介绍 , 杭二中当时的校长叶翠微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国际间交流合作 。 学习成绩优异的家澍原本准备高考 , 当时杭二中邀请了美国几所顶尖大学的教授给学生做讲座 , “外面世界的门一打开 , 就在他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 。 ”再加上家族里 , 家澍的表哥已经在美国留学、并且成绩优异 , 更是给他树立了留学发展的好榜样 。 高二的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前 , 他突然和父母提出参加美国高考的打算 。
“我和他爸爸都觉得太突然 , 而家澍也只有半年多的时间来准备TOEFL , SAT1 , SAT2考试 , 时间上太紧迫了!” 赵惠英说 , 他们非常担心家澍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申请不到美国排名前30的本科 , 但在一次次耐心交流后 , 最终还是被孩子的目标和决心所说服 。
最终 , 家澍以TOEFL 109分 , SAT12350(满分2400),SAT2满分的成绩 , 陆续收到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圣地亚哥以及威廉·玛丽大学的offer 。 其实那一年 , 他在香港参加的SAT1考试时 , 当时因种种原因所有孩子的成绩延迟公布了了1个月 , 不然能申请到更好的学校 。
熬过了最艰难的等待时间 , 家澍最终在表哥的建议下选择了比较小众、但本科阶段教学质量美国前几位的威廉·玛丽大学 , 学校相对偏郊区 , 更适合安静内向的家澍静心学习 。

浙大一院|父母顾不上管的“医二代”,靠什么制胜高考?
本文插图
(赵惠英一家三口)
小学三年级之前 , 赵惠英陪伴、辅导儿子更多一些 , 因为这个阶段 , 孩子对母亲在心理上更为依恋 。 作为一个忙碌的妈妈 , 赵惠英无论工作多么疲惫 , 下班之后也会盯牢孩子的作业 。 她和儿子一起动手制作“错题本” , 将“刷题”过程中做错的题目搜集起来 , 反复强化练习 。 而在儿子读高年级之后 , 做生意的爸爸更多地出面管理孩子的生活与学习 , 把儿子当做朋友 , 多与儿子做“男子汉”之间的交流 。

浙大一院|父母顾不上管的“医二代”,靠什么制胜高考?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凡人小编发自灵魂的“三问”:
孩子这么优秀 , 难道是天赋型选手?还是靠后天培养而成?
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生活习惯至关重要 , 我们两夫妻分工明确、团结协作教育孩子 。 良好的家庭氛围、夫妻间和谐的关系以及从低年级起就注重孩子习惯的培养 , 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
孩子身上最优秀的品质是什么?这种品质又是怎么培养的?
最引以为傲的是儿子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
我儿子在抓学习的同时 , 也非常注重体育锻炼 , 德智体全面发展!”家澍是国家二级运动员 。 篮球训练虽然挤占了他一部分学习时间 , 但他还是咬牙坚持、不放弃体育训练 , 初中阶段始终是班里的前2名 。
医护人员的职业对孩子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的工作见惯了生死 , 更明白钱财乃是身外之物 , 所以 , 我们做父母的 , 其实能给孩子的 , 就是培养他有一技之长 , 让他能够自己在社会立足 。
管教+放养 , 教育要有的放矢
人物:浙大一院眼科副主任医师 王剑勇
女儿:2017级北京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学习经历:高中毕业于杭二中

浙大一院|父母顾不上管的“医二代”,靠什么制胜高考?
本文插图
(王剑勇与女儿)
王医生的女儿小王1999年出生 , 从小成绩就很优秀 , 一路保送至杭二中 , 2017年高考考上了北京大学 , 对女儿一路取得的成绩 , 王医生显得很淡定 , 他认为对子女的教育要有的放矢 , 后天习惯的培养更重要 ,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成长方式 , 每个阶段也应该有不同的教育方式 。
“我们女儿小学的时候 , 我们可能管教多一点 , 更注重培养她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 ”王医生说 , 打小他们为了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 , 是“胡萝卜加大棒”相结合 , 胡萝卜就是给予激励、奖励 , “比如我们会跟她说上午做完作业 , 下午就能出去玩 , 潜移默化影响她 。 ”而大棒则是培养她的专注力和细节 , 能做对的就不能做错 。
到了初中阶段 , 王医生戏称对女儿的学习是“放养”模式 。 “我们会让她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 有问题去问老师 。 ”为什么自己不参与到女儿的学习中?王医生认为 , 这其中的“度”很难把握 , 初中的教学内容深浅不一 , 一味把父母的知识认知灌输给孩子可能并不适合 , “比如一道数学题 , 也许我会用高中的知识甚至大学的知识去指导她 , 但这可能远超她的学习范围 , 反而会给她造成困扰 , 所以请教老师是最好的方式 。 ”
正是在这种长期的习惯养成中 , 王医生直言女儿最优秀的品质可能就是“脸皮厚”吧!原来 , 小王在初高中阶段为了弄清一个知识点 , 可以把任课老师和同年级的学霸都问烦 。
在王医生的家庭教育中 , 平等地进行沟通是绕不过的一个特色 , “我们不会把自己的遗憾、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她 , 做任何决策前都会和她充分沟通” 。 作为医护人员 , 他时常会与女儿探讨生命、探讨责任 , 他认为与其把父母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子女 , 多点陪伴、多给予精神上的支持更加重要 。

