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杂志|巨头缘何弃机从医?,84年相机巨头陨落?奥林巴斯相机易主
文章图片
文:沈思涵石丹
ID:BMR2004
相机业务连年亏损 , 奥林巴斯不得不“忍痛割爱” 。
6月24日 , 奥林巴斯正式发出公告 , 将旗下数码相机和IC录音笔为代表的映像业务转让给日本产业合作伙伴股份公司(JIP) , 双方计划在2020年底前完成这一转让计划 。
文章图片
这一决定意味着奥林巴斯放弃了经营长达84年之久的相机业务 。 就在一年前 , 业界便盛传“奥林巴斯将砍掉相机业务”的猜测声 。 彼时 , 奥林巴斯高层曾多次在公开场合予以否认 。 然而 , 随着如今公告落地 , 这一猜测也终于得到了证实 。
接下来 , 奥林巴斯相机将交由新公司JIP继续运作 , 后者的主营业务便是负责剥离上市公司的非核心业务 , 并在接盘之后重新运营 。
甩掉相机业务这个“包袱”之后 , 奥林巴斯将全面转向医疗领域发力 。 这家以光学影像技术被外界熟知的百年企业 , 正走在转型的“十字路口” 。
连续三年亏损
事实上 , 奥林巴斯如今所做的这番“决定”并不让人意外 。
根据奥林巴斯近三年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 , 以相机为代表的显示影像业务营收分别为603亿、487亿和436亿日元 , 营业利润分别为-12亿、-183亿和-104亿日元 。
可以看出 , 奥林巴斯相机业务营收逐年缩小 , 且连续三年出现亏损 。 同时 , 随着公司总营收达到7974亿日元 , 相机业务的营收占比已经缩至公司总营收的5% 。 作为对比 , 医疗设备业务营收已经占到总营收的八成以上 。
在营收、盈利能力持续低迷的情况 , 奥林巴斯将相机业务“狠心”剥离便不难理解 。
在此次奥林巴斯出售相机业务的新闻稿当中提到 , 是智能手机的发展导致相机市场迅速萎缩 , 为此奥林巴斯不得不妥协 。 这一点从奥林巴斯关停中国工厂便可得到佐证 。
2018年5月 , 奥林巴斯宣布停止运营位于深圳的相机生产工厂 , 并将相机生产线迁移至越南 。 彼时 , 受智能手机市场冲击 , 营业利润下滑等内外因素影响 , 该工厂难以持续运营 , 运转率一度降至仅有鼎盛期的两成水平 。
同年12月 , 奥林巴斯决定将工厂主体 , 即奥林巴斯(深圳)工业有限公司的股价全部出售给深圳市易联技术有限公司 , 出售金额约为300亿日元 。
随着此次出售转达的达成 , 奥林巴斯在中国已经不再设立生产工厂 , 工作重心也在逐步缩回日本本土 。 这既能看出奥林巴斯的无力 , 同时也预告了奥林巴斯相机业务如今的结局 。
对于相机业务的未来 , 奥林巴斯相关负责人向《商学院》采访人员表示 , “映像事业在中国还是会像往常一样继续开展业务 , 没有受到影响 。 ”
尽管官方对此言之凿凿 , 但在业务被剥离之后 , 接手的新公司JIP是否会继续为奥林巴斯相机维持大笔资金开发新品 , 仍需打上一个问号 。
对此 ,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认为 , “奥林巴斯出售数码相机业务 , 是在智能手机不断侵蚀下的战略转型 。 虽然相机品牌得以保留 , 但转让之后 , 产品线或将面临停滞或重新整合 。 ”
产品固步自封
比起佳能、尼康等相机品牌 , 奥林巴斯的知名度要小得多 , 这或许与其产品思维“固步自封”有一定的关系 。
早在2003年 , 奥林巴斯发布了首款采用4/3画幅的数码单反相机E-1 , 为其后续“饱受诟病”埋下了伏笔 。 从当时看来 , 4/3画幅仅有全画幅四分之一的大小 , 使得相机机身、镜头可以做得更为轻巧 , 不失为相机史上的一次“革命” 。
2008年 , 奥林巴斯与松下联合研发出M4/3系统 , 由此微单相机应运而生 。 M4/3系统无疑是延续了4/3画幅的诸多特性 , 但同时将相机做得更为小巧 , 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 。
但面对数码相机像素的快速升级 , M4/3画幅的缺点却被不断放大 。 这一主打小巧的相机系统 , 即无法承载过高的像素密度 , 反而随着镜头性能提升导致体积逐步增大 , 丧失了原有的便携性 。
直至今天 , 奥林巴斯仍然固守于画幅较小的M4/3系统 , 在面对APS-C、全画幅等专业性、拓展性更高的产品面前 , 显得毫无优势可言 。
