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却无处安身,有儿却无人监护,老太“意定监护”指定前儿媳

有钱 , 却无处安身;有儿 , 却无人监护 , “意定监护”指定前儿媳 , 杭州老太一边落泪一边打钩 。

有钱却无处安身,有儿却无人监护,老太“意定监护”指定前儿媳
文章图片
图文无关 资料图 , 新华社供图老太太今年87岁 , 早年丧偶 , 有两个儿子 。 无论大儿子还是小儿子也都上了年纪 , 自身身体也不好 , 力不从心 , 也不太愿意负责老人的养老问题 。 就这样 , 老太太没了监护人 。
没监护人 , 养老院不收 , 生病住院没人签字 。 老太太在百元小旅馆住了一个多月后 , 街道介绍她找律师 , 律师建议老太太做“意定监护” 。
前两天 , 杭州国立公证处 , 在前儿媳的陪同下 , 老太太写下:“我希望到那个时候有喜欢的画或照片挂在我病房的床头 ”……
在选项“我希望在家中去世”这一栏面前 , 她握笔的手颤抖了很久 , 这个“钩”终究还是没法打下去 。
小儿子、大儿子连大孙子她都找了但凡出门 , 阿婆总是把自己拾掇得清清爽爽 , 黄色碎花对襟小衫 , 灰色麻裤 , 白头发夹在耳朵后面 。
这是多年来的习惯 , 早年她在杭州一家大型国企医务室工作 , 穿了大半辈子的白大褂 , 没有一个污渍 。
一直体体面面的她万万没想到 , 临老会遇到这么个境况 。
2012年 , 老伴去世 , 阿婆想了想 , 把房子卖了 。 房子卖了280万元 , 她拿出一半140万元 , 给了俩儿子一人70万 。
小儿媳跟阿婆关系好 , 阿婆住进了小儿子家 。 但是没过多久 , 小儿媳和小儿子分开了 , 房子也卖了 。 关于他们为什么结束这段婚姻 , 阿婆从来不跟外人道 。
小儿子把她送进了杭州近郊的一个养老院 , 也常常去探望 。
2018年 , 小儿子去南方常住 , 据说对身体好 。 这样一来 , 养老院每年一签的监护人签字就落了空 , 小儿子不回来 , 大儿子不愿接 。
养老院说 , 阿婆没有监护人签字 , 我们这里是不能再住下去了 。 万一有个三长两短 , 没有监护人我们不知道找谁商量通知谁 。
阿婆只能去南方 。
南方的气候 , 阿婆不适应 , 一米六十几的个子回来时只有90斤 , 一年瘦了20多斤 。
回来前 , 小儿子劝她别回杭州 , 意思是在南方 , 如果阿婆走在他前头 , 他还能把阿婆带回杭州 。 如果阿婆执意要回杭 , 以后也就不用联系了 。
大儿子一家一直觉得阿婆偏心小儿子 , 所以和阿婆疏于往来 。 老伴去世后 , 阿婆跟大儿子都没怎么见面 , 大儿子自己身体也不好 , 每年过年大孙子来坐一坐 , 但也没多少话说 。
回杭州后 , 阿婆住在城西一家小旅馆 , 100元一天 。 打电话给大儿子 , 不接 。 打电话给大孙子 , 孙子接了 , 但事情还是没办成 。
前儿媳说你的以后我来管街道工作人员说 , 阿婆这个情况我们也很难办 , 她有两个儿子 , 不算孤寡老人 。 电话我们也帮她打过 , 小儿子说她回杭前他就跟她说清楚了 。 大儿子电话打不通 。
采访人员问阿婆要两个儿子的电话 , 想问问他们 。 但阿婆不给 。
杭州市司法局“律师进村进社区”工程作为司法惠民已经实施了很多年 , 那天街道介绍阿婆过来时 , 值班律师是浙江天韵律师事务所的吴旭辉 。
吴律师详细了解了阿婆的情况 , 为了尽快让老人住进养老院 , 吴律师建议试试“意定监护” 。
“意定监护”是在2017年颁布的《民法总则》中的新规定 , 并在今年颁布的《民法典》中再次得到确认 。 区别于法定监护 , 意定监护是在自己意识清楚的时候 , 书面指定一个人作为自己失能后的监护人 , 照顾自己的生活 , 处分自己的财产、权利等 。
该制度的设立正是为了解决部分人老无所依的问题 。
为了明确当事人意思表示的真实性以及协议的真实性 , 通常这个“书面”过程都会办理公证 。 分页标题
谁来做这个监护人?阿婆有小姐妹站出来 , 年纪跟阿婆差不多 。 还有其他更合适的人选吗?阿婆说 , 我打个电话问问我的前儿媳 。
在长达两周的联络后 , 那天 , 江南梅雨季里少有的一个晴天 , 阿婆、前儿媳、吴旭辉律师一起来到杭州国立公证处 , 办意定监护的是公证处主任助理崔海容和她的同事 。
在征求各方意见后 , 大家一致同意由吴旭辉律师作为该意定监护的监督人 。
前期崔海容跟阿婆已经谈过两次 , 每次都长达两小时 。 崔海容到街道也调查过 , 将阿婆的各种说法进行了证实 。
