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资讯|张艺谋五代与王小帅六代导演的交接—惨过《活着》的《地久天长》


随着柏林电影节的落幕 , 王景春、咏梅凭借《地久天长》分别斩获最佳男主和最佳女主两项大奖的好消息传来 。
时隔二十六年的"时代"家庭片 , 又开始重新映入我们的眼帘 , 之前第五代导演代表张艺谋 , 凭借家庭片《活着》 , 一举拿下评审团和最佳男主两项大奖 , 这次作为第六代导演的王小帅 , 用"新时代"的家庭片《地久天长》 , 接过"交接棒" , 完成了一次"完美"的继承与发展 。

快资讯|张艺谋五代与王小帅六代导演的交接—惨过《活着》的《地久天长》
本文插图
在这长达三个小时的《地久天长》里 , 三十年的风云变化的时代中 , 裹挟的不仅仅是"小人物"们的命运 , 更多的是属于那个时代 , 所有无可奈何"制度"之下的惨剧汇集的浓缩 , 最荒诞的是 , 这些悲惨的经历 , 是大多数人的真实生活 。
所谓家庭片的"家庭史诗"演绎 , 在最朴素的 , 双线片段循环叙事之下 , "表演"的不是一个故事 , 而是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活着》 。
其实电影题材类型中 , 时代家庭片一直处于半冷不热的"鸡肋"状态 , 所谓"食之无味 , 弃之可惜" , 是因为但凡归于家庭片的题材 , 总是如同炒冷饭一般 , 翻来覆去就是代际差、婆婆妈妈以及父母子女之间的"鸡毛蒜皮"的纠葛 。
看似如同火山撞地球般激烈 , 实则身处中国式大、小家庭的框架中 , 都不免因为传统思想的桎梏 , 诸如父权"大家长"地位论、男主外女主内"正常"家庭结构悖论、结婚、生子"年龄红线"论等等的 , 或可上升至反应社会的题材 , 在传统的国情下 , 都会沦为"家事"的一地鸡毛 。
而这类家庭片中 , 有加持作用的亲情元素 , 也因此沦为背景板般的陪衬 , 只能在偶尔"需要"时 , 比如吵不过、说不过 , 不讲道理之时 , 只需一句"我是你妈(爸) , 你就得听我的 。 "、"有你这么跟爸(妈)说话的吗!"之类的 , 来自天然不可逆的长辈权威的展示时 , 摆在恰当的位置 , "镇宅" , 也"镇你" 。
所以 , 这些年 , 虽然处处可见诸如亲情、父母子女纠葛等家庭片的核心元素 , 但其实都是把这些元素作为"调剂" , 好以丰富其他类型片的"立体"叙事的故事感 。

快资讯|张艺谋五代与王小帅六代导演的交接—惨过《活着》的《地久天长》
本文插图
若说纯正的中国式时代家庭片 , 恐怕还要追溯到二十六年前 , 张艺谋的《活着》 , 里面的故事 , 是真正极致浓缩了 , 中国在那个时代的小人物的重合缩影 , 看似荒诞到不合逻辑、"不可能倒霉成这样"的一生 , 实际上 , 却是属于那个时代的"惨剧"写照 。
是的 , 说到底 , 这类属于时代的家庭片 , 本身就是一出在特定时代之下 , 难以避免的"惨剧" 。
这类家庭片不是悲剧 , 因为真正的"悲"大多都源自于自身的行为或举动 , 造成的"悲剧" , 是"我"与所谓"命运"的对抗 , 是为了诸如尊严、价值以及"存在"而持续的一种正面进取的状态(情怀) 。
听天由命、逆来顺受地"活着"接受 。
而体现在从前的诸多个特别的时代里 , 尤其在宏观背景下 , 微观"小人物"的视角下 , 被承载的生活经历 , 就是浓缩了时代"惨"剧的真实体现 。