浙大一院|父母顾不上管的“医二代”,靠什么制胜高考?
本文插图
凡人小编发自灵魂的“三问”:
孩子这么优秀 , 难道是天赋型选手?还是靠后天培养而成?
后天好的习惯培养更多 , 不同阶段培养不同的习惯 , 小学的时候更多是管教 , 重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 , 初高中类似于放养 , 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孩子身上最优秀的品质是什么?这种品质又是怎么培养的?
最优秀的品质可能是“脸皮厚”吧哈哈哈 , 因为我们更侧重对她的独立思考的培养 ,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 她会把老师和同学都问烦为止 。分页标题
医护人员的职业对孩子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最大的影响可能就是让她有爱、有责任心 , 懂得珍惜生命和生活 。 她一直跟我说 , 医护是她的第二选择 。
“医”路同行 , “我对女儿只有两个心愿”
人物:浙大一院某外科医生沈主任
女儿:就读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巴德年医学试验班(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医学试验班)
学习经历:高中毕业于杭二中
说起女儿的成长和培养历程 , 沈主任不禁感慨道:“我这个老爸 , 平时工作太忙了 , 都不怎么管女儿的 , 要说是培养方法 , 那就是顺其自然吧 , 恰好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她 , 就比较讲缘分 。 ”在学习上 , 他从来不会对女儿有过多的要求 , 反而经常告诉女儿要劳逸结合 , 即便是读高中学习最紧张的时候 , 每个周末也要抽出一天时间来休息 。 并且每到假期 , 他再忙也都会抽出时间来 , 带女儿去世界各地游玩 , 放松身心 , 开阔视野 。 “小时候 , 我们也会带女儿去学电子琴 , 练书法 , 不过都是凭她的兴趣 , 自由发展 。 ”相比现在很多家长填鸭式的特长培养 , 沈主任相当“佛系” 。 宽松、自由的家庭氛围 , 再加上知识分子家庭对孩子的言传身教 , 培养出了这样一位成绩优异、气质优雅的学霸型“小淑女” 。
“其实 , 曾经我和她妈妈是不太希望她学医的 , 太辛苦了 , 而且一路读到博士 , 时间太长 。 不过 , 恰巧她比较争气 , 学习一直名列前茅 , 当时高考分数比较高 , 可以读八年制医学 , 能够以省时间的方式把博士读完 , 并且她自己对医学也比较喜欢 , 就选择了这条路 , 这也是一种缘分吧 。 ”沈主任的这番话语重心长 , 道出了一位父亲对女儿的呵护和担忧 。 “学医这条路虽然辛苦 , 我还是能给她多一些的指导 , 有空了 , 我们俩也会讨论一些病例 。 不过 , 后面的路还是要靠她自己的努力 。 ”沈主任说 , 女儿从小到大看着他在医院忙碌 , 内心很清楚学医这条路的艰难 , 但她从来不怕 , 反而觉得为患者解除病痛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
孩子们长大了 , 也会有一些自己的小秘密 , 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愿和父母交流 , 父母也不知如何与孩子沟通 , 有时甚是犯难 。 但沈主任却从来不为这个问题担心 , 父女关系好得简直让人“嫉妒” 。 “女儿的性格属于偏内向的 , 感情比较细腻的那种 , 不过和我们俩平时就像朋友一样 , 她什么心里话都会跟我说 , 谈个恋爱都会告诉我 。 可能也是家庭氛围的原因吧 , 这孩子的叛逆期比较短 , 一直都很懂事 。
”我对女儿只有两个心愿:第一 , 身体健康 , 心理健康 。 第二 , 把自己的事情(专业)做好 。 ”
孩子这么优秀 , 难道是天赋型选手?还是靠后天培养而成?
女儿在智商和学习天赋上也就是中等偏上吧 , 后天的努力还是很重要的 。
孩子身上最优秀的品质是什么?这种品质又是怎么培养的?
做事情能沉得下心 , 这是她很大的一个优点吧 。 我和她妈妈都很爱看书 , 可能也是受到了家庭的影响 , 女儿从小也很喜欢看书 。
医护人员的职业对孩子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教会了她为患者解除病痛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
从这些医护家长身上我们也总结出:
学会放手让孩子活成想要的样子!
言传身教和谐的亲子关系比空口说教更重要!
平等沟通互动激发孩子无限的潜能!
浙大一院这五位优秀的“医二代”是96后甚至是00后
他们代表了我们新一代青年
是正在乘风破浪而来的“后浪”
十年寒窗苦泛舟
终得梅花扑鼻香
在这收获的季节里
浙大一院
衷心祝福所有“后浪”们
高考金榜题名!
为今天参加高考的少年们加油 ,
愿你们_______ (请将祝福填写在留言区)

浙大一院|父母顾不上管的“医二代”,靠什么制胜高考?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本文为浙大一院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