在公证处 , 正式办手续 , 持续了整整一天 。
阿婆、前儿媳、吴旭辉律师 , 三个人分别单独做询问笔录 , 并录像 。 对阿婆的询问最详尽 , 重点就是为什么非“意定监护”不可 , 为什么是前儿媳 。
这个问题好比是对后半辈子境况抽丝剥茧 , 阿婆几次泣不成声 。
整个公证持续近一天阿婆最后道了一声谢“意定监护”是一份协议 , 规定了当阿婆因为各种意外、事故、或者健康原因 , 出现不能辨识自己的行为、有认知障碍等情况 , 监护就开始了 。
监护人就是前儿媳 , 她说 , 她毕竟是我儿子的奶奶 , 我以前的婆婆 , 我们俩一直处得不错 , 感情也好 , 我愿意担任她的监护人 。
前儿媳也有顾虑:我唯一担心的就是人家说闲话 , 说我贪图她的钱 , 钱我一分不要 。
钱怎么花 , 照顾得是不是尽心尽责 , 这些都是吴旭辉律师作为监督人要监督的内容之一 。
他们都明确 , 不要报酬 。 前儿媳说 , 这是尽孝 。 吴旭辉说 , 这是人间善意 。
在《意定监护》协议之后 , 阿婆还签署了一份声明 , 每一项都是对自己“不能”时的交代 , 她泪雨滂沱——
“我希望当我在疾病和年老情况下对我周围的人表示恶意、伤害或作出不雅行为的时候被他们原谅”;
“我希望有我喜欢的图画或照片挂在病房接近我床的地方”……
整个意定监护公证 , 从早上9点多开始一直办到下午4点(中午阿婆吃饭小憩) , 从“介绍一下自己”出生于1934年一直说到“身后事一切从简不开追悼会不吊唁骨灰入墓为安” 。
前儿媳说养老院已经联系好了 , 拿到公证书她就可以带阿婆住进去 。
厚厚的一叠公证文书都签好字 , 阿婆对崔海容鞠躬道谢 。 这一声“谢谢”里有感激 , 也似乎是安顿好自己之后那一声踏实的“谢幕” 。
也许阿婆和两个儿子之间还有一些不希望被外人所知道的事情 , 而两个儿子也确实有自己的难处 , 但听到阿婆说出那句“谢谢”时 , 采访人员心里还是百感交集 。
阿婆又扭头对采访人员说 , 你也陪了我一天了 , 快回家去吧 , 孩子们放暑假了吧?我孙子小时候 , 他们爹娘把孩子们往我这里一放 , 我管吃 , 我管功课……
新闻+关于“意定监护”意定监护和遗嘱有什么区别?遗嘱只有在你去世时才生效 , 它解决的是你去世后的遗产处分问题 , 而意定监护解决的是你失去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 , 你的监护问题及财产处分问题 。 也就是说 , 人在世时遗嘱帮不上忙 , 能解决燃眉之急的是意定监护 。
哪些情况可以考虑意定监护?
●生病陷入昏迷之时 , 确保自己的疾病能得到及时的救治 。
●不确定另一半是否会全心全意照顾你的生活直至康复 。
●没有配偶时 , 你的父母是否仍有能力看护你 。
●你的子女是否有足够的时间精力细心呵护你 。
●在家庭的纷争中确定对自己最为有利的监护人 。
●确保自己的财产能得到妥善的处理 。
也就是说 , 意定监护充分体现了个人凭借自己的意愿 ,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 对可能出现的意外 , 预先做好最有利于自己的安排 。 经过公证处公证的意定监护协议 , 可以通过公证处录音录像等手段 , 用国家公信力最大限度地确保意定监护协议的有效性及合法性 , 合理排除其他人提出的非法异议 。 分页标题
延伸阅读有人11年照顾独居老人不间断 , 疫情中 , 他们成了老人的依靠疫情中 , 老人格外需要关照 。 封闭管理的养老院里 , 与外界“隔离”许久的老人难免心生焦虑;居家的老人们 , 生活上也面临更多的不便 。 但有这样一群人 , 始终陪伴在老人身边——养老院里的护工 , 入户服务的家政员 , 帮助老人的志愿者……虽然曾经素不相识 , 但他们的照顾和体贴 , 给老人带来了家人般的温暖 。
养老驿站护工 与老人一起熬过寒冬石景山古城街道的诚和敬八千平养老驿站 , 从1月24日封闭管理至今 , 已整整108天 。 400多平方米的驿站里 , 陈丽和4名小伙伴儿日夜陪伴着15名老人 , 熬过了漫长的冬天 , 大家变得越来越像一家人 。
疫情刚开始 , “一站之长”陈丽就感觉这事儿很严重 。 1月20日 , 她挨个儿和老人家属联系 , 并跟老人们“打预防针”:现在出现了一场严重的“流感” , “安全起见 , 咱们就在驿站过年吧 。 ”老人们心中虽然很不情愿 , 但还是同意了 。 1月24日 , 除夕 , 养老驿站正式实施封闭管理 。 陈丽特意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 组织老人们看春晚 , 想让老人们开开心心过个年 。 但老人们还是难掩失落 。 那几天 , 马奶奶就没怎么好好吃饭 , 陈丽见状 , 赶紧劝慰:“您再不吃饭 , 抵抗力就下降了 , 等疫情过后咱想出去 , 身体恐怕也扛不住啊 。 ”在她反复耐心的劝导下 , 马奶奶的胃口渐渐恢复 。