快资讯|张艺谋五代与王小帅六代导演的交接—惨过《活着》的《地久天长》
本文插图
国内点映时 , 导演王小帅发了一条朋友圈:
"不是哭戏、不是哭戏、不是哭戏 , 重要的事情说八遍 。 甚至不是电影 , 就是好长一段生活 。 "
可是大家在看《地久天长》时 , 还是眼眶红红 , 眼泛泪光 , 啜泣一片 , 为什么?
《SoLong,MySon》一样 , 里面的故事 , 讲出了属于那个时代 , 出生于一批60年代的 , 正处于中国最风云变幻的"魔幻"时代 , 父母辈最深的"惨剧" 。
戳中的 , 大约是独属于那个特殊时代 , 最难以言明的"失独"之殇 , 也是在那个各种体制在进行时代更替"阵痛"时 , 难以避免的"牺牲"和"代价" 。分页标题
正是如此 , 被裹挟在时代中 , 只能随着时间风雨飘摇的"耀军"、"丽云"们 , 他们活得越惨 , 演绎的故事越惨 , 对于观众们来说 , 是某种程度上的越受"欢迎" , 还是一种对"惨剧"的共鸣与"发泄" 。

快资讯|张艺谋五代与王小帅六代导演的交接—惨过《活着》的《地久天长》
本文插图
如此 , 家庭片《地久天长》在叙事时 , 就只需要采用朴素而直白的双线叙事就好 , 不要特别的穿插"另类"视角 , 只需要如白开水般 , 不加任何调剂 , 隐忍而克制地把"生活"、把"经历"讲出来就好 。
80年代到21世纪初 , 三十年的时代变换 , 几组人物之间的悲欢离合 , 在时代的大背景之下显得如此"悲惨" , 幸福都是相似的 , 而"小人物"们的不幸 , 却各有不同 。
对于家庭片来说 , 当然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 , 就是诸如父母子女纠葛的亲情的设计和演绎处理 。
一般来说 , 其结构上 , 都会大致以总分总的结构框架叙事 , 也就是从幸福美满开始 , 到曲折纠葛、矛盾激烈的过程 , 再到"完美"的大团圆结局这一个过程设置整个故事的情节 。
即使有所谓的"创新"家庭片 , 也不外乎是在父母子女的"亲情"纠葛中 , 加入更加或"狗血"、或误会(认知差错)、或极端"生死"处理等 , 把"原因"归结到社会和事件本身的情节设计上 。
其实永远都在回避最根本的原因——"权利"的争夺 。 是的 , 所谓这类家庭片 , 尤其是时代家庭片 , 说到底 , 不过是在一个特定中国式家庭中 , 传统"权利"的自然更迭下的争夺罢了 。

快资讯|张艺谋五代与王小帅六代导演的交接—惨过《活着》的《地久天长》
本文插图
上下两辈人关于"家"控制权的争夺 , 不仅是话语权 , 更是所谓的"尊严"与存在的价值 。 在传统思想观念里 , 孩子是父母的所有品 , 没有不行 , 有 , 还要优秀才行 , 这既是一种骄傲的炫耀 , 也是一种欣慰的"对得起祖宗" , 更是一种自我存在价值的肯定 。
唯独 , 没有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看待 , 所以那个时代的"失独"之殇 , 说到底 , 对父母来说 , 还是一种对"自我"的缺失 。 就像失去本属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 因为各种原因 , 诸如意外、制度等难以避免的被迫 , 便永永远远地变得不完整 , 变得从活着到挣扎地存在 。
在《天长地久》里 , 那些存在于三十年间 , 刻骨铭心和平淡如水 , 以及心如死灰的各种回忆 , 被片段式地剪成了一段段"关键"的时间点 , 和代表的空间剖面 。
把这些穿插、倒叙、回忆的片段一一拼接到两条叙事线上 , 去完成一个关于那个特殊时代社会写照的折射面 。