【商学院杂志|巨头缘何弃机从医?,84年相机巨头陨落?奥林巴斯相机易主】令人意外的是 , 此前与奥林巴斯坚守M4/3系统的“盟友”松下 , 也在2018年宣布加入与徕卡、适马组成的“L卡口联盟” , 并推出了全画幅无反相机、镜头 , 补足了产品生态上的部分短板 。
事实上 , 对于奥林巴斯固守的M4/3相机市场的做法 , 在摄影界长期遭到诟病 。 不过 , 奥林巴斯官方似乎对这些言论并不在意 。
在他们看来 , 尽管市场上几乎所有对手都进入了“全画幅时代” , 但是奥林巴斯坚持认为一个紧凑、轻量且耐用的系统才是更值得考虑的 , 也只有采用M4/3画幅的相机才能更好地把握画质与重量的平衡 。
但固守M4/3市场也意味着小众和竞争力不足 。 尽管在日本本土的微单市场仍占据着约20%的市场份额 , 但在全球的相机市场份额却极为有限 。 分页标题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 , 2018年佳能占据全球数码相机市场的40.5% , 尼康和索尼分别以19.1%和17.7%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 , 而奥林巴斯的全球市场份额仅有2.8% 。
拓墣产业研究院研究经理蔡卓卲认为 , 奥林巴斯相机业务的策略主要是通过整并生产、研发 , 进而缩减开销 , 依靠M4/3画幅的相机产品占据一小块市场 , 但是并没有扩大营收的“雄心壮志” , 其市场战略偏于保守 。
全面聚焦医疗
全面转向医疗产业并非朝夕 , 奥林巴斯的转型动作从数年前便已开始 。
就在2011年被曝出史上最严重的“财务丑闻案”之后 , 奥林巴斯董事会进行大换血 , 紧接着新任总裁便将医疗业务 , 确定为重振奥林巴斯业绩的核心 。
2012年 , 索尼宣布出资6.45亿美元收购奥林巴斯11.46%股权 , 成为奥林巴斯最大股东 。 此后 , 双方合资的索尼奥林巴斯医疗解决方案公司 , 成了奥林巴斯业务转型的重心 。
索尼此举便是看中了奥林巴斯前景颇佳的医疗业务 。 彼时 , 奥林巴斯的医疗业务营收达到3492亿日元 , 而到了2020年 , 该业务部门营收已经涨至6418亿日元 。 随着营业收入水涨船高 , 医疗业务在公司的营收占比也从2012年的41.2%逐步提升至2020年的80.5% 。
值得一提的是 , 就在2019年奥林巴斯成立100周年之际 , 奥林巴斯公司制定了一项“TransformOlympus”(改造奥林巴斯)的企业转型计划 。 随后不久 , 奥林巴斯便将原有的医疗业务部门 , 拆分为内窥镜业务部门和治疗设备业务部门 。
医疗业务的细分 , 目的就是为了将盘子进一步做大 。 截至目前 , 奥林巴斯在全球内窥镜设备市场份额已达到70% , 仅在中国市场 , 奥林巴斯就拿到了医疗业务收入的八成以上 。
沈萌认为 , “准确来说 , 奥林巴斯的医疗业务本身就是他们的基因 , 因此全面转型相对顺利 , 其业务也是建立在长期研发投入的基础上 。 由于医疗设备行业技术门槛高、专业性强 , 其他厂商特别是中国企业很难追赶复制 , 所以具有更高的利润空间 。 ”
尽管告别了苦心经营多年的相机业务 , 但公司股价却意外地出现强势反弹 。 6月25日 , 也就是宣告相机业务出售的第二天 , 奥林巴斯当日股价涨幅达11% , 股价达到2132.5日元/股 , 是近一年以来的最高值 。
显然 , 资本市场对于奥林巴斯聚焦医疗领域颇为看好 。 这家卸下了“历史包袱”的百年巨头 , 试图以一种全新的面貌 , 走向下一个百年 。
《商学院》将持续关注 。
- 中证网@蚂蚁宣布上市:寻求A+H上市 A股迎来互联网巨头中证网2020-07-20 19:44:060阅
- 硅片|千亿半导体巨头蓄势待发,沪硅产业引领硅片国产化进入快车道|面对面
- 结婚生子虽然影响了唐嫣的曝光度,拍时尚杂志只是唐嫣产后复出的第一步
- |反击开始!华为正式起诉美三巨头,网友:一挑三
- 最新消息|英国老牌披萨巨头Pizza Express债务重组 联想或失控制权
- 股票行情|两家茶企冲击A股“茶叶第一股” 与白酒齐名的茶叶为何没有一家“巨头”?
- 首登|唐嫣产后首登杂志大片 红唇+黑发复古芭比娃娃没错了!
- 北京青年报-北青网|两家茶企冲击A股“茶叶第一股” 与白酒齐名的茶叶为何没有一家“巨头”?
- |不适合中国?谷歌、亚马逊之后,又一巨头外资败走,洋品牌难做
- 篮球对比排名|若都在巅峰状态,“梦一”3巨头VS“梦十”3巨头,哪队胜率更大?