确诊病例新增多少 , 哪些新的防控措施出台……老人们每天传阅驿站订的《北京日报》 , 有些老人起床不便 , 陈丽和同事就念给老人听 , 让大家不至于和社会脱离 。
封闭管理最难应对的 , 是老人心里那份儿想念 。 做思想工作、轮流安排老人和家属视频聊天 , 成了驿站的日常 。 因为思念 , 老人们还常常“闹”各种“小心思” 。 有几天没通电话 , 蔺爷爷开始惦记孩子 , 他找到陈丽说 , “我快不行了!”跟老人没聊上两句 , 陈丽就找到老人的“病”根儿 。 她赶紧掏出手机 , 让老人跟孩子视频 , 得知孩子们平安健康 , 老人的“心病”很快药到病除 。
家政员 用心陪伴收获远比付出多每天早上6点多 , 家政员张昌敏都会早早起床 , 用酒精给房间做消毒 , 再做一顿丰盛的早餐 。 疫情发生以来 , 张昌敏一直没有回老家 , 而是留京照顾85岁的卢广煜 。
今年春节 ,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社区里多了一丝紧张气氛 。 小区开始实行封闭管理 , 卢广煜的孩子们也因工作原因不能时时前来探望 , 但有张昌敏在 , 一家人格外放心 。
张昌敏定期按老人的喜好到超市买食材 , 变着花样做各种美食;她每天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 尤其注重房间消毒和通风;老人外出遛弯时 , 她还会特别提醒老人戴好口罩……在张昌敏心里 , 她把卢广煜当成自家老人对待 , 而不只是工作中的雇主 。 “小敏和我女儿一般大 , 我也早已把她当家人看待 。 ”卢广煜对张昌敏也是赞不绝口 。
在张昌敏看来 , 自己的收获远远比付出多 。 退休前是教师的卢广煜 , 每天都有写书法、读书看报的习惯 , 有时还会编个谜语写个故事 。 每次写完毛笔字 , 卢广煜会叫来张昌敏一起欣赏 , 为她解读诗句的含义 。 如果遇到张昌敏不认识的字 , 卢广煜也会耐心解释 。 “我文化程度不高 , 但在大爷这里学到了不少知识 , 懂得了很多道理 , 我挺知足的 。 ”张昌敏说 。 有次张昌敏家里遇到些困难 , 老人听说后预付了好几个月的工资 , 帮她解了燃眉之急 。 连张昌敏的孩子都说:“这位爷爷这么好 , 妈妈您在北京一定好好照顾他!”
志愿者队伍 11年照顾独居老人不间断王世斌今年60岁 , 是首汽约车的司机 。 这天 , 拎着50个馒头、花卷、豆包 , 他又来到了丰台区卢沟桥老庄子社区的一处平房 。 “来啦 。 ”屋里的老人熟稔地跟他打招呼 。 老人名叫李颖 , 已经85岁了 , 是一名孤寡老人 。 过去一个多月 , 王世斌几乎每天都会来老人家里送饭、打水 , 甚至连端屎端尿这样的脏活 , 王世斌也全包了 。 在李颖看来 , 王世斌就像亲生儿子一样 。 分页标题
其实 , 李颖和王世斌并无血缘关系 。 2009年2月的一天 , 王世斌搭载了一名住在丰台区卢沟桥老庄子的乘客 。 一路上 , 他从这名乘客口中了解到 , 老庄子周边只有一趟公交 , 而且一天就来三趟车 , 居民出行极不方便 , 尤其是行动不便的老人 。 第二天 , 王世斌就和老庄子社区居委会取得了联系 , 希望能找到一名孤寡老人提供定点帮助 , 把老人今后的出行问题承包起来 。 就这样 , 从2009年到2020年 , 王世斌对李颖的照顾11年从不间断 。
李颖爱吃丰台文体路上一家小店的扒鸡 , 王世斌隔一段时间就买了送来;李颖爱吃饺子 , 王世斌过段时间就来给老人包饺子……2011年 , 王世斌的工友加入进来 , 随后 , 陆续有15名首汽司机随王世斌一起承担了接送老人的志愿服务 , 他们服务的困难老人也增加到了5户 。
【有钱却无处安身,有儿却无人监护,老太“意定监护”指定前儿媳】王世斌的默默付出换来了李颖一家的真心相对 。 “这是我儿子!”李颖老伴过世前 , 总这样向人介绍王世斌 。 数千日如一日 , 对一个陌生老人付出这么多时间与心血 , 王世斌的回答朴素而感人 , “人和人相处 , 时间长了 , 感情就放不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