快资讯|张艺谋五代与王小帅六代导演的交接—惨过《活着》的《地久天长》
本文插图
"小人物"们三十年的人生经历 , 都被放大 , 交叠浓缩在这么短短的三个小时的"故事"里 , 刻画的不仅仅是他们自己 , 更是那个时代因为政策、制度的变迁 , 而被高速发展的"时代巨轮"碾压的 , 更不上时代脚步被抛下的大多数人的写照 。
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 , 那些明明从父辈们身上"继承"下的安稳生活 , 却随着时间和时代浪潮的密集袭来 , 不由自主地由最好的 , 变为最坏的 , 如此180度的政策大回转 , 冰冷地拍打着活着的"小人物"们 。
从"多子多福"的鼓励生育 , 到"一个刚刚好"的计划生育 , 由铁饭碗的"国企"世袭 , 到改天换日般汹涌而来的"国企改革"下岗潮 。 让这些"小人物"们即便身怀"善良" , 但被现实残酷的拍打过后 , 也逐渐变得麻木而卑微 , 辛酸而矛盾着推翻自己从前所有的"存在"价值 。
其实关于情节的设计 , 对很多观众来说 , 会诟病于故事里 , 被"选为代表"地 , 如耀军和丽云人物演绎上的"不真实"性 。
没错 , 导演王小帅就像是个人偶师 , 把故事里的人物都"人偶"化 , 操控者他们 , 去"经历"综合那个时代所有"悲惨"生活 , 看似立体的 , 诸如"恐惧"、"善良"、"阴暗面"、"自我"等等为复杂人性设计的闪光点 , 其实都是一种人偶化的片面附会 。分页标题

快资讯|张艺谋五代与王小帅六代导演的交接—惨过《活着》的《地久天长》
本文插图
如男主耀军一般 , 他被设计地太"好"了 , 不管从任何方面来看 , 他好得如同圣母一般 , 不管残酷的生活如何鞭打他 , 他始终心向光明 , 所有"阴暗"的部分 , 都被分裂成两半 , 失独之痛 , 居然可以被一句:"只要活着 , 就一个字不要说出来 。 "给完全吞回肚子里 。
居然还为"凶手"隐瞒 , 即使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 , 有着刻意强化的所谓"兄弟"、"朋友"之情的加持 , 但任就被剥离了最基本的诸如愤怒、怨恨这些人性本质 。
正如导演王小帅对耀军的"赞扬":
"纵使遭遇一辈子颠沛流离 , 也还是坚强活下去并满怀善意的寻常人 。 "
或许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 , 在历尽千帆过后 , 得到的感悟正是如此——天性善良 , 不 , 被诟病不真实的背后 , 是对这句话 , 这个时代的解读——善良过头 , 就是纵容恶意!

快资讯|张艺谋五代与王小帅六代导演的交接—惨过《活着》的《地久天长》
本文插图
于是 , 或许是认知的偏差 , 或许是属于那个时代与现在的代际差 , 于是 , 过分"操控"人物的《地久天长》 , 在所谓宏大主题"失独之痛下的憎恨与原谅"的背景下 , 借由重新编排组合片段的双线演绎 , 却反问凸显了其本身的缺陷——被刻意操控的人性 。
就不说 , 还有那极富"舞台感"的 , 违背人物真实性的"金句":
"用她的话来说 , 时间已经停止了 , 剩下的就是慢慢变老 。 "
其实对家庭片来说 , 对人物的"操控"是必须的 , 那设计时 , 其中的分寸感也是你需要极为注意的 , 什么样的人 , 该有什么样的人性 , 什么样的举动 , 以及会说出什么样的话 , 其实又有"定数" , 适当的夸张和改编是允许的 , 但如此颠覆 , 就太过刻意且失真了 。
正如上述分析这类 , 属于时代家庭片最常用的总分总框架一般 , 大多数家庭片都是遵循"回归"这个特定的核心意义 , 去处理整个故事的发展 。

快资讯|张艺谋五代与王小帅六代导演的交接—惨过《活着》的《地久天长》
本文插图
就好像 , 只要在中国式的家庭里 , 无论父母孩子之间有多少 , 客观的、主观的 , 命运式的 , 生活无奈式的 , 以及时代赋予的矛盾和冲突 , 借以表达任何情绪和"道理"等等 , 但到了"结局" , 都必须"回归"到"家"里 , 所谓中国式温暖和解大团圆结局 , 就是"故事终了"的标准"全剧终"模式 。
让家庭片的落点始终留在温暖的"和解"上 , 无论之前的矛盾和冲突是否永恒"无解" , 总归都粗暴地"原谅"所有"家人" 。
倒不是说这样的处理不好 , 但论起人性的本质上 , 终究被虚假束缚 , 因为很多时候 , "生死是有尊严"的 , 有很多"东西" , 是时间和空间也抹不掉的 。
就像之前热播的《都很好》一样 , 诚然最后的原谅和解大团圆结局很暖心 , 但是 , 始终萦绕在观众心中的 , 属于那处人性本质的"看法" , 却是意难平的 , 因为如果这世间一切的"恶意" , 都可以用诸如"亲情"、"血浓于水"、"这始终是你爸"之类的话去刻意抹平的话 , 那么从前的一切"她"经历的惨剧 , 是否没有了任何意义 , 那么 , 如此用力"活着"的"她" , 是否失去存在的价值......

快资讯|张艺谋五代与王小帅六代导演的交接—惨过《活着》的《地久天长》
本文插图
好在 , 《地久天长》巧妙地处理了一个人性和道德选择上 , 进退两难的困局 , 正如导演说的:"只要把时间给够了以后 , 生活中才会出现许多无常的东西 。 "
如果把这些人生经历 , 看做是一场"戏" , 那其实被时代紧紧包裹着的三十年 , 或许只是这场可以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 连绵不绝"戏"中的几幕 。分页标题
那刻意设计的几场 , 与财米油盐相关的饭桌戏 , 与生老病死相关的医院戏等等 , 其实都是对人生里 , 不断反复上演的生活的一种互衬 。 在缓缓积蓄的时间和空间中 , 在那些人生经历中 , 慢慢获得了凝聚的力量 。
最终在最后的一小时里 , 用"回乡"的节点 , 点燃引线 , "爆炸"出过往属于个体和时代交织下的 , 令人唏嘘的"真相" 。
"说出来就好了 。 "
最后的最后 , 那看似"狗血"的忏悔、原谅的 , 中国式温暖"世界大和解"般的大团圆结局 , 其实是一种对真实人生的写照 , 因为故事有结局 , 但人生实际上 , 不管是怨恨也好 , 开心也好 , 团圆也好 , 原谅和解也好 , 其实说白了 , 只不过是时间的片段 。
所以 , 或许唯有新生带来的传承 , 才能体现真实的 , 不断重复的"世代循环" 。
"结局"的那一刻 , 多年掐溺水而亡的儿子"刘星" , 与带着女朋友回来的刘星形成对照般的"活着"的循环 , 《SoLong,MySon》 , 或许重聚在一起的三家人 , 就象征着又一轮的三十年的开始 , 从此刻算 , 他们将由经历一个新的循环 , "新"的人生......
"旧日朋友岂能相忘友谊地久天长 。 "

快资讯|张艺谋五代与王小帅六代导演的交接—惨过《活着》的《地久天长》
本文插图
说实话 , 于笔者而言 , 看过后最复杂的感觉是最后的"原谅" , 那个属于悲惨而艰难"活着"的人生 , 即将走到"最后" , 被"告白赎罪"的一幕 。
在笔者看来是极其讽刺的 , 不仅是人命的事 , 不仅是失独的痛苦 , 更多的是跪求"必须"的原谅 , 来带的心里好过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这不亚于重新狠狠刺入的"匕首" 。
太残忍了 , 尤其最后属于刘星的脏兮兮的小土包坟墓 , 下坡上居然是修得"富丽堂皇"的园林坟茔 , 这一家真的太惨了 。
【快资讯|张艺谋五代与王小帅六代导演的交接—惨过《活着》的《地久天长》】不过 , 即便如此 , 任然推荐大家一观《地久天长》 , 毕竟如此真实的去演绎父母辈们的群像故事 , 不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